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

上传人:0 文档编号:48803193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X 页数:114 大小:4.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管理办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刘世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要内容1管理办法 示范区建设回顾 修订背景 修订内容 示范区建设计划2指标体系(试行) 制定目的 设置原则 制定过程 基本框架 指标说明一、管理办法3示范区建设政策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 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和出生缺陷等疾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 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4回顾“

2、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探索慢病防 治体系建设 和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 医药卫生体 制改革应对慢性病 带来的沉重 疾病负担工作启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卫办疾控发2010172号回顾相关文件2011年慢性非传传染性疾 病综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管 理办办法2012年中国慢性病防 治工作规规划(2012-2015 年)2012年卫卫生事业发业发 展 “十二五”规规划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2014版)相关文件、政 策出台回顾示范区发展阶段7准备与启动阶段:(2009年1月-2010年12月) 文件准备、政策论证和出台试点与探索阶段:(2011年1-12月) 试点、摸索程序(第一批示范

3、区建设)巩固与发展阶段:(2012年1月-2014年12月) 快速发展、调整程序(第二、三批示范区建设)调整与提升阶段:(2015年1月至今) 总结提升、经验交流、修订管理办法、新管理办法的印发回顾8东、中、西部地区示范区县(市、区)覆盖情况(%)建设工作进展数量与分布地区示范区个数县(市、区)总数覆盖率(%)东部地区11367616.7中部地区7310876.9西部地区7910877.1合计2652850 9.3(10)回顾9地区示范区覆盖地(市)数地(市)总数覆盖率(%)东部地区448850.0(50)中部地区4512137.2西部地区4314928.9合计13235836.9东、中、西部

4、地区示范区地级市覆盖情况(%)建设工作进展数量与分布回顾265个示范区分布图(仅剩西藏)建设工作进展数量与分布: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回顾初步成效工作机制1. 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在各示范区已经初步形成政府层面 高度重视 落实任务和职责 政策保障和支持部门合作层面 政府统一领导 各部门明确履职 工作融合全社会参与 营造支持性环境 发挥群众组织作用 增强群众自我保健 意识 培养健康自我管理 技能11回顾初步成效体系建设2.慢性病防治结合的专业体系初步建立12回顾初步成效卫生系统功能卫生系统 功能疾病早诊 早治 患者规范 化管理社区诊断 和监测患者健康 自我管理3

5、. 专业技术能力得到提升,卫生系统功能得到加强13回顾初步成效社会效应示范区成为基层开展慢性病防控的平台和抓手示范区工作纳入国家卫生城市建设之中示范区建设理念上升到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市 建设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同行的认可4. 示范区建设得到社会的关注与认可14回顾示范区建设面临新任务和新要求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下降10%( 2020年)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加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 “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完善政府主导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协调机 制,优化防控策略,建立以

6、基层为重点的慢性病防控体系,加强国 家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覆盖全国15%以上的县(市、区) 中国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充分发挥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典型引领作用,提升各地区 慢性病防治水平15修订背景新管理办法的修订与印发 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启动管理办 法修订工作 征询相关部门和机构意见,组 织专家修改,通过委主任会议 2016年10月印发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 范区管理办法16修订背景修订的主要内容1.进一步突出慢性病综合防控的理念 强调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 与的工作机制 加大了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的任务权重 强化了地方政府防控的主体责任

7、融慢性病防控于万策 2. 扩展了慢性病防控的目标人群 慢性病防控范围由18岁以上人群拓展到全人群和 人的生命全周期 关注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17修订内容修订的主要内容3.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意识,着重行为方式改变 要求建立自我为主、人际互助、社会支持、政府指 导的健康管理模式。 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支持性环境建设,提高 人群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健康技能,促进健康行 为的养成。 4.强调信息化建设 慢性病全程管理以信息化为基础:高危人群干预、 早期筛查与管理、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康复治疗等。应用互联网+、健康大数据提供便捷、 高效的健康管理和诊疗服务。 示范区评价指标获取:

8、基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和疾 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18修订内容修订的主要内容5.加强慢性病防控体系队伍建设 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二级及以上医院和基层医 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慢性病防控机制建设和 队伍 建设。 6.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有特色、可复制、可推广 鼓励政策、机制创新 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 总结推广示范区慢性病防控工作模式和经验做法 7.评价方法 从强调定量评价方法转向定性定量相结合方法 72项具体指标到5项具体目标17项主要任务19修订内容修订的主要内容8. 申报方式 由自愿申报调整为全国、省、区/县三层面统筹 决定 国家卫生计生委根据国家规划和各地示范区建设 进度确

