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基本规律与归纳推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94636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逻辑学:基本规律与归纳推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逻辑学:基本规律与归纳推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逻辑学:基本规律与归纳推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逻辑学:基本规律与归纳推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逻辑学:基本规律与归纳推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逻辑学:基本规律与归纳推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学:基本规律与归纳推理(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bad reasoning well as good reasoning is possible; and this fact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practical side of logic. Charles Sanders Peirce主讲人:陈世柏主讲人:陈世柏第七章 逻辑基本规律第八章 归纳推理第七章 逻辑基本规律 第一节 逻辑基本规律概述 逻辑学是研究抽象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 规律的科学。我们所使用的多种形式,都 有各自的特点和各自的持殊的规则。例如 :前面所讲述的各种推理等,都要遵守一 些特殊的逻辑规则,但是,这些规则都是 具体的思维规则,都有其特定的

2、适用范围 ,而不具有普遍的意义。逻辑规律则是关 于思维形式的一般规律,是普遍地适用于 概念、命题、推理的规律。只有遵守这些 逻辑基本规律,才能做到概念明确、判断 恰当、推理有逻辑性。 逻辑规律共有三条,即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这些基 本规律是思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是那些具体的持殊的逻 辑规则的基础,贯穿于所有思维形式之中,并自始至终都 在发生作用。这些基本规律从不同方面体现了思维的确定 性及其要求。思维的确定性要求适用概念、命题必须保持 自身同一,这就是同一律;同时它还要求运用命题,论证 思想不能前后自相矛盾,这又是矛盾律;另外它还要求在 两种互相矛盾的思想中,不能模棱两不可,这又是排中律

3、。因此,在思维过程中,遵守这些逻辑规律及要求,就可 以使我们做到思维首尾一贯,准确有力。违反这些规律及 要求,就会使我们的思维和判断含混不清、自相矛盾和模 棱两不可,从而也就达不到正确地表达思想、交流思想和 正确认识事物的目的。遵守这些基本规律,是正确思维的 必要条件。 逻辑规律不是先验的,也不是约定俗成的,而是客观事物 和现象的最常见的性质和关系的反映,是人类长期思维经 验的概括和总结。正因为如此,它具有不同于客观事物自 身规律的特点。作为思维规律,它只存在于人们主观意识 中,只在思维领域里发生作用,而不能对客观事物的发展 变化发生作用。例如:矛盾律要求思维不应出现矛盾这 并不意味着对现实的

4、矛盾也予以否定。因此,不能把逻辑 规律和客观事物自身规律相混淆,否则,就不能正确理解 逻辑规律的性质,也就不能正确运用这些规律。第二节 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 何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同一律可用公式表示 为: A是A或如果p,那么p 公式中的“A”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概念,公式中 的“p”表示任何一个命题。 “A是A”这一公式,用自然语言表达,就是在同 一思维过程中,概念A就是概念A,即它是这个概 念就是这个概念,而不是别的概念。“如果p,那 么p”,这公式用自然语言表述,就是在同一过 程中,每个命题都有其确定的内容,是这个命 题就是这个命题,而不是

5、别的命题。 二、同一律的基本要求 同一律的基本要求是:在同思维过程中,任一思想必 须保持自身同一。这个要求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在 同思维过程中,每个思想都必须是确定的;第二,在同 思维过程中,每个思想前后都应当保持一致如果它是 真的,那么它就是真的;如果它是假的,那么它就是假的 。 同律在概念方面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 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是确定的,它反映什么对象,就 反映什么对象。 例如:“商品”这一概念,它反映的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 品这一类对象,那么它反映的就是这样一类对象,从而它 就具有确定的内涵和外延。如果“商品”这个概念既反映又 不反映“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一类对象,

6、那么它就没有 确定的内容,人们也就无法理解它。如果运用这种没有确 定内容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那么我们的思维就会产 生混乱。 同一律在命题方面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作 的命题必须有确定的含义,如果它断定了什么事物情况, 它就断定了什么事物情况;如果它肯定事物具有某种性质 就肯定具有某种性质;如果它否定事物具有某种性质就否 定具有某种性质。同一命题前后的断定应当保持一致。 例如:断定“牛是哺乳动物”就是断定牛不 具有植物的性质。并且这些断定在同一思 维过程中应当保持同一,如果违反这要 求,命题就会产生歧义,甚至变得不可理 解。 同一律的普遍有效性适于推理和论证, 因为推理和论证是由概念

