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药物植物学与生药学 09-6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48770821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7.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药物植物学与生药学 09-6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大学药物植物学与生药学 09-6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大学药物植物学与生药学 09-6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大学药物植物学与生药学 09-6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大学药物植物学与生药学 09-6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药物植物学与生药学 09-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药物植物学与生药学 09-6(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概述 草本。叶互生。花小,两性,成头状花序,外有由1层或数层总苞片所组成的总苞围绕;单生或再成总状、伞房状。花萼退化成冠毛状、鳞片状、刺状;花冠管状,舌状或假舌状。雄蕊5,成聚药雄蕊;雌蕊由2心皮合生,1室,子房下位。瘦果。菊科 Compositas 菊科植物中主要的活性成分倍半萜内酯、黄酮类、生物碱、挥发油、香豆素、三萜皂苷、菊糖等。倍半萜内酯:如佩兰内酯、斑鸠菊内酯等均有抑制癌细胞作用。青蒿素(arteannuin)有抗疟作用。重要生药红花、菊花、野菊、白术、茅苍术、北苍术、关苍术、茵陈、滨蒿、黄花蒿、艾、紫菀、木香(云木香、广木香)、牛蒡、大蓟、小蓟(刺儿菜)、蒲公英等。茵陈 Herba

2、 Artemsiae Scopariae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滨蒿 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茵陈蒿 A.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茵陈蒿(幼苗 )植物形态多年生半灌木。茎直立,基部木质化,有分枝;幼苗密被白色柔毛。叶二回羽状分裂,下部叶裂片较宽短,常被短绢毛;中部以上叶裂片线形,近无毛;上部叶羽状分裂,三裂或不裂。头状花序小而多,在枝端密集成复总状,花黄绿色。瘦果。采制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称“绵茵陈”;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称“茵陈蒿”。产地主产陕西、山西、安徽。性状 绵茵陈 多卷曲成团,灰白色或灰绿色,全株密被茸毛,绵软如绒。

3、叶为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线形,全缘,叶柔软,皱缩卷曲。质脆,易折断。气微香,味微苦。 茵陈蒿 茎成圆柱形,多分枝;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纵条纹,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密集,或多脱落;下部叶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细条形,两面密被白色柔毛。头状花序卵形,多数集成圆锥状。瘦果长圆形,黄棕色。气微香,味微苦。显微特征 粉末 T形非腺毛众多,大多碎断呈纤维样,完整者顶端细胞极长。 腺毛稀少,顶面观呈鞋底形,细胞成对排列,无柄。 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较平直,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35个。 叶片裂片顶端钝圆或稍尖,表皮细胞较小,气孔少见。 化学成分含6,7-二甲氧基香

4、豆素、绿原酸。全草含挥发油约0.23,穗中含量可达1,主要成分为茵陈二炔酮、茵陈烯炔等。理化鉴别茵陈粉末1g,加乙醇20ml,水浴回流0.5h,滤液显淡黄绿色,置365nm紫外灯下显紫红色荧光。药理作用 利胆作用 保肝作用 降血脂作用 解热、镇痛作用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退黄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传染性肝炎、胆道感染、肠道蛔虫以及胆石症等。红花 Flos Carthami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 红花 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管状花。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叶长椭圆形,顶端尖,基部抱茎,边缘羽状齿裂,齿端有尖刺。头状花序顶生,排成伞房状;总苞片数层;全部为

5、管状花,初开时黄色,后转橙红色。瘦果椭圆形或倒卵形。采制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采摘,阴干或晒干。产地主产新疆、河南、四川、云南等,均大量栽培。性状管状花,黄红色或红色。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裂片狭线形;雄蕊5枚,花药聚合成筒状,黄白色;柱头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质轻,柔润。气微香,味微苦。花浸水中,水染成金黄色。化学成分主含黄酮类、多糖、含氮化合物、腺苷和有机酸。 理化鉴定(1) 取本品1g,加稀乙醇l0ml,浸渍。倾取浸出液,于浸出液内悬挂一滤纸条,5min后把滤纸条放入水中,随即取出,滤纸条上部显淡黄色,下部显淡红色。(2) 薄层色谱药理作用 红花水提取液对大鼠或家兔的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

