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8596726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2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性化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个性化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个性化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个性化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个性化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个性化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性化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个性化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 李胜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作为生活在 当代中国的教师,我们的学术研究的问 题,只能来自(或立足于)中国本土的 现实。钱理群生命的沉湖(三联书店)个性化教学设计的要素 教师个性化的教 学生个性化的学 教师个性化的教引领学生个性化的学,学生个 性化的学是教师个性化的教的最终归宿 个性化教学的课堂表征 一.文本的独特解读(教学立意) 二. 程序的独特设计(教学流程) 三.生命的独特欢愉(教学过程)教师个性化的教一、文本的独特解读(教学立意) 1 . 文本阅读的三种方式理解性阅读(这里是什么)还原性阅读(本来是什么)创造性阅读(可以是什么)教师个性化的教案

2、例1:湖心亭看雪 一、作者看到了一幅怎样的雪景? 1哪里看雪? 2雪中西湖有什么特点? 二、作者为什么要到西湖里看雪? 1看雪的人有几个? 2“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教师个性化的教案例2:湖心亭看雪(翠苑中学 何滨) 一、湖心亭在哪里? 从中你读出了什么?对西湖的一往情深;西湖,是梦中的西湖 二、人眼中的景 1听课文录音,思考:从文章哪里可以读出西湖在张岱心目中的地位? 2读这些文字,很容易让你想到哪一首诗? 柳宗元江雪比较阅读 张岱的雍容悠闲 柳宗元的无奈苦寂 3用文中一个字概括作者对西湖的感情。 三、人眼中的人 1有没有懂西湖的人?表现在哪里? 2思考:“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强

3、”究竟是“痛快”还是“勉强”? 从文章中找出理由。 张岱会选择什么时候游西湖? 张岱登上湖心亭,最希望看到的是什么? 四、湖心亭在哪里? 教师个性化的教案例3:唐雎不辱使命(袁浦中学 徐忠华) 师:我们再来读咏荆轲这首诗,这里有两个故事:荆轲与曹沫 。大家一起找到资料五,史料记载,那个时代有五位有名的刺客 。大家看看有没有一个是发生在公元前225之后的? 生:曹沫。 师:曹沫是鲁国的,他劫持的是齐桓公,什么时代? 生:哦,是春秋时期的。 师:对了,也就是说,五个故事全部发生在我们课文讲的故事之前 。那么课文里为什么要说“与臣而将四矣”,应该是“与臣而将 六矣”啊?思考一下,作者把荆轲与曹沫这两

4、个伟大刺客放到哪 里去了?可以互相讨论。 生(很兴奋的):他是把荆轲与曹沫的故事拼接了一下。用荆轲刺 秦王的故事,然后在结尾把荆轲换了曹沫,把秦王换了齐桓公。 师(出示文字:移花接木):有一种小说的写法,叫做移花接木。 这个故事就是应用了这种写法。我们中国人都喜欢故事的结局是 (学生:大团圆),对了。这样可以让看故事的人有信心,可以 号召大家起来反抗暴君。 教师个性化的教2.独特教学立意的特征和策略 1)立意深刻追求从现象到抽象,由表及里追求从特殊到一般,由局部到整体 追求从孤本到背景,全面观照(横向)追求从阶段到全程,系统观照(纵向) (把文本放在一个更宽更大的背景中去审视、聚焦 、组合)立

5、意深刻案例4:石壕吏(十三中 王平)一这是一个 的吏 (不合常规) 二这是一个 的家(不合常理) 三这是一个 的社会 (不合常态) 四这是一个 的诗人(不合常清)立意深刻案例5:我的叔叔于勒(三墩中学 叶烁滢) 一、他们对于勒的称呼 1找出文中对于勒的称呼。 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却有很大的变化,这是为什 么? 二、他们的家境 1他们的家境如何? 2父母关注的仅仅是金钱吗? 三、我们的评价 1在你眼里,菲利普夫妇是 的人,为什么? 2如果菲利普夫妇认了于勒,故事又会怎样发展? 案例6:愚公移山(郭初阳) 一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山是怎么样的?2愚公是怎么样的?3“移山”,“移”的过 程是怎么

