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作品赏析3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8655390 上传时间:2018-07-19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3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3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3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3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3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新闻作品赏析3(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外新闻作品赏析刘 敏第四章 九十年代的新闻作品n现场短新闻n经济新闻现场短新闻的兴起现场短新闻评奖办法( 1989年底)评奖标准:n 1、作品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 反映社会生活要真实、鲜明、准确、及时。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要好,影响较大。提倡采 写反映重大主题思想的新闻作品。n2、作品要突出现场感,形式新颖、生动,可读性、可听性、可 视性较强。电台和电视台的新闻作品提倡现场口头报道。n3、参评作品要求短而精。具体规定为:报纸:文字限制在1000字以内;广播:时间限制在5分钟以内;电视:时间限制在3分钟以内。难忘的会见 -会见最后一批

2、外宾侧记 n 还是这间透着八闽风情的大厅,还是上午 10点这一时刻,背景依然是那幅日光岩巨画, 茶几上照例摆放着两盆鲜花n 接见现场的一切似乎都和往常一样,但是 今天这里熟悉的一切,却又给人以不同于过去 的感觉。n 1989年11月13日,于人民大会 堂福建厅会见外宾。n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n 身着深灰色中山装,站在屏风旁 边,容光焕发,同来访的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 的日本客人一一握手。当着几十位日本客人、 几十位中外记者,向他们、也是向中 国、向全世界宣布:“日中经济协会代表团将 是我会见的最后一个正式的代表团,我想利用 这个机会,正式向政治生涯告别。”n 短短几句话,像以往那样说得明快、

3、平和 ,几十位在场的中外记者却由此得到一条重要 消息:今天,敬爱的将正式告别他60 多年的政治生涯。n “退就要真退,这次我就要百分之百地退下来。 我退下来,也是想让党、政府、军队的领导人能够放 手工作。我相信他们能够把工作做好。”n 记者注意到,当说这句话时,深邃的目 光中透露出的神情是坚定的,是自信的。n 整个会见充满亲切、友好的气氛。从斋藤英四郎 先生向问候开始:“看到您满面红光我很高 兴,”到最后道别时斋藤先生紧握的手,深 情地说:“为了中国的繁荣、亚洲的繁荣,为了中日 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希望您健康长寿!”近70分钟 的会见,竟像一瞬间那么快地过去了。n 以往会见结束时,在场的工作人

4、员深知 时间宝贵,虽然都想和他说上几句话,但谁都不忍心 去占用他的时间。然而今天,几位经常采访 会见外宾的记者再也按捺不住对的崇敬之情 ,异口同声地请求:“邓主席,与我们这几位中国记 者合给影吧!”“好!和记者们合影要轻松多了。” 答应得这么痛快,引起一片欢笑,连几位大 会堂工作人员也挤了过来,说:“我们也要和邓主席 合个影。”愉快地满足了大家的要求。n 告别了他光辉的政治生涯,但人们永远 不会忘记他n (人民日报1989年11月14日)现场短新闻的特点n新闻价值高n现场感强n短而精n”飞天”凌空中美磋商的最后一幕n 6月17日19时47分,北京东长安街外经贸 部大会议室内传出一阵掌声,中美由

5、此避免了 一场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贸易战。n 这个场面,自1994年开始,至今每年一次 。n 从会议室向外望,摄影机自昨天起将入口 堵得水泄不通,可以听到记者们用汉、英、法 、日等语言对在无线电话机发稿,这至少说明 中美知识产权磋商在全世界贸易中的影响。 n 与人们的意料相反,中美磋商最后关头的 的气氛极为轻松。双方落座,我听到中国外经 贸部副部长石广生询问美方的第一个问题是吃 饭。n 美方代表看上去略显疲惫。中美双方代表 中有许多人“已两天几乎没有睡觉了。”n 从下午起,就有消息传来,但各种消息都 有。在会议室大门口不停地徘徊的工作人员, 由于心神不定而使室外的气氛比室内显得更凝 重。n n

