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贸易发展新特点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48600604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134 大小:2.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国际贸易发展新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当前国际贸易发展新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当前国际贸易发展新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当前国际贸易发展新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当前国际贸易发展新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前国际贸易发展新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国际贸易发展新特点(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野青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1讲座主要内容 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经济的简要回顾 金融危机对世界及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 当代国际分工的新特征与中国对国际分工的 参与2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经济的简要回顾以对外开放的重大标志性事件为依据,我国对外开放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91年,对外开放的探索性阶段,其重要标志是经济特区的设立和浦东的开发和开放。第二阶段,1992年2001年,对外开放的高速发展阶段,其标志性事件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发表。第三阶段,2001年11月以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其标志是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31980s对外开放的探索阶段发展外向型经济 改变原来的与

2、世界经济隔绝的封闭式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利用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的机遇,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41990s对外开放的高速发展阶段:全方位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 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国内的经济发展 抓住发达国家先进制造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加工中心,大力推进经几代人努力尚未完成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 521世纪以来的对外开放新阶段 经济国际化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对外开放出现三个主要转变: 由有限范围和有限领域内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开放; 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主导下的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 可预见的开放; 由单

3、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与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之 间的相互开放。中国经济全面而深入地融入了国际分工体系外资、外贸高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提升,与世界经济日益融合6利用外资 1979-1984年,17亿美元; 1985年,17亿美元; 1990年,34亿美元; 1995年,375亿美元; 2000年,407亿美元; 2005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 占亚洲利用量的65.9%。 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748亿美元 2008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923.95亿美元,同比增长23.58%,连续17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78中国加入WTO以来的外贸增长(亿美元,%)年 份 外贸总额 同比增率 出

4、口总额 同比增率 进口总额 同比增率 顺 差2002 6207.9 21.8 3255.7 22.3 2952.2 21.2 303.52003 8512.1 37.1 4383.7 34.6 4128.4 39.9 255.32004 11547.4 35.7 5933.6 35.4 5613.8 36.0 319.82005 14221.2 23.2 7620.0 28.4 6601.2 17.6 1018.82006 17607 23.8 9691 27.2 7916 20.0 17752007 21738 23.5 12180 25.7 9558 20.8 26222008 25616

5、 17.8 14285 17.2 11330 18.5 2954.79我国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 1978年中国外汇储备1.67亿美元; 1996年底首破1000亿美元大关; 2001年突破2000亿美元,达2122亿美元。 此后,200207年,每年同比增速都超过30:2002年底2007年底,外汇储备余额分别为2800亿美元、4033亿美元、6099亿美元、8189亿美元、10633亿美元、15252亿美元,同比增 速分别为34.9、40.8、51.3、34.3、30.22 、43.32% 。其中: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 2008年底1.9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7

6、.3。同比增加4178亿美元2009年6月底,2.131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7.84。半年新增1856 亿美元。1011中国GDP世界排位1980 年 7(美、日、德、法、英、意)1990 年 10(美、日、德、英、法、意、加、西班牙、巴西)2000 年 6(美、日、德、英、法;超意、加、西班牙、巴西)2001 年 6 2002 年 6 2003 年 62004 年 62005 年 5(美、日、德、英;超法)2006 年 4(美、日、德;超英)2007 年 3(美、日;超德)2008 年 32009 年 32010 年 2(美;超日)12中国人均GDP 1981-1987年,低于300美元1

7、988-1994年,300-400美元1990s中后,每年不断提高1998年,超过800美元2001年,超过1000美元2007年,超过2700美元2008年,超过3000美元( 3266.8美元)13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2007年12月19日世界银行根据2005年的数据衡量146个经济 体的相对规模的结果。排名国家占世界比重1美国23 2中国9 3日本7 5印度41415胡锦涛: 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

8、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十七大政治报告16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 及中国的影响17次贷危机中资金链条示意图18危机在美国的表现 2007年4月2日,美国最大次级债发行商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标志着次贷危机爆发。 2008、9、7,房利美、房地美“两房危机”,美国政府接管。 三家排名5、4、3的投行贝尔斯登(摩根大通收购)、雷曼兄弟(08、9、14破产,巴克莱、野村等收购)、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440亿美元收购)分别被收购,排名前2位的高盛和摩根史坦利经美联储批准转为银行控股公司盛极一时的五大投资银行均成历史。 2008年9月,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国际集团AIG获得美联储850亿