6、样的?4最后的结局又是怎么样的? 二精读课文,分析事理。 1比较愚公移山和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有什么异同? 2愚公移山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三赏读课文,感受愚公。 1探究智叟的反应。 假如“河曲智叟亡以应”改成“有以应”?他会怎么说? 假如愚公移走了山后,智叟又会怎么说? 2我看愚公。 假如愚公早料到帝会“感其诚”或是早与帝达成了协议,你如何重新 评价愚公? 假如结尾是“后三年,愚公死,子孙承其志,世代挖山。时至今日, 尚未休矣”你如何重新评价愚公? 3外国人如何看愚公。 采访两个外国年轻人。 四生成疑问,确立观点。 1中国人为什么会津津乐道于这个愚公呢?立意深刻案例7:济南的冬天(保俶塔实验学校

7、刘新颜)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的济南的冬天(从哪些事物表现出来) 二、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我从 句子(或词语)体验到了老舍对济南冬 天的 之情。三、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品一品:从本文看老舍散文语言有怎样的特点 (济南冬天特点老舍语言的特色)教师个性化的教2)角度新颖减少常规思路,增加独立解读减少教参左右,增加个性理解减少单一封闭,增加多元开放减少平面单向,增加立体多向角度新颖案例8:记承天寺夜游(袁浦中学 徐忠华) 片头歌曲我想去桂林 一、夜游之乐 1东坡为何深夜起行? 2. 东坡为何独寻张怀民? 二、他们乐什么? 1.他们看到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8、者耳”什么意思? 3. “闲人”是“清闲的人”,是“没什么事做的人”吗?(闲情逸 致的人)桂林=课文中的(月色 竹柏)=(美景) 三、我们怎样找乐? 1我们什么时候能去桂林? 2现代人去得了桂林吗? 3东坡告诉我们怎么才能去桂林?(庭下如积水空明) 角度新颖案例9:谁动了我们的地球(社会)设计中紧紧围绕课标的两个方面组织教学内 容,从教材的四个人类文明发源地入手,揭示 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之后教师通 过收集、提供大量的环境变化实例从正反两方 面来说明历史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整节课采用阅读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对大量素 材的阅读、甄别、筛选、获取信息来进行分析 处理,最后得出结论

9、。这样的设计完全打破了教材的编写思路与 内容安排,给学生以全新的思维冲击,也从更宏观的角度去解读课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角度新颖案例10:老王翠苑中学 赵海建一、老王的话1.老王有哪些话?2.老王为什么话少?3.老王跟谁说的话最多?二、老王的心1.老王的“话”里想说什么?三、 “我” 的心1.老王的“话”“我”明白了吗?2.老王的愿望实现了吗?形式突现 去除空洞说教 增强实践体验去除局部肢解 增强整体感悟弱化结果呈现 增强原因分析 弱化知识理解 增强能力训练形式突现案例11:问题一:某小区有一块长a米,宽m米的长方 形绿化带(如图1),为了使小区环境更加优美,开发 商将绿化带的宽增加了n米(

10、如图2),你能用代数式 表示图2的面积吗?图1图2 问题二:后来开发商又将这块绿化带的长增加 了b米(如图3),你能用代数式表示图3的面 积吗?图3 讨论结果: 1.(a+b)(m+n) 2. m(a+b)+n(a+b) 3.a(m+n)+b(m+n) 4.am+an+bm+bn 结论: (a+b)(m+n)=am+an+bm+bn形式突现案例12:演示实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科 学) 提出课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假设: 师: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或你了解的有关知识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 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重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接 触面