6、在磋商期间,不断有中美代表在室外举行小规模磋 商,就文本细节进行讨论。散会后,他们继续三三两 两地在一起互致谢意,不时传插着阵阵笑声。n 随后,美方代表退场,去接受江泽民主席的接见 。n 本报记者目睹了中美磋商最后一幕的过程。这个 时刻的意义就在于它证明:中美之间重大的分歧,是 可以通过平等协商的形式得到解决的。n(人民日报海外版,1996年6月18日第一版)短现场短新闻的基本视点n“新闻作品的美,一方面来源于新闻事实的美,另一方 面则出自作者的构思和文采。当新闻作品如实地反映 具有一定美的价值的事物时,构思和文采的价值也就 自然寓于其中了。这里新颖的构思、优美的文采,无 不经过作者煞费苦心的

7、选择、安排和推敲。因此创造 优美的现场短新闻,构思和文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为它既直接影响到读者是否愿意接受其内容,同 时还可以体现出作者的才华和写作技巧。卓越的才华 和娴熟的技巧,作者笔下得心应手,节奏快慢相间, 结构上波涛起伏,文思得来或如奔腾怒涛,或如涓涓 细流,读者享受舒适的阅读美已在其中矣!”n -彭朝丞现场短新闻写作概要 过去统计“有” 现在统计“无”n 本报讯记者范敬宜报道:8月24日,记者在报社与 来自辽西贫困山区的建昌县委宣传部长王佑民相遇, 随便问起现在全县农村拥有多少台电视机,不料,回 答竟是:“你这里问题的提法过时了!”n “现在的统计方法改变了。”王佑民说:“过去

8、 是统计有电视机的占多少,如今已经改为统计 没有电视机的占多少。”n 统计方法的改变,是因为电视机在这个穷县的农 村已经基本普及,没有电视机的农户反而成为极少数 ,统计没有的户反而容易了。n n 据王佑民事后统计的数字,1984年,全县有电视机的农户只 有4560户,占38%;现在倒过来了,有电视机的人家已达到 1228万户,无电视机的户只剩87%。n 记者后来通过长途电话询问王佑民,全县最偏僻的贫瘠的二 道湾子乡情况如何,因为记者当年曾在那里生活过。这位宣传部 长很负责地派专人到那里逐户统计,然后打电话报告结果:无电 视机的农户只剩10%。n 记者放下电话,百感交集。80年代初,这个乡农民不

9、但不敢 想象有电视机,连一台最简单的半导体收音机也没有。当年一位 生产队长的儿子进城,上午一早来到亲戚家,第一次看到半导体 收音机很希罕,等亲戚下午下班回来,看到他还捧着半导体收音 机盘腿坐在炕上听得入神,把要办的事都忘了。n (人民日报1995年9月13日)莫斯科出现手纸荒n 合众国际社1月31日电莫斯科居民又碰上 了另一种短缺:没有一处地方可找到厕纸。n 一名恼怒的莫斯科人星期二说:“我们就 是到处找不到。店主人只说出现短缺。”n 存有厕纸的寥寥可数的商店,挤满人群。n 有人说:“有人暂时裁用纸台布或尿片充 厕纸,但这些东西现在也用完了。”n 一年多来行之有效的办法,是裁用苏联 真理报。n

10、 -1980年2月4日参考消息 财 经 新 闻-概述及相关作品赏析中外财经媒体概览n1978年以来中国纸质财经媒体的发展n国外著名财经媒体 1978年以来中国纸质财经媒体 的发展1978 - 1984 :变革之初 n新闻业的结构:提供信息为主的媒介纷 纷创办 n媒介的内容:国际经济、科技文化等信 息占重要地位 主要财经媒体n1983.1.1创刊n“邓小平时代的标志性报纸“n 首次引进学经济的大学生n中国经济新闻界“黄埔军校“ n1979年10月1日 市场,人民日报社 主办n1989年1月改为市 场报 n1981年7月1日创刊,新华社主办著名经济报人 安岗n经济日报的创办人 积极的改革者:n安岗

