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6月模拟考试题重点班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803186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6月模拟考试题重点班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6月模拟考试题重点班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6月模拟考试题重点班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6月模拟考试题重点班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6月模拟考试题重点班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6月模拟考试题重点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6月模拟考试题重点班(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陕西省黄陵中学陕西省黄陵中学 20182018 届高三历史届高三历史 6 6 月模拟考试题(重点班)月模拟考试题(重点班)本卷共本卷共 353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4 分,共分,共 140140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符合题目要求的。24春秋晚期,孔子(前 55l前 479 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道德而不在政治,主张以周礼为手段重建社会秩序;以冉求等为代表的事功派认为政治应高于道德,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这表明(

2、 )A不同政见的争论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容 B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影响了儒学的发展C儒家与法家的争鸣导致了儒家学派分化 D儒家学派开始主动借鉴其他学派的思想25西汉末年,王莽篡权,进行土地改革,宣布恢复“井田制” ,废除土地私有制,私人不得买卖土地。家有男丁八口,可受田九百亩,男丁不足八口,若超过九百亩者,须将多出部分分给宗族邻里。三年后,改革在一片反对声中失败。其主要原因在于改革( )高三文科综合试卷 第 6 页 共 16 页A受制于政权的非正统 B损害了地主的切身利益C加剧了土地兼并现象 D激化地主与农民的矛盾26秦汉以后,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划分。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

3、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交通频繁;行政业务多;税粮滞纳多;犯罪事件多)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日益加强 B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C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D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向重政治27明朝始设巡抚, “巡抚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 ,后来绝大多数巡抚都带有兵部官衔及都察院的官衔。明朝设立巡抚的主要目的是( )A取代地方的军政长官 B解决军队后勤补给问题C分割相权以强化皇权 D加强对“三司”的约束28 宣统三年(1911 年) ,清政府学部召丌会议,讨论与宪政

4、相关的兴学议案,其中废除中小学堂读经讲经课程的议案,因分歧过大最终没有通过。这反映了- 2 -A 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 B 清政府的宪政之路夭折C 思想领域的新旧之争 D 资产阶级革命形势成熟29.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及其学说,他们希望找到既能发展资本主义,又能医治资本主义弊病的药方。这说明当时A 中国具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经济基础 B 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资产阶级的需要C 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社会认识更深入 D 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30 .1948 年 5 月,中国民主同盟临时总部响应中国共产党“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5、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认为政治协商和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是一切民主党派和民主团体乃至全国人民的共同要求” ,也是民盟“一贯的奋斗方针” ,并明确提出新政协应由“中共来召集” 。这说明A 民盟由参政党转变为执政党 B 新中国成立的民意基础扩大c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D 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地位确市31 表 l表 l 为新中国“一五”期间主要产品产量表。此表反映了A 投资规模决定了主耍能源的布局 B 我国借鉴了苏联工业化建设模式C“大炼钢铁”运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D 我同经济结构出现严重失调局面32罗马帝国法律规定,一个人死后,他的财产归最近的继承人所有,凡是权利

6、相等的人,装装订订线线- 3 -包括妇女都可均分。除非经人民大会协商和宗教祭司同意,才会被免除继承权。死者也有权在生前指定朋友作为遗产分割人。这反映了罗马帝国时期A宗教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B女性取得了与男性同等的地位C血缘和亲疏是法律实施的基础 D罗马法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33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在画布上画上了新近引起欧洲人注目的各种东西,如丝制外套、陶瓷器皿异域的动物等。王公和富庶的庇护人委托制作了数以百计的这类绘画,使他们的皇宫、住所和商业场所呈现出世界性的风貌。由此可见A对现实生活的追求扩大了世界视野 B古希腊罗马文化在欧洲复兴C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彻底否定了神对世界的

7、主宰34有学者指出:“俄文本身并无余粮的意思,而是指征收(摊派)粮食。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国家先确定所需要粮食数量,然后分配给各省、县和村。 ”据此可知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翻译有误 B “余粮”征集制伤害了农民的积极性C国家的做法受到人民的拥护 D政府“征收”措施在苏俄一直延续35. “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合作,而且往往也包含着民族国家为解决共同政治问题以及适应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而进行的合作。 ”材料表明A经济区域化是全球化的必然产物 B政治合作的目的在于经济合作C经济区域化有利于缓和国际关系 D政治一体化是世界发展的方向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8、第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3641364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须作答。第 42464246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材料一战国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存在着差异。秦始皇有汇合地域文化的理想,但并没有成功。到汉武帝执政时期,经过数十年的多次战争,地方的分裂势力基本肃清,而楚文化、秦文化和齐鲁文化等大体上完成了汇合的历史过程, “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局面才得到实现。汉武帝推行“罢触百家,表章六经 ”的文化政策,结束了“师异道,人异论

