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谏逐客书09-7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90797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斯谏逐客书09-7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李斯谏逐客书09-7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李斯谏逐客书09-7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李斯谏逐客书09-7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李斯谏逐客书09-7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斯谏逐客书09-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斯谏逐客书09-7(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谏 逐 客 书李 斯 作品讲读 时间: 据秦始皇本纪,逐客事在始 皇十年,即公元前237年。体例: 又名上秦王书,奏议书 书信体 内容: 历叙客有功于秦,力陈逐客之失 。 劝谏秦王取消逐客令,要有度量 容纳各国人才。一、背景导入战国末期,秦、楚、齐等大国兼并战争十 分激烈。斗争的策略主要是“连横”和“合纵”。韩、魏、宋等小国在大国的夹缝中苟延 残喘。各国的竞争是谋略的竞争,是实力的竞争 ,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约在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统一天 下的关键时期,韩国派间谍郑国前往秦国修渠 ,以耗秦国国力。被秦发觉,阴谋败露。秦贵 族乘机要求逐客。秦国宗室大臣向秦王说:“诸侯人来事秦 者,大抵为其

2、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秦王采纳了他们的 意见,下令驱逐客 卿。 李斯自然也在被驱 逐之列,李斯离秦 前夕上此奏章进谏 。短短千余言,说 服了秦王。 秦王于是取消了逐 客令,并恢复了李 斯的官职。 1表明观点开宗明义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逐客是错误的)二、文本结构2史实论证:客有功于秦 列举“客之功”,说明“逐客为过”。穆公求士广纳人才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民盛国强 惠王用张仪四面扩张以横破纵 昭王得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 铺陈四代秦君重用客卿而富国的史实,证明 客卿有功于秦。“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 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

3、名也。”3类比论证逐客不利统一大业“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 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 ”用物与人类比,列举事实说明爱异国 物、逐外国人非统一天下、制服诸侯之 术。4正反论证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害“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 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 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 粮者也。”5归纳论证求国无危,不可得也“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得出结论,逐客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文本结构1.表明观点开宗明义 (逐客是错误的)2.史实论证穆公求士广纳人才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民盛国强惠王用张仪四

4、面扩张以横破纵昭王得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客有功于秦) 3.类比论证爱异国物逐外国人非统一天下、制服诸侯之术(逐客不利统一大业)4.正反论证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害 5.归纳论证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逐客将危害秦国)三、艺术特点说服成功的原因立论高远,切中根本立场 2史实为据,利害对举方法 3修辞得当,逐层推进策略 4气势奔放,极富文采感染力 最突出的特点是论证方法高超。 文章主要采用了以事实说理的方法: (1)以历史史实论证。 (2)以秦国的现实来论证。 (3)以陈说利害关系来论证。 (4)以正反对比来论证。本文颇受后人推重,成为后世奏疏的楷模。 被称为“骈体初祖” 。汇评: 李斯上秦皇帝书,文中之诗也。 谢榛李斯谏逐客书,借人扬已,以小喻大 ,另是一种巧思。 归有光四、思考与练习 1这篇奏章的说服力量来自哪里? 2将第二段与第四段掉换一下次序是否可以 ?为什么? 3屈原为什么未能说服楚王?如果屈原用同 样的方法是否能赢得楚王的心? 4本篇成功的修辞艺术表现在那些方面?有 何现实借鉴意义? 5请将本文后两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6解释下面加色的词: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无乃尔是过与?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却宾客以业诸侯。 杜私门,蚕食诸侯。 藉寇兵而赍盗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