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

上传人:luoxia****01815 文档编号:48669523 上传时间:2018-07-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摘 要】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道路上,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 要的指导思想。多年来取得了突出成效,本文结合前人观点,明确高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意义,从实际操作方式出发结合多年教育经验,总结出高校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旨在整体提升当代高校教育的思想进程与教育能力。 【关键词】高等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 一、高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意义 (一)建设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环境发展进步,而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改变的同时,也产生了 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

2、取向。受到不同价值观念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层面接受了不同情况 的冲击。各方面社会因素与家庭因素等,对大学生的价值评判和价值取向起到了倾向作用。 从而让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产生标准多元化的现状,也有个别利己化与功利化的倾向。 社会价值观发生转变的时期,我国高校应当采取相应措施,树立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从而保障大学生的思想阵地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得到指导和进步。 (二)正确判断网络环境下的是非观 科技进步促成网络发展迅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拓展。但是大学生群体 的价值观尚未明确,正处于思想变动较大的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型,对于模糊概念与边 缘事物尚未构成有效的判断机制。而网络资源在

3、具备海量信息,既有正面教育意义的思想 内容,同时也有很多影响教育的负面内容。那么尚未具备明确判断机制的大学生,就容易 受到相对影响,从而失去有效判断,对获取信息失去是非分辨能力。而构建起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体系,就是让学生通过思想核心内容明辨是非,增强对事物的分辨能力,亩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 (三)意识形态主流思想的教育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体现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体系能够有效,就要从学生的意识形态中进行判断。经济全球一体化,让生产要素得到优 化配置,也同时在意识形态上把众多世界民族文化传播到我国,而在思想融合与贯通的过 程中,价值范本的体系影响到

4、主流思想内容的同化,很多大学生淡化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 形态,从而向往“新自由主义”的形式。而意识形态的冲击不仅是文化的碰撞,也是意识形 态的转移。那么对于模糊概念与意识形态的变化,高校应当及时引导,将非马克思主义思 想的价值观念排除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体系之外,才能让广大学生明辨是非,从而坚定共 产主义信念。 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阵地 利用网络展开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构建基础。通 过校园网、校园广播、以及校刊校报和校广播电视台等方式,进行主流思想教育内容的传 播,让广大学生通过普遍传播的核心价值观内容,促成主

5、流舆论。利用多种渠道传播的有 效途径,实现传播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具体操作形式上,应当重视科技手段的优势,利 用网络传播的开发性和互动性,展开多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例如,在校园网络内开展学生公共平台,对热点问题进行广泛的探讨,经过反复论证,从实践中挖掘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从而让思想政治内容在生动活泼的内容中广泛展开,促进学生的理解 与思考。通过教师不断的引导和思想感召,抵制非主流思想的负面侵蚀,从而在积极正面 的内容中建立新渠道,构成全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台,传播社会正能量,激发正面 思想舆论。 (二)通过校园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 校园文化的正面作用,是在大学生思想

6、政治内容中,有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重要手段,对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具有指导意义。其重要的形式在于, 将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科学精神与民族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通过先进文化的影响 在整体校园环境中,树立正面思考核心价值观的氛围。以发扬“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加 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和谐校园文化奠定精神道德基础。一方面,要注重校风和学风的正面 风向,共建人文环境的文化校园氛围。另一方面,将文化内容中核心价值观形象化,从具 体内容中培养学生接收正面思想教育。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正面的思想态度,实现大学生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从而让校园文化成为传播正面思想的有效载体。 (三)

7、高校社会实践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若想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于价值观的取向,就必须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的社会实践中,通过实践内容完善思想进程,通过辩证 思考进行深化教育。高校应当积极组织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同步发展、与服务社会共同促 进、与勤工助学共同实施、与择业就业同步实践、与创新创业相互结合。以具体实习工作 为例,在具体岗位中学生在不断丰富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考 方向,明确生产活动与现实关系的作用。通过具体的实践内容开展,从多种渠道的实践内 容,让学生通过实践基础辩证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面意义。 三、结语 本文从社会主义

8、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出发,明确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建设大学生正确 的价值取向,正确判断网络环境下的是非观,以及主流思想意识形态的教育要求对价值观 体系的重要意义。从而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阵地的重要方式,以及高校 社会实践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通过校园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 共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构建。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15 年天水市科技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构建 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珊(1978-) ,女,汉族,本科,讲师,籍贯:辽宁辽阳,单位:甘肃 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丽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学生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构建探析优先出版J.教育观察(上半月) ,2015, (10):125-126. 2张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03):89-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