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8803326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 页数:105 大小:3.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长度单位课题: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会用实物测量,并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教学设想:教学设想:本节课的教学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

2、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因此,在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时,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量一量、说一说、细想一想等活动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其对生活的重要意义。一、一、学前导学学前导学用小棒量一量一支新铅笔有几根小棒那么长,再用硬币量一量。想一想,为什么量出的数据不一样呢?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二、探究活动二、探究活动(一)独立思考(一)独立思考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量数学课本的宽:你想知道我们的数学课本有多宽吗?我们动手来量一量。(1)4 人一组,每人从四件物品(1 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2)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开始测量时,应注

3、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3)量完后,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当然量的结果不同。(4)思考: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5)然后再让全班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如每组中都有用曲别针量的同学,他们测量的结果都是:数学课本的宽有 5 个曲别针那么长。这说明什么呢?(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二)师生探究(二)师生探究 合作交流合作交流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身边不同

4、物体的长度。(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等去量桌子、铅笔盒、椅子等物体的长度。(2)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够怎么办?(可以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长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用一个物品进行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量的时候可以作上记号。(3)然后针对测量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宽是 5 个曲别针长,铅笔盒是 5 把小刀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 4 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 5 把小刀长?(4)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5、怎样才会避免这种情况呢?2、用同一物品(如方木块学具)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都用方木块测量数学书的长、宽,还有铅笔的长度,看看结果如何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三、自我检测三、自我检测课本第 2 页 13 题。注意引导学生说出估测的方法。四、变式练习四、变式练习 五、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六、课后反思:六、课后反思:课题:课题: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刻度尺。2、 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对几厘米的长度有感性的认识。3、 学生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掌

6、握测量物体的方法。4、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空间想象的能力,通过活动提高学生估测和测量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掌握 1 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教学设想:教学设想:本节课采用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厘米。由于厘米这个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因此,课中安排的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厘米的风丰富表象,建立 1 厘米的长度概念,从而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理解 1 立尼究竟有多长。一、一、学前导学学前导学1、前置作业:你看见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准备一把尺子,观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7、各表示什么。2、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长度,测量时有许多不方便,也不准确。在生活中,我们要用到统一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尺子,来测量。二、探究活动二、探究活动(一)独立思考(一)独立思考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一、认识直尺1、小组交流:你看见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准备一把尺子,观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2、全班汇报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 1 厘米的长度概念1介绍 1 厘米:那么你知道 1 厘米是多长吗?请你用直尺上表示出来。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 0 到 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 1 厘米。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之间是 1 厘米长

8、?2感知 1 厘米的实际长度:(1)把 1 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2)小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或我们身上哪些物品的长度是 1 厘米。(3)用手势表示 1 厘米的长度。(4)想一想 1 厘米有多长。3观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 2 厘米长吗?(从 0 到 2)从刻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度“0”到哪儿是 3 厘米长吗?(从 0 到 3)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二)师生探究(二)师生探究 合作交流合作交流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方法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1)这有一张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

9、2)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2统一测量的方法介绍: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 5 厘米。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1)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同桌检查。(2)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3)量一量你的手掌宽度是( )厘米。(取整数)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取整数)三、自我检测三、自我检测课本第 6 页练习一 13 题。看练习一的 1 题中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长度呢?利用三角板来卡一下量。四、变式练习

10、四、变式练习 1如果有些东西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长度呢?例如花生的长度和1 角硬币的长度。2、拿出不同长度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3、看图填空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五、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六、课后反思:六、课后反思:课题:课题:认识米 用米量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概念;2 根据 1 厘米和 1 米的实际长度,知道 1 米=100 厘米;3 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 1 米的实际长度。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学设想:教学设想:本节课的设计

11、也厘米的教学相似,采用一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丰富实际测量的经验,巩固长度的概念。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一、一、学前导学学前导学前置作业:用直尺量一量窗户的宽度,你发现了什么?找一找有没有比“厘米”更长的长度单位和更适合量窗户宽度的尺子。准备一把米尺,或一米长的木棍。二、探究活动二、探究活动(一)独立思考(一)独立思考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一、认识米尺1、小组交流:用直尺量一量窗户的宽度,你发现了什么?找一找有没有比“厘米”更长的长度单位和更适合量窗户宽度的尺子。2、全班汇报3、比较厘米尺和米尺有什么不同。二感知米的实际长度1观察自己的 1 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

12、不是一样的?2那么 1 米到底有多长呢?(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 1 米长的线段。(2)小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或我们身上哪些物品的长度是 1 米。(3)用手势表示 1 米的长度。3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 2 米长、3 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二)师生探究(二)师生探究 合作交流合作交流一、小组合作探究:厘米、米之间的关系1用米尺量 1 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2再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这条 1 米长的绳子,看看它有多少厘米?3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4小结:1 米也就是 100 厘米。(板书:1 米=100 厘米)二、用卷尺量较长的物

13、体或距离1一般的米尺不方便携带,不过我们有一种比米尺更方便的卷尺。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你在哪里见过它?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三、自我检测三、自我检测课本第 6 页练习一 46 题。四、变式练习四、变式练习 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2小组测试立定跳远的成绩,并作好记录。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教室长 8( ) 黑板长 2( )小明身高 124

14、( ) 课桌长 50( )4填空五、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六、课后反思:六、课后反思:课题:课题: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设想:教学设想:线段在几何知识中比较抽象。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比较低,因此,本课在教学认识线段时,可采用直观的描述方式来说明什么是线段。课中设计的“比较”活动,是让学生更清

15、楚的了解线段直的特征。一、一、学前导学学前导学前置作业:你知道什么是线段吗?了解一下线段有什么特征?在生活中你经常见到线段吗?用彩笔在白纸上画一条线段。 。二、探究活动二、探究活动(一)独立思考(一)独立思考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一、认识线段1、预习反馈(1)、小组交流:你知道什么是线段吗?了解一下线段有什么特征?在生活中你经常见到线段吗?(2) 、全班汇报2、感受线段的特征。(1)展示学生课前画的线段。选出和补充出以下几种图形: (2)把上面 6 条线分成两类,并说说原因。是弯的;是直的。(3)把分成两类,怎样分,说说原因。两端有端点;两端没有端点。(4)像这样的线就叫做线段,你现在知道线段有什么特征吗?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二、量线段1、利用线段的特征,自己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两条线段。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2、先估一估,再量一量自己画的线段有多长,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量的。(二)师生探究(二)师生探究 合作交流合作交流画线段1、生用手势表示 3 厘米大约有多长。2、尝试画 3 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3、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学生操作后汇报。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4、出示断了 3 厘米多的断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断尺画出 3 厘米出的线段?小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