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练案36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718773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练案36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练案36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练案36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练案36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练案36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练案36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练案36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新人教版必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3636 讲讲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时间:25 分钟 满分: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1. (2018豫西南示范校联考)1956 年春,苏共中央决定对农业劳动组合章程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改和补充,在集体农庄改行按月预付一部分现金报酬,并按不同标准付给超额完成计划附加报酬的制度。上述措施旨在( D )导学号 99522845A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B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C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D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析 “在集体农庄改行按月预付一部分现金报酬”没有改变农庄的经营方式,故A 项错误;“集体农庄”本身就是集体化的方式

2、,故 B 项错误;“在集体农庄改行按月预付一部分现金报酬”只不过在收入分配方式上更加灵活而已,没有改变国家的经济体制,故 C 项错误;“按月预付一部分现金报酬,并按不同标准付给超额完成计划附加报酬的制度”可以使农民的收入有所增加,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故 D 项正确。2. (2018江西阶段性检测) 有研究者指出,赫鲁晓夫“肯定没有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为了巩固他自己的权力以及实施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 ”该观点意在说明赫鲁晓夫( C )导学号 99522846A建立了新的官僚政治体制 B加强苏联政治经济的集权C不自觉地延

3、续斯大林模式 D改革使苏联经济失去活力解析 材料主旨阐述赫鲁晓夫与斯大林模式的关系,故 A 项错误;材料突出为了加强苏联政治经济的集权,所采用的手段,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肯定没有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 ,表明赫鲁晓夫并未打算扫除斯大林模式,反而充分利用了斯大林模式,故 C 项正确;材料涉及赫鲁晓夫改革的手段,未体现改革结果,故 D 项错误。3. (2018河南名校联盟段考) 赫鲁晓夫提出“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的口号,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代之以“发达社会主义”的提法,1967 年宣称苏联已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这两

4、个口号都( D )导学号 99522847A具有开创性、探索性、创新性的特征B与美苏争霸中苏联居于优势密切相关C是“加速发展战略”在改革中的运用D体现了苏联领导人对国情的片面认识解析 建设社会主义的口号在此之前已经提出,因此不具有开创性,故 A 项错误;赫鲁晓夫时期美苏争霸苏联处于守势,故 B 项错误;“加速发展战略”是在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提出的,故 C 项错误;材料中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口号说明当时对苏联高度集2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认识不充分,故 D 项正确。4. (2018河北沧州质监)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提出“和平共处、和平过渡、和平竞赛”的外交路线,之后,推动戴维营美苏首脑会

5、晤,促进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特别是在裁军谈判和禁止核试验领域,同美英签订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这( A )导学号 99522848A反映了苏联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B适应了“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推动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D使美苏关系发生根本性的转折解析 根据材料“和平共处、和平过渡、和平竞赛” 、 “推动戴维营美苏首脑会晤” 、“同美英签订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 ,反映了赫鲁晓夫企图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的愿望,故 A 项正确;加速发展战略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于 1955 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

6、;D 项“根本性”表述过于绝对,故 D 项错误。5. (2018河南中原名校考评)1993 年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难以决断的岁月一书中写道:“经济方面的改革,如果从农业、轻工业、食品工业方面开始改革,也就是从最有效、最快速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途径进行改革,那就要好得多。 ”这说明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 C )导学号 99522849A需转变经济管理关系 B突破了斯大林模式C突破口选择不当 D需要优化经济结构解析 材料中戈尔巴乔夫反思经济改革应该选择“从农业、轻工业、食品工业方面开始改革” ,即选对经济改革的突破口,与经济管理关系无关,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经济改革的突破口,无法推断是否突破

7、了斯大林模式,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正确选择经济改革的突破口,故 C 项正确;材料强调经济改革的突破口,与优化经济结构无关,故 D 项错误。6. (2018四川成都诊断) 20 世纪 50 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产量提高,被 28 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 1980 年,苏联只有 11%的钢锭铸造采用这种新技术。这类在苏联普遍存在的现象,反映出苏联( C )导学号 99522850A基础研究成果偏少 B缺乏专利保护意识C体制制约科技推广 D科技创新缺乏动力解析 根据题目中“20 世纪 50 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产

