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创建创新型城市工作规划_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598179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创建创新型城市工作规划_3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市创建创新型城市工作规划_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创建创新型城市工作规划_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创建创新型城市工作规划市创建创新型城市工作规划市创建创新型城市工作规划完善政府管理服务体制。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制 定支持创新、服务创新的政府考核制度,建立高效服务型政府。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完善政府管理决策程序,健全听证公示、社会咨询、专家论证和效果评估制度,提高创新 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深化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教育、文化事业、基本医 疗、社会保障等社会基本公服务保障体系,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障碍。 (三)创新经济发展 方式。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着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增强一产业发展能力,优化二 产业结构,提高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比重,全面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形成

2、以 高效农业为基础、优势产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新兴产业为先导的产业发展新格 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完善环保制约机制,建立生态环境资源账户,对重点行业开展生态调整,对新兴行业和新 建园区实施生态定位,对传统产业进行生态改造。完善资源节约长效机制,加强资源综合 利用,完善循环型生产模式,加强低碳经济研究,促进节能减排,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 促进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进技 术转移,创新科技投入机制,创新科技人才激励

3、机制,合理配置科技资源,优化创新发展 环境,促进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培育新兴产业迅速壮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创新社 会发展模式。建设学习型城市,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人的发展融为一体、相互适应的学习型城市。提高优质教育供给水平,从早期教育抓起,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整合 社会教育资源,加快发展远程教育,建设教育资源享平台,丰富面向社会的教育方式,健 全社区教育管理体系,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建立基本完善的 终身教育体系和运行模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基本医 疗保

4、障制度,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基本公卫生服务 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强文化建设,促进城乡文化服务均等化。以承办 十二届全运会赛事为契机,加快建设公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按照结构合理、运行有效、惠 及全民的要求,建设公文化服务体系,缩小区域发疹距。推进艺术中心、艺术大厦、全运 场馆、博物馆等重大文体设施建设,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力度,构建村、镇(乡) 、县 (区)三级文化体育服务设施,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建设工程;加强社区、农村基 层体育设施建设,促进体育设施向全民开放。充分利用村村通宽带的资源,加强网络开发 利用,普及文化、科技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整合村级公服务资源,构建村级文化活动平 台,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消费,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加 快文化项目建设,培育品牌文化企业,培育文化产业增长点。创新社会保障体系,统 筹改善城乡民生。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各种保险制度,落实城乡最 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医疗救助政策,推进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 和完善工伤保险制度,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