7、和命题构成的, 所以,任何一个正确的推理和论证都要遵 守同一律的要求。 总之,同律要求人们在同思维过程 中,运用的概念和命题必须保持确定和同 一,不能含混其辞、含混不清,更不要把 不同的概念、命题当成相同的概念、命题 ,也不要把相同的概念、命题当成不同的 概念、命题。三、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 在运用概念、命题、推理和论证等思维形式的过程中,如果违反了 同一律的要求,就会出现逻辑错误,这些逻辑错误主要包括:混淆概 念和偷换概念,转移论题和偷换论题。 (一)混淆概念和偷换概念 混淆概念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把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或等同起来 ,从而将个概念变换为另一个概念所发生的逻辑错误。 这种错误主要

8、是由于思想模糊,认识不清或文理不通,缺乏逻辑知识 而无意识地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造成的。 偷换概念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故意把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或等 同起来,并用其中的一个概念去替换已被使用的另一个概念所发生的 逻辑错误。这是诡辩者为达到掩饰自己的错误,诱使他人上当受骗之 目的而常常施展的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的一种诡辩手法。 例如:鲁迅先生的门外杂谈记载过这样件事情:甲乙俩人, 一强一弱,扮着戏玩。先是甲扮武松,乙扮老虎,结果被甲打得要命 ,乙埋怨甲,甲则道:“你是老虎,不打,不是给你咬死了?”乙只得 要求互换角色,结果乙破甲咬得要命,乙说怨话,甲又道: “你是 武松,不咬,不是给你打死了?”这是

9、旧戏月连求母中的一段, 对此鲁迅先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与希腊的伊索、俄国的梭罗古 勃寓言相比,是毫不逊色的。这段戏揭露了甲玩弄偷换概念的诡辩手 法,把戏台上的武松当作真武松来咬,把戏台上的老虎当作真老虎来 打,这就偷换了概念,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混淆概念和偷换概念通常有以下几钟情形: 1.任意改变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它变成另外一个概 念。例如: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末编里,记录了A 、B两人的一段对话: A:B,我们当你是一个可靠的人,所以几种关于革命的 事情,都没有瞒了你,你怎么竟向敌人告密去了? B:岂有此理!怎么是告密!我说出来,是因为他们问了我 呀。 A:你不能推说不知道吗?

10、B:什么话!我一生没有说过谎,我不是这种靠不住的人! 在此,B不仅把向敌人告密的恶行轻轻抹去,而且得出了 “告密有理”的结论,B就任意改变了“可靠”这一概念的内 涵和外延。本来A所说的“可靠”是指对革命忠诚,不向敌 人泄密,而B却用“从来不说谎”即向敌人说实话来偷换, 手段之拙劣与低下,令人不齿。 再如,列宁曾经斥责过在革命困难时期落荒而逃的一些 知识分子,到了“四人帮”的张春桥嘴里却成了骂所有的知 以分子都是“混蛋”。 2将似是而非的两个概念混为一谈 例如:古希腊著名的诡辩学者普洛泰哥拉有一个学法律的 学生欧提西斯,师生曾商定学费分两期付,第二期学费规 定在欧提西斯出庭第一次败诉后交付。欧提

11、西斯没有出庭 ,普洛泰哥拉决定向法庭起诉,耍欧提西斯交付第二期学 费。普洛泰哥拉对欧提西斯说:“如果你在我们的案件中 胜诉,那么你就应当遵照我们的商定付款;如果你在我们 的案件中败诉,那么你就必须按照法庭的判决付款;你或 者胜诉或者败诉,你都得付给我应付之款。” 欧提西斯说:“如果我胜诉,那么按照法庭判决我不应付 款给你;如果我败诉,那么按照我们商定我不应付款给你 ,所以,不论我胜诉还是败诉,我都不应付给你所要之款 。”在这里,他们两都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将作为“律师 出庭”与作为“被告出庭”这两个似是而非的概念混为一谈 了。所以,他们的意见都只对一半,即无论胜、败,都只 能按法庭判决付款,另

