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

上传人:bb****7 文档编号:48724948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落实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落实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落实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落实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落实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落实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实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落实校本教研落实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推进课程改革落实校本教研nbsp 推进课程改革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迅猛之势在全国深入进行,如何理解、掌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改变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一起问题。由此,教师在实施课程改革中必需加强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以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来推动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改革。专家认为,开展#34;以校为本#34;的教学研究,和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发明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下面,谈谈我校在校本教研方面的点滴探索。nbspnbsp 一掌握科研方向,树立

2、校本教研新理念。nbspnbspnbspnbspnbsp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计划提出:#34;加强教育科学研究,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促进研究效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为教育宏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服务,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34;这就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科研只有牢牢掌握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促进效果转化这个原则,科研管理才不会迷失方向。我校牢固树立#34;科研兴教#34;、#34;科研兴校#34;思想,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同学的发展为宗旨,着眼于教学活动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把开展校本教研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一把手工程、先导工程。基于这

3、种思想认识,我们把重视和加强校本研究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大事来抓。学校先后成立了#34;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34;,召开#34;校本教研工作大会#34;,调整空虚了校本教研工作条例 。在开展校本教研中,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亲自负责抓教学研究,制定教研制度,指导各教研组制定教研计划,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督促和评价学校教研工作。学校各教研组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组织教研课题的实施,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形成研究意识,自觉参与,提高素质。nbspnbspnbspnbspnbsp二规范管理体系,开拓校本教研新途径。nbspnbspnbsp 构建教育科研管理是校本教研进行管理的

4、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管理有助于激发教师的主体性、积极性、发明性?答案只有一个-赋予自主权。nbspnbsp nbsp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要建立以校为本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发明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使教师有机会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公开而自由的讨论,鼓励思维的独立性与发明性,加深教师对改革目标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作为研究者、作为主人来参与的,带着疑问与困惑,进行理性的考虑,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不应该以任何形式、任何权威来压制教师个人的专业见解。教师是在由社会发展所牵动的教育改革当中,通过批判性的反思,做出新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沟

5、通、交流、对话,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践,我校校本教研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初步建立了依法治校、教研工作规范化的机制。首先是理论学习制度,#34;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考虑教学问题,不要小看理论思维#34;,更加指向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其次是建立对话交流制度,进行信息的交换、经验的共享、深度会谈、专题研讨。三是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例如,确定#34;新课程教研日#34;,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总结、交流、反思每周教学情况,考虑、研讨下周教学内容。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案例分析、问题会诊、教师与骨干教师对话、专题研讨、教育沙龙

6、等,在实践与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要求教师每周做一次教后记、提供一个典型个案、上一节研讨课、建立同学生长档案记录、提供一个研究的问题等。同时,规定教师参与教研活动计入继续教育学时,教研工作作为新课程实验评估的主要条件之一,通过这些制度保证,使教学研讨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nbspnbspnbspnbspnbsp三深化课题实验,提高校本教研新效果。nbspnbsp nbsp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灵魂,教育科研只有扎根于教育实践的土地上才干枝繁叶茂。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必需有一个统领的核心课题,才干更加明显地提高效果。我校牢牢抓住了#34;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实验研究#34;这个核心课题

7、,将学习过程中最基本的问题凸现出来,把研究深入到师生课堂教学交往中的互动战略和教师教学方式等问题,并建立多子课题网络,使教育教学、课改实验和评价工作均以此为统领,融校本教研、课改实验、素质教育与课题研究为一体,提高了实效性,使校本教研有效促进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nbspnbspnbspnbspnbsp(一)强化课题管理,规范运作体系nbspnbsp nbsp 我校课题研究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课题规划的制定、课题研究的制度管理和过程管理。依据教育科研部门下发的课题指南 ,我们遵循了#34;科学性、整体性、重点突出性、可行性、创新性#34;的原则,严把课题立项关,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

8、分课题#34;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实验研究#34;。和时提出#34;科研管理规范化,课题研究实用化#34;的口号,加大课题过程管理,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促教改。nbspnbspnbspnbspnbsp(二)强化课题服务,发挥科研兴校优势nbspnbspnbspnbspnbsp 激烈的市场竞争牵动着教育。引起教育竞争的今天,个性化学校的发展成为学校生存的生长点。以课题化形式带动学校有特色的发展,使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教育科研的效益。自从介入#34;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实验研究#34;,我们以课题为突破口,克服困难,因地制宜,勇闯学校发展之路。从校本培训到学校建设,再到教育科研,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

