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轮复习生物课时课件第34课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8801954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70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一轮复习生物课时课件第34课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1年一轮复习生物课时课件第34课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1年一轮复习生物课时课件第34课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1年一轮复习生物课时课件第34课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1年一轮复习生物课时课件第34课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一轮复习生物课时课件第34课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一轮复习生物课时课件第34课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34课时课时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变化1.华南虎照片事件”终于尘埃落定,所谓“华南虎照片”系假照片,“拍照人”周正龙涉嫌诈骗罪被逮捕。下列叙述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A.野生华南虎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B.直接影响野生华南虎种群密度变化的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C.如果野外发现野生华南虎,可进行易地保护D.生活在动物园中的老虎可以组成一个种群解析 现现代生物进进化理论认为论认为 ,种群是生物进进化的基本单单位,是同种个体的总总称;动动物园中的老虎可以是一只或多只,只有具有繁殖能力的一个虎群才能组组成一个种群;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

2、别比例和年龄龄组组成间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生物多样样性的保护护包括就地保护护、易地保护护以及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就地保护护是保护护生物多样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护区;易地保护护是对对前者的补补充,是把生存和繁衍受到严严重威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动物园、濒濒危动动物繁育中心等进进行特殊的保护护。答案 D2.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 度影响最严重的是 ( )编编号 生态态系统统采收 对对象现现有 生物量年增 长长率 /%年采收量 马马尾松林马马尾松200 000 m321 000m3 淡水湖泊鲫鱼鲫鱼10 000 Kg353 600 Kg 山地甘草1 000 Kg20300 Kg

3、滩滩涂沙蚕10 000 Kg30500 KgA. B. C. D. 解析 甘草每年增长长200 kg,而被采收300 kg,受影响最大,采收量大于增加量使其种群密度持续续下降。答案 C3.下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易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解析 本题题通过过数学曲线图线图 的形式反映了种群密度和存活率之间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具备备能够够从图图示中获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依据曲线线b,种群

4、密度中等时时存活率最大,故B正确;曲线线a表示的大型动动物,由图图可知,种群密度越大存活率越低,故而对对大型动动物迁地保护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过大,所以A、C正确;D项项中种群密度越大,种群个体间竞间竞 争越剧剧烈,故而d点不是竞竞争最剧剧烈的点。答案 D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解析 本题题主要考查查几种与数据处处理相关的实验实验方法。在标

5、标志重捕法中,若标标志物脱落,则计则计 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实际 的值值要偏大。若调查调查 某种遗遗传传病时时,只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为调查对 象,则发则发 病率要高,这这正是考生要特别别区分的;调查调查 患病率,应应该进该进 行社会调查调查 ,而如果调查遗传调查遗传 的遗传遗传 方式时时,一般才进进行家系调查调查 。用血球计计数板计计数酵母菌数量时时,就是要统计统计 方格内和在相邻邻两边边上的菌体,这这种处处理接近理论值论值 ,不好判断是否比实际值实际值 大或小。样样方法调查调查 蒲公英种群密度时时,应该应该 随机取样样,如果在分布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样,则计则计 算所得数值值与实际实际 数值值

6、相比,可能会偏小。答案 C5.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下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哪个群落不易受到影响 ( )A.群落甲 B.群落乙 C.群落丙 D.群落丁解析 群落丁含有的物种多,且每种的种群密度悬悬殊不太大,受到大规规模虫害袭击时袭击时 ,群落 不易受到影响D6.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某野兔种群的数量变化如下表:该种群变化率最大的时期为 ( )A.1925年1930年 B.1930年1935年C.1940年1945年 D.1945年1950年年份(只 )1920192519301935194019451950数量 (百只)13020039899

7、0135012901190解析 种群变变化率是单单位时间时间 内种群数量变变化的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在1930年1935年内种群变变化率是(990-398)/(1935-1930)=118.4,1935年1940年为为72,1940年1945年与1945年1950年均为负值为负值 。答案 B 7. 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A.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解析 用培养液培养酵母菌时时,营营养条件、pH、

