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承转合的写作方法指导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48597386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起承转合的写作方法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起承转合的写作方法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起承转合的写作方法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起承转合的写作方法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起承转合的写作方法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起承转合的写作方法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起承转合的写作方法指导(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考试如何把自己的 作文打扮漂亮来博得 阅卷老师的芳心呢?v一、要“养眼养眼”v 二、要“爽心爽心”如何做到如何做到“ “养眼养眼” ”呢呢l l一、一、标题要新标题要新颖颖l二、开头、结尾要精彩l三、形式要求新l四、起承转合要妙l五、文面要干净一、一、起承转合 妙用无穷技法指导文章的写作要求 一篇成功的文章应做到: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浑然天成,情节曲折起伏,灵活变化,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要达到如此境界,必须处理好谋篇中的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的作用起承转合在文章中起到:行文严谨 、事理清晰、浑然一体的作用。起中有合,合中有起,首尾呼应,一脉相承。四者之间互相依存,有着 严密的逻辑,体

2、现着很强的辩证关系 。起承转合的概念、方法及作用所谓“起”,主要指起领全篇的开头。文 章的开头须讲究“新”、“活”、“深”,既要引人 入胜,又要紧密切题。恰当引篇。“起”,还包括作文中每段的开头。每段 的起始句也并非随意而为,一方面要开启下文 ,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本段的中心,以及与其他 句子的逻辑关系。“起” 的作用: 统帅全篇、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 起领全篇美丽的“凤头”怎样才能写出美丽的“凤头”来呢?纵览五彩 缤纷的开头,我们就能从中寻找出一些规律来。“起”的方法主要有:1、开门见山法 5、修辞增色法 2、写景抒情法 6、设置悬念法 3、名言发端法 7、巧引题记法 4、欲扬先抑法

3、8、分设标题法 所谓“承”:主要指文章上、下段的承接、 联系与过渡。文章各部分之间必须 气血要通,脉络分明,造成一个有 机的整体。所谓“转”:主要指文章内容的转换、表达的变 更。“文似看山喜不平”,转是文章“不 平”的关键所在,是文章题旨得以升华 的主要技巧。“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 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 的思路上的转换,同时也转向了文章主 旨的揭示。所谓“合”:主要指收束全篇的结尾。古人说,一篇之妙在乎落句,结尾不仅要紧扣中心,同时也要使其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并让人回味无穷。合成全篇响亮的“豹尾”“合”的方法主要有: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悬念呼应,伏笔呼应,点睛呼应等。“合”

4、的方式最常见的有两种: 第一种是:直接点题,于篇末或抒发感情, 或议论明理,直接揭示主旨。 第二种是:暗中寄托,即用暗示的方法表现作者的感情、阐述的事理。最常见的是寄情于景,以景语作结。 合的作用:“合”是前三段落的最后合成,它是作 者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 旨,收束全篇的作用。 起承转合四个部分之间,都 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每一部分,又 都关乎主旨,关乎作者的情感。掌 握了这个规律,也就握住了一把打 开写作之门的钥匙。二、例析:范文中的“起”与“合”中国梦 中国心 王义琦一个故事生出一个梦想,每个梦想勾勒出 国家的未来。 题记梦想是温暖的,总在寒冷的冬夜温暖人 们的心扉;梦想是美丽

5、的,仿佛一个仙境令人 向往;梦想是有无限力量的,总在深陷泥潭逐 渐坠落时将人拉起。我也有一个梦想,一个很 小的梦想。(结尾)中国梦,中国心,每一个小梦想构筑出 一个雄伟的大中国。梦想使我前行,祖国在我 心中,为梦想,为中国,我在远航!那一次让我无比愧疚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不免会犯错,而犯 错后,有的人会及时弥补并道歉,有的人总是 没有机会弥补,并一直愧疚着,而再有的人则 会当没有发生过 而那一次,让我真正体验到 了一种愧疚感。(结尾) 我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小男孩,也就没 有任何机会去弥补,这个遗憾就深深的埋在心 里,也让我每次想起来都无比愧疚。l李纾晗孤独之旅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

