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795932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北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北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北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湖北省沙市中学湖北省沙市中学 2017-20182017-2018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题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题一、选择题:(一、选择题:(5050 分,共分,共 2525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2 2 分)分)1、春秋吋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异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A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 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 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2、 礼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

2、之序也。 ” 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韩非子中说:“言无二贵,法无两适。 ”这反映当时学者A相互竞争百家争鸣 B强调变革和法律C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D重视规则和秩序3、先秦某思想家认为,家庭是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血缘亲情不能成为社会秩序的道德源泉,其指斥“盗(盗贼)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 “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得其国。 ”据此可知其主张A.反对财产私有制度 B.维护“各爱其家”的宗法原则C.建立博爱互利社会 D.建立家庭为核心的秩序模式4、钱穆先生在中国文

3、化史导论中写道:“西汉经商为富的人,虽富而不荣;耕读传家的,虽贫而尊。一旦显扬,远为富人所不及因此商人只要家境粗给,也便急于改业,让他们的儿子离市场,进学校。 ”材料主要反映出A西汉商品经济的发展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西汉文化教育的普及 D汉武帝后儒学地位提高5、韩愈认为儒家的道,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柯,柯之死不得其传焉。 ”他还说:“使其道由愈而粗传,遂灭死万万无恨” 。这反映出韩愈A具有继往开来的使命感 B对古代先贤的赞美C贬低孟子在儒家中的地位 D吸收了道家的本体论6、王夫之指出,为民为公,乃干古法的精

4、义所在,君主虽位尊权重,其意志仅一人之义,- 2 -属“私” 。盂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害怕这个国王暴虐地执行法律。由此可知,两人主张的相似之处是A体现鲜明的民主共和精神 B勾画未来社会发展蓝图C质疑和防止君权过于集中 D都有新阶级力量的推动7、法国思想家库朗热在古代城邦一书中说,雅典人无论在性格和思想方面,都与罗马人和斯巴达人相去甚远,但在畏惧诸神方面他们之间没有什么不同之处。这说明A古希腊是否有人文精神需重新考量B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并无二致C城邦体制差异决定性格和思想各异D精神水平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8、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

5、万物的尺度” ,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 ,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可见A. 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B. 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浓厚C. 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D. 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追求9、自 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当时罗马公教以教皇为首,利用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象征,维持着欧洲的统治秩序。而到 14、15 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意识 B人文主义者大胆揭露教会的腐败C科学发展破除了对神学的迷信 D德国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的权威10、文

6、艺复兴中的艺术把握了人文主义的精髓,提出了愈完善就愈接近自然的基本原则,艺术中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为精确观察而进行的实验、透视法所带动的数学方法的兴起,促进了观察实验与数学方法的各自发展,并将二者相结合。这说明A文艺复兴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建立 B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建立C近代科学是文艺复兴的有力武器 D近代科学直接体现了对人的关怀11、下图是据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整理的古代数学家的历史分布图。导致 15001800年间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3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数学地位的提高C科举考试的推动 D经世致用的盛行12、 “从 3 世纪到 13 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

7、逐渐落后了。”中国“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 。材料表明A封闭性强导致落后 B重在思想不断解放C中国缺乏理性精神 D西方注重科学研究13、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但他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此观点表明海国图志A缺少近代化色彩 B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C不够系统和完善 D继承了封建科技思想14、 “今日翊(yi)赞宏图,有不当置西人之事为而弗取也。是道德纲常者,体也;兼及西人事为者,用也。必体用皆备,而后可备

8、国家器使,此尤今之所不可不知者也。 ”材料意在说明A “中体西用”是治国之策 B向西方学习要结合本国国情C西方的政治制度不及中国 D选择性引进西方科技很重要15、下图是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 1897 年的日记,由此可见 A儒学逐步被清政府废弃- 4 -B西学己经成为社会主流C废除科举遭到基层抵制 D传统华夷思想发生变化16、有学者认为,康有为“不简单抛弃传统,而以西方近代精神重新解释传统,努力实行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该学者意在说明康有为A借学习西方维护皇权专制 B借助维新变法解释传统C以近代文化批判传统文化 D利用传统以实现近代化17、张之洞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曾提出:“凡我普天臣庶,遭此非常变局