12、一半则偷换了概念,即将作为被告 出庭偷换成作为律师出庭。 再如,“四人帮”把“经验”与“经验主义”混为一谈,以借机 打击一大批具有丰富革命经验的老干部。 3使用同音并义词、多义词或古汉语词造成混乱 例如:有个张班受骗的故事,现摘录如下: 张班是鲁班的师兄弟,木匠手艺相当高超。有一次,张班 给一个财主修建台阁,财主和他口头约定:如果修的台阁 合其心意,赏“五马驮银子”,外带“一担米、两只猪、三 坛酒”。台阁修好了,财主里里外外都检查了也找不出半 点毛病,该按约定条件付给张班报酬了。财主叫家丁牵来 五匹马,并排站着,马背上横搁一块木板,上面放了一块 比手指还小的银子。财主说:“这就是我给你的工钱“

13、 五马驮银子。”接着财主拿来鸡蛋壳装的米粒说:“这是 我赏的蛋米。”财主又从个纸匣里拉出了两只蜘蛛, 说:“这是两蜘蛛。”最后,他把手指头伸到一只酒壶里 ,蘸了下,向前弹动动了三下,对张班说:“这是三 弹酒!” 在这个故事里,财主欺骗张班的手法就是利用同音异字来 偷换概念,把本不会发生歧义的“一担米,两只猪、三坛 酒”肆意偷换成“一蛋米、二蜘蛛、三弹酒”,这是对同 律的粗暴违反。 又如,古希腊的诡辩者欧布里德对他的朋友说:“ 你没有失去的东西,那么你就有这件东西,是不 是这样?”对方问答说:“是这样。”欧布里德接着 说:“你没有失去头上的角吧?那么你的头上就有 角了。”这就是利用词所处的语言环

14、境而产生的歧 义来偷换概念。在这里,两句问话中的“没有失去 ”这个词有歧义,前一个是指“原来有的而没有失 去,后一个则是指“从来没有的也就无所谓失去” 。显然它所表达的是两个含义不同的概念。 再如,有位翻译陪外宾到医院里参观。医院里挂 着一块匾,上面写着“华佗再见” 四个大字,外宾 问是什么意思,翻译道“再见吧华佗!”在这里, 翻译之所以闹笑话,就在于他缺乏古汉语和逻辑 知识。在古汉语中“见”是有歧义的,因为在古代“ 现”字很少见,诗文中大多以“见”, “华佗再见”用 的是古汉语,意思是“华佗再现”,这是被治好了 病的人民群众对医务工作者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技 的热情称赞。 (二)转移论题和偷换论

15、题 转移论题是指在论证过程中,把两个不同的论题 混淆或等同起来,从而用一个论题去替换原来所 论证的论题所犯的逻辑错误。这是一种无意识地 违反同律的要求而造成的离题、跑题或走题的 现象。 例如:有人在论述文艺是否有阶级性时,曾这样 写道:“文艺是有阶级性的。为什么这样说呢?请 看:列宁称赞国际歌是无产阶级的歌, 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到哪个国家,都可以凭 国际歌的熟悉的曲调,给自已找到同志和朋 友。内此可见,国际歌是有思想性的。美术 作品也是有思想性的,据说八大山人朱耷画鸟有 白眼向人的姿态,画兰花都露出根须,表示国土 无存,以寄托他怀念明朝,而对抗清朝统治的意 思。又例如:瞎子阿炳的二胡曲子,刘天华的 良宵、病中吟和光明行,也是表现了 作者不同思想感情的。总而言之,作品都是有思 想性的。” 从这段话里不难看出,作者最初提出的论 题是:“文艺作品是有阶级性的”,而随后 论述的却是“文艺作品都是有思想性的”这 样一个论题。显然,作者是把后一个论题 与前一个论题混为一谈了,这就是混淆论 题的逻辑错误,是违反同一律要求的。 偷换论题是指在论证过程中,故意把两个 不同的论题混淆或等同起来,同一个论题 去替换原来所论证的论题所犯的逻辑错误 ,这是有意识地违反同一律要求的一种诡 辩手法。 例如:电影李时珍中。楚王吃了方士的金丹 ,腹内疼痛难忍。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