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经济体—一个很有意思的讲座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87411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说经济体—一个很有意思的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图说经济体—一个很有意思的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图说经济体—一个很有意思的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图说经济体—一个很有意思的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图说经济体—一个很有意思的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图说经济体—一个很有意思的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说经济体—一个很有意思的讲座(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 言我们的思维习惯中有一种难以克服的倾向:相信亲眼目睹的现象事实,怀疑现象进化的历史。这常使我们在揭露真理的道路上面对现象事实所构筑的坚固屏障陷入茫然无措的境地。尽管通过机智的理论假设,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这种屏障,可到头来却总是发现,现象事实后面还是现象事实,不知道客观真理距离我们究竟还会有多远。好比观察和描述一棵参天古树。观察的路径和方法不同,所给出的理论描述也会有所不同。一位执著的观察者,若总是关注树冠上生成的新芽,很可能就从此铸定他今后的观察路径。他会仔细察看这颗新芽,再来察看下面的枝条,又去察看底下的树干,他的观察目光会沿着这条路径一直延伸到长满根须的土里面去,但却找不到发育这棵古树

2、的那颗种子。他甚至可以解剖这棵古树,但新芽、枝条、树干和根须的内部,仍没有那颗种子的踪影。最后,他会给出除种子之外关于古树的非常详尽的理论描述。然而,古树不会是从天而降的。从微观经济学到宏观经济学,其观察路径和研究方法都与那位执著的观察者类似。微观经济学一开始就紧紧抓住现实经济生活中最常见的价格现象,通过一系列假设割出一块完全竞争的个别商品市场。精确的分析步骤之后,看到了市场的均衡条件。宏观经济学仍然是从与总供给和总需求相伴随的价格曲线开始,通过价格和工资粘性的假设,看到了总供给曲线由左下向右上的倾斜,从而得出需求管理的政策工具。但后来的理性预期假设却又使这条总供给曲线直了回去。当然,不可全面

3、否认当代经济学的完美性,因为大部分理论假设最后都是可以被拆除的。但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却始终没能拆除。只要观察路径不变,研究方法不变,理性经济人怕是要永远活在经济学的心中。当代西方著名经济学家小罗伯特E卢卡斯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并在一次学术演讲中坦言:“,宏观经济学的这种动态进化进程远没有结束。就我们一起研究的经济周期来说,我相信它还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理论程度。即使是在这种初始阶段,我也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我们研究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中起着中心作用的思维习惯,有必要用某种本质上不同的观点来代替”。我们不同意“正确理论只有一种”的说法。任何一种理论,都是人脑思维与外在世界相结合的产物,都要

4、冒歪曲真相的风险。针对同一对象的两种理论,如果都能自圆其说,则都不失为正确的理论。两相比较,至简至易者妙。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进化一书中对此有一个非常形象的说明。他先是引导我们说:“如果不相信我们世界的内在和谐性,那就不会有任何科学。这种信念是,并且永远是一切科学创造的根本动机”,然后他给我们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我们企图理解实在,多少有些像一个人想知道一个合上了表壳的表的内部机构,他可以看到表的外壳和正在走动着的表针,甚至还可以听到表壳内部发出来的滴嗒声,但是他无法打开表壳。如果他是机智的,他可以画出一些能解答他所观察到的一切现象的机构图形来,但是他却永远不能完全肯定他所画出的图形就是唯一可以

5、解释他所观察到的一切现象的图形。他永远不能把这幅图跟实在的内部机构加以比较,而且他甚至不能想象进行这种比较的可能性或意义。但是他完全相信:随着知识的增长,他的关于实在的图景也会愈来愈简单,并且它所能解释的感觉印象的范围也会愈来愈广。他也可以相信,知识有一个理想的极限,而人类的智力正在逐步接近这个极限。正因为如此,他可以把这个理想极限叫做客观真理”。如果把这只表交给同样机智的另外一个人,这个人所描绘出的很可能会是另外一幅机构图形,而且同样能够解释他所观察到的一切现象。我们也不赞成“科学理论没有国界”的观点。“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人的观察习惯和思维方式与西方人肯定是有所

