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师大附中2018年高考历史5月适应性训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800007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1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师大附中2018年高考历史5月适应性训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福建省师大附中2018年高考历史5月适应性训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福建省师大附中2018年高考历史5月适应性训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福建省师大附中2018年高考历史5月适应性训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福建省师大附中2018年高考历史5月适应性训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师大附中2018年高考历史5月适应性训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师大附中2018年高考历史5月适应性训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福建省师大附中福建省师大附中 20182018 届高考历史届高考历史 5 5 月适应性训练试题月适应性训练试题 24.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 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 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 B.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 C.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 D.农耕经济成为各朝根本 25.遣使巡察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监察形式。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推行视察地方的制 度,到汉朝刺史的派遣,遣使巡行成为中央监察地方的固定形式。遣使巡行分为定期和 不定期两种,监察官员们都离不开基层吏民的帮助或协助,

2、据此可知 A.遣使巡行的对象 主要是中央和地方官员的贪赃、枉法等违法乱纪行为 B.遣使巡行是民众对国家事务及其 官员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的渠道 C.吏民检举揭发是监察机关监督地方官员的唯一途径和手 段 D.遣使巡行维护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从根本上杜绝了腐败 26.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是故身率妻子, 戮力耕桑, 灌园治产, 以给公上。” 汉书杨恽传 “因释耕于晚上,而妻子耘于前。 ” 后汉书逸民 “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 (东汉)王充论衡 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C.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D.男耕女织生产

3、形式确立 27.1712 年,康熙颁发了一份谕旨称:国朝承平已久,滋生日繁令诸省督抚,将现 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征收丁税)定额。其自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 钱粮。由此可知清朝初期 A.农业生产渐趋衰落 B.商业税成为政府税收主体 C.人地矛盾比较突出 D.赋税征收方式的重大改变 28.下表是“中国近代产业结构的变动(18871936年) ” ,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近代中 国 国民收入 就业人口 年份 1887年 1936年 1887年 1936年 农业(%) 69.62 64.50 80.00 75.52 工业和服务业(%) 30.38 35.50 20.00 24.48 A.外国

4、侵略延缓近代化进程 B.城市化的进程逐渐加快 C.对工业文明的适应与抗争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29.据统计,民国时期全国电力灌溉(使用抽水机)的田亩,最多的年份(1930 年)也不 过 5 万亩,还不到全国总耕地的万分之一。从 1915年由国外购进第一台拖拉机起,到 1949 年, 除台湾省外,总数也不过 401 台(标准台) 。由此可知当时中国农业 A.土地制度落后 B.生产技术落后于西方国家 C.缺乏近代意识 D.国民政府经济重心在工业 30.1947 年4 月,国民党据中华民国宪法完成了政府的改组,在国府委员中,国民党 人 占 17 人,青年党、民社党及社会贤达共占 11 人。 大

5、公报对此的民意调查显示: 1000人中的 50%为其打零分,平均分不到 24分;其中 2/3的人认为青年党和民社党根本 就 不该参加这个政府。材料较为客观地反映出 A.抗战胜利后中国两种命运的斗争 B.中国人民为和平民主建国的努力 C.民主联合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 D.国民党政权处于合法性危机之中 31.根据 7月 17日周恩来同志一天的行程安排表,推断当时周恩来等主要是为了 时间 外交活动 上午 10:00 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狄普芳 中午 11:40 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艾登 下午 13:00 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 越南代外长范文同会谈 下午 16:50 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弗朗斯 A.以“求

6、同存异”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召开 B.争取各国支持理解第 26届联合国大会提案 C.和 平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与印度支那问题 D.倡导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而进行的中缅会谈 32.以下为十二铜表法的部分内容,该材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注重 在他人土 地上有通行权的,其道路宽度,直向为八尺,转变处为十六尺。 用人为的方 法变更自然水流,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 橡树的果实 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A.保持道路畅通 B.维护原始的古老习俗 C.规 范人们行为 D.协调贵族与平民关系 33.1972 年, 女众议员玛莎格里菲斯推动过去被搁置的 “男女平权宪法修正案”获得参 众两院通过,但在宪

7、法规定的七年期内由于没有达到 38 州的同意而宣告失败。这一过程 说明美国 A.三权分立的制度受到冲击 B.多元价值观念影响法律变革 C.中央集权的原则逐渐削弱 D.女性争取选举权的斗争失败 34 前苏联电影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和时代烙印, 如某一时期涌现出的 斯大林综合症 、 1953 年寒冷的夏天 国际女郎 摇滚式的悲剧等电影。这些电影主要折射了 A.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 B.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 C.勃列日列夫的 军备竞赛 D.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35.由于美国股票市场和新兴电子计算机技术产业在20 世纪 90年代一片兴旺, 一些观察 者重提 20 年代的繁荣和无节制的投机活动,以

8、及 1929 年美国股市的崩溃。这些观 察者 们反思的是 A.世界经济的制度化 B.世界经济的 全球化 C.世界经济的体系化 D.世界 经济的区域化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 材料一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制定吕刑。秦朝制定秦 律, 这是一部十分严苛的法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死刑多达 十几 种。唐朝制定唐律叠议颁行天下。它集成了古代立法传统,将各种法规融为一 炉, 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法律都围绕“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唐 律规 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 内乱。 唐律还规

