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文学原理(孙文宪文学接受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8601065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6.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原理(孙文宪文学接受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原理(孙文宪文学接受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原理(孙文宪文学接受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原理(孙文宪文学接受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原理(孙文宪文学接受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原理(孙文宪文学接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原理(孙文宪文学接受(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曹雪芹“满纸 荒唐言,一把辛 酸泪;都云作者 痴,谁解其中味” 的感慨,说明文 学创作对接受的 迫切期待。 主要讲三个问题: 1.文学接受的意义和类型 2.文学欣赏的接受特点 3.接受(解释)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文学理论很早就开始关注 接受对文学活动的意义 吕氏春秋孝行览本 味通过俞伯牙和钟子期 的“知音”故事,生动地说明 了创作与接受之间存在着 生死与共的关系。 文心雕龙知音 :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 “知音其难哉!音实 难知,知实难逢,逢 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 柏拉图在斐德若篇 中说: 不顾接受者的“独白” 写作是“哑口”的。只 有“对话”才能在作者 与读者的交

2、流中实现对 思想的准确表达。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接 受美学”认为,传统文学 理论低估了接受在文学活 动中的意义;接受不但是 对文本的接受,而且参与 了文本的创造。 如何理解文学接受因此有 了“现代”与“传统”的 区分。 1文学接受的意义 如何认识文学接受的意义,认识有一 个过程,现代理论与传统观念既有共 识也有分歧: 接受是创作实现的条件 接受是推动创作的动因(以上两条 属于“共识”) 接受与创作的关系是“再创造”还 是“知音”?(在这一点上有分歧) 1文学接受的意义接受是文本意义实现的条件 马克思说: “产品只是在消费中才成为现 实的产品。” 文本的意义在接受之前只是一 种可能性,处于

3、潜在的状态; 只有通过接受活动的“激活”, 潜在的意义才能转化成现实的 意义。 1文学接受的意义 接受是文本意义实现的条件,集中表现在文学 社会功能的发挥上: 文本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影响,并不完全由作 家意图和文本本身的蕴意来决定; 一个文学文本产生的社会影响,和读者接受有 密切关系; 文学的社会效果,往往取决于读者的感知活动 和接受的态度与方式。 1文学接受的意义 为什么文学意义的实现与接受有关 第一、文学的特点使其具有发挥多 种社会功能的可能。 第二、读者的接受心理和接受方式 ,决定着文学功能实现的方向和程 度。 文学可能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影响, 既是一个与作家创作动机、文本意 蕴相关、取决

4、于写作或表达的问题 , 也是一个与读者相关的接受问题。接受是推动创作的重要动因 文学理论很早就认识到文学创作要受 接受活动的影响 吕氏春秋的“知音”故事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 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现代接受理论进一步指出,作家写作时 ,心目中就有一个“隐含读者”的存在。 满足隐含读者的需要是创作动机的构成 要素之一。 “隐含读者”理论强调了接受对创作的 规 范。1文学接受的意义 创作为满足读者需要而写作并不是被动地 适应。 “隐含”还包含着发掘的含义,创作要把读 者“隐含”的需要唤醒、激活。 创作与接受互动关系的建立,与传媒技 术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1、接受对创作

5、价值的实现和确立具 有重要意义; 2、“隐含读者”的存在说明接受对创作 的制约; 3、创作受制于接受并不是说创作只 能被动适应接受; 4、传媒技术的发展程度对接受与创 作的互动关系有直接影响。接受与文本的关系:是“再创 造”还是“知音”? 传统文学接受观认为: 最理想的接受者应是作者的“ 知音”;最理想的接受效果应 是读者对文本原意、作者意 图的把握。 文本意义形成于创作完成之时; 文本意义来自作家的创作; 读者面对的是一个封闭的、意义确定的文本; 准确地把握文本原意是判断接受是否正常、读 者的理解和解释是否合理的标准。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 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 源,

