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8599967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4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谈洋泾东校 施 轶 语文学习的目的一、积累情感二、积累思想二、积累思想三、积累习惯三、积累习惯(一)爱书的习惯(一)爱书的习惯(二)观察的习惯(二)观察的习惯(三)批判的习惯(三)批判的习惯 四、目标定位(一)培养目标:有一定的语文能力:理解别人,表达自己;有一定的人文素养:文学积累;有情感、有思想。(二)教学目标:不讨厌语文,不害怕语文,部分喜欢语文, 个别擅长语文 阅读教学策略一、阅读是什么?阅读是读者的个性化行为,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读书感悟表达”的过程。 教师的价值就是给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情景氛围、提供充足自由的学习时空、引导学生自己解读、自己理解、自己感悟,使学生在阅读

2、中丰厚语言、信息的储存量,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在人文熏陶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生命的亮点,进而提升生命的质量。 二、阅读教学的几点偏见2、学生讨论不足,分歧消除太快3、学生咀嚼欣赏不足,理性说理太快4、入情不够,情感交流太少1、学生阅读浅显,教师分析过快三、阅读教学的五项关注: 1、要关注学生兴趣激活(1)教师对课堂的情感投入,对语文教学 的兴趣,要施加喜欢上课的意念。 (2)给学生以信心,多肯定,鼓励有自己 想法,不一刀切,不把答案神化。 (3)教学方式、手段多样,灵活控制课堂 节奏和情绪 (4)适当的节外生枝,拓展知识,活跃气 氛。2、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1)课文内容与生活经历的连接、比较、延伸(

3、2)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帮助学生读出韵味(3)帮助学生入戏,揣摩情节中的情感缘由(4)尊重学生对文本情感的理解,让他们畅所欲言3、要关注学生基础积累(1)字词句的理解与积累(2)文学常识的积累4、要关注学生语言探究5、要关注学生写作积累四、阅读教学的两个“下水 (一)教师“下水”与“教学有效性”之间 的关系衡量课堂的有效性:学生有所得,并且是 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下自然、积极地收获有 价值的知识或体验。(二)语文教师该如何“下水”1、情感“下水”, 指教师要学生沉浸文本,必须自己先充 分进入文本。 2、活动“下水” 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绝不做一个旁观者 ,也不仅做一个指挥者或评价者,而是一 个与学

4、生一样的参与者。(一)备课 1、大而言之: (1)首先是读书。 刘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 识器。 (2)其次是反复研读文本。 (3)再次才是设计教案。五、阅读教学的几个基本环节2、小而言之:教学目标的设定(1) 先自行充分读懂文本,形成自己的认识 之后,适当借鉴相关资料补充疏漏的地方。(2)梳理文本要点,可先罗列出本文所能够 给与学生的。教学的目标是学生的需求。(3)根据教学大纲、学生情况进行要点筛 选,最后确立本课教学目标。可从三维目 标的角度考虑,但不必拘泥于形式,实际 教学中往往是相互渗透的。例1: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目标 原稿: 1、理清行文思路,认识本文运用对比的写 作特点。

5、 2、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引导学生理 解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改进稿: 1、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 识,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 的关系。 2、体会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 效果。例2: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着重体味文中排比句段的表达效果。2、引导学生用心倾听世界,用心感受生活,热爱生活。3、通过仿写,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要用学生的眼光看课堂。”即从学生的角度设计、组织、调整课堂教学,以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二)上课1、导入:简洁、实效。 (1)从人物入手:(2)从内容入手:A巧设悬念,激发兴趣B创设情景,酝酿情

6、感(3)从题目入手:A活变题目,以点带面B质疑课题,引出思考(4)从要求入手:A单元要求B文本要求2、解题例:你是我的辞典、囚绿记、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你一定会听见的、生命的舞蹈、永远执著的美丽(1)通读后提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 词。(公开课省时之举)3、字词(2)布置预习,直接出示生字词,正音。(3)学生板书自认须注意的字词,并讲解 注意点。(日常课耗时)例1:你一定会听见的初读课文,整体感受:教师范读全文,学生:(1)整体感受文章意境:用一个词概括你听后的感受。(2)圈划:文章里写到了哪些我们一定会听到的声音?3、整体把握例2:麻雀学生散读课文,问:你读出了什么?文中用哪个词连接全文?(但

7、是)例3:石缝间的生命 文章写谁?写它的什么事?读出了什么感 情?(钦佩、赞美、感动) 石缝中的生命给你的印象怎样?(倔强)(1)可“散养”但忌“放养” (2)在读中品析4、重点品读例:你一定会听见的 解决质疑一:会听见什么?品读段,感 受语言美,意境美。 、大声散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思考:作者是 怎样把它写得生动、优美的? 、交流朗读,谈感受。 、小结:排比、设问、反问、第二人称、象 声词的运用效果。(3)抓关键字、词、句(4)勿剥夺学生的思考(5)提问设计要简明例:你一定会听见的 解决质疑二:“为什么会听见”?品读 1012段,深入理解内涵,突破难点。 1、问:文中哪句话回答了“为什么一定

8、会听见?”怎样理解“用心看、用心听” ? (板书:用心倾听) 2、解析第11、12段写了什么内容?两者 什么关系? 3、列举你认为“有益的声音” 4、用自己的话回答“为什么一定会听见 ?” 6、总结主旨 不要教师一言堂,可以给学生总结收获的 机会。总结可以是多方面的,引导学生不 仅关注主题的内涵理解,也要关注写作特 色、语言风格、写作借鉴等。例:你一定会听见的 品读第21段,升华主题: 1、齐读,谈谈你对该段的理解。 2、学生结合全文谈收获,教师归纳补 充。(板书:乐趣)7、拓展练习(1)什么是拓展?老师由课内向课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 限制的适当的知识延伸,是学生在老师调动 下进行发散性、创造

9、性思维的教学迁移环节 。.“节外生枝”教语文,也就是在研究文本 的基础上,促成课堂生活与课外生活知识的 链接,策动各种教学形式与活动形式再生成 ,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探究精神。(2)课堂如何拓展?A.整体阅读,了解全篇。 B.研读重点,深入探究。 C.拓展迁移,节外生枝(3) 拓展原则 A.老师是主导。 B.学生是主体。 C.教材是基础。(4)具体方法A.续写情节B.比较主题C.评说思想D.学科渗透E.联系生活(5) 拓展禁忌A.避开形式主义的路子。B.牢记语文的“姓氏”。C.学一学见好就收。D.拓展不能不着边际。(三)作业设计1、常规型 (1)记忆型:

10、抄写、背诵 (2)思考型:课后阅读练习2、拓展型 (1)拓展阅读 (2)拓展写作六、课例解析阅读方法的传授:受伤的狮子1、预习问题化,公开课不预习,训练即时阅读能力 2、根据课时需要,对教材及练习作恰当筛选 3、多开课,公开课尽量不选择篇幅过长的文章 4、教学语言要精炼,不替代学生回答问题 5、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注重目的性 6、加强教学反思,注重改进 7、自读课注重探究,尝试让学生主导 8、练笔一定要讲评,评语人性化、个性化 9、设计课前积累:成语、俗语、口头作文 10、评分形式多样,选好分登,多创造得分机会 11、开展语文活动:小组编诗歌集、尝试文学创作, 班级连载,教师参与。三、阅读教学若干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