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混凝土规范比较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48593464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混凝土规范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新混凝土规范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新混凝土规范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新混凝土规范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新混凝土规范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混凝土规范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混凝土规范比较(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比及理解张维斌3.1.1 混凝土结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结构方案设计,包括结构选型、构件布置及传力途径; 2 作用及作用效应分析; 3 结构的极限状态设计; 4 结构及构件的构造、连接措施; 5 耐久性及施工的要求; 6 满足特殊要求结构的专门性能设计。新增,从构件设计为主扩展到整个结构设计。 3.1.3(原3.1.2条)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中“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是指材料达 到应变计算限值(钢筋0.01、混凝土0.0033);或构件裂缝 宽度达到1.5mm;受弯构件挠度达到跨度的1/50等。并不意 味构件承载受力能力耗尽或断裂、解体以及结构倒塌等。 2.承载

2、能力极限状态中增加了结构防连续倒塌的内容。正常 使用极限状态中增加了楼盖舒适度的要求。 3.删去极限状态的定义3.1.4 原3.1.4条修改,规定了荷载和地震作用的取值 3.1.5 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的 规定。混凝土结构中各类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宜与整个结构 安全等级相同。对其中部分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可根 据其重要程度适当调整(删去“不得低于三级”)。对于结 构中重要构件和关键传力部位,宜适当提高其安全等级 。由3.1.7、3.2.2条补充修改而成 1.关于设计基准期进行结构可靠性分析时,考虑各项基本变量与时间关系

3、所取用的基准时间,称为设计基准期。本规范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2.设计使用年限房屋建筑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维护下所应 达到的使用年限。结构在此期间应具有足够的可靠性,满 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功能要求。3.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及结构重要性系数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结构构件,重要性系数应取1.1类别 设计使用年限(年)示 例 15临时性结构 225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 350普通房屋和构筑物 4100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破坏后果建筑物类型结构重要性系数 一级很严重重要的房屋1.1 二级严重一般的房屋1.0 三级不严重次要的房屋0.93.1.6 混凝土结构设计应考虑

4、施工技术水平以及实际工程 条件的可行性。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应提出相应 的施工要求。新增,强调设计、施工的协调。设计不能脱离实际,而应 考虑现有技术条件(材料、机具、工艺等)的可行性。对 特殊结构,设计应提出关键技术控制及质量验收的要求, 以达到设计要求的目标。 3.1.7(强条)设计应明确结构的用途,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未 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用途和使用环境 。 3.2节 全部为新增 1. 结构方案的设计要求: 2. 混凝土的结构缝类型和设计要求: 3. 结构构件的连接设计要求: 4. 混凝土结构设计其他要求:3.3.1 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 : 1

5、结构构件应进行承载力(包括失稳)计算; 2 直接承受重复荷载的构件应进行疲劳验算; 3 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应进行抗震承载力计算; 4 必要时尚应进行结构的倾覆、滑移、漂浮验算; 5 对于可能遭受偶然作用,且倒塌可引起严重后果的重要结 构,宜进行防连续倒塌设计。 由原3.1.3条承载能力部分修改而成,增加防连续倒塌设计。 3.3.2(强条)对持久设计状况、暂短设计状况和地震设计状 况,当用内力的形式表达时,结构构件应采用下列承载能力 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S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对持久设计 状况和暂短设计状况按作用的基本组合计算;对地震设计 状况按作用的地震组合计算; Rd结构

6、构件抗力模型不定性系数:静力设计取1.0,不确定 性较大构件由具体情况取1.0;抗震设计用RE代替Rd;3.3.3(新增)对二维、三维混凝土结构构件,当按弹性或弹塑 性方法并以应力形式表达时,可将混凝土应力按区域等代 成内力设计值,按本规范第3.3.2条进行计算,也可直接采 用多轴强度准则进行设计验算定。 3.3.4(新增)对偶然作用下的结构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 计时,公式(3.3.2-1)中的作用效应设计值S按偶然组合计 算,结构重要性系数0取不小于1.0的数值;公式(3.3.2- 2)中混凝土、钢筋的强度设计值fc、fs改用强度标准值 fck、fyk(或fpyk);当进行结构防连续倒塌验