6、用。 红花水提取液对实验动物的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 体外试验表明,红花水提液、红花黄色素具有抑制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 红花黄色素还具较强镇痛作用。功能主治 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治疗经闭、痛经、症瘕痞块、跌打损伤、疮疡肿痛等症。对冠心病、血管闭塞性疾病、传染性肝炎有疗效。孕妇慎用。附 白平子 为红花的果实,含脂肪油1520,种子含油量可达50,常称为“红花子油”。红花子油具有降低人体胆固醇和血脂、软化和扩张血管、增加血液循环、抗衰老及调节内分泌等作用,有良好的食用价值与辅助治疗作用。 来源 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 Crocus sativus L.的柱头。番红花化学成分 含番红花苷-1,2,3,

7、4、番红花苦苷、番红花酸二甲酯、-番红花酸、番红花醛、挥发油等。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用于经闭症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木香 Radix Aucklandiae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 木香 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干燥根。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大。茎不分枝,被稀疏柔毛。基生叶大,有长柄,叶片三角形或卵形;茎生叶较小,边缘翼状抱茎。头状花序单生于茎顶或叶腋;花全部管状,花冠暗紫色;子房下位,花柱伸出花冠外。瘦果矩圆形。采制秋、冬采挖,除去杂质,切断,大的再纵切成瓣,风干、晒干或低温烘干。干燥后撞去粗皮。产地 全部为栽培品。以前从印度等地

8、经由广州进口,通称“广木香”。今主产于云南,又名“云木香”。性状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形如枯骨。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具明显的纵皱纹、纵沟及侧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稍平坦,深褐色油室小点随处散在;形成层环棕色,有放射状纹理;老根木部中心多枯朽成空洞。香气浓郁特异,味微苦。 显微特征显微特征 黄绿色粉末,有特异香气 菊糖多见,表面显放射状纹理。 木纤维黄色,长梭形多成束。 导管主为网纹导管,亦有具缘纹孔导管。 油室碎片可见,内含黄色或棕色分泌物。 木栓细胞淡黄棕色,呈类多角形,垂周壁有时呈微波状弯曲。 薄壁细胞有的含小型草酸钙方晶。化学成分含挥发油47,油中含香叶烯、对伞花烃、芳樟醇及木香内酯

9、、二氢内酯等多种成分。尚含有木香碱、菊糖。药理作用 本品生物碱能对抗乙酰胆碱所致的肠痉挛。 内酯成分抑制离体心脏的活动。 挥发油1:30000浓度能抑制链球菌、金黄色与白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烃内酯具有较强的利胆作用。 功能主治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治疗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等症。附 我国商品的“木香”的原植物有9种、1变种及2变型,均属菊科。除木香外,主要尚有川木香、越西木香、土木香及藏木香。苍术 Rhizoma Atractylodis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茅苍术 Atractylodes lancea、北苍术 A.chinensis的干燥根茎。茅苍术茅

10、(南)苍术和北苍术显微特征 茅苍术根茎横切面:木栓层有1040层,其间夹有石细胞环带38条,每环带由23层石细胞组成。皮层中散有大型油室。韧皮部较窄。形成层成环。木质部有纤维束,木纤维群或导管群相间排列,射线和髓部散有油室。薄壁细胞中含有菊糖,并充塞有细小草酸钙针晶。显微特征 茅苍术粉末 石细胞众多,单个或成群,多角形壁厚,含有黄色物质,有的含针晶。 木纤维大多成束,长梭形,壁甚厚,孔沟明显。 草酸钙针晶甚多,极细,散在。 油室碎片多见,有的细胞中含淡黄色挥发油。 网纹导管多见,也有具缘纹孔导管。 木栓细胞淡黄色,有的木栓细胞相连。 菊糖略呈扇形或不规则形,常与草酸钙针晶粘连。化学成分茅苍术含