8、O2浓浓度等都能影响酵母菌数量。调查调查 酵母菌的数量时时,可采用血球板计计数法,不可用普通载载玻片。D8.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试试管号 培养液体积积(mL )105105起始酵母菌数( 103个)105510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解析 在同样样的实验实验 条件下,由表中数据知试试管中的种群数量先达到K值值。答案 B9

9、.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样镜检,视野下如图甲所示(图中小点代表酵母菌)。将容器放在适宜温度下恒温培养5小时后,稀释100倍,再抽样镜检,视野下如乙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B.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以用标志重捕法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D.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已经达到K值解析 比较较甲、乙两图图中中央两格酵母菌数,乙是甲的两倍,乙是稀释释100倍后的镜检结镜检结 果,故培养5小时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标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动能力强、体型较较大的动动物

10、,酵母菌的种群数量计计数不能用标标志重捕法。用血球计计数板计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时应统计 方格内和压压在相邻邻两边边的菌体。培养5小时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并不能确定是否已经经达到K值值。答案 A10.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答案 C11.对于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类进行种群调查研究, 资料如下:年份1970

11、19711972197319741975种群数量(只)5080- 捕捉标标志数(只)-80808080第二次捕数(只)-80808080重捕个体中的标标志 数(只)-1681013那么19701975年该鸟类种群的增长曲线是( )解析 首先根据标标志重捕法计计算,分别计别计 算出1972、1973、1974、1975这这四个年份的种群数量,即400、800、640、约约492;然后以时间时间 作为为横坐标标,种群数量作为纵为纵 坐标绘标绘 制出该鸟类该鸟类 种群的增长长曲线线如图图C。 C 12. 下图是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曲线表明,一个物种的种群数

12、量变化只与时间有关而与其他物种无关B.CD段种群数量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有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有限等C.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D.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C时期的水平解析 首先要知道C点表示种群增长长速率最大,该该点也表示K/2值值,所以在海洋经济鱼类经济鱼类 捕捞时捞时 ,种群数量保持在K/2的水平,种群的增长长速率最大;若该该曲线为线为 某生态态系统统中某一种群增长长速率变变化曲线线,一个物种的种群增长长速率与其他物种有关;CD段种群数量是增长长的而不是下降的;密闭闭的恒定容积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增长长速率会出现现负值负值 (即死亡率大

13、于出生率)。答案 D13.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有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蛇等动物活动。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有关问题:(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法 ;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 。(2)此农田中新迁入了一种食草昆虫,下图甲是与这种昆虫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请说出种群在B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原因: (答两点)。(3)请根据图甲,在图乙坐标系中画出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将A、D标在纵坐标的合适位置上)。解析 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调查 采用样样方法,样样方法的关键键是取样样要保证证随机性。种群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生存斗争加剧剧,

14、包括食物、空间间不足和天敌敌增多。在绘图时绘图时 一定要注意按照要求将A、D标标在纵纵坐标标的合适位置上,由于A点种群数量不为为零,所以曲线线的起点不能为为零。当种群数量为为D时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此时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值(环环境容纳纳量),所以D点对应对应 种群数量最大值值。答案(1)样方 随机取样(2)生活资源和空间有限;天敌增多(其他合理答案亦可)(3)如图(要求:画成“S”型曲线;纵坐标上A点对应起点,D点对应K值)14.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植物园引种

15、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 。(2)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 。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在下面坐标图中画出该种群各级别的植株数量柱状图。 高级级a级级b级级c级级d级级e级级高度 (cm) h10 10300 数量 (株)1206232166(3)由表可以看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 。(4)研究表明,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 关系。解析 将红红豆杉从江西引种到南京种植、保护护, 属于易地保护护。红红豆杉是植物,调查调查 其种群密度常用样样方法,柱状图图可据表中数据画出。由表中 数据看出,此种群的年龄结龄结 构属于增长长型。鸟类鸟类和红红豆杉之间间存在捕食和互利共生关系。杉之间间存在关系。答案 (1)易地保护(2)样方法 柱形图见下图(3)增长型(4)捕食和互利共生(捕食和种间互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