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诗经与中国诗歌起源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8590050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诗经与中国诗歌起源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7年整理]诗经与中国诗歌起源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7年整理]诗经与中国诗歌起源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7年整理]诗经与中国诗歌起源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7年整理]诗经与中国诗歌起源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诗经与中国诗歌起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诗经与中国诗歌起源(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诗经与中国诗歌的起源主讲: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大丰办学点语文组 孙金平本讲学习要点: 什么是诗歌 诗歌起源说 诗经与中国诗歌起源 诗经概说 通过秦风蒹葭 的学习,对诗经 中的爱情诗歌产生较深入的了解。什么是诗歌 1、诗歌是文学的基本类型之一。早期诗歌与音乐、舞蹈相互融合,后来独立自成一体。在中国 古代,诗和歌有别,诗供朗诵,歌是歌唱的,现在诗和歌统称 为诗歌。 2、诗歌的基本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最集中、精练、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充满作 者浓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乐美,节奏鲜明、音调 铿锵,讲究押韵,一般分行排列;语言凝练、形象、含蓄,运 用灵活;常采用赋、比、兴等手法。 3、诗歌分类:

2、从性质上分有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从形式上分有格律诗 、自由诗、歌谣等;从押韵上分有有韵诗和无韵诗。中国诗歌 又可分为旧诗和新诗,旧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诗歌起源说 劳动说 宗教说 游戏说 模仿说 心灵表现说中国诗歌起源 中国文学最早的起源远古歌谣: 弹歌断竹 续竹 飞土 逐肉(东汉吴越春秋) 原始神话今夫举大木者,前呼“ 邪许 ”,后亦应之,此 举重劝力之歌也。(西汉淮南子道应训 ) 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 关于诗经诗经本名诗,是我国最早的 一部古代乐歌总集,所辑多是周初至春 秋中叶的作品,共305篇。至汉代,被列 为儒家经典之一,始称诗经。关于诗经的编集孔子编纂说: 司马迁:古者诗三千余

3、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 ,孔子皆弦歌之史记孔子世家班固: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汉书艺文志 采诗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 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汉书食货志 ) 何休曰:“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 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 ,国以闻于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 ”(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解诂)风雅大雅小雅颂周颂商颂鲁颂周南、召南、邶、鄘、卫 、王、郑、齐、魏、唐、 秦、陈、桧、曹、豳 诗 经 的 三 个

4、组 成 部 分十五国风舆地图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 句式以四言为主 重章叠句的运用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语言质朴优美,音节和谐明快,形 象鲜明,寓意深刻,富于艺术感染 力。诗 经 中 的 爱 情 诗王风 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溥(p)兮,有 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 ,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rng),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 遇,与子偕(xi)臧(zng)。 不期而遇的喜悦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

5、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追求意中人而不得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s)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y)我彤管。 彤管有炜(wi),悦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xn)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青年男女的幽期密约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女子思念情人郑风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 维子

6、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女子失恋,难忘旧情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qin)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狡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wi)。子不我思,岂无他士。 狂童之狂也且。 女子责备情人变心鄘风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dn)彼两髦(mo), 实维我仪。 之死矢(sh)靡(m)它。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 髧彼两髦,实维我特。 之死矢靡惹。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柏 舟 宋马和之作 炽热爱情的表白与争取自由婚姻的抗争召南摽有梅摽(bio)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倾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di)其谓之!

7、 女子待嫁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n)有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zhn)。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祝贺女子成婚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h)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b)无訧(yu)兮 。絺(zh)兮綌(x)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 悼 亡秦风蒹葭赏析1、诗意解读几种 2、赏析方法:意境美;朦胧美;蕴藉美;音乐美。 3、新颖译文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8、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追求意中人而不得()蒹葭(jin ji),芦苇; 苍苍,深色。 ()伊人,那人。 ()溯洄,沿着弯曲的水道逆流向上; 从,追寻,探寻;道阻 ,道路险阻。 ()溯游, 沿着通直的水道逆流向上。 ()凄凄,同萋萋,茂盛的样子;晞:干。 ()湄,水边高地。 ()跻(j),登上高处。 ()坻(ch),水中小沙洲。 ()采采,众多,形形色色;未已,未止,未干。 (10)涘(s),水边。 (11)右,向右转,迂回曲折。 (12)沚(zh), 水中小陆地。注

9、释:诗意解读 1、讽刺说: 汉代毛诗序“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 其国焉。”这首诗是讽刺秦襄公的,因为他不遵守周礼,因此将招 来亡国之祸。 东汉郑玄诗笺:“秦处周之旧土,其人被周之德教日久矣 ,今襄公新为诸侯,未习周之礼法,故国人未服焉。”所谓伊 人是“知周礼之贤人,乃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 2、诗意不定说: 宋代朱熹作诗序辨说指斥毛诗序穿凿附会,认为:“ 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伊人,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 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诗意解读 3、求贤说: 清代学者姚际恒:“此自是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 之诗。” 认为“伊人”是春秋时代的一位隐居水边的贤人 。该