9、了,学校建设品位上升了。社会各界较高的评价和认可中,我们找到了科研与教研、科研与学校发展的结合点。nbspnbspnbspnbspnbsp(三)实施课题引路,促进科研创新发展nbspnbsp nbsp 科研的关键在于课题,课题的生命在于质量,质量的标志在于效果转化。新形势下的课题活动,必需找到新的生长点。我们认识到:只有在不时的创新中求发展,才干使课题和其效果持久不衰,坚持旺盛的生命力。nbspnbsp nbsp1、将课题实验与校本培训紧密结合,加强子课题实验的针对性,在实用性、实效性下功夫,使教师在经验加反思中生长。nbspnbsp nbsp2、课题要同课程改革紧密结合,注重课堂教学评价规范

10、的改革创新,探索建立促进同学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促进教师不时提高的评价体系,使教师运用评价规范对自身的教育行为分析和反思,不时提高教学水平。nbspnbsp nbsp3、将课题同信息技术、网络#34;虚拟教研室#34;相结合,和时吸纳、传输课程改革和课题的信息与研究效果,引发对课题的争鸣与交流,使课题研究在交互式、对话式等互动培训方式中不时深化发展。nbspnbsp nbsp 四建立激励机制,推动校本教研新进程。nbspnbsp nbsp#34;以校为本#34;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它需要强而有力的支持系统与激励机制作保证。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11、促进校本教研深入耐久地开展,我们充沛利用我校的资源优势,努力加大经费投入,提供学习资料(如素质教育博览 、 课改实验通迅等) 、音像资料,和时传送课改信息;同时,积极寻求专家教授的指导,踊跃外出学习,尽快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使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此外,学校制定了教育研究效果考核评价与奖励方法 ,采用逐级自评考核的动态评价方法,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晋升、职务评聘、教师进修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时进取,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从而推动#34;以校为本#34;落实校本教研nbsp 推进课程改革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迅猛之势在

12、全国深入进行,如何理解、掌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改变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一起问题。由此,教师在实施课程改革中必需加强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以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来推动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改革。专家认为,开展#34;以校为本#34;的教学研究,和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发明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下面,谈谈我校在校本教研方面的点滴探索。nbspnbsp 一掌握科研方向,树立校本教研新理念。nbspnbspnbspnbspnbsp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计划提出:#34;加强教育科学研究,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促进研究效果向实际应用的转

13、化,为教育宏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服务,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34;这就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科研只有牢牢掌握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促进效果转化这个原则,科研管理才不会迷失方向。我校牢固树立#34;科研兴教#34;、#34;科研兴校#34;思想,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同学的发展为宗旨,着眼于教学活动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把开展校本教研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一把手工程、先导工程。基于这种思想认识,我们把重视和加强校本研究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大事来抓。学校先后成立了#34;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34;,召开#34;校本教研工作大会#34;,调整空虚了

14、校本教研工作条例 。在开展校本教研中,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亲自负责抓教学研究,制定教研制度,指导各教研组制定教研计划,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督促和评价学校教研工作。学校各教研组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组织教研课题的实施,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形成研究意识,自觉参与,提高素质。nbspnbspnbspnbspnbsp二规范管理体系,开拓校本教研新途径。nbspnbspnbsp 构建教育科研管理是校本教研进行管理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管理有助于激发教师的主体性、积极性、发明性?答案只有一个-赋予自主权。nbspnbsp nbsp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要建

15、立以校为本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发明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使教师有机会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公开而自由的讨论,鼓励思维的独立性与发明性,加深教师对改革目标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作为研究者、作为主人来参与的,带着疑问与困惑,进行理性的考虑,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不应该以任何形式、任何权威来压制教师个人的专业见解。教师是在由社会发展所牵动的教育改革当中,通过批判性的反思,做出新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践,我校校本教研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初步建立了依法治校、教研工作规范化的机制。首先是理论学习制度,#34;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考虑

16、教学问题,不要小看理论思维#34;,更加指向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其次是建立对话交流制度,进行信息的交换、经验的共享、深度会谈、专题研讨。三是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例如,确定#34;新课程教研日#34;,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总结、交流、反思每周教学情况,考虑、研讨下周教学内容。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案例分析、问题会诊、教师与骨干教师对话、专题研讨、教育沙龙等,在实践与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要求教师每周做一次教后记、提供一个典型个案、上一节研讨课、建立同学生长档案记录、提供一个研究的问题等。同时,规定教师参与教研活动计入继续教育学时,教研工作作为新课程实验评估的主要条件之一,通过这些制度保证,使教学研讨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nbspnbspnbspnbspnbsp三深化课题实验,提高校本教研新效果。nbspnbsp nbsp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灵魂,教育科研只有扎根于教育实践的土地上才干枝繁叶茂。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必需有一个统领的核心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