6、虽幽必显。” 接受是一种创造活动;文本的意 义生成于读者接受活动的理解和 解释。 对传统接受理论的质疑: A 文学文本的意义是确定的,还 是不确定的? B 读者能否还原文本的意义? 文本的意义并非形成于创作完成之 时,而是形成于接受活动。 文学文本的接受活动其实是文本意 义的衍生过程。“衍生”强调接受对 文本意义的“再生产”。 接受总带有一定的“误读”成分。 文本意义可以在接受中衍生使文学 常读常新,“说不尽”正是文学的魅 力所在。 文学文本究竟有没有确切的“原意”? 如果文本没有确定的“原意”,根据什么来 区分文本的优劣?又怎么判断接受活动的 合法性和读者的接受水平? 如果有原意,接受怎么克

7、服文学特点带来 的不确定性?又怎么消除读者和文本之间 存在的时间距离?2文学接受的类型 以接受活动的性质和形态分,文学 接受分为: 阅读、欣赏和批评三类 以接受“再创造”的程度分,文学接受 分为: 消极接受和积极接受两类阅读接受 阅读接受的消极性: 被动地接受信息、吸收知识。 阅读接受的主要心理活动是理解、认识和 记忆。 阅读中因为读者与文本缺乏深层交流,没 有主动参与创造,因此难以进入文学文本 的审美层面。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 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接受的积极性 欣赏与批评是为满足审美需求,以再创造的方 式能动地感知、想象、理解和评价文学文本的 接受活动。 欣赏与批评要求读者以积极参与的方式、创造

8、 性地接受文本。二、文学欣赏的接受特点1.文学欣赏的性质 文学欣赏: 为满足审美需求,以再创造的方式感知、想 象、理解和评价文学文本,进而获得一种特 殊的精神享受的接受活动。 文学欣赏是一种要求读者积极参与的、创造 性的接受活动。二、文学欣赏的接受特点欣赏接受关系形成的条件: 欣赏面对的是一个具有“召唤结构” 的对象; 读者以自己的“期待视野”参与接受 活动; 欣赏只能在“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 ”的对应关系上实现。欣赏面对的是具有“召唤结构”的客体 文学文本的不确定性和空白,使其具有了 开放性的结构,具有“召唤”读者参与的特 点。 召唤结构是文学文本能引发读者想象,以 再创造的方式参与接受的

9、根本原因。文学文本的“召唤结构”欣赏主体读者以自己的“期待视野”参与接受 “期待视野”指读者已有的生活经验、文化知识 、艺术修养、审美趣味和理解能力所构成的、 对其接受活动具有制约性的意向结构。 期待视野构成了接受可能实现的限度,是接受 者感受、理解文本的基础。 二、文学欣赏的接受特点欣赏只能在“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的对应 关系中实现 “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的相互对应的关系 ,指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的“召唤结构” 具有同质同构的关系。 主体与对象如有错位,欣赏活动难以发生 ,难以深化。 二、文学欣赏的接受特点2. 语感、体认和想象 文学欣赏最基本、最重要的三种能力 : 语感、体认和

10、想象 语感 读者对文学语言符号的审美特点和审 美蕴意的感受能力。二、文学欣赏的接受特点文学语言具有非指称性特征 文学语言的所言往往不是词语本义的所指 ,而是另有寓意。 语感就是对文学语言上述特点的把握。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感能力直接影响到 欣赏的效果。王禹偁村行:“数峰无语立斜阳” 钱鍾书解释: 按逻辑说来,“反”包含先有“正”,否定命题总是 预先假设着肯定命题。诗人常常运用这个道理。山峰 本来是不能语而“无语”的,王禹称说它们“无语 ”并不违反事实;但是同时也仿佛表示它们原先 能语、有语、欲语而此刻忽然“无语”。这样,“数 峰无语”、“此山无语”才不是一句不消说得的废话 。改用正面的说法,

