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课件完全版(新增:全程电子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602700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PT 页数:1112 大小:23.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诊断学课件完全版(新增:全程电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12页
中医诊断学课件完全版(新增:全程电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12页
中医诊断学课件完全版(新增:全程电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12页
中医诊断学课件完全版(新增:全程电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12页
中医诊断学课件完全版(新增:全程电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学课件完全版(新增:全程电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学课件完全版(新增:全程电子教案)(1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全版,附全程电子教案v绪 论 Introduction【目的要求】Purposes and requirements 1.掌握中医“诊断”、“诊法”、“诊病”、 “辨证”、“病案”、“证”、“症”等概念的含义。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2.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3.了解中医诊断的发展概况。v【重点与疑难点】Key points and questionsv一. 重点 Key pointsv1.诊法、诊病、辨证、病案的含义。v2.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的含义。v3.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的含义。v二. 疑难点 Questionsv1.理解“证”的概念。由于历史上对病、证

2、、症的概念未严加区分,证、症、征、候等在文字上有 演化、义通之处。所以文献中、临床上存在混乱 、互用的现象,如称病为证,指证为症状,证又 称证候,规范的证名称证型等。因此,目前尚难 将这些概念截然区分。此为本节的学习难点。v2.理解症、病、证等概念的区别与相互关系。v【教学内容】Teaching contentv一.中医诊断学的概念The concept of the TCM diagnosticsv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The main content of the TCM diagnosticsv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TCM dia

3、gnosticsv四.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The basic principle of TCM diagnosisv五.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The brief History of TCM diagnosticsv六.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The learning methods of TCM diagnosticsv七.中医诊断学的研究进展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the TCM diagnosticsv一.中医诊断学的概念vThe concept of the TCM diagnosticsv1诊断的含义:诊-诊察,了解,断-判断, 分析。v诊断就是察看、询问、检

4、查病人,掌握病情 资料,从而对病人的健康状态和病情本质进 行辨识,并对所患病、证作出概括性判断。v2中医诊断学的含义v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 是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 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v二.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vThe main content of the TCM diagnosticsv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v诊法-是中医诊察收集病情的基本方法,主要 包括望、问、闻、切四方面,合称“四诊”。v诊病-又称辨病,即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得出病名的诊断。v辨证-在中医学

5、理论指导下,在诊法的基础上,将诊法收集的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病因、病性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v症、证和病的理解v症:是原始的病情资料,是诊断疾病和辨别证候 的主要依据。症具体包括症状体征:v症状:主病主诉的自觉症状,如发热、头痛、腰 痛等。v体征:体检、检查所获得病情征象和客观体征, 如面色、舌象、脉象等。v证:是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等 所作的概括,是对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两方面情 况的结合,是对疾病当前本质所作的结论。v病是对疾病总的规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特点和 规律。v病案:又称病历,古称之谓“诊籍”,是临床有关诊疗

6、等情况的书面记录。v v三.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v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TCM diagnosticsv司外揣内 意即观察外表的病理现象(症状、体征等),可以推测内脏的变化,认识了内在的病理变化,便可解释显现于外的证候。v见微知著 意即通过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 体的状况。机体的某些局部,包含着整体的生 理、病理信息。v以常达变 是指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通过观 察比较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从而认识 事物的性质及变动的程度。v四.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vThe basic principle of TCM diagnosisv整体审察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

7、过诊法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时,就必须从整体上进行多方面的考察,而不能只看局部。v诊法合参 指四诊并重,诸法参用,综合收集病情资料。v病证结合 “病”和“证”是密切相关的不同概念,中医诊断要辨病,又要辨证。v 病为全过程的基本矛盾,辨病有利于从全 程、特征性上认识疾病的本质。v 证为当前阶段的主要矛盾,辨证有利于认识疾病当前阶段证候的病位与性质。v五. 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vThe brief history of TCM diagnosticsv1.汉以前v 2.晋隋唐时期v 3.宋金元时期v 4.明清时期v 5.近现代v1.汉以前v内经从理论上奠定了诊法和辨证的原 理贯串着病证结合的诊断思路。

8、v难经称四诊为神圣工巧,尤其重视脉 诊。v淳于意(仓公)创立“诊籍”。v张仲景创立以六经辨伤寒,以脏腑辨杂病 ,其在疾病分类上具有很高的水平。v2.晋隋唐时期v脉经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集汉以前脉学之 大成,分述三部九候、寸口、二十四脉等脉法。v肘后备急方对天花、麻风等病有正确的诊断 ,对黄疸进行了实验观察等。v诸病源候论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病候诊断 的专著,全书分67门,列各种病症1739候。v3.宋金元时期v三因极病证方论病因辨证理法较完备著作 。v察病指南诊法专著,绘脉图33种,以图示脉。v金镜录第一部论舌专著,绘有36图。v脉决刊误集解于脉学殊有见解。v诊家枢要专载诊法。v幼幼新书对望小