6、 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 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杜家的独生子杜小康失 学了,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八月的一天早晨,杜小康打开鸭栏,让鸭 们走到水中时,突然在草里看到了一颗白色的 东西。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 :“蛋!爸!鸭蛋!鸭下蛋了!”杜雍和从儿子手中接过还有点温热的蛋,嘴 里不住地说:“下蛋了,下蛋了”以“感恩”为话题 给妈妈的一封信 :开头:妈妈:我已经15岁了,但今天是第一次在写下“ 妈妈”这两个字时,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汹涌的潮 水一次次的冲击着我记忆的沙滩,带来一枚枚或远或近 的贝壳。我捡了起来,放在耳边,想听那大海的声音, 泪,却止不住的在眼里打滚我听

7、到的全是您一遍遍 的呼唤结尾:我15岁了,但我知道,您对我的爱是无法用15年 来衡量的。如果大海能够带来你的呼唤,那我希望它也 能带去一个女儿对母亲这15年来养育之恩的感激,带去 我给你的问候:母亲,您辛苦了!致父母的一封信 敬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如果你们是水,那我就是水中的小鱼;如果你们是蓝天,我 就是在天空飞翔的小鸟;如果你们是大海,我就是大海里的珊瑚 礁很早就想把我的心里话告诉你们,一直没有机会,这次就借 中考来向你们讲述吧!结尾: 你们又可知道,我多么渴望得到你们的信任!风儿啊!你再吹快点,快吹醒爸爸妈妈的大脑吧!让他们醒 醒吧!小鱼也需要自由,小鸟也需要理解,珊瑚礁也需要信任,难

8、 道不是吗?爸爸妈妈,就请风儿告诉你们我的想法吧!此致敬礼! 你们的女儿:年月日小标题式小标题式珍惜所拥有的亲情珍惜所拥有的亲情亲情,是世间最珍贵的感情。它比水还纯净,比 金还纯粹,可是它总是静悄悄的 到来,不被人发现, 它没有友谊那样易碎,没有爱情那样明显可见,它像 一杯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让人回味无穷。题记奶奶的嘱咐爸爸的电话姐姐的忠告(结尾) 朋友,珍惜你的拥有,当你失去后,才 知其珍贵,方知珍惜,是否已经太迟了呢?亲情像茶 ,回味无穷。我们应该珍惜它,让它留香永远,永远 。三、 考场作文的“合”应牢记三点 :一是要有强烈的中心意思,即不忘为表现中心服务。作文的主体部分如果“偏题”了,

9、 结尾处应该补救补救二是应当精炼,当止则止,不能喧宾夺主。最忌 讳:画蛇添足,或无病呻吟,或人为拔高,硬要给文 章加上一个“光明的尾巴”。三是首尾照应法。 这是考场作文惯用的结尾方 法。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结构完整,属于比较“保险” 的写法。四 、点石成金下面,请同学们选择本堂课归纳的 方法,尝试运用,一起练一练以下这些 作文题目的“起”与“合”“最美的瞬间” “总有离开的时 候” “这也是一片风景” “守护诚 信” “语文的魅力” “每天都是一首 诗” “别放弃” “我改变了 的色 彩” 【范文例说】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美国作家克里滕登写过一篇题为母亲的价格的文 章,指出如果母亲的日

10、常工作可获薪水,合理的年薪约为 六万美元。母亲们做这些工作,做得细腻,做得纯粹,乐 此不疲,头发做白了,腰做弯曲了,眼睛做昏花了,她们 也毫无怨言。我们在享受母爱的同时,不知不觉之间,已 经欠下了母亲那么巨大的一笔薪水。其实,不管是母爱、父爱,还是其他亲人、老师对我 们付出的爱,都无法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只有我们懂得 珍惜,才会真正体会其价值。请以“珍惜”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 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梧 桐 叶那天云淡风清。孩子在书堆里找资料,发现了一本尘封 的笔记本,里面什么都没有,除了一张梧桐 叶。孩子两岁那年被送到了乡下奶奶家,于 是奶奶便多了个小尾巴。有一天,孩子对奶 奶说

