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小说(二)第12课失街亭教学案粤教版必修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668276 上传时间:2018-07-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小说(二)第12课失街亭教学案粤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小说(二)第12课失街亭教学案粤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小说(二)第12课失街亭教学案粤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小说(二)第12课失街亭教学案粤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小说(二)第12课失街亭教学案粤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小说(二)第12课失街亭教学案粤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小说(二)第12课失街亭教学案粤教版必修4(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1212 课课 失街亭失街亭本课话题公正一、从课文中积累“孔明变色曰:汝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法。吾累次丁宁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汝若早听王平之言,岂有此祸?今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皆汝之过也!若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汝今犯法,休得怨吾叱左右推出斩之。 ”执法在于严明,公正无私,不徇私情,这样才能服众,才能产生公信力。二、从生活中积累公正无私是一种基本的道德素质。从本质上说,公正无私是处理人际关系时公平与正义的伦理原则,是处理好一切家庭、社团、国家及全人类关系的最基本智慧,也是共产党人应该追求和具备的价值取向。三、从历史中积累“公生明,偏生暗”和“有公心必有公道”等古

2、训,讲的就是“公正无私”这个道理。对中国历史文化有着重大影响的儒家,一贯提倡公正无私。从古至今, “天下为公” “公正无私”始终是先进人士追求的理想,公正无私者总会青史留名,为当时和后世永远铭记,以权谋私、徇私枉法者始终受到谴责、鄙视。一、作者简介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罗贯中(约 1330约 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他可能是山西太原人(依辞海说)。曾经充当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士诚的幕僚。他写过词曲、杂剧,以小说的创作成就最大。他“与人寡合” ,而“乐府隐语,极为清新” ,他可说是中国第一个用全力作小说的作家,其作品包罗万象。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志传 残唐五代史演义

3、三遂平妖传 ,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 二、背景回放用兵贵在神速失街亭写的是公元 228 年蜀、魏两国以陇西街亭为中心的一次重要的战役。蜀国经过数年的经营“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于是蜀相诸葛亮亲率大军, “北定中原” 。魏国得知蜀军从汉中出祁山的消息,不得已重新起用司马懿。司马懿接到孟达欲反的密报,不待2奏知魏主,以 8 天 1 200 里的急行军赶至新城,擒斩孟达,并立即回师长安,出关迎敌蜀军,部署了攻、守、战兼备的围攻街亭的一场战斗。 这就是街亭战役前蜀魏双方主要的军事活动。 三、相关知识演义小说“演义”是小说体裁之一。它指根据史传、融合野史经艺术加工演变而成的一

4、种通俗的长篇小说。 其特点是以讲史为主要内容,再现成文;偏重叙述,故事性强;行文浅显,通俗易懂。演义小说由于采用了章回体形式,深得民众喜爱,因而得到迅速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历史演义小说在民间广泛地流行起来。 三国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水浒传和洪秀全演义等都是产生于这个时期。尤其在明清两代,演义小说数以千计,产生了不少优秀的章回小说,如吴承恩的西游记 、曹雪芹的红楼梦 、冯梦龙的三言 、凌蒙初的二拍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祁山(q) (2)司马懿(y) (3)张郃(h)(4)曹叡(ru) (5)郿城(mi) (6)城垣(yun)(7)汲水(j) (8)掎角之

5、势(j) (9)垓心(i)(10)辎重(z) (11)蒋琬(wn) (12)流涕(t)(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咽Error! (2)裨Error!(3)冲Error! (4)栅Error!2语境辨析法(5)几天没见,我门前那棵青藤又长(zhng)长(chng)了许多。(6)他是犯罪团伙的一员干(gn)将,一系列案件都和他脱不了干(gn)系。二、写准字形(1)Error! (2)Error!(3)Error! (4)Error!(5)Error! (6)Error!三、用准词语(一)明确词义3(1)倍道而行:用加倍的速度前进。(2)措手不及:临时来不及应付。(3)掎角之势:比喻作战时分兵牵