11、例如“数峰毕静”就减削了意味 鲁迅: “赶快收敛,埋掉,拉倒。”周作人: “吾死后即付火葬,或循例 留骨灰,亦随便埋却。”体认 体认:欣赏者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情 感感受和思想认识,入乎其内地去体 会、感受文本对象,进而形成审美判 断的活动。 体认的移情性质 欣赏中的体认是一种“移情”活动,即读 者把源于自己生活经验的东西移入欣 赏对象,拉近读者和文本的距离,填 补文本的空白,感受文本所表达的经 验,以此为基础获得对文本的理解。想象 文学给予读者的感受其实是我们 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通过想象 得来的。 缺乏想象力的读者很难进入文学 欣赏状态。 沈括梦溪笔谈中曾批 评杜甫古柏行: 霜皮溜雨四十围,

12、 黛色参天二千尺。3. 欣赏的再创造 文学鉴赏的再创造: 文学欣赏是读者在作家创造的基础上, 以自己的人生经验来感受、体认和想象 文学文本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形象 的过程,它使文学欣赏成为一种接受者 参与的创造性的活动。 文学欣赏再创造形成的原因: 文学文本的特点 文学文本的不确定性、形象语言的模糊性 要求读者通过想象来填补文本的空白,以自己 的经验来感受和理解文本, 这种参与性使文学文本不再具有独立性。欣赏活动的特点 文学欣赏是一个情感感受的过程,只能在 读者积极参与下,以自己的经验来感受、 体认文本所表达的人生经验,使二者在思 想情感上发生沟通和交流,才能形成欣赏 的审美效果。欣赏创造是

13、对作家创造的补充和深化 文学欣赏的创造不具有原创性,它只 是对文本空白的填充、丰富和延伸。 文学欣赏因此是一种再创造。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旧帽遮颜过闹市,破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 成一律,以请亚子先生教正。鲁迅 清人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 同里钱秀才季重,工小词,然饮酒使 气,有不可一世之慨。有三子,溺爱 过甚,不令就塾,饭后即引与嬉戏, 惟恐不当其意。尝记其柱帖云,“酒 酣或化庄生蝶,饭后甘为孺子牛”, 真狂士也。4.文学批评与文学欣赏 文学批评是文学接受的一个特殊类型 。 批评的特殊

14、性在于: 阅读与欣赏是满足读者个人的需求; 批评要对文本做出公众能够接受的解 释和评价 欣赏是感受性的,批评则是阐释性的 文学批评的阐释性 广义的文学批评泛指一切评价活动 ,包括新书的评介到系统的理论研 究; 狭义的文学批评专指对文学文本的 评价性的阐释活动。文学批评: 在鉴赏的基础上,运用某种理 论对文学文本及其相关的文学 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的 阐释活动。 批评活动的三个要素: A 欣赏;批评以欣赏为基础 B 理论;批评运用理论进行分析 C 阐释;批评要对文本作出阐释A 批评以欣赏为基础 原因在于批评对象本身的特点以 形象化的方式表达审美的思想感情。 文学是一个只有通过审美方式才能进

15、入其中的对象。B 批评要用理论分析文学文本及其 蕴意。批评不是对欣赏感受的描述 ,也不是依据生活经验的判断。 批评通过理论阐释提升欣赏经验, 通过理论对感受的分析、梳理,揭 示感动的原因。 C 批评必须展开阐释,即运用一定的理论 来分析感受和发掘文本隐含的意蕴。 阐释就是“从明显的意义里读解隐蔽的意 义。” 伊瑟尔说,“文学需要解释,因为作者以 语言营造的文本,只有通过可供参照的认 知结构才能把握其意义。” 阐释隐蔽的意义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分析形象、现象的隐含意义,如 金圣叹分析宋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他的行为 在构成情节上的明显意义,又揭示性格、人品 的隐蔽意义。 第二层意思是把文本看作一个整体符号,分析 文本的所指。熊秉明阐释蒙娜丽莎的“看”, 既是指作为女性形象的诱惑,更是指一切未知 对人的“诱惑”。 德昆西论麦克白剧中的敲门声: 感觉恐怖:表现死一般寂静的最好方式,是在寂静 中突然听到“嘎嘎的车轮声”,“一切施加于任何方 向的作用可以用反作用来加以最好的说明和衡量,更 好地为人们所理解。” “敲门声清楚地宣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