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中药药理.x

上传人:0 文档编号:48798389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4.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草中药药理.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甘草中药药理.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甘草中药药理.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甘草中药药理.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甘草中药药理.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草中药药理.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草中药药理.x(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草甘草(Gancao 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Gancao 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小组:黄益海、霍兆炯、赵子凤、沈滟慧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及根茎。 甘草甘草光果甘草光果甘草甘草胀果甘草胀果甘草产地甘草甘草 主产主产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产品质最优,习称产品质最优,习称 “ “内蒙甘草内蒙甘草” ”;胀果甘草胀果甘草 主产主

2、产新疆南疆各地、陕北新疆南疆各地、陕北三边及三边及甘肃河西走甘肃河西走 廊廊,习称新疆甘草或西北甘草;,习称新疆甘草或西北甘草;光果甘草光果甘草 主产主产新疆北疆新疆北疆,欧州也产,习称欧甘草或洋,欧州也产,习称欧甘草或洋 甘草。甘草。以以新疆产量大,内蒙古、宁夏次之新疆产量大,内蒙古、宁夏次之。甘草的加工与炮制甘草:拣去杂质,洗净,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时,捞出, 润透切片,晾干。n蜜炙甘草:取甘草片,加炼熟的蜂蜜与开水少许,拌 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变为深黄色、不粘手为 度,取出放凉。(每甘草片100斤,用炼熟蜂蜜25 30斤)n雷公炮炙沦:“凡使甘草,须去头尾尖处,用酒 浸蒸,从巳至午出,

3、暴干,细锉使。一斤用酥七两, 涂上炙,酥尽为度。又先炮令内外赤黄用良。“n本草纲目:“方书炙甘草皆用长流水蘸湿炙之, 至熟刮去赤皮。或用浆水炙热。“n得配本草:“粳米拌炒,或蜜炙用。“甘草药理作用从中医药学角度分析, 甘草分为生甘草和炙甘草, 生甘草性偏凉 , 有泻火解毒、 缓急止痛之功效; 炙甘草性偏温 , 可益气补中 、 有 缓 解 脾 胃 虚 弱 的 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甘草具有保肝 、抗炎 、抗菌 、抗病毒 、镇 咳 、抗疟 , 抗氧化 、抗癌 、免疫调解 、降糖和抗血小板凝集等 多种活性 。 中医药学性味:甘,平;归脾、胃、心、肺经补脾益气。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四君子汤、理中

4、丸等。清热解毒。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 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若农药、食物 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祛痰止咳。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 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 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 咳嗽亦常配伍应用。缓急止痛,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 药甘草汤。调和诸药。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 对胃肠道的刺激。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主要成分及其现代药理作用n甘草含有多种化学成分,甘草甜素和黄酮类物质是甘 草

5、中最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甘草根表皮 以内的部分。 1、三萜类:甘草酸(即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即甘 草酸苷元)、24-羟基甘草次酸、光果甘草次酸等。n2、黄酮类:甘草苷、甘草苷元(即甘草素)、异甘草苷 、异甘草苷元(即异甘草素)、新甘草苷、新异甘草 苷、光果甘草苷、光甘草定。n3、甘草多糖甘草三萜类化合物甘草属三萜类化合物存在于其根和根茎中,是甘草的特 异性标志成分,、具有比蔗糖甜度还高数十倍的甜味(甘 草酸) , 且在甘草中含量较高 , 很早就被人们认识和开发 。三萜类化合物主要包含甘草酸和甘草次酸两种生物活 性成分,甘草酸是甘草中含量最高的皂苷类成分 , 含量超 过 2%, 野生

6、优质甘草的含量甚至可达 7%, 具有多种药理 活性, 其含量高, 生理活性强, 具有抗炎、 抗肝损伤 、 免疫调节等生物作用。 此外, 三萜类化合物的抗病毒 及抗癌已是目前研究得热点 。保肝作用(甘草酸)n与其对活性氧和各种炎症因子的抑制作 用密切相关(eg :甘草酸可提高血清中 ALT的含量 , 增强血液清除活性氧的能 力 , 从而降低氧化应激损伤 ;抑制TNF -的释放 , 抑制髓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 并抑制NF-B 向细胞核中的释放 ; 抑制炎症反应及 IL-18的生成 ; 下调细 胞caspase-3 )抗病毒 (主要是甘草次酸)n甘草次酸是通过阻止病毒进入或吸附宿 主细胞, 抑制多种

7、不相关 DNA 或 RNA 的合成, 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从 而发挥抗病毒作用。抗癌(甘草次酸)n甘草次酸体外可抑制白血病细胞 、肝癌 细胞 、结肠癌细胞 、胃癌细胞 、宫颈 癌细胞的增殖 , 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包括 对 p-糖蛋白和多药耐药蛋白 1的抑制作 用 、使细胞分裂停滞在 G1期 、阻止促 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磷酸化 、诱导线 粒体细胞膜渗透性变化 、导致细胞色素 C的释放 、激活细胞凋亡蛋白酶等。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于甘草的根表皮以内以及地上部 分,甘草黄酮是甘草中除三萜皂苷外的另一大类重要化 合物 。 目前 , 甘草中分离得到了 300 多种黄酮类化 合物 ,

