高中化学氨和铵盐(提高)知识讲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803458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氨和铵盐(提高)知识讲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化学氨和铵盐(提高)知识讲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化学氨和铵盐(提高)知识讲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化学氨和铵盐(提高)知识讲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化学氨和铵盐(提高)知识讲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氨和铵盐(提高)知识讲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氨和铵盐(提高)知识讲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氨和铵盐氨和铵盐【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理解氨的化学性质。 2、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了解氨气的工业制法。 3、了解铵盐的性质,掌握氨气和铵离子的检验方法。 【要点梳理要点梳理】 要点一、氨气要点一、氨气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体积比为 1700) ,氨的水溶液称为氨水。氨在加压下容易液化,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急剧降低, 工业上可使用液氨作制冷剂。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NH3+H2O NH3H2O NH4+OH 要点诠释:要点诠释: NH3H2O 是弱碱, 氨水显弱碱性,

2、具有碱的通性。氨水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故常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 纸检验 NH3的存在。 氨水是混合物,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NH3H2O、NH3、H2O;三种离子:NH4+、OH及少量的 H+。 (2)与酸反应:氨气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NH3+HCl=NH4Cl(白烟)NH3+HNO3=NH4NO3(白烟)2NH3+H2SO4=(NH4)2SO4 (3)与某些盐反应:一般生成难溶的碱,如氯化铁溶液与氨水反应:Fe3+3NH3H2O=Fe(OH)3+3NH4+ (4)还原性氨分子中的氮元素呈3 价,因此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某些强氧化剂氧化。8NH3+3Cl2=N2+6

3、NH4Cl 3、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利用复分解反应强碱制弱碱2 NH4Cl +Ca(OH)2 CaCl2+2NH3+2H2O要点诠释:要点诠释:药品的选择铵盐:制取 NH3时,一般用 NH4Cl 而不用 NH4NO3、(NH4)2SO4或(NH4)2CO3,原因如下:铵盐不选用的理由NH4NO3受热分解,会发生爆炸,不安全(NH4)2SO4与 Ca(OH)2反应时生成 CaSO4,反应物呈块状,不利于 NH3逸出,且反应后试管难清洗(NH4)2CO3受热分解会产生 CO2,使收集到的 NH3不纯碱:一般用熟石灰,不用 NaOH 或 KOH,因为 NaOH 或 KOH 易吸水结块,而且

4、对玻璃仪器腐蚀性较强。2(2)装置:固固反应加热装置(同制 O2)干燥:碱石灰(或固体 NaOH、固体 CaO)(不能用浓 H2SO4、CaCl2干燥,CaCl2与 NH3反应:CaCl2+8NH3= CaCl28 NH3)要点诠释:要点诠释:发生装置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并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逐渐加热。 (3)收集: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要点诠释:要点诠释: 收集装置和反应装置的试管和导管必须是干燥的。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收集氨气时,导管应插入 接近试管的底部。 (4)验满: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置在试管口附近,若变蓝,说明已经收集满。 用蘸取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

5、,若有白烟生成,说明已经收集满。 (5)尾气吸收: 多余的氨要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 ,以避免污染空气。但多余气体在尾气 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6)氨气的其它实验室制法 将浓氨水滴入固体 NaOH 中,固体 NaOH 吸水并放热,使浓氨水分解生成氨气。加热浓氨水制氨。在烧瓶中加入 2 mL4 mL 浓氨水,加热即得氨气。NH3H2O H2O+NH3常温下,用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或生石灰混合制氨气。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固体烧碱或生石灰溶于水时放出 大量的热,促使 NH3H2O 分解放出氨气。 要点二、氨的喷泉实验要点二、氨的喷泉实验1、实验步骤:在干燥的圆底烧

6、瓶中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 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水里事先加入少量酚酞试液) ,按图甲安装好装置。打开橡皮管 上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观察现象。32、实验现象:可以看到,烧杯里的水经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3、实验结论:氨易溶于水,氨与水反应生成了易溶于水且能使溶液显碱性的物质。要点诠释:要点诠释: (1)此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烧瓶要干燥;氨气要充满;装置气密性要好;由滴管挤入的水不能太 少。这样就可保证,将胶头滴管内的水挤入烧瓶后,迅速在烧瓶内形成负压,成功地出现喷泉现象。(2)能形成喷泉的

7、原因是:氨气的溶解度极大,当烧瓶内挤入少量水时,就溶解了大量的氨气,使烧瓶内压 强迅速减小,大气压将烧杯的水压进烧瓶,形成美丽的喷泉。(3)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或气体与液体能反应,形成较大压强差的都能做成喷泉实验,如 HCl、HBr、HI、SO2可用水做喷泉实验,CO2可用 NaOH 溶液做喷泉实验。若外界压强较大,也能形成喷泉。例如: CaCO3粉末与较浓 HCl 反应能产生喷泉。如图乙所示。要点三、铵盐要点三、铵盐1、铵盐的物理性质: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都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2、铵盐的化学性质:a、受热分解 NH4ClNH3+HCl(用于除去或分离铵盐)说明:说明:NH4Cl 受热分解成