7、算时,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函数应 按本规范第3.6节的原则确定。 3.3.5(新增)对既有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应按下列 规定进行: 1.对既有结构进行安全复核、改变用途或延长使用年限而需 验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宜符合本规范第3.3.2条规定; 2.对既有结构进行改建、扩建或加固改造而重新设计时,承 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3.7节规定。3.4.1 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其使用功能及外观要求,按 下列规定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 1.对需要控制变形的构件,应进行变形验算; 2.对不允许出现裂缝构件,应进行混凝土拉应力验算; 3.对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应进行受力裂缝宽度验算; 4

8、.对舒适度有要求的楼盖结构,应进行竖向自振频率验算 。 由原3.1.3条修改,摘取“正常使用”部分;删去“叠合式受弯 构件”;补充“有舒适度要求的楼盖结构”。 3.4.2 原3.3.1条,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钢筋混凝土构 件应分别按荷载的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或 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对构件的挠度和裂缝宽度计算采用的荷载组合进行了调 整,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改为采用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 作用的影响;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仍采用标准组合并考 虑长期作用的影响。3.4.3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的准永久 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的标 准组合,并均考虑荷载

9、长期作用的影响进行计算。 注:4.构件制作时的起拱值和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不宜 超过构件在相应荷载组合作用下的计算挠度值; 1.挠度限值应以不影响使用功能、外观及与其它构件连接 等要求为目的。工程实践表明,02规范所列变形验算的 挠度限值基本是合适的,本次修订未做改动。 2.表注3中提出计算挠度中可考虑起拱和反拱的影响;表注 4中提出起拱和反拱修正的限度,以防止起拱和反拱过 大引起的不良影响。3.4.4(原3.3.2)三级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对钢筋混凝土 构件,按荷载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时,构件 的最大裂缝宽度不应超过本规范表3.4.5规定的最大裂缝 宽度限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10、,按荷载标准组合并考虑 长期作用的影响计算时,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不应超过本 规范第3.4.5条规定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对二a类环境的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应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构件受拉 边缘混凝土的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 1.对正截面裂缝控制等级仍按三个等级:一级不变;二级适当 放松;只控制拉应力不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删除02 规范中荷载准永久组合不产生拉应力的要求。 2.对二a类环境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按荷载标准组合并考虑长 期影响验算最大裂宽不应超0.10mm,并按荷载准永久组合 验算受拉边混凝土拉应力不应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3.根据国标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及

11、结构可 靠性总原则和欧洲规范结构设计基础并参考欧洲 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对钢筋混凝土和无粘结预应力 混凝土结构构件,可以选用荷载的准永久组合进行正常 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准永久组合一般用于结构的长期效应和结构外观的分析 。在国标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8.3.2条也 有类似的规定。故对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的钢筋混凝土 构件,选用了荷载的准永久组合进行裂缝宽度以及挠度 的验算。考虑耐久性对预应力结构影响,裂缝控制更重要。不应 过多地降低预应力结构裂缝控制。故仍保持对预应力构 件基本要求。三级裂缝控制等级预应力构件按荷载效应 标准组合计算裂宽,不利环境时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 计算,控制拉应力不大于混

12、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3.4.5(原3.3.4)原表中二、三类改为二a、二b,三a、三b; 3.在一类环境下,对预应力混凝土屋架、托架及双向板体系, 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对一类环境下的预应力混 凝土屋面梁、托梁、单向板,按表中二a类环境的要求进行验 算;在一类和二类环境下的需作疲劳验算的预应力混凝土吊 车梁,应按一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 1.删去原注1:表中的规定适用于采用热轧钢筋的钢筋混凝土 构件和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及预应力螺纹钢筋的预应力 混凝土构件;当采用其他类别的钢丝或钢筋时,其裂缝控制要 求可按专门标准确定; 2.裂宽限值要求基本依据原规范,并按新增环境类别调整。 3.

