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重难点大题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717780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重难点大题练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重难点大题练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重难点大题练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重难点大题练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重难点大题练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重难点大题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重难点大题练(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9 9 单元单元 种群和群落种群和群落时间 / 30 分钟一、易错易混1.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 100,年末时为 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 20,死亡个体数为 10,则该种群的 年出生率为 10%。( )2.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要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3.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 )4.在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 )5.在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主要是由气候、食物、天敌等因素调节的。( )6.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

2、型增长。 ( )7.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 )8.“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9.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 ) 10.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 )二、常考提升1. 2017辽宁五校高三期末 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定呈“J”型B.雪松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这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C.由于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飞扬,故其在野地里呈均匀分布D.竹林中的箭竹个体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2.如图 C9-1 曲线 a、b

3、 表示两类动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图 C9-12A.当种群密度相同时,曲线 a 代表的生物存活率较低B.曲线 a 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C.依据曲线 b,人工养鱼时种群密度越大越好D.种群密度为 d 时,曲线 b 代表的种群个体间斗争较剧烈3.如图 C9-2 为三种生物的生存曲线。泥蜂贮存其他昆虫的幼虫作为子代的食物;叶蜂产卵于叶上;蜜蜂 的幼虫由工蜂直接喂养。这三种蜂的生存曲线依次是( )图 C9-2A.甲、乙、丙B.乙、丙、甲C.乙、甲、丙D.甲、丙、乙4.下列叙述中,不是种群空间特征的是 ( )A.桃子湖水面上的一群群野鸭 B.盛有 5 m

4、L 培养液的试管培养草履虫 64 只C.校园花坛中的狗尾巴草杂乱分布D.樟树在潇湘大道每隔 5 米种植一棵5. 2017青岛胶州高三期末 如图 C9-3 表示草原上某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K0表示野兔种群在无天敌 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图 C9-3A.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B.依据野兔的种群密度可预测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若野兔种群中雌雄比例稍大于 1,该比例不利于种群增长D.某天敌 c 时间点迁入,在捕食压力下,野兔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降在K1K3之间36.如图 C9-4 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种群 和时间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5、)图 C9-4A.由图可知,种群密度在第 50 年时,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B.当种群密度在第 1030 年时,种内斗争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强C.该种群的出生率和迁入率决定 值的大小D.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7.Nt表示该种群第t年的种群密度,Nt+1表示该种群第t+1 年的种群密度,如图 C9-5 表示某经济动物种 群密度Nt与Nt+1/Nt的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 C9-5A.种群密度为 a 时,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b 和 e 都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c 点时,该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D.种群密度为 d 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

6、长型8.下列是有关水库群落要研究的问题,其中错误的是( )A.水库的范围和边界如何,是如何演替的B.水库中各种种群分别占据什么位置,具有怎样的空间结构C.水库有哪些种群以及种间关系有哪些D.水库中优势种群的种群密度9.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 4 个条件相同的 人工池塘中各放入 1200 只蝌蚪(甲、乙、丙各 400 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 3 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蝌蚪存活率/% 池塘编号捕食者数量/只 甲乙丙41087740225830253442321148203710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捕食者主要捕食

7、甲和丙B.蝌蚪的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10.如图 C9-6 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和丁四个物种的种群大小与海水深度的关系,其中一种 为藻类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 C9-6A.最可能是藻类的是乙物种B.在一定范围内,甲物种的种群大小与海水深度呈正相关C.四个物种的种群在深海区呈垂直分布D.甲、丙物种竞争激烈导致丙物种种群变小11.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是生物多样性升高B.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在草地遭受火

8、灾后第二年春天重新形成草地,属于次生演替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中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12.调查是生物学实验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下列关于调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可用取样器取样法,丰富度与物种数有关B.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样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后需先盖盖玻片,再用显微镜观察5C.标志重捕法是经两次捕捉进行的物种数量的调查,此方法解决了活动性不强的动物取样方法上的难题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对两条边上的菌体13. 2017福建南平一模 紫茎泽兰是原产于中美洲的一种菊科杂草,植株中含有多种导致昆虫和草食 动物死亡的有毒物