6、区别的。虽然这里还无法给出双方的全部差异,但中国人擅长于形象的归纳演义,西方人专精于抽象的分析推理,这一点恐怕不会有太大的疑义。两种观察习惯和思维方式孰优孰劣,另当别论,但常常是同样有效的。一条断腿在精确地挥舞着手术刀的西医手中很快就痊愈了,中医的接骨术不动任何刀具同样可以慢慢地治好这条腿。两位医生如果不是很固执的话,他们应当互通长短。本文欲打破经济理论思维中由来已久的思维定势,遵循一条可称之为“由古至今,自下而上”的观察路径,采用一种可称之为“取像思维,归纳演绎”的研究方法,来描述并解释人类经济生活这棵“古树”的进化历程和几个重大现象事实的生成机理。本文研究方法的特点是将全部经济现象视为一体

7、,以图形符号为演绎工具揭示其体内功能及其体内现象的结构状态。故称“图说经济体”。图说经济体全篇分为三部分:上篇原始经济体;中篇工具经济体;下篇货币经济体。上篇原始经济体,从人类经济生活的最原始形态入手,通过一幅无法怀疑其真实性的想象图景来观察一位人类远古祖先的一次生存行为。从中发现人类远古祖先生存行为中所体现出来的两种基本功能:转换功能与吸收功能。接下来全面讨论了两种功能的基本属性和结构特征,并给出原始经济体的概念。原始经济体是一个功能体,不包含物质、能量、信息的任何因子,因此,人、社会、大自然均被视为经济体的体外环境。篇中着重强调了作为经济体体外环境的人与经济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社会、大自

8、然与经济体之间的作用方式问题进行了探讨。篇中提出经济流的概念。以经济流为参照又给出了转换功能与吸收功能冷热属性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原始经济体体内功能的实现过程。最后对原始经济体的成长及进化过程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描述。提出经济体的初始平衡态、远离初始平衡态和极限平衡态等几个概念。中篇工具经济体,从功能结构上描述原始经济体进化为工具经济体的全部历程。从工具经济体开始,有经济体体内现象生成。工具经济体中生成了四种体内现象:生产、消费、工具、产品。篇中运用一种独特的图像符号来描述这些体内现象的功能属性和结构特征,这为此后的描述和讨论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工具。篇中还提出了经济流剩余的概念。经济

9、流剩余在整篇的理论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理解经济体成长进化机理的一个关键。篇中还专门探讨了工具经济体体内现象间的平衡机制。给出了工具经济体体内功能结构与现象结构的图像模型和数字模型。篇中还讨论了工具经济体的冷热周期问题,分析了造成工具经济体冷热周期的根源。最后,对工具经济体的成长及进化过程进行了理论描述。下篇货币经济体,首先在经济流剩余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经济流体内剩余问题。经济流体内剩余是理解经济体成长进化机理的又一个关键。也是理解和把握货币经济体的关键。货币经济体在工具经济体的基础上又生成四种体内现象,至此,货币经济体中共存在八种体内现象:生产、消费、工具、产品,分工、交换、资本、货币

10、。篇中专门探讨了八种体内现象间的平衡机理,给出了货币经济体体内功能结构与现象结构的图像模型和数字模型。着重描述了经济流在货币经济体中的体内流程。篇中还专门探讨了货币经济体的冷热周期问题。明确指出:货币经济的冷热周期,完全不同于工具经济体的冷热周期。后者为体外周期,其根源是经济体体外日、地、月系统所固有的季节周期。前者为体内周期,这种体内周期是资本数量连续稳定匀速增长的必然结果,与货币经济体体外环境的变动没有任何关联。这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周期的理论问题上的混乱。在全篇的讨论中,借用了一些经济学中的概念,譬如:生产、消费、工具、产品、分工、交换、资本、货币。但这些概念的内涵已经有所

11、变化。应将上述概念全部理解为各种不同性质的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上述种种都是行为现象,而不仅仅是某种以实物为其存在形态的认识对象。图说经济体经济学家在其理论创造过程中,遵循这样一条观察路径:“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商品的生产与消费”。我们的观察路径与之相反。我们的观察要从生产与消费开始,而且是从生产与消费的胚芽形态人类祖先最原始的生存行为开始。上篇 原始经济体中篇 工具经济体下篇 货币经济体一 人类祖先的一次进餐二 两种功能三 发自于人又超越于人四 西医的手术刀五 胃口再大也有限六 此消彼长七 轮子的转动八 转换在前九 原始经济体十 形影相随十一 谁占居着支配地位十三 种群十四 大自