9、美元借款,后者获得该集团80股份。AIG被国有化。 2008年9月25日,美最大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破产。19 一是从美国向在美有更多金融投资的国家传递: 美国 北欧、西欧国家; 二是从衍生金融向基础金融传递:投资银行亏损 商业银行信用紧缩; 三是从发达国家到新兴市场股市融资功能下降发达国进口下降, 影响新兴市场出口, 实体经济受损雷曼都可破产,还有 哪家银行安全可靠?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新兴市场新兴市场20 虚拟经济实体经济次贷投资银行商业银行 实体经济 发达国家新兴市场经济发展中国家 下游消费品企业上游资源装备型企业惜贷股市贸易21 金融危机的本质史无前例的信用危机和信用衍生品危机 危机的成

10、因过渡依赖虚拟经济过渡追求经济增长过渡依赖负债消费22危机成因之一:过度依赖虚拟经济 1980s,美国致力发展贸易、航运、金融、通信,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金融开放与自由化:1999年废除1993颁布的金融监管法,推行金融的混业经营 金融业的繁荣,金融衍生产品的多样化 信息革命与金融业的结合进一步推动虚拟经济,监管放松 泡沫经济的财富效应、便利的融资 消费者的负债消费虚拟经济越走越远23危机成因之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在西方国家的重要性:选票 经济增长的周期性马克思的生产过剩(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凯恩斯:需求不足理论熊彼特:商业周期理论 熊彼特:追求高额利润的企业家的创新是经济周期性

11、波动的根本原因。“创新”之前,经济体系处于均衡状态。创新浪潮出现 对银行信用及生产资料的需求扩大 经济高涨 新产品不断涌现 竞争加剧 企业盈利机会减少 信用收缩 转入衰退 萧条 复苏。 按照经济周期理论,世界经济早该进入衰退新的技术创新24危机成因之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 复旦大学韦森教授:从商业周期理论视角来看待这次全球经济衰退,其实早就该发生了,只是由于世纪之交的经济全球化以及与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互动过程中,由于美联储的反周期货币政策、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分工,以及国际资本的跨国快速流动等因素而推迟了下来。 2000年IT泡沫破灭后美国的经济增长动力:扩张性货币政策借助金融

12、杠杆,发展房地产业金融杠杆:用较少的钱“撬动”更多的钱25危机成因之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2000年IT泡沫破灭后美国的扩张货币政策:下调利率:2000年后,为应对IT泡沫破灭,美国政府实施扩张的货币政策,连续13次下调利率,2000年5月16日联邦基金利率为6.5%,到2003年下降至1%;同期,美国房地产市场30年期按揭利率从2000年的8.1%下降到2003年的5.8%。一年期住房按揭贷款利率从2001年的7.0%下降到2003年的3.8%,从而住房抵押贷款成本大大降低 房地产市场繁荣提高利率:2003年6月以后,美联储开始紧缩货币政策,抑制经济过热,连续17次提高利率,从1%提高到200

13、6年6月29日的5.25% 住房抵押贷款成本迅速升高,大批次级抵押贷款无法偿还,贷款公司和中小银行不良贷款急剧增加 次级债市场危机的导火索 并波及全球26危机成因之三:追求高负债消费 美国政府高负债:严重财政赤字美国财政部:2007财年美国财政赤字1615亿美元 2008财年达创纪录的4550亿美元,占GDP3.17%2009财年预计1.58万亿美元,约占GDP11.2% 国际收支严重赤字:20062008年,美贸易赤字分别为7533亿美元(最高纪录)、7003 亿美、6771亿美元,占GDP比重分别为5.81%、5.01%、4.75%。 消费者高负债:储蓄率不足5%举债消费给美国带来了经济繁

14、荣美国国内储蓄率:1984年10.08%,1995年的4.6%,2004至2007年分别为1.8%、-0.4%、-1%和-1.7% 巨大的债务泡沫。 2007年美国居民、企业和政府未清偿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高达 229.74%,其中居民负债比重为100.30%。 基础:美元霸权;方法:滥发美元,转移风险; 结果: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27金融危机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19972007年间,世界贸易实际年均增长率接近6%,超过同 期世界生产增长率2个百分点。 2008年世界贸易量仅增长2%,明显低于2007年6%的增幅.其中 第四季度,出现罕见的负增长。 截至2009年2月的12个月中,全球贸易量出现2002年8月以来 首次下降,其中2009年1月和2月全球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