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小学办学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534456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县小学办学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县小学办学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县小学办学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县小学办学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县小学办学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县小学办学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县小学办学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县小学办学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县小学办学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 xx 县村级小学、教学点办学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一)农村村级小学、教学点办学基本情况县共辖 个乡镇,居住人口约 43 万人,现设有130 个村级小学,59 个教学点,共设班级 928 个,其中复式班 31 个,在校学生 人,在岗教师 ? 人。(二)教学设施情况近年来,我县通过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初中校舍建设工程、校舍安全工程等项目实施,投入大量资金,建成各类新校舍,基础设施设备焕然一新,总体办学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县教育局为科学调整布局明确了方向。根据“就近入学、相对集中、先建后撤、分步实施、平稳过渡、

2、逐步到位”的原则,力求科学调整学校布局,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以实施城区中小学扩容和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为重点的较为科学的调整布局做出了方案,不久即将落实。(三)教育教学装备情况目前我县由于教育专项经费缺乏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还是偏低,村级学校的仪器、器材、图书等设备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与国家规定的标准尚有一定的差距,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存在一定困难。各村级小学所配备的仪器配备,都存在着种类不齐、数量不足的缺陷,一些使用中自然损耗的仪器也未能得到及时补充,大部分的图书未能及时剔除更新;不少村级小学没有计算机室 ,信息技术课程没法按要求实施。教学点的教学装备就更差了。(四)学科教师配

3、备及师资质量情况1、师资配备不足。部分村级小学不能按照省定的编制标准配足教师数量,目前,我县的 xx、xx、xx 等乡镇村级小学都存在有编无师现象。xx 地处山区,人口分散 ,村级小学、教学点多,开设的班级多,而每个班级学生又少,所以造成目前村级小学教师课程负担过重,不少村级小学都是有多少个班级就只能安排多少个教师(包括学校领导),教学点基本都是只能开设复式班。2、师资流失影响村级小学师资稳定。因为办学水平差异 、社会对学校的认知度不同、地理位置差别,部分老师想方设法希望调入一些规模较大的“窗口”学校,或者部分年轻教师通过考试等各种途径,转入其他单位。村级小学的师资稳定和整体水平均受到影响。(

4、五)学校课程开设情况村级小学由于受到师资编制的限制,很难配齐配足所有学科的专任教师(特别是小学英语 、信息技术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由于学校的部分课程师资缺编和结构失衡,造成国家课程计划 未能全面贯彻实施,教育教学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同年级的教学平行班少,同年级的学科教研受到限制,影响了教师专业水平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方针,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 ”为重点,以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根本,积极组织和选派教师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培训、研讨和观摩活动。通过各级培训 ,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

5、体素质。2.完善学校管理机制。每学年对每位教师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把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绩与绩效考核挂钩,切实做到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性,教师考核管理机制不断完善、规范 。3.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不断补充我县村级小学师资队伍。近两年,我县通过公开向社会 xx 教师,逐渐解决村级小学师资不足的问题 ,2015 年,我县共招聘小学教师xx 人,2016 年,将公招小学教师 xx 人。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受历史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村级小学的办学规模偏小,办学质量受到影响,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不高。现有的 130 所村级小学中,其中在 10 个班级以

6、下的学校有 124 所,其整体办学水平普遍不高。造成规模偏小的主要原因:1、虽然还有发展的空间,但由于资金缺乏,发展成本较高,不能适*区快速发展的需要;2、校园面积占地偏小,受历史客观条件限制,学校发展空间不大;3、学校的生员少,师资配备受限、师资结构失衡,教育、教学、教研活动难于与其它规模学校一样正常开展,学校办学质量受到影响,许多适龄儿童转到中心小学或县城学校就读,造成学校办学的不良循环。(二)现行的编制标准不能满足现实需求 1.编制不足,教师工作量大。教师虚超实缺现象导致村级小学编制严重不足,聘请临时代课教师、返聘退休教师现象存在。绝大多数学校实行包班管理,且复式教学仍占一定比例,教学点