8、包括二氢黄酮 、二氢黄酮醇 、查耳酮 、异黄 烷 、异黄酮 、黄酮 、黄酮醇 、异黄酮和异黄酮等 , 其中 , 二氢黄酮和查耳酮是主要抗氧化 、抗炎 、抗菌 、保肝 、激素样作用 、降糖 、降脂 、抗癌 、解痉 、抗抑郁等诸多药理作用 。 临床用于治疗急慢性肝损 伤 、各类炎症 、心脑血管疾病 、肿瘤的治疗 、神经 退化性疾病等的治疗保肝作用(甘草素)n是甘草中含量较高的黄酮类成分之一, 为甘草苷的苷元,是 Akt蛋白激酶抑制剂 ,也是一种高选择性的雌激素受体激动剂 ,具有细胞保护作用,可抑制扑热息痛诱 导的急性肝损伤抗癌作用(异甘草素)异甘草素是甘草中含量较高的另一种黄酮, 一种 常用天然色

9、素, 具有抗炎、抗癌、抗组织胺、抗 氧化、抗血小板凝集、抗癌、抗过敏、抗病毒 和雌激素样等多种活性, 其中, 抗癌活性较为突 出。 异甘草素可抑制多种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并诱导其凋亡, 其可能的机制包括降低巨噬细胞 中前列腺素 PGE2 和 NO的生成, 抑制细胞增殖 加速细胞凋亡, 阻止细胞分裂周期停滞在 G1 期, 抑制 NF-kappaB细胞生存信号通路, 诱导 p53的 生成, 调节某些特异靶向分子, 抑制DNA的合成抗菌 、抗炎 、保护心血管(光甘草定)n光甘草定的抗炎作用至少部分与其抗氧 化清除活性氧的功效有关 光甘草定可通 过抑制巨噬细胞中 NO的生成和诱生型 NO合酶的表达

10、, 抑制炎症的发展 , 具 有良好的记忆改善作用 , 可用于治疗阿 尔茨海默病的药物和制剂 可增强骨母细 胞功能 , 用于预防骨质疏松和骨病的炎 症。甘草多糖类化合物n甘草多糖属于多糖的一种, 主要由葡糖 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构成。n免疫调节作用 甘草多糖通过对小鼠淋 巴细胞的增殖提高其免疫能力 最新研究n姜黄素与甘草次酸联用对肝癌HepG-2 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n甘草次酸通过抑制炎症应激对环磷酰胺 所致膀胱炎发挥细胞保护作用临床应用n在临床上甘草应用广泛,在治疗西医疾病时有很大的 优势。n如能治疗心系疾病,能强心,抑制心肌收缩力,抗心 律失常;n治疗肺系疾病,如喉肿胀,慢性支气管炎哮

11、喘,肺结 核等;n肝脏方面,主要治疗肝炎,降低血中胆固醇;n胃肠道疾病,能抑菌,治疗消化道溃疡,抑制胃酸分 泌等;n还能治疗各种炎症,如皮肤炎症、角膜炎、疱疹以及 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入药剂型n甘草入药剂型以汤剂为主,丸剂、散剂 、含化剂、栓剂少用或不用。药品举例 n15年中国药典一部 当中的成方制剂含有阿片粉,现为处方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购买。中国药典二部当中复方甘草片相关内容n甘草不仅能用于医药方面,在其他方面也有疗效 。n甘草在食品、轻工等行业也有涉及,其提取物添 加到饮料、啤酒、酱油、糖果等食品中,能增加 营养健身水平;能制造牙膏、洗漱液等,是很好 的口气清新剂;用于化妆品,有抗氧化、延缓

12、衰 老的功效。这些研究及新发现使甘草的应用又上 了一个台阶。应用与禁忌n甘草虽应用广泛,疗效显著,在关注其适应症时,也不能 忽视其禁忌症,以免贻误病情。n如解表剂中甘草剂的比例高达8478,除葱白七味饮外 均有用到甘草,和解剂中达7727,除痛泻要方外均用 到甘草,在涌吐剂、驱虫剂中,甘草几乎不用,这就是甘 草适应症的体现。n本草明言“十八反”中提到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 ,此禁忌症在临床中应切记。n又有本草正义云:“中满者忌甘,呕家忌甘,酒家亦 忌甘误得甘草,便成满闷,其则入咽即呕,惟其浊腻 太盛故尔”;应用与禁忌n因此,甘草虽应用广泛,也不能滥用, 需审慎,辨证辨病施治,要根据病情的 需要,重存适应症的选择以及临床用药 的合理配伍,运用得当,应因地、因病 、因人而异,方可充分发挥其疗效,以 便更好地为患者诊治疾病。应用与禁忌谢谢!n甘草甜素是甘草甜味的有效成分,是一 种非常有前景的纯天然甜味剂,它具有 甜度高(甜度大约为蔗糖80-300倍)、低 热能、安全无毒和较强的医疗保健功效 ,是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心脏病 患者使用的最理想甜味剂,它可以弥补 蔗糖精等甜味剂诱发上述疾病的弊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