8、量提高,被 28 个国家买去专利”得出苏联的基础研究成果并不少,故 A 项错误;题意是形成苏联的铸钢法被 28 个国家买去专利但苏联自身却采用比例很少的原因,即强调的是苏联内部不能推广的原因,专利保护意识并非主要原因,故 B 项错误;3根据题目中的时间“20 世纪 50 年代” 、 “1980 年”此时处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时期,并未触动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制约科技推广的重要原因,故 C 项正确;D 项表述不能解释苏联普遍现象,故 D 项错误。7. (2018安徽安庆联考) 赫鲁晓夫逐步改革农民义务交售农产品的制度,并于 1958年最终取消了这一制度,新方法规定由国家用统一

9、的办法向集体农庄收购农副产品。这一做法( B )导学号 99522851A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B考虑了苏联经济发展实际C为工业提供更多资金 D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解析 据取消“农民义务交售农产品的制度” ,实施“用统一的办法向集体农庄收购农副产品”可知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调整,考虑到苏联经济实际发展的结果,符合题意的是 B 项,A 项中“突破了”表述绝对,排除;C 项是指苏联农业集体化的作用;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8. (2018衡水金卷大联考) 1962 年 11 月,赫鲁晓夫决定在边疆区和州的党组织中设立领导工业生产的党委会和领导农业生产的党委会,各自成立自己的一套领导机构,以保证对

10、工农业生产的更具体的领导。这一措施( C )导学号 99522852A从根本上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B使苏联的农业形势有所好转C混淆了党政机关和经济组织的职能D有助于实现扩大企业自主权解析 “党组织中设立领导工业生产的党委会和领导农业生产的党委会”说明赫鲁晓夫运用党政机关直接领导和管理工农业生产,严重背离经济组织的功能,故 C 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冲击,故 A 项错误;这种措施只会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挫伤,不会促使农业形势的好转,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明显是削弱了企业生产的自主权,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20 分)9(2017安徽宣城模拟)关注世界,关注未来,关注国家的发

11、展。2011 年是苏联解体 20 周年,以史为鉴,继往开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导学号 99522853材料一 19181937 年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发展状况表项目1918 年1929 年1930 年1934 年1937 年集体农庄数(单位:千个)1.657.085.9233.3243参加集体农庄的户数(单位:百万户)0.021.06.015.718.5集体化的比重:0.13.923.671.493.04占农户总数的百分比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不详14.933.687.499.1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材料二 (赫鲁晓夫提出)在最近十年(19611970 年)里,苏联在建立共产

12、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最强大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第二个十年(19711980 年)结束时,苏联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完全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将在下一个时期完成。 齐世荣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材料三 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至 70 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 8.4%。第二阶段为 70 年代初到 70 年代末,19711975 年,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为 7.1%,比前五年下降 1.3%,其后五年又下降 2.6%。第三阶段,从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1982 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 2.8%。 历史 2(必修

13、)历史材料与解析材料四 19811985 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 5.1%、3.1%、2.2%、1.8%。因此,戈尔巴乔夫一上任就惊呼, “国内形势已经潜伏着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 ” 历史 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1)上述表格反映出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哪些特征?指出这一运动的主要目的。(4分)(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赫鲁晓夫在重大决策问题上所犯的错误。从其经济改革措施中举一例加以说明。(4 分)(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4 分)(4)指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首要目的。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14、” ,指出苏联解体过程中在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错误做法。(4 分)(5)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启示?(4 分)答案 (1)特征:集体农庄发展迅速;全盘集体化。主要目的:为了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2)错误:赫鲁晓夫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科学认识,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说明:他大规模垦荒,提倡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使许多地方变成了荒漠。(3)趋势:苏联经济的发展日趋迟缓,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进入停滞时期。原因: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对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的错误判断,阻碍了改革进程;推行霸权主义外交政策,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个人作风专断。5(4)改革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摆脱苏联国内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出现的停滞和衰退局面。做法:苏联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5)启示:认识到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经济建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经济建设要搞好综合平衡,协调发展;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反对西方的“和平演变”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