9、,忧愤同心,正可变通陈法,以图久大,不泥古薄今,力变以前积弊,其兴勃焉,又何难雪此大耻。 ”说明此时的张之洞A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 B仍坚持洋务派的主张C准备彻底地改弦更张 D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18、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国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里又把英美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 ”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A. 是一个西方思想的大杂烩 B. 实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C. 脱离了中国现实 D. 合乎世界政治潮流19、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以 梁启超的波兰灭亡记 、康有为的波兰分灭记

10、为典型代表,亡国史研究持续不衰,仅 19011910 年间,单行本就有 30 余种。1915 年 5 月,印日本提出“二十一条”问题,5 月 9 日被定为国耻纪念日,由此导致又一波国耻史著作出版的高潮。这反映了研究者的A创新精神 B求真意识 C时代情怀 D全球视野20、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中国处于社会变革的时期,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奔走呼号。1892年,温州豪士宋恕力倡改良,指出是否是变法者“必自易西服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变法图强成为全体国民共同要求 B服饰能够彰显人们的政治态度C甲午战败激发国人寻求救亡方案 D西装传入对君主专制构成挑战21、著名学者任鸿隽在 1915 年创刊的科

11、学发刊词中指出:“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 ”据此可知,任鸿隽主张- 5 -A民主制度必须与科学思想相结合 B科学救国是近代中国的唯一出路C科学革命比政治革命更显得重要 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开始发生转移22、严复不再使用陈旧的“体用” “道器”观念评判中西文化的优劣,而是对中西社会文化作了多方面的比较,特别指出中国人“好古”而西方人重“日进无疆” 。据此可知,严复的思想进步A奠定了革命思想的根基 B借鉴了西方科技成果C促进了中西民主的结合 D推进了洋务运动的发展23、新中国成立后,依据根据地的教科书制度,我国将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发行权

12、全部收归中央;1950 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负责中小学教科书的编纂和发行,并建立完善的“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这些举措A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 B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B肃清了传统教育思想 D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教育24、1950 年 7 月,麦克阿瑟命令日本政府创建由 7.5 万人组成的警察预备队。这一预备队后被改编为自卫队,成为日本重整军备的基础。另外,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的庞大需求成为战后日本经济复苏的强心剂。这说明A、美苏争霸出现新动向 B、东亚区域形成两极格局C、日本的军国主义复活 D、美国调整亚太地区战略25、法国思想家雷蒙阿隆认为:“所谓历史,就是由活着的人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的

13、生活。 ”对此最好的理解是A一切当下都是历史的延伸 B研究历史应采取一种旁观的态度C “人”是历史研究始终如一的本质对象 D历史与现实本质上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本大题有 4 小题,26 题 12 分,27 题 12 分,28 题 12 分,29 题14 分)26、(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材料 洛克认为,政府应该建立在社会契约的基础上。但是,人民应该拥有最高权力,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政府不能履行契约所规定给它的、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安全的责任。洛克清楚地阐述了政教自由主义的哲学思想,这种自由主义成为 17 世纪英国和荷兰思想界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宗教宽容、强调商业和工业的重要性、对个人劳动所得的尊重、重视正在涌现出来的中产阶级、拥护所有权和监督权、拥护人人平等、重视教育等观点。此外,自由主义由于强调解除教会和国家的强制性征税,所以它在过去和现在都体现出高度的个人主- 6 -义的色彩。洛克的哲学和政治理论明显地影响了美国的开创者,并几乎成为大多数美国人的第二天性。这种哲学与牛顿的经验主义一起给伏尔泰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他把这种哲学的精神和观念带回到法国。摘编自美古德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1)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