9、儿望指纹专有论述。v世医得效方论述了“十怪脉”。v4.明清时期(一)v景岳全书“脉神章”、“十问歌”、“二纲六变”等 ,对后世影响甚大。v濒胡脉学详述27脉脉体、主病和同类脉的鉴 别。注:诊家正眼、脉决汇辨、三指 禅、洄溪脉学、重订诊家直决等,均为 脉诊专著。伤寒舌鉴载有120舌图,舌鉴 辨证载图149幅。v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决以四言歌诀简要介 绍四诊理法。v四诊抉微注意色脉病种,四诊互参。v4.明清时期(二)v望诊遵经全面讨论望诊的专著。v形色外诊简摩、医学实在易四诊易知 对诊断也有一定贡献。v温疫论对温病学说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 作用。注:温热论、湿热条辨、疫诊 一得、温病条辨、温热经纬

10、等书,记 载了丰富的温热病诊疗经验,突出了望舌验齿等 内容,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痎疟 论疏、时疫白喉提要、白喉全生集、 麻科活人全书、霍乱论、鼠疫约编 等书,对不同传染病的诊断与辨证有较详论述。v5.近现代v近代不仅有多种诊断专著和教材出版,尤其是在中医诊断的实验研究、仪器研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中医诊断规范化、标准化和微观辨证方面,也获得了可喜的经验。v六.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vThe learning methods of TCM diagnosticsv1熟练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v2要不断的临床实践。v3要学会辨证的思维方法。上篇 诊法诊法:是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

11、基本 方法。中医诊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v第一章 问 诊v Inquiryv第一章问诊Inquiryv【目的要求】Purposes and requirementsv1.掌握问诊的内容,常见现在症的内容。v2.熟悉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常见现在症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v3.了解问诊的意义。v【重点与疑难点】Key points and questionsv一. 重点Key pointsv1.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v2.主诉的含义、意义。v3.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含义、类型、意义。v4.特殊汗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含义与意义。v5.疼痛的性质:胀痛、刺痛、走窜痛、

12、固定痛、冷痛、灼痛、绞痛、隐痛、重痛、掣痛、空痛、酸痛的含义与意义。v6.心悸的含义与意义。v7.口渴与饮水的含义、类型、意义。v8.食欲与食量的含义、类型、意义。v9.二便的内容。v二.疑难点 Questionsv1.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的理解。v2.寒热往来的病机分析。v3.潮热的分类与机理。v4.为何阳虚自汗、阴虚盗汗。v5.嗜睡与昏睡的区别。v【教学内容】Teaching contentv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地询 问,了解疾病的起始、发展及治疗经过、现在症 状和其它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v第一节问诊的意义及方法Significance and me

13、thods of inquiryv第二节问诊的内容Content of inquiryv第三节问现在症Inquiry of the present symptomsv第一节问诊的意义及方法vSignificance and methods of inquiryv一.问诊的意义Significance of inquiryv二.问诊的方法Methods of inquiryv一. 问诊的意义Significance of inquiryv问诊是了解病人病情,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在四诊中占有重要位置。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及治疗经过、患者的自觉症状、既往病史、生活习惯、饮食嗜好等,这些资料只有

14、通过问诊才能获得。v二. 问诊的方法Methods of inquiryv问诊是询问病人,了解病情,获取辨证资料的过程,需 要有一定的方法。医生能否通过询问病人,及时、准确 、全面地获得有关病情资料,此与询问方法有密切关系 。v问诊时应注意以下事项:v1.环境要安静适宜v2.态度要严肃和蔼v3.询问不用医学术语v4. 避免资料片面失真 医生在问诊时,如发现病人叙述病情不够清楚,可对病人进行必要的、有目的地询问或作某些提示,但绝不可凭个人主观意愿去暗示、套问病人。v5.重视主诉的询问v主诉是病人最为痛苦的症状或体征,是最为重要的病情资料,也往往是疾病的症结所在。所以在问诊时要善于围绕主诉的内容,

15、深入询问。v此外,对危急病人应扼要地询问,不必面面俱到,以便迅速抢救病人,待病情缓解后,再进行详细询问。v第二节问诊的内容Content of inquiryv问诊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 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v一.一般情况General informationv二.主诉Inquiry of chief complaintv三.现病史Inquiry of the 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v四.既往史Inquiry of the history of past illnessv五.个人生活史Inquiry of the history of individual lifev六.家族史Inquiry of family historyv一.一般情况General informationv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否、民族、 职业、籍贯、工作单位、现住址等。v询问一般情况,有两方面临床意义v1. 便于与病人或家属进行联系和随访,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负责。v2. 可使医生获得与疾病有关的资料,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一定依据。v二.主诉Inquiry of chief complaintv主诉是指病人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其 持续时间。如“发热咳嗽3天,加重1天”。v主诉往往是疾病的主要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