12、然十五 物质 能量 信息十六 经济流十七 热与动 冷与静十八 冷热互荡十九 黑白闪烁的光点二十 为而不恃二十二 福祸相倚二十一 成长的极限十二 人体人类祖先的一次进餐12345678910人类祖先的一次进餐 图(1)摘果子吃果子经济学家把观察的注意力放在果子的个数上面,并从中捋出了这样一条理论分析的线索:随着所吃掉的果子个数的增加,吃掉下一只果子的欲望在逐渐减少。也正是抓住了这条线索,经济学家发现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并由此成功地构造出作为当代经济学理论基础的价格理论。我们不打算在这里就果子的个数来重新讨论边际效用递减问题。果子个数的多少,以及边际效用何时递减为零,完全取决于这位祖先的胃口。另一

13、位远古祖先的胃口可能会大一些,为使边际效用递减为零,只须多摘下并吃掉一只或几只果子。人类祖先的一次进餐 图(2)摘果子吃果子经济学家会毫不犹豫地指出,图(2)的“进餐”效率要比图(1)有所提高。并会进一步指出,图(2)的边际成本以及平均成本要比图(1)有所降低。但我们所关心的,既不是“进餐”效率,也不是“进餐”成本。图(1)、图(2)中的一个极为明显,又极容易被忽略的事实是:每一只果子无一例外地都对应着“摘”与“吃”两种行为。如果说在图(1)中,两种行为的区分还不够明显的话,那么图(2)就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了这一点。图(1)与图(2)区别仅在于,前者的两种行为是分十分完成的;后者则是一次完成的。

14、两种功能转换功能与吸收功能 图(3)吸 收转 换树上的果子,本为无用之物,这位祖先饥渴之时,它便有可能成为有用之物。但树上的果子绝不会自动落入口中,它必须首先被从树上摘下,并被顺利送至嘴边,方可成为有用之物。因此,“摘果子”体现出一种变无用之物为有用之物的功能。果子不被吃掉,便起不到止渴充饥,维持生存的作用。被吃下去的果子最终却是以与最初的形态和质量完成不同的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的,显然在体内被耗用或吸收过。因此“吃果子”体现出一种耗用或称吸收有用之物的功能。我们将变无用之物为有用之物的这种功能称为转换功能或简称转换;耗用或称吸收有用之物的这种功能称为吸收功能或简称吸收。为区别这两种功能,在本文

15、的图示法中,我们用白色代表转换功能,黑色代表吸收功能。不可忽视这两种功能的存在。如果没有这两种功能在发挥作用,“就餐” 便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 发自于人又超越于人显然,转换与吸收这两种功能,是在这位祖先的摘、取、咬、嚼、咽等一系列肌体动作中体现和发挥出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两种功能就是受这位祖先的能动意识所 支配,人的能动意识除其自身的行为动作之外是不能支配任何其他东西的。事实上,并非只有在人类祖先的生存行为中才体现出具备转换与吸收两种功能,一切生物在其维持生存而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都体现出具备这两种功 能。微生物在维持其生存的过程中,要能够将周围环境中的水、氧、无机盐、维生素、含

16、氨基酸的氮源、含葡萄糖的碳源等物质要素转换成其生命体细胞所必需的脂肪、 蛋白质、核酸等形式;在这种转换的同时,又必须能够将其不断地吸收掉,否则无法 进行下一轮的物质交换。正是在这种转换与吸收的过程中,微生物维持了其生命体的 存在。植物依靠其根茎枝叶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将周围环境中的水、氧、阳光、无机盐等物质要素,转换成可溶性糖、淀粉、葡萄糖等对其生长有用的成分 ;同时又在不断地耗用或吸收掉这些成分。正是在这种转换与吸收的过程中,其生命 体得以存在并进一步生长。因此可见,转换功能与吸收功能是生物世界中的一种普遍存在。与其说是人支配着这两种功能,不如更准确地说,是受人的能动意识所支配的生存行为体现、发挥或 实现了这两种功能。西医的手术刀为使我们的讨论更富成效,需要对“进餐”行为的现象外部和现象内部做一个区分。我们以肉眼可及之处作为区分现象外部与现象内部的分界线。对于这次“进餐”行为来说,人体体表以外所观察到的一切是现象外部;人体体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