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学四年级上半学期古诗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36765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X 页数:54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小学四年级上半学期古诗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上海小学四年级上半学期古诗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上海小学四年级上半学期古诗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上海小学四年级上半学期古诗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上海小学四年级上半学期古诗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小学四年级上半学期古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小学四年级上半学期古诗(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1.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 安城内地势最高地。2.意:感到。3.不适:不悦, 不快。4.近:快要。【翻译】傍晚以至,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乘 坐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这时望见将 要西落的太阳,落日余晖洒向大地,无限美好 ,可惜已近黄昏,美好的太阳也就渐行渐远 了。【赏析】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 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这首 诗就很好的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当诗人为排 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 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有 人认为夕阳是嗟老伤穷、残光末路之感

2、叹.赠花卿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注释】(1)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2)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3)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4)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5)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6)几回闻:本意是听到几回。文中的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翻译】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 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这样的乐曲只应 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赏析】花敬定曾因平叛立过功,居功自傲,骄 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 用天子音乐。杜甫赠此诗予以委婉的讽刺。在 中国封建社会里,礼

3、仪制度极为严格,即使音 乐,亦有异常分明的等级界限。大李杜: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暮江吟唐代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 山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 ,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 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 琵琶峰。【注释】 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残阳:快

4、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 霞。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 绿色 。 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农历九月 初三的时候。 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 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译文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 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 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 又在红色上面滚动。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 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 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 巧的弯弓。【赏析】 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 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 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 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

5、使景色倍 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 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 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秋夕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 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 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注释】 秋夕:秋天的夜晚。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画屏:画有图案的屏 风。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流萤:飞动的萤火 虫。天阶:露天的石阶。坐看:坐着朝天看。牵牛

6、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 字,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的人物 牵牛和织女。【译文】在一个秋天的晚上,银白色的蜡烛发 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 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 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 虫。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 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 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赏析】这首诗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 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 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 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 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 ,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 ,抒发心中悲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其二) 宋

7、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注释】 题目意思: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走出 篱笆门,忽然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一 股伤感,于是写下这首诗。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用竹片或竹竿编的门。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 河。“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岳:指西岳华山。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摩天:碰到天。摩:摩擦、接触。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胡尘: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 ,指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

8、少 数民族的泛称。南望:远眺南方。王师:指宋朝的军队。【译文】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赏析】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 ,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 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 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 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 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 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 ,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

9、更深远 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 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 企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 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 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 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 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 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 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 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 思,在诗中虽未明言点破,强烈的批判精 神则跃然可见。从军行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注释】 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 战争之事。 2

10、.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 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 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 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 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 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译文 】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赏析】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 延 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 走 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 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

11、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 , 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 境。 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 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 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 “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 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 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 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 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 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 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

12、的环境描写转为 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 力极强的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 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 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 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 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 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 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 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 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 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 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 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 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 力,掷地有声。一二两

13、句,境界阔大,感情 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 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 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 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 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 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 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 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 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 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 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 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 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 也有明显的体现。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 边关的宏

14、伟壮志。鸟鸣涧唐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注释1.鸟鸣涧:鸟儿在山中鸣叫。 涧: 两山之间的小溪。 2.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 意思。 3.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 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 有。 4.月出:月亮出来。 5.惊:惊动,惊扰。 6.时鸣:时,不时。不时地 啼叫。 时:时而,偶尔。 译文 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 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 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 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时 不时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 的鸟鸣。 【赏析】 这首写春山之静。“静”被诗人强烈地感受到了。 为什么呢?是由于“人闲”,也就是人静。人静缘

15、 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 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衬托出春涧的 幽静。 写空灵闲静的环境和心境,主人公用他全部的心神 去细细地啼听花落鸟鸣的天籁,他的内心宁静淡泊 , 但又富于幽雅情致。静到极处的自然在诗人笔下有 声有色,生意盎然。月出无声,而山鸟惊飞,这是 动静相衬的艺术佳境。采莲曲(其二)唐 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 裁,芙蓉向脸两边 开。乱入池中看不 见,闻歌始觉有人 来。【注释】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 裙子。 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 的。 芙蓉:指荷花。 乱入:杂入、混入。 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 ,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闻歌:听到歌声。

16、始觉:才知道。【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 荷叶中,仿佛一色, 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 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 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 来。【赏析】 这首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 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 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 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 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 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 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 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 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 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夏日绝句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 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 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