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培育高尚情感1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8600266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政治培育高尚情感1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七年级政治培育高尚情感1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七年级政治培育高尚情感1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七年级政治培育高尚情感1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七年级政治培育高尚情感1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政治培育高尚情感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政治培育高尚情感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感受理智阅读感悟阿基米德的故事2阿基米德是古希腊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他爱动脑筋, 非常聪明。有一次,国王让金匠做了一顶新的纯金王冠。但 他怀疑金匠在金冠中掺了假。可是,做好的王冠无论从重量 上、外形上都看不出问题。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 。 阿基米德日思夜想。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慢慢坐进 澡堂时,水从盆边溢了出来,他望着溢出来的水,突然大叫 一声:“我知道了!”竟然衣服都忘了穿跑回家中。原来他想出 办法了。 阿基米德把金王冠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缸中,一些水溢出 来了他取了王冠,把水装满,再将一块同王冠一样重的金子 放进水里,又有一些水溢出来。他把两次的水加以比较,发 现第一次溢出的

2、水多于第二次。于是他断定金冠中掺了银了 。经过一翻试验,他算出银子的重量。当他宣布他的发现时 ,金匠目瞪口呆。 这次试验的意义远远大过查出金匠欺骗国 王。阿基米德从中发现了一条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减轻的 重量,等于他所排出液体的重量。这条原理后人以阿基米德 的名字命名。一直到现代,人们还在利用这个原理测定船舶 载重量等。3 讨论 请猜猜阿基米德解决王冠问题后的 心情?4 激动、欣喜若狂、成就感。5 6 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在尝试成功后,你体验到了什么?7 高兴、激动、成功的愉悦感 。8 什么是道德? 它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在共同的 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道德的行为有哪些?

3、 工作上兢兢业业、迎难而上;生活中勤俭 节约、不奢侈浪费;学习上刻苦努力、不 贪玩好耍;对待自己严格要求,对待他人 宽容大度;对良好社会现象讴歌赞美、对 丑恶现象嫉恶如仇等。9101964年10 月16日中 国爆炸了 第一颗原 子弹。111967年6 月17日中 国爆炸了 第一颗氢 弹。 邓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怀宁县县一个书书 香门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战胜 利时时,邓邓稼先 从西南联联大毕业毕业 ,他于1947年通过过了赴美研 究生考试试,于翌年秋进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 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习成绩绩突出, 不足两年便读满读满 学分,并通过过博士论论文答辩辩 。此时时

4、他只有26岁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 年8月,邓邓稼先在美国获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 便谢绝谢绝 了恩师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 回国。同年10月,邓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 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员。此后的八年间间,他 进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论的研究。 12 邓稼先: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 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13不要让人家落的太远 14 偷摸扒窃、抢劫、杀人、放火等违法犯罪 行为;对不良社会现象视而不见、冷漠旁 观、躲避退让;学习上不认真完成作业、 抄袭、找人代做;生活中讲排场、追名牌 、不讲卫生、随地乱抛乱扔,不节约等现 象。15 对于男青年的行为,你感到:敬佩 对男青年的死去,

5、你感到:悲痛 对这个歹徒的行为,你感到:愤恨 对这位女青年的行为,你感到:可耻16 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体验对祖国的 情感。 讲名人爱国故事,谈体会。如吉鸿昌将军 在美国挂上“我是中国人”的木牌在大街上行 走。 请一位同学朗读一首爱国诗歌或散文等, 感受一下爱国情感。17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 祖国和人民。181欣赏美景1920它让我们想到了一首什么诗歌?刺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地见牛羊。2122同学们是否想起了一位唐代大诗人的一首诗,是什么?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32425 同学们观看了这些美

6、景后有什么感受?26同学们观看了这些美景后有什么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壮观和生命的力量等。世界的大好河山是真善美的统一体。我们为大自然的美丽所陶醉。这些美好的感受将使我们的情感向丰富、健康和高雅的方向发展。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组人物图片。(2)感受美人美事2728这些英雄人物每一个身上都有令人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同学们欣赏了这些图片后有什么感受? 感动、感激、崇敬、怀念、自豪等。 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和英雄模范本身就体 现了真善美的统一。29感受 列举古今中外感人的人和事,体验他们给 我们带来的美好感受。 寻找自己周围和社会中美好的人和事,体 验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下面我们来看看优秀文学作品的

7、感染力。 (3)欣赏美文30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 条水草 /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 /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 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 里放歌。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 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 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

8、彩 同学们你们听了这段诗朗诵有什么体验?31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人是崇尚、赞美自然的 。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 。不仅如此,而且康桥是诗人的理想。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然而,满目疮痍的中国,是非颠倒的年代,艰难的民生,使诗人的康 桥理想逐渐破灭。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八年诗人重返英伦归国途中。故 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忆,而离别在即,诗人敏感的心底 怎能不荡起阵阵伤感的涟漪!描写康桥的自然美,表现作者对康桥的 不舍眷恋及心底的惆怅,是这首诗的主题。 徐志摩以其独抒性

9、灵的诗风靡一时。他的诗,轻灵飘逸,幽婉洒脱 ,集意境美、建筑美、音节美和绘画美于一身,同时对中外诗艺进行 融合,追求一种“纯真的诗感”。这些在再别康桥可见一斑。 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挚含蓄,诗思精巧别致。诗人以康桥的自 然风光为直接抒情对象,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 。通读整首诗,无一处不是在写景、又无一处不是包含着诗人那淡淡 的离别愁绪。诗的第一节:“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 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行文看似洒脱,实则是无奈与惆怅:诗 人知道,康桥的美景是永存的无法带走的,改变的是人的心境,失落 的是曾经的梦想,而带走的只是那份似淡实浊的眷恋与忧愁。往下, 诗