13、适应耐久性要求而增大保护层厚度时,虽然裂宽计算值较 大,但较厚保护层对防止裂缝锈蚀有利,故只要外观允许,可 根据工程经验,裂宽适当放宽。3.4.6(新增)对混凝土楼盖结构应根据使用功能的要求进 行竖向自振频率验算,并符合下列要求: 1 住宅和公寓不宜低于5Hz; 2 办公楼和旅馆不宜低于4Hz; 3 大跨度公共建筑不宜3Hz。为提高使用质量,本次修订增加了楼板舒适度控制的要 求。国际上结构舒适度通常采用竖向振动加速度來评价。 为简化计算,在分析楼板自振频率与振动强度关系的基础 上,参照国际标准及我国的工程实践作出规定。一般结构及跨度不大的楼板可以不考虑舒适度要求。跨 度较大的楼板及业主有要求时

14、,可按表3.5.6的规定控制 楼盖的自振频率。有特殊要求的工业建筑,可按混凝土 楼盖结构抗微振设计规程GB 50190进行设计。3.5.1(新增) 混凝土结构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和环境类别 进行耐久性设计,耐久性设计包括下列内容: 1 确定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 2 提出材料的耐久性质量要求; 3 确定构件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4 满足耐久性要求相应的技术措施; 5 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6 提出结构使用阶段检测与维护的要求。 注:对临时性的混凝土结构,可不考虑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 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表现为:钢筋混凝土构件表面出 现锈渍或锈胀裂缝;预应力筋开始锈蚀;结构

15、表面混凝土 出现可见的耐久性损伤(酥裂、粉化等)。 2.鉴于混凝土结构材料性能劣化的规律不确定性很大,目 前除个别特殊工程以外,一般建筑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只 能采用经验性的方法解决。3.5.2(原3.4.1)注:1.室内潮湿环境是指构件表面经常处于结露或 湿润状态的环境; 3.海岸环境和海风环境宜根据当地情况,考虑主导风向及结构所处迎风 、背风部位等因素的影响,由调查研究和工程经验确定; 4.受除冰盐影响环境为受到除冰盐盐雾影响的环境;受除冰盐作用环境 指被除冰盐溶液溅射的环境以及使用除冰盐地区的洗车房、停车楼 等建筑。 1.按环境类别(正常、干湿交替、冻融循环、氯盐腐蚀四类) 和耐久性作用等级

16、(a、b、c、d 四级)进行更有针对性的 耐久性等级分类,简称“环境等级”。将扩展为三a、三b; 2.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与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区别主要在于有 无冰冻及冻融循环现象;干湿交替主要是指室内潮湿、室 外露天、地下水浸润、水位变化的环境;三类环境主要是 指近海海风、盐渍土及使用除冰盐的环境。滨海室外环境 与盐渍土地区的地下结构、北方城市冬季依靠喷洒盐水消 除冰雪而对立交桥、周边结构及停车楼,都可能造成钢筋 腐蚀的影响。3.5.3(原3.4.1)注:2 预应力构件混凝土最大氯离子含量为 0.05;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表中规定提高两个等级; 3 素混凝土构件的水胶比及最低强度等级的要求可适当放松 ;(删去“最小水泥用量”) 4 有可靠工程经验时,二类环境中的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可 降低一个等级;(删去“一类”) 5 处于严寒和寒冷地区二b、三a 类环境中的混凝土应使用 引气剂,并可采用括号中的有关参数; 1.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内因:混凝土、钢筋抵抗性 能退化的能力,本条从建材角度控制混凝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