10、诗表达了君主求贤招隐之意。 4、怀人说:清代学者汪凤梧:“蒹葭,怀人之作也。秦之贤者抱道 而隐,诗人知其地,而莫定其所,欲从靡由,故以蒹葭起兴而 怀之,溯洄溯游,往复其间,庶几一遇之也。” 是一首 描写主人公怀友访旧而不得见的惆怅之情。5、求爱说: 近代学者余冠英:“这篇似是情诗,男或女词。 ” 琼瑶窗外主题曲在水一方爱情诗歌。 翻译家许渊冲就将这首诗翻译成“a love song”,伊人是“the lover”,主题句是 “where is she so sheen”。 诗意解读6、朦胧诗说:陈子展:“诗境颇似象征主义,而含有神秘意味”。林兴宅:“蒹葭所表现的企恋是人类追求真、 善、美的最高

11、境界的象征。”“伊人”象征着美好的理想 , 这种理想可遇不可求,可望不可及,正是在这样的矛盾 冲突中构成了审美的境界。当代作家韩少华:“也许,我所企慕的文学中的美 质与佳境,正如同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永远可望而不 可即。” 。 诗意解读赏析方法1、意境美: “意境”就是诗词中所描绘的形象与作者的思 想感情融为 一体而形成的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诗.蒹葭一篇,最得 风人深致。 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多重意境交相叠合的开 放型结构,使这首诗成为极富张力、意蕴宏 深、多姿多彩的诗的极品,给予读者以更丰 富的想像、开拓和创造的空间。赏析方法: 2、朦胧美: 中国第一首朦胧诗。全诗扑朔迷离、烟水苍茫,在

12、模糊 的意象中,展示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朦胧美。留有较多的 空白和模糊之处,为读者实现各自的阅读期待提供了极 为开放的召唤结构: “伊人”作为中心意象,朦胧不清、飘忽不定; “秋水”的意象也是朦胧凄迷,具有多重寓意; 抒情主人公的意象模糊不定; “伊人”所在空间位置游移缥缈,难以捉摸。赏析方法: 3、蕴藉美: 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 括,指文学作品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含着丰富的 意义生成可能性。 蒹葭具有丰厚的情感内涵和深刻的哲理意味,其 最大的艺术特色是意境朦胧,含蕴不尽。“伊人” 其实是一种象征,它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 的人生境遇:情人难得、知音难觅的怅惘,仕途坎

13、坷、功业未遂的忧思,理想幻灭、前途渺茫的失望 ,人生无常、精神失落的悲哀等等心灵的回响,都 可以从诗的意境中得到感应。 赏析方法:4、音乐美 方玉润诗经原始“三章只一章,特换韵耳。其实首 章 已成绝唱。古人作诗多一意化为三叠,所谓一唱三叹, 佳者多有余音。” 该诗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短 促,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一意化为三叠,用韵先响后 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一唱三叹,极具感染力。新颖译文:1、在水一方- 邓丽君演唱 琼瑶词 林家庆曲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 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 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 又远又长

14、。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 依下佛,她在水的中央。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 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 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 中伫立。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 一方。新颖译文:2、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 儿,伫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 太长。顺流而下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儿 ,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 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那好人儿 ,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 绳。顺

15、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新颖译文: 3、 芦荻秋色一片青苍,星点银光露凝成霜。传说中的那 个人啊,总在水国哪个地方。当我逆着水流而上, 风阻波挡长途难往。当我蓦然回首张望,她不就在 来时路的中流飘荡。 芦荻秋色一片迷离,星点银光露珠亮丽。传说中的那 个人啊,总在泽国哪里休憩。当我绕着圈儿寻觅, 水深浪急船儿难移。当我猛然回首一瞥,她不就在 来时路的小岛伫立。 芦荻秋色一片繁盛,星点银光露痕滋润。传说中的那 个人啊,总在水泊哪里安身。当我曲折向前挺进, 滩浅草缠船儿难行。当我颓然回首四顾,她不就在 来时路的沙洲现形。新颖译文:4、 伊人伊人在水一方,从春到夏蒹葭苍苍。 道路总是缥缈如带,伊人总是梦里新娘。 啊,伊人,月儿已被流水漂白,你的美丽让我忧伤。 伊人伊人在水一方,从秋到冬白露为霜。 箫声总是如泣如诉,伊人总是国色天香, 啊,伊人,雁字已经飘零南天,你在风中不要着凉。 (冯骥才)新颖译文: 5、我昨晚一夜没有睡觉, 清晨往河边去散步。 水边的芦草依然还是青青地,草上的白露已经凝成秋霜了。我的爱人明明是站在河的那边,我想从上渡头去赶他, 路难走又太远了。 我想从下渡头去赶他,他又好像站在河水的当中一样。啊,我追逐的只是一个幻影呀! (郭沫若)思考与练习一、名词解释: 1、诗经; 2、国风 二、简答:1、诗经的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