11、挥发油59。油中主成分为苍术素(苍术炔)、-桉油醇、茅术醇、苍术素醇以及乙酰苍术素醇等。北苍术的成分类似,另含微量苍术酮。功能主治理气止痛,燥热散寒。用于消化不良、急慢性胃肠炎、寒湿吐泻、胃腹胀痛、风湿关节痛等症。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e1.草本,叶多对生。 2.花两性,两侧对称;花冠4-5裂,二唇状,雄蕊着 生于花冠管上,多为二强雄蕊。子房上位,2心 皮,2室,中轴胎座。 3.蒴果。1.强心苷 2.环烯醚萜类 3.黄酮类 4.蒽琨类 5.生物碱化 学 特 征形 态 特 征毛花洋地黄叶 Folium Digitalis Lanatae来源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 毛花洋地黄 Digi

12、talis lanata 的干燥叶 。毛花洋地黄叶横切面1.腺毛 2.非腺毛 3.不定式气孔显微特征化学成分含40种以上强心苷,用作提取强心苷的原料药 。毛花洋地黄苷(lanatoside)A、B、C、D、E 。毛花洋地黄苷C水解生成异羟基洋地黄毒苷(地 戈辛digoxin)和去乙酰毛花洋地黄苷C(西地兰 cedilanid)。地高辛和西地兰的注射液为临床最 常用的强心剂。洋地黄毒苷元 R=R1=H 羟羟基洋地黄毒苷元 R=OH, R1=H 异羟羟基洋地黄毒苷元 R=H, R1=OH 双羟羟基洋地黄毒苷元 R=R1=OH 吉他洛苷元 R=COOH, R1=H毛花洋地黄苷 A R=R1=H 毛花

13、洋地黄苷 D R=R1=b-OH 毛花洋地黄苷 B R=H, R1=b-OH 毛花洋地黄苷 E R=H, R1=b-COOH 毛花洋地黄苷 C R=OH, R1=H功能主治 强心药。有强心、利尿作用。 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与阵发性房颤心动 过速。常用制剂有地戈辛与西地兰。地黄 Radix Rehmanniae来源 玄参科植物地黄 Rehmannia glutinosa 干燥块根。 采制 鲜用者习称“鲜生地”;将鲜 生地烘焙至八成干,捏成团块,习 称“生地”;生地黄蒸至内外全成 黑色为“熟地黄”。多年生草本,块根肥厚肉质,圆柱 形或纺锤形,淡橙色。花茎直立,总状 花序;花萼钟状,先端5浅裂。植

14、物形态 块根纺锤形或圆柱形,表面浅黄色,有弯曲的皱纹、芽 痕、横长皮孔样突起及不规则疤痕。肉质,易断,断面皮 部黄白色,有橘红色油点,形成层环明显,导管呈放射状 排列;气微,味微甜、微苦。性状 鲜地黄呈不规则长圆形团块状,中间膨大,表面灰棕色,极 皱缩,体重,质较软而韧,断面棕黑色,有光泽,具粘性 。味微甜。生地黄呈团块状,内外均显乌黑色,质柔不易折断 ,粘性大,气微香,微甜。熟地黄显微特征鲜地黄根横切面:1.木栓层为数层木栓细胞。 2.皮层散有较多分泌细胞, 含橘红色油滴。 3.韧皮部较宽,分泌细胞 少。 4.形成层成环。 5.木质部导管稀疏,呈放 射状排列,射线宽广。木栓层韧皮部形成层木质

15、部皮层木质部显微特征1. 薄壁细胞类多角形,含黄棕色核状物。 2. 分泌细胞内含橙黄色或橘红色油滴及分泌物。生地黄粉末1.环烯醚萜苷类:梓醇,地黄甙 A、B、C、D,二氢梓 醇甙等。化学成分梓醇 R1=R2=H 地黄苷A R1=gal, R2=H 地黄苷B R1=H, R2=gal益母草苷 R=H 地黄苷C R=gal2. 糖类、挥发油、氨基酸等。1.对免疫功能的作用:增强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2.对骨髓造血系统的作用:促进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 的增殖,刺激其造血功能;对放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 和恢复作用。 3.对激素调节作用4.降血糖药理作用鲜地黄 味甘、苦,性寒。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 病伤阴,舌降烦渴,发斑发疹,咽喉肿痛,吐血。生地 味甘,性寒。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降 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 发疹。熟地 味甘,性微温。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 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 ,心悸,月经不调,须发早白,眩晕,耳鸣。功能主治玄参 Radix Scrophularlae来源 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