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8595833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5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关于有效教学 高效课堂的思考大开十中 20100917一、从传统的角度看,一堂好课有以下几 个基本特征:目标明确内容正确重点突出 方法恰当组织的好师生积极性高。二、在新课改的理念下,一堂好课的标准赋予新的 内涵。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指出:课程改革的目标是:1、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 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 想为指导,全面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 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2、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 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 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 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 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 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 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 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 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目 标的多元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习能力的表现)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

3、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整体设置基础教育的课程门类 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 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 合性和选择性。(强调业务、教 育行政部门的转变与职责)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 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 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 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 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强调教育行政、教师的课堂教 学)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 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 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 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 交

4、流与合作的能力。 (强调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改革和 学生终身学习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 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 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 的功能。(强调教育行政部门观 念,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 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 及学生的适应性。 (教育行政 、学校)(一)从理念层面看: 1、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 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 的深度(1)自主学习(2)小组合作学习(3)探究学习探究学习要把握好七个要素: 1、选准探究内容。 2、创设探究情境。 3、提出探究问题。 4、营造探究氛围。 5、亲历探究过程。探究不能

5、是老师探究,要让学生亲历探 究 过程,有必要时应该师生互动。 6、启迪探究思维。 7、体现探究价值。 2、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坚持了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所谓“一个中心”,就是以学生发 展为中心。 (2)“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依标施教”,就是根据课 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二是坚持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开 放性和实践性。(二)从操作层面看:1、看学生是否做到:联系阅读 ,主动问答,自主讨论,自评互 判。(对应指学生的自主、合作 、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体现程度)2、看教师是否做到:引人入胜 ,精导妙引,结尾无穷,引人入 胜 三、一堂好课,应该是既具鲜明的时 代特征,又保留传统的精华,是两 者的优化组合(一)有明确的目标并且目标达成度 高(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 键(三)组织的好,学生自主、合作学 习,参与度高,是高效率的课堂。(四)师生共同的发展(五)还要有恰当方法(六)师生积极性高(七)教师做到“五个还给”一是还给学生“时间”二是还给学生“空间”三是还给学生“工具”四是还给学生“提问权”五是还给学生 “评议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