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案4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718707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案4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案4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案4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案4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案4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案4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人教版必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4040 讲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间:25 分钟 满分: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1. (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 )导学号 99522881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解析 君主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种观点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故选 A 项;这种主张不是为了保护环境,排除

2、 B 项;材料所述是天与天子即君主的关系,排除 C 项;这种主张在儒家思想中本来就已包含,D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2. (2018河南安阳一模) 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 50 人剧增至 10 000 余人。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汉代这些举措( D )导学号 99522882A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B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C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 D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解析 儒学正统地位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得到了正式确立,故 A 项错误;在两汉四百多年的时间里,太学始终是中央一级和全国最高等级的学府,这是明显的精

3、英教育而非世俗教育,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可知,太学培养的是封建官僚而非实用型人才,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得知,一方面是太学录取人数的剧增,另一方面则是太学子弟被广泛授予官职,这必然会造成大量的士人研习儒家经典而不利于各种思想百家争鸣,故 D 项正确。3. (2018四川蓉城名校联盟联考) 表类别 关键词出现频次所占比例社会伦理观念仁、礼、信17586 次46.53%法观念法、刑4648 次12.30%财富观念利、财、富4765 次12.61%公平公正观念士平4427 次11.71%道观念道6367 次16.85%表中是两汉社

4、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对于该表分析正确的是( A )导学号 995228832A主流价值儒学化B法家大行其道C重利轻义观盛行D伦理脱离政治解析 根据图表,社会伦理观念比例最高,表明儒家思想在汉朝确立了正统地位,故 A 项正确;两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而不是法家思想,故 B 项错误;从汉朝以来,政府一直强调“重农抑商”政策,故 C 项错误;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主流思想始终是为政治服务的,故 D 项错误。4. (2018山东滨州调研) 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一变化反映了( D )导学号 99522884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

5、的冲突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解析 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是对题干的重复,故 A 项错误;汉初,社会经济破坏严重,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了道家的“黄老之术” ,即“无为而治”的思想,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的经济实力恢复和增强,国力日盛,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所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根据以上分析,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不合题意,故 B 项错误;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不合题意,故 C 项错误;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符合题意,故 D 项正确。5. (201

6、8广东惠州一模)汉代统治者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方针,自汉文帝设置孝经博士后,儒家著作孝经成为读书人的必修经典。这反映了汉代( B )导学号 99522885A倡导愚孝思想B强化宗法伦理C确立儒学正统 D重视文化教育解析 材料强调汉代统治者提倡全社会重视孝道,并作为重要国策大力宣扬,不是单纯的为劝孝而劝孝,而是“移孝作忠”或“以孝劝忠” ,达到维护社会和政局稳定的目的,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汉代统治者大力倡导以“以孝治天下” ,使孝道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使孝道不仅仅局限在宗法伦理领域,还延伸、渗透到国家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强化成为社会伦理和政治宗法伦理,故

7、 B 项正确;汉武帝时才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强调汉代通过文化教育的方式来宣扬孝道,重视文化教育不是材料主旨,故 D 项错误。6. (2018山东青岛调研)下表表明( A )导学号 99522886层级中央郡国县乡聚官学太常太学学校庠序3私学精舍书馆A.完整的教育体系逐渐形成B儒学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C进入官学成为入仕唯一途径D官学垄断教育局面开始打破解析 根据材料从中央郡国县乡聚设置的官学、私学是指精舍和书馆,形成由中央到地方从官学到私学的体系,故 A 项正确;材料呈现的时间是汉代,汉武帝后儒学才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故 B 项错误;材料呈现的教育体系,没涉及选

8、官制度,唯一的途径绝对化,故 C 项错误;官学垄断被打破是孔子创办私学,故 D 项错误。7. (2018河南林州调研)西汉儒学家落下阂、邓平等创制了太初历 ;以桓谭、扬雄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参与了宇宙结构理论上的浑、盖之争;汉代天文学家张衡对儒家经典多有研究,而且他的天文学思想受到扬雄所著太玄的影响。由此可见( A )导学号 99522887A汉代的天文历法与儒学关系密切B儒学是天文历法发展的主要原因C汉代儒学推动古代科技体系形成D汉代儒学成为中国主流思想文化解析 根据材料“儒学家落下阂、邓平等创制了太初历 ” 、 “儒家学者参与了宇宙结构理论上的浑、盖之争” 、 “张衡对儒家经典多有研究” ,表

9、明儒学与古代天文学有着重要的关联,故 A 项正确;儒学对天文学发展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天文学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故 B 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儒学与天文学的关系,故 C 项错误;儒学成为传统文化主流,始于汉武帝“独尊儒术” ,故 D 项错误。8. (2018山西孝义摸底)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强调秩序,并未神化君权。董仲舒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 ,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这一变化( B )导学号 99522888A反映了儒学前后产生了矛盾B适应了当时政治的需要C结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D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解析 材料未强调儒学的前后矛盾,西汉董仲舒只是对先秦儒学的继

10、承和发展而非颠覆,故 A 项错误;董仲舒继承发展儒学,推行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迎合统治者加强皇权,巩固统治的需要,故 B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对诸子百家的糅合,故 C 项错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文化的变迁更多的则是政治因素的影响,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20 分)4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后代经过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导学号 99522889材料一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材料二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材料三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

11、纲。春秋繁露(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4 分)(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三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6 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10 分)答案 (1)主张: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孟子认为君臣应该互相尊重。(2)作者:董仲舒。 “修改和润色”:神化君权;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3)变化: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西汉武帝时儒学开始确立独尊地位。原因:儒学因时而变,适应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 (1)根据材料一、二主要内容归纳概括,两则材料体现了君臣、父子之间的等级名分关系。(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内容和春秋繁露分析,应是董仲舒。第二小问,根据材料的意思从君权神授的角度回答。(3)第一小问,根据儒学变化的主要史实回答;第二小问,根据第一小问中的地位进行总体的归纳和概括;第三小问的回答要言之有理、答之有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