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8590824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年整理]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年整理]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年整理]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年整理]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参考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总计5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5:CADBB 6-10:DCCAB11-15:ADCAB 16-20:BDCCA21-25:DCCD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26题16分, 第27题10分,第28题24分,共50分) 26 (16分) (1)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三项中立法案 的内容及其产生的后果。(5分)后果:助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客观上不利于 受侵略国家的抵抗。(2分)内容:对交战国实行武器禁运,并禁止给予其任何 形式的财物援助。非军用物资须以现金购买, 并须以美国籍船只运输。(3

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 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相关史实,简述 美国在参战前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提供了哪些 “援助”?(6分) 变化:援助 :由完全置身事外,到积极帮助反法西斯国家 提供除参战以外的一切援助。(2分)修改中立法,通过租借法,为反法西斯 战争积极提供物资援助;支持苏联进行反法西斯 战争;参与制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军事作战计划 ;发表大西洋宪章,表达反对纳粹,重建世 界和平的决心。(4分)(3)材料三所示事件发生于哪一年?结合所学 知识,指出这一事件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 产生的影响。(5分)影响: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达到最大 规模;加速了世界反法

3、西斯力量的联合(或答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亦可)。(4分 ) 1941年。(1分)27(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安理 会第678号决议出台的背景。(4分) 背景 : 两极格局逐渐走向解体,中东地区力量失衡,伊 拉克趁机侵略科威特;(2分)联合国及各国领导人 为和平解决海湾危机进行了多次努力但未能奏效 ;(1分)美国实施“沙漠盾牌”计划,组成多国 部队进驻海湾,以阻止伊拉克扩大侵略。(1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海湾战争的特点。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这一战争对中东战局的影响。(3分 )特点: 高科技、二战后参战国最多的局部战争(答出“ 二战

4、后参战国最多”或“局部战争”皆可给1分 )(2分) 影响: 美国控制海湾地区的能力有所增强;(1分)西 方大国加强了对海湾地区的作用;(1分)围绕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和美国反对伊拉克问题,阿拉 伯世界发生严重分裂,中东地区的形势更加错综 复杂。(2分) 28(24分)(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儒学的新特点(6分)三教合流,理学产生,儒学进入崭新阶段;儒学的 正统地位得以逐渐巩固;日益排斥外来文化,儒学 逐渐失去活力。(6分)28(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朱熹社 会政治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朱熹理学的社会地 位在其生前死后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0分) 主要内容: 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5、只有达到仁者境界,将儒 家价值化为自己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得道;由于道掌握 在儒家手里,所以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儒家干 预政治的关键,是设法“正君心”。(4分) 变化: 生前被污为“伪学”,死后逐渐成为官方正统儒学。(2分 )原因: 由于朝廷的政治斗争,朱熹的观点在其生前被污为“伪学 ”,但是其思想从本质上来说有利于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 度,因此,在其死后逐渐成为官方正统儒学。(4分)(3)有学者认为,黄宗羲的思想既“不脱儒家思 想理路”,又体现了“新见”。根据材料三并结合 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朝廷论证。(8分)“不脱儒家思想理路”: 对理学思想进行了总结;以民为本,保留君主制 (“天下为主,君为客”)。(4分)体现了“新见”: 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平等,限制君权(废“一家 之法”,建“天下之法”)。(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