11、认为报纸可以成长为托拉斯;n报纸可以集团化,可以涉足多媒体跨行业经营 ;n安岗还想在总部大楼的楼顶建直升机的停机坪 ,以备突发事件的采访;n建信息咨询公司,安岗认为信息是可以多次贩 卖的 n1985 - 1991 :曲折发展n宏观经济改革开始有成效n价格、工资的改革,民营企业的放开, 开始出现财富阶层,这些都在媒体的发 展上得到了反映。 主要财经媒体n主办单位:中国社科院 工业经济研究所 n1985年1月创刊,原名 专业户经营报、 中国农村经营报n1989年1月正式更名为 中国经营报n办报方针:“为改革开放 鼓与呼,为实践者出谋 划策“ n1989年10月创刊,n中国第一家民营报纸n隶属全国工

12、商联 著名经济报人 丁望(1926-2003)n创办中华工商时报 n培养了近40位媒体 精英,如胡舒立、王 长田、陈西林等。n终其一生在为其理念 而办报 新闻作品n 所谓刹车,是调整速度的形象化说法,它与前进 毫不矛盾。车辆在前进的过程中,必然包括加速、减 速、后退、刹车等一系列动作,这一切都要视道路的 情况而随机应变,有谁见过司机在整个行车过程中从 不刹车而一往无前?要胜利到达目的地,途中不 知道要踩多少次刹车。决不会有人因为司机根据道路 情况踩了刹车而指责其反对前进的。比起行车,进行 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当然要复杂得多,但道理是相通 的。 -刹车辩 范敬宜 1988年10月27 n 朋友,如

13、果我向您提一个小小的要求:请 您帮我煮一个饺子,地道的韭菜、肉末、虾仁 做馅儿,精白粉做皮儿的“三鲜饺子“,但不要 多,只煮一个。您一定会说,别开玩笑了,要 吃咱就好好下一锅,只煮一个,谁那么傻? 是的,即使只煮一个饺子,也得买菜、剁馅、 擀皮儿、包馅、生火、烧水、下饺子一道 程序不能少,饺子虽然还是饺子,那成本恐怕 就高得令人咋舌了。 n 但是朋友,您可知道,在咱们的一 些地区,一些企业,过去、现在(或许 将来),还正干着只煮一个饺子的傻事 儿呢!不过那不是煮饺子,而是办企业 ,出产品。 n -从煮饺子说到规模经济 詹国枢1992 - 1994 质的变化n证券和金融市场的起步发展n投资、地产

14、、证券类报纸主要财经媒体n三大证券报:n上海证券报(1991年6月10日创刊 ) 中国证券报(1993年1月3日创 刊) 证券时报(1993年创刊) n品牌理念:上海成就梦想,资讯创造财 富 n办报宗旨:立足上海,以全球化视野, 向处于事业发展和财富积累上升阶段的 读者提供准确、及时、有价值的综合财 经新闻和金融市场资讯。n 目标读者:良好的教育,多数是男性, 经济发达地区 1995年至今:竞争中的新生代主要财经媒体n办报主旨:新闻创造价值n报纸定位:国际化的商业报 纸n 核心读者:企业主、投资商 、政府企业管理人员、企业 经理人、研究机构、商务人 士、专业人士n 发行状况:平均每期发行量 4

15、60,000份。其中订阅占 42%,零售占58。n诞生背景:创刊于2001年1 月,南方报业集团。共2500 万投资*n版式风格:模仿英国报纸, 文字为主,图片较少,标题 和文章长经济观察报n广告语:理性、建设性n国内第一份橙色报纸,国际版式,强化 视觉冲击,彰显品牌个性n2001年4月创刊,山东三联集团 山东 经济快报-观察家经济观察报 对外称投资8500万,迄今为止中国 大陆进入报业的最大一笔社会资金财经时报n1999年6月创刊n 目标-中国人关注海内外经济话题的首选周报 n追求的媒体价值-提供真实、扎实的商业新闻 ,让经济简单明了;在海内外华人圈首创紧凑 、多元素、服务性导向的财经周报新形象* 报 道和评论方向-“金钱:知识、魅力和流动性”n读者的双重特征-职业人与自然人,国家大事 与个人富足n投资3000万。 著名财经报人n刘洲伟 n何力 n胡舒立 国际著名财经媒体n美国的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n1889年7月8 创刊n号称全球工商和财经新闻与信息的主要 提供者 n英国的金融时报(The Financial Times) n1888年2月13日创刊 n口号“世界工商报纸”n日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