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先秦说理散文2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8718575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X 页数:55 大小:62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节  先秦说理散文2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第五节  先秦说理散文2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五节  先秦说理散文2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五节  先秦说理散文2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五节  先秦说理散文2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节 先秦说理散文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节 先秦说理散文2(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节 先秦说理散文先秦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体裁时代特点代表著作语录体春秋至战 国初简单的言行记录,无完整篇章论语、 老子、 墨子论辩体战国中期未完全摆脱语录体的影响,仍以对话 为主。但篇幅扩大,论题集中,开始 向长篇议论方向发展,专题论文初步 形成。孟子、 庄子专题论 文战国后期形成了结构完整的论说文体制。荀子、 韩非子先秦说理散文的总体特征是: 一、在思想内容上,密切关注现实 与人生,对现实的认识有一定的广度和深 度,表现出强烈的理性精神。二、在文风上,勇于言辩,放言不 惮、个性鲜明、气势充沛,表现了“士” 的独立人格。三、在语言上,浅显生动,善于取 譬设喻,大都富于形象性能和感染力。一、论

2、语(一)论语及其成书u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语录体散文,全书共20章。u其作者是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u 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二)孔子生平与思想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 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家世: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其后代避难奔鲁。父亲名纥,字叔,又称叔梁纥,为一名武士, 以勇力著称。叔梁纥先娶施氏,无子,其妾生男,病足,复 娶颜徵在,生孔子。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纥与颜氏女野合 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70,16野合:古时礼制认为:男子满16岁“阳道通”,到 64岁时“阳道绝”;女子

3、满14岁“阴道通”, 到49岁时“阴道绝”。这个年龄段内才是适 婚期。婚姻过此者皆为野合。 古时凡超出常规、不合礼的,都统称为“野 ”。论语:“野哉由也”;又“先进于礼乐 ,野人也”。 生平: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在鲁国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 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 管放牧牛羊)。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 ,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赞他“博学”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 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 渊

4、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 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财。”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 不能用。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 诗书礼乐,弟子弥众” 。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 臣阳货。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 且贵,于我如浮云。”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 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 十一岁。“行之一年,四方则之”。遂由中都宰迁司 空,再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 鲁由孔子相礼。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 有文备”,早有

5、防范,使齐君想用武力劫持 鲁君之预谋未能得逞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己, 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季桓子受齐 女乐,三日不听政。遂带领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 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是年孔子已五十 五岁。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 ,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被围困五天。解围后原欲过蒲至 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见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卫灵公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说:“苟有 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后卫国内 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魁欲杀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 至陈,是年孔子六十岁。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间 ”。据史记记载:因楚

6、昭王来聘孔子, 陈、蔡大夫围孔子,致使绝粮七日。孔子年六十八归鲁。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 育。他先后整理和编订了诗、书、 礼、易、乐、春秋等典籍 ,并以诗书礼乐教育学生,提倡“有教无类 ”,一生弟子众多,有“弟子三千,贤者七 二”之说。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 鲁城北泗水之上。一生概括: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三)论语的主要思想在政治上强调“宗周”,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在思想上提倡“仁”、“礼”学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等教学方法和治学态度。孔子思想体系图

7、仁爱(核心)信义(人际 关系)和平(人际 关系)忠恕(组织 关系)孝悌(家庭 关系)忠恕(组织 关系)孝悌(家庭 关系)仁爱(核心)因材施教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 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 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 之。”(先进)孔子谈治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8、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 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 之文也。”(公冶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雍也)孔子的宗周与礼乐思想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 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 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 大夫出,一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 ,三世希不失矣

9、。天下有道,则政不 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四)论语的文学特征(一)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 以片言只语表现人物性格通过简短故事叙写思想政见通过行为动作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态 (二)语言精炼平实,含蓄隽永,概括力强, 语句生动形象而富于哲理。二、韵散结合体老子 1、老子其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楚 国人,曾任周守藏史。2、老子的成书、体例及思想 3、老子的文学性(1)老子一书包含有作者强烈的自我 意识和愤世嫉俗的情感; (2)全书常用形象的比喻来阐明玄妙的哲 理。采用大量的韵语、排比、对偶句式 ,行文参差错落,变化多端,如哲理诗 一般。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0、(章1)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 遗其咎。(章9)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 臣。(章18)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 有凶年。(章3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 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 ,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 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 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 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 ,必固与之。(章36)祸兮,福之所倚;

11、福兮,祸之所伏。( 章5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 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章6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着 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章81)三、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1、孟子其人及其思想 (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 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 父,家庭贫困,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得 孔学嫡传。 2、主张以仁义治国、以王道统一天下50岁以后曾率领弟子先后游说齐、梁 (魏)、鲁、邹、滕、薛、宋等国君 主,宣传他的仁政理论,在齐一度为 客卿,在其他国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 礼遇。他的仁政理论在战国时代不切实际, 无人采纳。孟子约在65岁时回到邹国,

12、专心从事 教学和著述,终年84岁 3、性善论对孔子的学说明显的发展是性善论。是孟子对儒家学说的第一个贡献所谓性善论即人皆有天赋的善性,而善 性就是仁、义、礼、智四端 。扩充四端,作为道德准则,是人提高道 德修养,认识宇宙人生,达到圣人境界 的途径,这就是“内圣”扩充四端作为“仁政”的理论基础,就是推 行王道,仁政爱民,从而成为统一天下的 明君,这就是所谓的“外王”。基于性善论,才产生出“人皆可以为尧舜” 的圣人观和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张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 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 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 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13、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 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 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 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非所以纳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 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 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 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 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 四端而自谓不能者,子贼者也。谓其君 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 ,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燃,泉之 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

14、四海,苟不充 之,不足以事父母。”4、重民思想重民思想是孟子对儒家学说的第二个贡献 “诸侯之宝有三:土地、人民、政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指斥桀、纣之流“残贼”的君主为“一夫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 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 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 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 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 杀,然后察之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 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 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5、孟子的艺术特征 缜密纯熟的辩论技巧。善于掌握对方心理,运 用逻辑推

15、理的方法,因势利导。多用比喻和寓 言,使其论辩有很大的形象性 ;气势浩然的文风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里 的“气”指人的正气,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和气质 四、庄子1、庄子其人(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 南商丘东北)人。曾为蒙漆园吏,大约与梁惠王、 齐宣王同时,生平事迹不详。其一生贫困,穷居陋巷,织屦为生;衣食粗劣,面 黄肌瘦。但他鄙薄富贵,拒入仕途,安于贫困而不显于世。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 2、思想继承了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 “道”“先天地生”(大宗师),无始无终, 实有而无形,自然而永恒,是神秘莫测、不可 知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 ),世界只不过是人的主体观念的产物。 主张从事物的不同角度认识事物,但又主 观地否认事物差别,否认是非标准和客观 真理认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秋水) ;“万物皆一”(德充符);“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 一是非”(齐物论);宣称“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 然殽乱,吾恶能知其辩!”(同上) 强调自然本性物物而不物于物 不以物害己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 :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民,谨守而勿 失,是谓反其真。” 3、庄子的艺术特征 “意出尘外,怪生笔端”(艺概文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