8、 NH3和 HCl,遇冷 NH3和 HCl 又反应生成的 NH4Cl,本质上发生了化学反应,不要误 认为是升华。NH4HCO3 NH3+CO2+H2O(NH4)2CO3 2NH3+CO2+H2Ob、与碱反应 NH4+OH NH3+H2O3、NH4的检验方法: (1)取少许样品与碱混合于试管中共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管口,若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样品 中含 NH4+。(2)取少许样品于试管口,加入烧碱后加热,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产生的气体,若有白烟产生,则 证明样品中含有 NH4+。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类型一、类型一、 氨和铵盐的性质氨和铵盐的性质 例 1、有关氨的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9、( ) 。A氨能在氧气中燃烧B氨水呈碱性C氨水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烟D在反应 NH3+H+=NH4+中,氨失去电子被氧化4【思路点拨】氨气的性质包括在一定条件下能在氧气中燃烧、溶于水后显碱性,氨水具有碱的一般通性。 【答案】A、B 【解析】虽然氨的催化氧化是在高温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但是纯净的 NH3能在 O2中安静地燃烧,产物 是 N2和 H2O,所以 A 正确。由于氨水中存在:NH3H2O NH4+OH,因而 B 正确。氨气只有与挥发性酸相遇 才能生成白烟(氨气与非挥发性酸相遇只能生成块状白色固体,不是小颗粒,不是白烟) ,C 不正确。NH3和 H+ 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D 不正确。【总

10、结升华】这是一道从多角度考查学生知识的试题,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全面、准确。 举一反三:举一反三: 【变式 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 NH3:NH4+OH NH3+H2OBNaOH 与 NH4Cl 溶液混合加热:NH4+OH NH3H2OC氨水中加盐酸:NH3H2O+H+=NH4+H2OD氨气通入稀 H2SO4中:NH3+H+=NH4+ 【答案】C、D 【变式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 NH3B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不是所有铵盐中的氮均呈3 价CNH4Cl 溶液中加入 NaOH 浓溶液共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H4OH NH3H2ODNH4C

11、l 和 NaCl 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答案】BC【变式 3】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氨易液化,因此可用来作制冷剂 B氨易溶解于水,因此可用来作喷泉实验C氨极易溶解于水,因此氨水比较稳定(不容易分解) D氨溶解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酚酞试剂变为红色【答案】C 类型二、氨水的成分和性质类型二、氨水的成分和性质 例 2、氨水显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 ) 。A通常状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B氨水中的 NH3H2O 电离出少量的 OHC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电离D氨本身的碱性弱【思路点拨】这一题可从碱的概念着手分析:碱是电离的阴离子只有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答案】B 【解析】氨气溶于水,

12、大部分与水结合生成一水合氨(NH3H2O) ,NH3H2O 仅有少部分电离出 NH4+和 OH,因此显弱碱性,它既不是因为氨的溶解度不大,也不是因为氨分子电离的少(在水溶液里氨分子是不电 离的) ,更不是因为氨本身碱性弱(氨不与水反应时无碱性) 。【总结升华】易错选 C,原因是不清楚氨水显碱性的原因。氨水之所以显碱性是因为当 NH3溶于水时,大部 分。NH3与水发生反应,生成 NH3H2O,NH3H2O 微弱电离,产生 NH4+和 OH,可表示为: H2O+NH3 NH3H2O OH+NH4+。 举一反三:举一反三: 【变式 1】下列有关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氨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5B

13、氨水的浓度越大,其密度越大C在化学反应中,氨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D工业上氨可用作制冷剂 【答案】D 【变式 2】对于氨水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含有氨分子和水分子 B只含有一水合氨分子和水分子C只含有氨分子、水分子和一水合氨分子D含有氨分子、水分子、一水合氨分子、铵根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答案】D类型三、喷泉实验类型三、喷泉实验 例 3、在下图所示装置中,烧瓶中充满了干燥气体 a,将滴管中的液体 b 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 止水夹 f,烧杯中的液体 b 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 a 和 b 分别是( ) 。a(干燥气体)b(液体)ANO2水BCO24 mol

14、L1 NaOH 溶液CCl2饱和 NaCl 溶液DNH31 molL1盐酸【思路点拨】产生喷泉的条件: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很大,烧瓶内外产生足够的压强差。 【答案】B、D【解析】NO2易溶于水可形成喷泉,但它同时生成 NO,使水不能充满烧瓶,CO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不能产 生喷泉,但在 NaOH 溶液中因发生反应(CO2+2NaOH=Na2CO3+H2O) ,其溶解度显著增大,此时形成喷泉。气体 CO2 和 NH3,分别与 NaOH 溶液、盐酸能完全反应,则液体几乎能充满烧瓶。【总结升华】只要能使烧瓶内外产生一定的压强差,气体与液体的组合就能形成喷泉。如:(1)易溶于水 的气体与水的组合;(2

15、)酸性气体与碱液的组合;(3)碱性气体与酸液的组合等。 举一反三:举一反三: 【变式 1】 (1)下列几种气体(括号内为溶剂或反应物溶液)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能看到喷泉 现象的是( )AHCl(H2O) BCO2(H2O)CSO2(NaOH 溶液) DNH3(KCl 溶液)(2)能形成喷泉的原因是_。(3)某学生试图用氨气去做喷泉实验,结果实验失败。试分析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 【答案】 (1)A、C、D (2)少量液体进入烧瓶后,由于气体易溶于对应液体中,使烧瓶内气体减少,压 强降低,烧瓶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形成喷泉 (3)收集的 NH3中有大量空气;收集氨气的烧瓶未干燥; 装置漏气;滴管挤出的水太少等 【变式 2】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 。(2)收集氨气应使用_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_作干燥剂。(3)用图 1 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6该实验的原理是_。(4)如果只提供如图 2 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