9、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 “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 进行判决 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 代表。 材料二 公法是以保护调整国家(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私法是以强调保护私人利益 为目的的法律。与古代中国侧重公法不同,罗马帝国时期立法以私法为主要侧重点。罗 马法广泛借鉴外邦人法规,着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适应了帝国时期社 会发展要求。3 世纪以后形成了著名查士丁尼法典,内容包括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敕令, 人与人关系、财产关系和诉讼等方面的规定,不同时期法学家对罗马法提出的各种学说 和解释。它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是现代资本主义法

10、制的先声,19 世纪以来, 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律基础制定本国法律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法制的基本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分析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帝国在公法与私法方面侧重点不同的 原因。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认识 (19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在我国,将“祖国”比喻为“母亲”并形成一个固定的人格化的、女性化的隐喻 结 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的事情。它最早出现于闻一多于 1925 年 3 月创作的 七子之 歌。诗中将“祖国”比喻为“母亲”,将割让的殖民地比喻为“予出”,从此 “祖国母 亲”的类比在全国的白话文中流行

11、开来,也标志着“祖国母亲”这个概念隐 喻的正式形 成。而经过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 “祖国母亲”的隐喻得到进一步的使用 和引中,其影 响也从文学领域扩散至政治社会领域。随着新中国的建立 “祖国母亲” 的隐喻得到进一 步的强化,直到今天,它已然是我们语汇中的一种“超稳定结构”。摘编自潘祥辉 “祖国”与“母亲”是怎样相联的:近代爱国主义话语的源流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解读“祖国母亲”形象 (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多角度论证 ) 4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 分) 材料 1978 年以来,中国持续推行改革,内容十分丰富,其表现有:允许在国有 经 济之外

12、发展非国有经济;一些新产品可以自由定价;允许计划分配体制之外自由市 场的 发展;在按劳分配之外承认按要素分配的合理性;对国有企业的工人,根据计划 体制下 的国有企业与职工之间实际上存在的隐性“合约条件”来对待老工人,但同时 按自由缔 约的方式来聘用新工人此外中国改革的每项措施是小范围内试验取得一 定成果,积 累经验后,才加以推广,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过程、经济特区的创 建等。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采取了所谓“休克疗法”的改革,在 500 天内分三个阶段实 现生产资料私有化、放开价格、卢布自由兑换等,并过渡到市场经济。中国因改革大获 成功,俄罗斯则因“休克疗法”付出沉重代价。 摘编自刘树成昊太

13、昌主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30 年研究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呈现的特点 (8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采取上述模式的原因 (7分) 46.【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共发射81枚经过改进的“飞毛腿”导弹,其中向以色列 发 射38枚,向沙特阿拉伯发射41枚,向卡塔尔和巴林各发射1枚。有83%被(美国)“爱 国者” 导弹拦截并加以击毁。为什么“爱国者”导弹有这样高的命中率?有很多主要原 因,但 关键原因是卫星给它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情报。侦察卫星首先发现准备发射的“飞 毛腿” 导弹,向澳大利亚地面

14、站发出预警,地面站将此信息发送到利雅得多国部队统帅部,统 帅部发出“注意飞毛腿”的全面预警。一旦卫星发现“飞毛腿”导弹已发射,信息将通过 上述渠道发送到“爱国者”导弹连 “飞毛腿”导弹总飞行时间约57min(分钟)(与射程 有关),而卫星信息的传输只要2-3min(分钟),所以留给“爱国者”导弹有足够的预警 时 间进行拦截。-摘编自王室朝海湾战争的特点与启示(1) 根据材料,指出海湾战争中美国对伊拉克导弹作战的特点。(8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湾战争对现代军事战争的影响。(7 分) 4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 1908 年 7 月 17 日,在袁世凯的

15、影响下清廷发出谕旨,命唐绍仪出使美国,名义是 为减收庚子赔款事向美国致谢。1908年11月20日中午,唐绍仪抵达华盛顿,他多方面接 触 美国的朝野人士,希望借助经济目的达到政治目的与美国建立某种亲密关系以加 强 清政府在对抗日本扩张中的地位。12月2日,唐绍仪与罗斯福进行了礼仪性的会见, 罗斯 福本人不太倾向于与中国政府交往过密。随着袁世凯在北京的倒台,1909年1月, 外务部 致电唐绍仪,要其迅速结東访美,由欧洲回国。他的突然离去才令美国人深感不 安,他们 开始怀疑,由于他们一直挽拒唐绍仪是否错过了一次扩张美国利益的重要机会。 美国在20世纪初期正处在对外扩张的初期,受实力的影响,美日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美国不愿 意冒与日本直接对抗的政治风险,从而使唐绍仪的外交策略失去支撐点。从根本上说,唐 绍仪的外交策略寄希望于列强,也难免成为列强政治的牺牲品。 -摘编自李恩涵唐绍仪与晚清外 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