11、奶奶的手像一片梧桐叶,奶奶笑了。妈 妈有时会来看孩子,顺便捎来些水果糖。孩 子很懂事,也很珍惜眼前的一切。于是奶奶 嘴里便会时常地塞着孩子给她甜甜的爱。日 子一天天地过去,孩子早已习惯伴着那并不 悦耳的歌声入睡,有着那并不光滑甚至有些 粗糙的大手抚摸自己的头。孩子六岁生日那天,爸爸妈妈都来 了。爸爸说孩子长大了,该去上学了。 孩子不愿意,因为他不想离开奶奶,失 去那份奶奶对他的爱。于是,奶奶举起 那梧桐叶般的手,一下一下地打在孩子 的屁股上。孩子哭了,哭得很伤心。第 二天,孩子跟爸爸妈妈走了。他坐在车 子的后面,硬是倔强地没有回头。那天 风很大,孩子的眼睛里进了沙子。孩子很听话,学习非常刻苦。

12、渐渐地孩 子习惯了没有那并不悦耳的歌声和梧桐叶般 的大手抚摸自己入睡的夜晚。进入小学后,孩子从书本上知道了人是 会死的。于是孩子便恳求父亲为他买了一辆 脚踏车,孩子学车很快,不到一个月他已能 熟练地骑车了。每到了礼拜天,孩子都会骑 车到乡下奶奶家,给不识字的奶奶看满分的 试卷,奶奶便会微笑着从厨房里拿豆腐乳给 他吃。又一个礼拜天,孩子又像往常一样回到 了乡下奶奶家,看到哥哥也来了,只是面带 着几分伤心,哥哥说:“奶奶已经永远的走 了,她让我把这豆腐乳送给你。”孩子没有 哭,接过了豆腐乳,里面有十块。他把头转 向了窗外,一片梧桐叶正落了下来,孩子把 它捡起来夹在了笔记本里。这天,孩子上街买了一瓶

13、豆腐乳,里面 正好是十块。吃着吃着,孩子泪如雨下。【结构分析】 (一)起片言居要。很可能其他的考生在文章一开头直接点 明“珍惜”的主题或文章的主旨,这样自然 不错。但作者在文章开篇用了倒叙的写作方 法,用孩子在无意中发现了一片梧桐叶,而 这片梧桐叶并非一般的树叶,它蕴含着着我 的“梧桐叶”情结,为下文直叙故事做好了 铺垫。虽然文中一开篇并没有直接点出“珍 惜” ,但在轻描淡写的字里行间,“梧桐叶 ”情结却能马上渲染了读者,抓住了读者的 注意力。(二)承形断意连。作者接着上文的“梧桐叶”情结,截取 生活中三个和奶奶生活的场面:孩子小时侯 在奶奶怀里长大;孩子六岁那年伤心的离开 奶奶回校上学;上小

14、学后,孩子经常骑自行 车到奶奶家。作者虽然截取了看似三个不相关的生活 场景,但却做到了形断意连:作者的描写三 个不同的生活场面的发展都是为了表现文章 的主旨: “梧桐叶”里饱含着珍惜。(三)转宕开一笔。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高明的指出 在于在读者还沉浸在孩子和奶奶温馨的生活 画面时,作者峰回路转,宕开一笔,故事情 节反转奶奶去世了。这样的情节布局打 破了文章原有的温馨氛围,发展到了高潮, 让读者深刻体验到作者对于奶奶的去世的悲 痛的心情。而在文章这一部分,作者提到了 豆腐乳“哥哥说:奶奶死了,她让我把这豆 腐乳送给你。孩子没有哭,接过了豆腐乳, 里面有十块”,再一次深化文章的主题:,“ 豆腐乳”里蕴涵着珍惜。(四)合照应圆合。在文章开头,作者提到的是“梧桐叶” ,而在文章结尾,作者提到了“豆腐乳”,尽 管是不同的事物,但它们都象征着我对和奶 奶的那段日子的珍惜之情,文章首尾呼应, 末段遥接开头,点明深化了主题:“梧桐叶” 里饱含着珍惜,豆腐乳”里蕴涵着珍惜,圆合 全文。作者起承转合的布局,简洁老道的笔致 ,让人读来回味无穷,具有极大的震撼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