11、的大小有关。 设计实验: 师:谁能设计一个实验证实我们提出的猜想? 生:一时无人响应 师:如果我给你一块木块、一只弹簧秤、一块木板、一条棉布、几 个砝码,你能利用这些器材设计吗?可以分组讨论。 生:设计如下 实验验证:上述实验,由学生分步演示,并得到分步的结论。 得出结论: 生: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和 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形式突现案例13:吆喝谢彬 十五中 自由朗读,独立思考 1。圈出不会读或不理解其意思的字词。 2。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吆喝声的? 3。围绕北京的吆喝声还介绍了什么?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 4。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写法指导

12、1。这么多的东西,作者为什么介绍得有条不紊? 2。这些过渡句有哪些好处? 赏析阅读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种吆喝的声音?并说说理由。形式突现案例14:散步郑桂华 师:如果需要向别人强调散步的人员,会怎么说? 生:我们全家一起散步。 师:如果需要向别人强调散步的人员,会怎么说? 生:“我”和妈妈,妻子,儿子一起去散步。 师:作者怎么写? 生:“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师:这样写,与前面两种相比较,读起来有什么不同 的感觉? 生:很庄重,很严肃。 师:对,把一件生活小事当作很重大的事来写,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举轻若重”。形式突现 案例15: 中国石拱桥宁鸿彬 师:中国石拱桥为什么举这两

13、个例子呢? (这两座桥汇聚着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而且 各有各的特点) 师:为什么要举两个例子,举一个例子不更简 练吗? (赵州桥代表的是独拱石桥,卢沟桥代表的是联 拱石桥,中国石拱桥的两种类型)形式突现 思考:学科定位 社会学科与语文学科的区别 羚羊木雕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二、程序的独特设计 1 .力求切入点的独特性 集中突破,以点带面: 关键词语 重点语句 核心问题 比较联系点 生活感悟点 信息交汇点 逆向思维,溯流而上: 从原因到结果 从理性到感性 从一般到特殊 从读者到作者程序的独特设计案例16:桃花源记(江干区 章新其) 一、虚幻的梦 1引入桃花意象,明确“桃花源”意义 2阅读“路”的

14、段落,领会“桃花源”梦境 这是一个美梦! 有无一条通往桃花源的具体道“路”? 二、美好的梦 1那是怎样一个美好的桃花源之梦?(桃花源的美好体现 在哪些方面?) 景、人(乐、饱、和)、社会温饱、精神、环境 、人际 2这么美好的、自然的桃花源为什么只能是一个梦境? (谁“皆叹惋”?第一人称叙述“叹惋”内容。渔人 源中人) 三、理想的梦 1既然桃花源在当时不可能存在,为什么陶渊明要创造这 个桃花源?案例17:羚羊木雕(翠苑中学 何滨) 一矛与盾 这是一场发生在 和 之间的矛盾冲 突。 二得与失 随着羚羊木雕的传递,“我”的得到了什么, 失去了什么? 三进与退 面对这么惨重的损失,有什么好的方法可 以

15、避免吗? 程序的独特设计案例18:蜗牛(科学) 1.要到大自然中捉蜗牛,你认为我们应做哪些准备? 1)需要什么工具?2)估计在什么地方能捉到蜗牛?3) 捉蜗牛时,应注意什么? 2.你是在什么地方捉到蜗牛的?捉到时它是怎样的?为 什么是这样的?与你的设想有什么不一样? 3.蜗牛的形态有什么特点? 1)蜗牛背上有什么?它的硬度如何?像什么东西?2) 蜗牛的头上有什么?触角有几对?3)蜗牛的身体是怎 样的?4)蜗牛怎样爬行?它一分钟能爬多远? 4.怎样饲养蜗牛? 1)蜗牛喜欢吃什么?我们怎样喂养它?2)蜗牛喜欢什 么样的生活环境?程序的独特设计2力求程序的立体推进 (1)目标多维 (2)资源丰厚 (3)方法多元程序的独特设计案例19:傅雷家书(涌金中学 张合飞) 一、读懂课文 1我读到了父亲的 ,他在信中这样说 。 2作为旁人,对这两封信,我还有哪些不解? 二、读懂家书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