9、定各省份建设任务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培养、遴选、推荐和 管理,确保示范区建设的质量,提升示范区的整 体水平 县(市,区)级政府负责承担示范区建设各项任 务20修订内容修订的主要内容9. 动态评估 强化日常管理:中国疾控中心承担 完善示范区动态评估:每年工作进展报告经 市、省级审核后报中国疾控中心 复审制度:每满5年接受复审 明确规定复审流程和结果发布:示范区自评 ,省级复核,复核意见报国家卫生计生委, 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复审并公布结果21修订内容修订的主要内容10. 权重表22指标标分类类权权重政策完善45环境支持50体系整合30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8慢性病全程管理87监测评 估30创新

10、引领30合计300修订内容中国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全国建设160-170个国 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增加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覆盖地级市 到2020年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覆盖率达到15%,到2025年覆盖率达到20%。“十三五” 到2020年,东部省份所有地级“十三五”示范区建设计划建设计划示范区建设任务分配原则中国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7- 2025年)目标要求各地示范区工作进度各地示范区建设质量各地示范区建设积极性发挥地域引领作用24建设计划2016-2017年度示范区建设计划 建设第四批示范区 复审第一批示范区 探索向上拓展到地级市和省,向下延伸

11、到乡镇社区25建设计划二、指标体系(试行)26慢性病防控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 简称“指标体系”)是定性、定量地分析和评价 示范区建设水平和发展情况,同时用于示范区之 间的比较。回答的问题:某区/县慢性病综合防控的水平 与发展趋势如何?在与其它区/县进行比较所处的 位置在哪里?提升该区/县慢性病综合防控水平的 途径是什么?27 制定目的指标体系的作用引导 政府层面:引导辖区政府关注与慢性病综合 防控相关的优先解决的关键问题和优先发展 领域,同时也使政府掌握这些问题的状态和 进展情况。 各部门层面:引导各部门政策制定者和决策 者在制定各项政策和决策时,能够将慢性

12、病 综合防控融入本部门的所有政策和策略中, 纳入各部门工作职责。28 制定目的指标体系的作用引导 (续) 全社会层面:引导社会各界对慢性病综合防 控的了解,促进社会各界对慢性病综合防控 相关措施和行动的共同理解,采取积极态度 和行动参与示范区建设。 慢性病防控工作层面:指标度量的内容也是 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的主要方面,所以示范 区建设指标体系起到引导辖区开展慢性病防 控的作用。29 制定目的指标体系的作用评价 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定性、定量地反映 示范区的建设情况和相关政策与措施的实施 效果。 指标体系提供的信息可以作为示范区建设过 程中的动态评价指标,为政策的制定与调整 提供科学依据。30

13、 制定目的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1.全面a) 涵盖管理办法的具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的各条目 b) 包括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 c) 包括反映示范区建设现况和发展变化指标 2. 系统a) 独立:各指标彼此独立,互不交叉 b) 相关:指标设置有依据 c) 层次:指标体系包括三个层级,7类、22项、 68个指标31 设置原则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续)3. 可操作指标概念明确、相关信息易获得并可以测量 ,定量指标也有相应的量化手段。 4. 可行过程和结果指标设置均与国家相关政策保持 高度一致。 5. 指标数量尽可能少在全面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炼核心指 标,尽量减少指标的数量。32 设置原则指标体系的制定过程 准

14、备与起草阶段 2015年12月疾控局提出制定指标体系的任 务 2016年1-6月依据新管理办法的历次修订 稿,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慢病 中心领导和业务人员、以及参与管理办法制定 的专家共同沟通、筛选评价指标 2016年7月 、8月、9月讨论修改“指标体 系讨论稿”,并与疾控局沟通33 制定过程指标体系的制定过程 进展与修订阶段2016年9月29日疾控局组织讨论新管理办法及指 标权重表 2016年10月8-16日随着新管理办法的定稿,在前 期工作的基础上,以新管理办法条目内容和指标权重 表为依据,细化指标体系 2016年10月17-18日参与新管理办法制定的专家对 细化指标体系讨论稿

15、进行讨论与修订 2016年10月19-24日在专家共识的基础上,汇总形 成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讨论稿) 2016年11月讨论稿进一步修改34 制定过程指标体系的制定过程 印发2016年12月1日 国卫疾控慢病便函 2016117号 关于开展2016- 2017年度国家慢性病 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 工作的通知 附件2:国家慢性病 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 指标体系(试行)35 制定过程36指标分类指标标内容权权重 一、政策完善 (45分)(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多部门协作联动机制。25 (二)保障慢性病防控经费。10 (三)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及评价机制。10 二、环环境支持 (50分)(四)开展全民

16、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构建全方位健康支持性环境。20 (五)为群众提供方便、可及的自助式健康检测服务。10 (六)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普及公共体育设施,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 例。10(七)开展烟草控制,降低人群吸烟率。10 三、体系整合 (30分)(八)建立防治结合、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上下联动的慢性病综合防治体 系15(九)加强慢性病防控队伍建设。15 四、健康教育 与健康促进进 (28分)(十)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开展慢性病防治全民健康教育。10 (十一)提高居民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和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0 (十二)发挥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在慢性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8 五、慢性病全 程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