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667706 上传时间:2018-07-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2 2 课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目标导航 1.了解农奴制改革前的准备。(重点)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重点)3.认识“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难点)一、改革的酝酿1背景(1)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国际地位下降。(2)19 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进行农奴制改革的尝试都因封建地主的阻碍而不了了之。2目的: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3过程(1)思想:借助报纸舆论力量宣传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2)组织:成立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3)方案农业地区:地主不愿解放农奴,也不愿把土地分给农奴,还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奴的控制。工商

2、地区:解放农奴,但农奴要交赎金。草原地区:地主们逐步分给农奴土地,但农奴要服劳役。4结果:经过激烈讨论最后拟订了改革法案。易错提醒2内外交困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社会改革的重要因素,改革焦点不是地主内部的斗争,而是农民与地主之间的阶级斗争。当时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产阶级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这为沙皇推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创造了条件。二、 “二一九法令”1签署:1861 年 3 月 3 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二一九法令” ,又称解放法令。2内容(1)政治上:自法令公布之日起,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意处理;他们享有公民权利。(2)经济上:规定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农

3、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3)组织上: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特别提示“二一九法令”又称“解放法令” 。其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组织管理三个方面,其核心是解放农奴。法令颁布后,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和一块份地。三、进步与局限1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进步性(1)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2)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3)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3局限性(1)不彻底性: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管理,仍被束缚在土地上。(2)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是对农民进行的一次大

4、规模的掠夺。(3)欺骗性:改革后农民的土地贫瘠且数量少,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地主盘剥和奴役。思维点拨对比改革之前与改革之后农民的处境可以发现,农民的“解放”实质上是受到更大程度的剥削。农民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土地。但农奴制的废除解放了生产力。由于农奴制的废除,工业发展有了充足的劳动力,同时国内市场扩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史论要旨1亚历山大二世自上而下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沙皇的统治,主要目的是缓解社会矛盾,发展经济,增强抵御西欧国家侵略及扩张的能力。32 “二一九法令”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了俄国社会的发展,是一次历史的进步。3改革是统治阶级为维护其阶级利益而进行的,它没有

5、摧毁地主土地所有制和沙皇专制制度,而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知识图示主题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及依据史料一 我不愿农奴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要农奴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史料二 1861 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6、史料解读反映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指出了俄国 1861 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问题思考(1)材料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提示 给农民土地,但不彻底解放农民;既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农奴主的统治。原因: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被迫进行改革而决定的。(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 1861 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 。提示 延缓: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沙皇统治。不能消除: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4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史论

7、总结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及依据(1)性质:从根本上看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依据从背景上看:改革是由于受到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和工业革命的影响,在本国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从内容上看:a.改革在法律上废除了农奴制,农民成为自由人,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得以废除;b.改革还使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了一块份地,部分地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部分地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这均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变革。从作用上看: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亚历山大二世曾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

8、放农民。 ”这表明( )A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奴B面对统治危机,沙皇不得不进行改革C沙皇认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D沙皇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答案 B解析 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增强国力,其改革客观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21861 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该法令的内容肯定不包括(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B地主不能赠送和抵押农民C农民可通过赎买获得份地D取消农民所负担的一切义务答案 D解析 1861 年改革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社会矛盾,维护自身统治,所以改革措施中不可能有“取消农民所负担的一切义务”的条文。3观察右图,俄国 1861 年农奴改革后,图中

9、所示部分土地所有制的形式是( )5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农民土地所有制C沙皇政府国有制D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答案 B解析 本题属于图片式选择题。根据图示当时土地分成两部分,大部分是由地主保留。图中所示部分的土地是农奴高价赎买的份地,其所有制形式是农民土地所有制。4(2017巴中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我期待着、众多领地上的那些有头脑的领主们自己来表示,他们打算多大程度上可能改善自己农民的命运。 扎哈罗娃亚历山大二世材料二 “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 ”农民无非从两种立场出发一是历史权力,二是物质利益

10、来看这个问题,从这两种观点看,解放法案对此问题并不能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华莱士俄国(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俄国的贵族阶层同意改革农奴制的因素。(2)改革后俄国农奴的政治、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失望的原因。答案 (1)因素:俄国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级矛盾尖锐;解放农奴的方案尽可能的保护了贵族的利益。(2)变化: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得到一块份地。原因:仍受村社的控制;获得土地要付出高额赎金;农民实际获得的土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未缴清赎金前,农民仍受农奴主的剥削。解析 第(1)问结合所学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

11、景分析作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变化,结合所学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中“一是历史权力,二是物质利益来看这个问题,从这两种观点看,解放法案对此问题并不能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这句话,结合所学农奴制改革的历史局限性作答即可。6基础达标1(2017日照高二检测)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前夕发表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再拖延下去,只会更加激起狂怒,只会给整个国家特别是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揭示了改革的真实意图B表达了地主的愤怒C强调了国家与地主的矛盾D揭示了改革的性质答案 A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维护其

12、统治,选项中符合题意的只有A 项。2(2016盐城高二检测)1856 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敌对情绪的措施是( )A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B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C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D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答案 D解析 从四个选项来看,D 的措施最有利于化解农民的敌对情绪,其他三项对农民来讲都是不利的。31861 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再次强调:“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这说明改革的本质目的是( )A

13、制止农奴暴动 B实现富国强兵C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D增加政府收入答案 C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分析可知,改革的本质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故 C 项正确;A 项为直接目的;B、D 两项并非农奴制改革的本质目的,排除。4(2017聊城高二检测)1861 年,一位俄国人说:“皇上已背叛了人们的希望,他给予人们的自由不是真实的,也不是人们所梦想和需要的”以下观点最能充分佐证该说法的是7( )A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的 B农民仍然很穷困C农民必须高价赎买份地 D农奴脱离村社管理答案 C解析 题干主要论述了俄国 1861 年改革的内容与人民要求之间的差距,体

14、现了改革的局限性,农民获取份地的同时要支付高额赎金,这是人民所不希望的,因而 C 最符合题意。5(2016玉溪高二期中)2 月 19 日宣言指出: “有些人只想到自己而忘却了义务使用土地而不给地主尽相应的义务,是绝对不公道的。 ”这说明废除农奴制后( )A农民和地主取得了对等的地位B农民以继续履行义务为条件获得自由C地主的经济利益遭到了很大损失D农民在取得土地前须继续履行义务答案 D解析 1861 年的改革法令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宣布农民在法律上获得自由,二是在获得自由的同时得到一块份地。但在得到土地前,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题目中的材料是针对后者而言的,排除 B,故答案选 D。6(2016

15、嘉兴高二期末)俄国 1861 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 ,这主要是指(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D农民成为商品答案 C解析 1861 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沙皇专制统治和封建地主利益。改革后的几十年间,农民支付的赎金总数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因此,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能力提升7(2016无锡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俄历 1861 年)3 月 5 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在中午前拿到了一份。阅读这份珍贵的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

16、它媲美。所有的路口都贴有长官发布的告示,人们聚集在它周围,一个人大声念,其他人静静听。一个伙计一边念着声明,发现有个地方说,庄园农奴对他们的主人还要承担两年的义务,愤怒地大叫:“让这个文件见鬼去吧!两年?我绝不干!”其他人都默不作声。8丹尼斯舍曼等著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材料二 俄国 19 世纪 60 年代初和 90 年代初的统计数据表年份棉花加工(吨)冶铁(吨)1861 年30 951327 6101891 年171 994992 210(1)概括材料一中对“解放宣言”的两种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2)有人对材料一中“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的观点提出质疑。请阐述其理由。(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材料一有何关联?答案 (1)态度一:喜悦(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