6、制或合兵夹击的形势。(4)以一当十: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勇敢善战,以少胜多。(5)土崩瓦解:比喻崩溃。(6)置之死地而后生: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7)势如劈竹: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也作“势如破竹” 。辨析正误这几个人干起活来百般“耍滑” ,但到了吃饭的时候却以一当十,狼吞虎咽。辨析:“以一当十”形容勇敢善战,以少胜多,一般用作褒义,用在此处不合语境。(二)易混辨析1熟悉 VS 熟习填一填柳州市警方 21 日通报侦破系列入室盗窃案:一名男子为了入室盗窃,先应聘到酒店打工熟悉环境, “探清道路”后

7、再辞职进行作案。这位农业技师熟习果树栽培和防治病虫害的知识,你要好好向他学习。熟悉:侧重于了解得清楚、详细。辨一辨 熟习:是指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者了解得很深刻。对象一般是技艺、语言、学问、知识等。2谨慎 VS 拘谨填一填三塘路升级改造工程于日前开始动工,尽管施工期间允许通车,但通行能力大为减弱,所以途经该路段的车辆或行人仍需小心谨慎。孩子们也许是太久没有参加这样的户外活动了,在去奥体的路上显得十分兴奋,但不知是因为不熟悉还是其他原因,孩子们似乎很拘谨,也不太敢大声说话。“谨慎”指谨小慎微。 辨一辨“拘谨”指过分拘束谨慎,不自然。明大意本文通过对魏、蜀两国街亭争夺战役的描述,赞扬了孔

8、明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谋远虑、严格执法、勇于自责的优良作风,批判了马谡狂妄自大的作风。4理脉络一、阅读课文第 13 段,回答问题。1孔明为什么没有立即答应马谡?显示了他性格的哪一方面?对应考点:分析人物形象参考答案:(1)街亭重要,又无险阻,把守艰难;敌方主将深通兵法。(2)做事谨慎。2马谡与王平的对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对应考点:分析人物形象参考答案:表现了马谡固执己见,一意孤行,而且也赤裸裸地暴露出他冒险邀功的个人欲望。3孔明为什么又让高翔、魏延、姜维等人出兵?对应考点:分析小说情节参考答案:既突出孔明善于分析形势、判断无误的指挥特征;也着意烘托出街亭在战略上对于蜀军的重要性,与下文写马谡的

9、轻率措施相映衬。突出孔明深谋远虑的性格特点。二、阅读课文第 46 段,回答问题。4 “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司马懿的话对表现孔明有什么作用?对应考点:分析表现手法的作用参考答案:用司马懿的惊叹自愧不如,映衬出诸葛亮超众的谋略。5司马懿的“大喜”与马谡的“大笑”分别说明了什么?司马懿夜探马谡军营又说明了什么?对应考点:分析人物形象参考答案:司马懿“大喜”是见敌无知,有破敌之法的欣然之喜,而马谡“大笑”则是无知的笑,马谡“大笑” ,使他言语轻狂、狂妄轻敌的形态毕现。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司马懿兵到街亭,首先立足于现实了解情况、分析情况。这显示了一个有才能的军事家必须善于知己知彼,与马谡的自恃轻

10、敌恰好形成对照。6 “比及奔到城下时径袭列柳城”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对应考点: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参考答案:这一处细节描写得很精妙。在司马懿倾全军誓死夺街亭时,郭淮与曹真又5参与进来,这突然介入的曹真、司马懿的矛盾线索,形似节外生枝,但实际上却把魏方内部微妙而复杂的矛盾关系作了精心的揭示,对刚复职的司马懿的处境作了深刻的点示。1用对比和衬托手法表现人物性格作品中的人物有正反、主次之分。正反对比,用次要衬托主要,是本篇描写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法。如将孔明的知己知彼、小心谨慎同马谡的纸上谈兵、狂妄自大对比;用次要人物王平的正确建议,衬托主要人物孔明部署的正确。2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情态表现人物性

11、格人物的喜怒哀乐、音容笑貌,往往能较好地展示人物性格。例如马谡“三笑” ,一笑孔明“多心” ,二笑王平“真女子之见” ,三笑司马懿“彼若有命,不来围山” ,表现马谡刚愎自用、狂妄自大、言过其实、麻痹轻敌的性格。3运用侧面描写刻画人物本文第 4 段写到:“懿叹曰: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 ”通过司马懿的惊叹和语言,从侧面巧妙地映衬出了诸葛亮的超众的军事才能。侧面描写是表现人物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写法指导如何进行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是描写技巧之一。其特征是作者不直接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描写、刻画,而是描写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或是通过其他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从侧面烘托、映衬,表现出描