9、质,其根部还分泌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物质,20 世纪 40 年代传入中国,已对我国部分 生态系统造成影响。请回答:(1)可以连续多年采用 法调查紫茎泽兰种群数量并计算值。若值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1,则说明其种群数量上升。 (2)从种间关系分析,紫茎泽兰成为当地优势种群的主要原因是 。从演替的角度分析,紫茎泽兰影响了当地群落自然演替的 。 (3)泽兰实蝇是一种昆虫,它在紫茎泽兰的分生区产卵,孵化出的幼虫在紫茎泽兰幼嫩部分取食营养,形 成虫瘿(虫瘿是植物组织遭受昆虫等生物取食或产卵刺激后,而长成的畸形瘤状物),阻碍紫茎泽兰的生 长繁殖。泽兰实蝇与紫茎泽兰的种间关系为 。但是,目前能够

10、控制紫茎泽兰蔓延的生物极少, 紫茎泽兰已经对当地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严重干扰,说明生态系统的 是有限的。 常考易错训练(十) 考查范围:第十单元时间 / 30 分钟一、易错易混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 )3.其他生物迁入会改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4.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 )5.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6.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 )7.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8.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

11、,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 )9.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10.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6二、常考提升1.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硝化细菌虽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它是自养生物B.蓝藻虽然无叶绿体,但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细菌中既有生产者,也有消费者及分解者D.大肠杆菌的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转录,在细胞质中翻译2.如图 C10-1 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四个生物种群在某一时间内同化的有机物总量,假设它们是由捕 食关系形成的一条食物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C10-1A.在该生态系统中甲只属于第二营养级B.碳元素在

12、该食物链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循环传递C.太阳能可以通过丙进入生物群落D.甲、乙、丙、丁共同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3.如图 C10-2 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 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对图中的 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图 C10-2(注: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A.a+b+c+d+e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c1表示次级消费者中被三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C.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包含在b或d中D.c和e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74.由于“赤潮”,一条 4 kg

13、的杂食海洋鱼死亡,假如此杂食鱼的食物有 1/2 来自植物,1/4 来自草食鱼 类,1/4 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若能量传递效率按 20%计算,则该杂食鱼从出生到死亡, 共需消耗海洋植物( )A.28 kg B.280 kgC.16 kg D.160 kg5.如图 C10-3 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C10-3A.碳循环是指 CO2在生物圈的循环过程B.伴随 A 过程的进行,能量输入生物群落中C.B 过程只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D.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6. 2017湖北枣阳一中模拟 下列选项中能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发生生物富集的是( )重金属

14、热量 碳水化合物 氯代烃类杀虫剂A. B. C. D.7.如图 C10-4 为生态系统成分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图 C10-4A.图中的各成分之间均可以传递信息B.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C.无机环境发出的信息种类只能是物理信息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8. 2017安徽安庆二模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能体现的生态学原理不包括下列哪项( )A.该现象反映了生物群落的次生演替8B.该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C.火烧可加快生态系统的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D.生态系统的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信息传递9.某池塘演变早期,藻

15、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随之大量繁殖,导致藻类数量减少,接着又引起水 蚤减少。后期因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 正确的是(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D.早期、后期均属于正反馈调节10.大气中 CO2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2009 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据 图 C10-5 所作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图 C10-5A.增加自养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 CO2含量B.大气中 CO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的数量增加有

16、关C.该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D.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11. 2017东北三省三校模拟 浮萍(一种被子植物)在环境污染治理和能源生产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研究发现,浮萍不但能净化水质,还能分泌有关物质促进水中藻类叶绿素的分解,并覆盖在水体表面,使 藻类处于遮光状态,从而降低“水华”的发生。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 )A.浮萍能分解水中有机污染,属于分解者B.浮萍通过影响叶绿体的生理功能抑制蓝藻生长C.浮萍与藻类是竞争关系D.浮萍可用于能源生产,体现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间接价值12.“发展经济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要保护生态系统,应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 道路。为此,人们在广大的山区进行人工植树造林,在许多城市建造了湿地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