9、,百家殊方”的局面,确立了儒家在百家之学中的主导地位,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 4 -政治基拙。君主集权政体,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有共性,也有个性。比如,西汉统治者主要实施政治、法律和思想文化的儒家化,代替了秦代的法家化。唐代除实行科举选拔人才外,还重视思想文化的内外交流,以及境内各民族融合所产生的文化创造力,促使儒、佛、道的融合,将中华古代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两宋时期,伴随着皇权强化与选官制度的完善,以及教育上书院制的成熟,中华文化更加深化。摘编自张岂之中华文化何以连绵不断生生不息材料二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

10、的历史。戊戌维新之以前,中西文化结接于“中体西用”这一命题之中,戊戌维新以后, “用”的膨胀突破“体”的界限而日见其困窘。20 世纪初期,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 “中体”已经体无完肤,随之而出现了中西调和、折衷、融合的意识。自此以后,新与旧、中与西能否调和,成为新旧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和主要形态。究其实质而言,20 世纪三四十年代风靡思想界的“中国文化本位”与“全盘西化”之争,正是这种论争的极端形式。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化能够生生不息的原因。(12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特点,并谈谈对发展中国文化的认识。(

11、13 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1793 年,马戛尔尼率英国使团访问清帝国.英使带来的礼品共 590 余件,其中包括:前膛枪等武器、望远镜、地球仪等天文学仪器、钟表和一艘英国最先进的 110 门炮舰模型.乾隆看过礼单震惊之余指示负责接待的官员“可于无意之中向彼闲谈,尔国所贡之物天朝原亦有之.”马戛尔尼提出了开放一些口岸通商、允许英国商人仿俄罗斯例在北京设一个货栈买卖货物、禁止向英国商人在海关关税之外另行勒索、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地方允许英商居住等要求.对此,乾隆断然拒绝. 依据材料信息,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加以说明.(要求:可以依据其中一条或多条信息,明确

12、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二)选考题(二)选考题请考生在第请考生在第 42.4342.43 两道地理题和两道地理题和 44.45.4644.45.46 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 5 -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 2B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2 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 研学旅行是围绕当地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开展实地考察与研究性学习的集体旅行。2017 年 7 月,某科考协会组织上海中学生赴格陵兰岛研学旅行。为确保旅行体验与安全性,此次研学旅行沿格

13、陵兰岛西海岸航行,沿途登岸开展实地考察与短途徒步探险(下图)。说明此次研学旅行选择沿格陵兰岛西海岸航行的原因,并根据当地独特的自然景观与现象提出研学内容(至少 2 项)。43. 【地理一选修 6:环境保护】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地区降水稀少,在人类不合理干扰下植被退化严重。该地区在生态恢复过程中,采用沙埋方式播种植物种子。研究表明,种子埋在沙下 1-2 厘米处最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和出苗。分析该地区生态恢复过程中种子需要沙埋及沙埋深度不宜过深的原因。44 【历史一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宋代继承唐末、五代以来地方统兵体制和监察、行政体制,发展成具有兵财分治特色的地方军政管理体制。宋初

14、,即遍设转运司,将全国划分成为若干个转运司路,以管理一路的民政、财政;又区别不同情况,在全国各地分别创设了都部署路、兵马都钤辖、提举兵甲司及经略使、安抚使等不同形式,以统辖一路兵权。帅司路、转运司路以及后来的提点刑狱司路、提举常平司路,在发展、健全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个政区幅员的尺度多少为宜的问题,宋王朝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种不同的角度考虑,因时制宜,划分行政区、监察区、军区的辖境,使得有宋一代的路制呈现出犬牙交错、层次繁复的形态。- 6 -李昌宪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宋西夏卷(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地方政治体制的特点。 (6 分)(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试评价“犬牙交错、层次繁复”的

15、路制形态。 (9 分)45 (15 分)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日俄战争的失败使俄国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爆发了 1905 年革命。统治阶层为了转移视线,煽动反犹恶浪。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随着国内战争的激化,大批俄国和波兰犹太人纷纷穿越西伯利亚涌入中国东北地区。 “八一三”事变后,日本军队占领了上海及周边大部分地区。中国政府无法在上海继续行使自己的职权,而日本占领军一时还来不及建立傀儡政权,结果从 1937 年秋至 1939 年秋近两年时间里,上海处于一种“护照签证失控”状态,外国人进入上海不需要签证,不需要经济担保,不需要预先找到工作及出具警方提供的品德证明。在这种情况下,欧洲犹太人开始奔向当时向他们敞开大门的东方大都市上海。从 1933 年到 1941 年,约 3 万犹太人经海路到达上海,除了数千人经上海去了第三国外,有 25000 名左右犹太难民把上海当作他们的避居地,这一数字超过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新西兰五国当时接纳犹太难民的总和。据潘光、王健犹太人与中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 20 世纪犹太人两次来华高潮的异同点。 (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期间犹太人大量来华的原因并分析由此带来的影响。 (分)46 (15 分) 【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梅文鼎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