10、人运用比喻,将金柳看成是荡漾自己心头的新娘,甚至他甘心做康 河里的一条水草,“油油的在水底招摇”。第四节中,是清泉倒映了天 上的彩虹,还是天上的彩虹融入了清泉?那种“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意 境开阔而悠远,正如诗人那淡淡的却又无处不在的愁情。那绚烂如虹 的梦早已揉碎、沉淀在其间诗人轻轻地吟哦也许正是对往日康桥理想 的一种悼念?情感在每一个意境中不断升华至高潮。如果说诗的前四 节描写的是自然之景,而到了第五节则回忆人的活动。诗人仿佛看到 往日的自己长蒿漫溯,在康桥寻梦的情景,那时的自己是怎样的意气 风发啊,现实中的诗人禁不住也要放歌了但他不能放歌,因为要离别 ,因为离别时是满心的不舍与惆怅。唯有沉默

11、才是今晚的康桥,诗人 的心境,如一张拉满弦的弓,箭未离弦,便被人活生生的抢了去,那 淡淡的思绪曾有瞬间的高涨,但这高涨又在瞬间消失了,正如他悄悄 地来,呼应了开头。诗作的情绪线索是:淡淡的哀伤逐渐升华高涨瞬 间回复淡淡的哀伤,在这样的线索中,整首诗情与景浑然一体。而诗 人构思之精妙体现于取裁的巧妙。诗的开头:“轻轻地,我走了”诗的 结尾:“悄悄地,我走了”两个一前一后的“我走了”,说明诗人截取的是 “走”这一瞬间,而并非从来到走这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一瞬间已在诗 人心中永远定格,诗人的一系列情感与他所描绘的康桥的一切意境都 在瞬间中完成。瞬间便是永恒。也许,这也正是再别康桥这首诗 在众多的离别抒

12、情诗中脱颍而出,为世人所喜爱,经久不衰的原因。 从结构上来看这首诗。全诗共七节,每节四句。每节各描写一个景 物一个意境,而节与节之间是相互联系,上承下启的。以第二、第三 节为例。第二节中,前两句诗人描绘了河畔的金柳,后两句采用层进 深化情感。第三节则承第二节所写的“波光”来写“水底的清荇”。可见句 子之间、诗节之间的环环相扣。诗人非常重视诗行本身的美感作用。 他的诗作很考究诗歌的外形整齐。这样的整齐偏重于诗的整体排列顺 序的整齐规划,至于诗行长短并不做呆板限制。这首诗使用式的诗形 ,而诗句有长有短,诗的整体错落有致而并不单调死板,使人在视觉 上产生一种诗的参差错落的图案美及严谨稳定中内含变化的

13、和谐感。 诗人说:“诗歌的美妙不在于它的文字意义,而在于它的不可捉摸的 音节里。”可见,诗人追求的是音节的音律和节奏。在其诗歌里,音节 与内容达到了自然完美的统一。“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两个“轻轻地”叠用,与其说是意境的渲染,不如说是诗人在有意增 强节奏的轻盈。诗人将节奏视为诗内在的生命,他所谓的“内含的音节 的均整”,更多的是追求诗行间“顿”的数目大致相等,而非字数的相等 。顿,即按句中不同成分来区分音节。如诗的最后一节按意群可作这 样的划分:“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诗的每一句之间的顿数是大致相等的,使得整首 诗富有整

14、体一致的节奏感。在音韵方面,这首诗偶句押韵,同一节二 、四句押相同的韵,造成了一种叠荡起伏的音韵美。 这首诗采用现代白话形式,继承了中国古典传统诗歌的含虚、典雅 ,又采用了音语中的语法调式,可谓中西合壁。而绘画的色彩美在诗 中也用明显体现,诗中的云彩、金柳、青荇、清泉,天上虹,一组组 物象的颜色鲜明,写出了康桥之美。这样一幅色彩明艳的画卷,与诗 人的心情并不矛盾,正是因为它的美,才令诗人如此难以割舍!32 古今中外有很多高雅的文学艺术作品,它 们都反映和歌颂了真善美,给我们以真善 美的熏陶。 在艺术作品中,我们不仅感受到艺术所表 达出来的自然美和社会美,也会感受到艺 术本身的无穷魅力。33 同

15、学们,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充分感 受到了理智、道德和美对我们生活的重要 影响。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 对待生活让我们的情感等到丰富和升华呢 ?(P46页末段)34 本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培育高尚情 感的主要方法: 1.感受理智 2.体验道德 3.欣赏美好35; http:/ 成都讨账公司 vyf48wbu 肉。乔氏还轻声嘱咐他们:“慢慢儿吃,小心鱼刺!”耿正不好意思地用手挡住自己的饭碗,说:“这清蒸鱼真好吃,但我不 能尽吃鱼肉啊,我还要吃米饭和菜呢,千万别再给我夹了!”耿英也说:“也别给我夹了,我都快给鱼肉吃饱了!娘娘和姐姐 也吃啊!”乔氏慈爱地笑着说:“你们先吃,留下来散碎的我和你们小青姐姐再吃。我们会吃鱼,不怕鱼刺!”说着,她又给 耿直碗里夹上一块儿,说:“小伢子,娘娘做的清蒸武昌鱼可好吃?”耿直鼓着腮帮子直点头:“唔唔唔”等到咽下去了之后 才响亮地回答:“好吃极了!可是,娘娘,我饱了!这块儿鱼肉,就让哥哥替我吃了吧。”说着把鱼肉夹给哥哥,把空碗递给 乔氏,说:“娘娘,我想喝点儿水!”小青赶快接过碗来,说:“我去给小直兄弟盛汤!”汤来了,小青还往碗里搁了一个小 汤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