12、写对象的特征来。侧面描写含蓄,能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因而能给读者以特殊的美感。1侧面描写的方法(1)以旁面写正面,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2)以对面写正面。(3)以反面写正面。2侧面描写的注意事项(1)被描写的人物不能直接出场。侧面描写要求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描写。(2)为了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在实际运用中,侧面描写往往同正面描写相结合,才能达到更为显著的效果。也就是说,侧面描写多是正面描写的补充。侧面描写运用适当,是艺术的妙思,但若用得太多,形象就会显得飘忽,文章也会给人以“空”的感觉,所以侧面描写也要注意“度”

13、的问题。针对练笔6请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你所熟悉的人物的品质,要求:200 字左右。答: 参考答案:吃过晚饭,我们一家人正在院子里纳凉。突然, “周大爷!” “周大伯!”门外传来了好多人的叫声。 “怎么?晚上还有人来采药?”我正在纳闷,只见几个人手里提着水果、蔬菜上门道谢来了。 “周大爷,多亏您的草药啊,小柱子现在没事了!” “周大伯,您可真神啊,我的脚伤全好了!”爷爷笑着迎了上去,说:“唉,你们怎么又送来了?给你们的草药都是我自己种的。我的药只要对大家有用处,我就比什么都高兴。快拿回去!”众人知道拗不过爷爷,只好提着大包小包往回走。望着渐渐散去的人群,我忽然觉得爷爷是那么潇洒,那么高大。

14、话说马谡丢了街亭之后,依然是面不红,气不喘,一副盛气凌人的模样。只见他坐在中军帐中,两旁的士兵大气不敢喘一口,此时仿佛连蚊子的声音都听得到。副将王平不便言语,也自在一旁唉声叹气,只一个劲儿地自语道:“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听了这番话,马谡非但没有言语,倒还闭起了眼睛养神了,任他王平怎么说去,愣是不发一语。想起临行前丞相叮嘱再三,依照锦囊之计行事,不可轻易改变计划,马谡面上呈现出了一抹不可捉摸的神色。丞相道:“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军必败。 ”此等平庸的看法,谁能看不出来呢?哪里用得着此番强调。至于“靠山近水安营扎寨,谨慎小心,不得有误”之说,也当是妄言,哪

15、能如此悬乎?街亭虽已失守,马谡仍未看到战败的症结所在。马谡其人,乃朝廷重臣“白眉最良”马良的弟弟。此人素有才名,颇得亮公的赏识,且在兵韬战略上也确有过人之处,但先主一度以为马谡如赵奢之子赵括一般平庸,当是“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先主放心不下,在临终之前更是再三提醒亮公,在任用马谡时当万分注意,切切不可大用。想那亮公得知街亭失守之事后,自悔当初不该力排众议,任命马谡为先锋,而让其留7守街亭之部署,实在平庸之至。马不停蹄到了马谡军前,只见王平前来迎接,唯独不见马谡,亮公自是气愤不已,传下令去,把马谡带上帐来。亮公坐定,挥泪问马谡:“你我情同父子,义同兄弟,今违令当斩。你有何话说?”马谡面无惧色:

16、“臣无怨言,唯觉死得窝囊,乃丈夫之耻。 ”亮公喝道:“我寄重任于你,嘱咐再三。你却自以为是,逞匹夫之计。 ”马谡俯首泣曰:“臣不该如此庸驽,负了丞相厚望;本想另出新计,不料落司马贼圈套,以至街亭竟如此失守!”亮公泪语道:“军法如山,违令者斩。 ”于是令左右手,将马谡推出辕门外斩了。士兵献上马谡首级,满座皆惊,中军帐中鸦雀无声。副将王平额头冷汗如雨下,欲起身一视,竟两股奇重,不移半步。亮公起身视之,大哭不已,哀恸之切,几欲摔倒,亏得左右上前搀扶安慰,心绪才得以平复。于是下令以礼安葬,更收马谡之子为义子,视若己出。众人散去,亮公独留王平与坐,说:“街亭一役失在平庸 。马谡庸驽致全盘失控,计策平庸见奇,可惜马谡至死未能识破机妙。 ”王平点头称是,叹息道:“都是平庸惹的祸。想那马谡公在九泉之下若是有知,晓得拒绝平庸之妙,定能成为一员猛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