7、教师集校长、教师、工友、保安于一身,是“一肩挑”、“全能型”人才,工作任务相当繁重。2.村级小学教师整体水平不高。一是学历偏低。二是年龄偏大。大部分年龄偏大的教师缺乏接受教育新理念、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和热情,以致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手段陈旧,教学效果一般。三是专业教师短缺。村级小学公办教师是村级小学的主力军,大多为民办教师转正的的,他们很少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因此绝大部分村级小学教师只能勉强应付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 ,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很难落实。绝大部分代课教师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学技能都严重滞后,仅凭经验、爱心从事教育教学活动。3.村级小学教师培训值得加强 。村级小学教师普遍反

8、映,由于村级小学人手有限 ,教学任务繁重,乡镇中心学校很少派他们参加县级以上学科培训、教学观摩活动,校本研训机会也不多,缺乏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效果不明显,而参与面比较广的远程培训大多没有落到实处,教师专业发展受到制约。(三 ),村级小学的仪器、器材、图书等设备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与国家规定的标准有差距我县的村级小学,都存在着所配备的仪器配备不足,仪器种类不齐、数量不足的缺陷,科学实验课无法开开展,大部分的图书未能及时剔除更新,部分村级小学缺乏计算机和电教设备,给正常使用造成不少的困难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县政府要按照国发201248 号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国办发20124

9、8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统筹规划,使中小学布局更加有利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办学效益和质量。#(一)均衡调配教师资源,完善农村学校教师补充机制,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 一是科学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软硬件条件较好的学校与薄弱学校重组整合、资源共享、以强带弱、结对联动、捆绑发展等形式,促进薄弱学校的改造和提高,切实缩小校际差距。二是要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的师资优势和骨干示范作用,进一步开展城乡教师支教交流,实现城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三是要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功能,加大对农村小学的资金投

10、入,为村小学和教学点配置数字化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加快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农村小学的教育资源配置。四是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关心乡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加强乡村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积极性。(二)建立机制,强化教师队伍 。加大教师招聘 、定向培养力度,解决小学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年龄断层的问题,建议以教学班核定村级小学编制 ,按原则上一个教学班配备 2 名教师”的标准执行 ,体育、音乐、美术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可以采取跨校兼课、走教的方式解决。加强村级小学教师培训,乡镇中心学校要建立 、完善和落实以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技能为中心的村级小学教师校

11、本培训制度。暂时因编制不足聘请临时代课教师的,必须组织上岗培训。(三 )充实后勤生活设施设备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舒心环境,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游戏和锻炼条件。 学校不仅仅是学习的场所,更重要的是生活的场所,于小学生从心理、生理特点讲,更需要的是玩耍,所以一定要充实后勤生活设施设备。 1.开发自身资源 ,充分利用寄宿制小学现有的图书室、阅览室、科技室、电视播放室等阵地 ,因地制宜,创办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午和晚上的时间,组织学生读书、看电视、唱歌,举办演讲、跳绳、拔河、文艺表演、诗歌朗诵等比赛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避免学生厌校、厌学现象发生。 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

12、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大力宣传国家政策法规。加大村级小学建设县级财政投入,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村支持村级小学建设,或者社会捐赠用于村级小学建设。逐步更换、添置教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结合实际,逐步提高学生伙食标准。(五)加强教育政策宣传,坚持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原则,合理调控生员入学流向和生员结构。1、加强舆论宣传导向。在科学规划设置和按照国家标准建设好农村每一所小学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新修订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教育均衡的推进成效,促使学校区域内的居民对所在地小学的办学情况有更全面客观的认识和了解,正确引导广大群众对子女入学的需求行为,及时组织适龄儿童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入学接受教育。2、加强学校办学宣传。学校要通过规范办学、提高质量扩大学校的办学影响,以高效益的办学水平赢得社会和家长的认可,要突出加强宣传学校的办学特色 、办学优势和办学成效,不断提高学校办学的知名度,减少辖区内适龄儿童的非正常流动。3、政策导向生员流向。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招生入学、学籍管理等手段,合理调控生员流动和生员结构,努力稳定小规模学校的办学规模和生员素质,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