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审图常见问题总结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26371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198.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审图常见问题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结构审图常见问题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结构审图常见问题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结构审图常见问题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结构审图常见问题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构审图常见问题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审图常见问题总结(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结构专业设计专题学习(一 )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 及应对措施一、设计说明中的常见 问题1、问题: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 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0。措施:根据混凝土规范3.3.2条的规定 ,结构重要性系数:在持久性工况和短暂 设计工况下,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结构构 件不应小于1.1。请设计时注意遵守。2、问题:规范的版本错误。措施:设计时应以现行有效版本进行设计 ,各所总工及设计人应经常检查版本的更 新情况,对作废的版本,及时请技术质量 部工作人员加盖作废章。3、问题:主楼与裙房相连,主楼 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裙 楼为乙级。措施:主裙楼相连时,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按级别高者取用,上述情况,裙楼的地基

2、 基础设计等级也应取甲级。4、问题:局部单跨框架,抗震等 级未提高。措施:根据抗规6.1.5条的规定,甲、乙类建筑以及高度大 于24m的丙类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高度不大于24m 的丙类建筑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根据省抗规6.2.1条的规定,对于仅一个主轴方向的局部单 跨框架结构,其梁柱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当原局部单跨框架 抗震等级为一级时,对丙类建筑应取一*级,对乙类建筑应提高 为特一级。 一般情况下,不能采用单跨框架结构,但可采用局部单跨框架 结构,所谓局部单跨框架结构,系指单跨框架部分承担的剪力 或倾覆力矩不大于总剪力或倾覆力矩的50%,应注意,局部单 跨框架结构仅允许在一个主轴方

3、向采用。5、问题: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 防类(乙类)的建筑,仍按标准 设防类(丙类)确定抗震等级。措施: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3.0.2条,重点设防类建筑应按高于本地 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 施,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 地震作用。抗震等级属于抗震措施的范畴 ,故乙类建筑应按提高一度的要求确定抗 震等级。6、问题:说明中荷载表述不全。措施: 1、楼梯间前室活荷载标准值应考虑入流集中的情况 ,不小于3.5KN/。 2、高层建筑屋面至少应按上人屋面考虑活荷载。 3、高层建筑的裙房屋面应考虑施工堆载。 4、女儿墙、楼梯栏杆等可能承受水平推力的构件应 注明水平荷载。 5、

4、雨篷、空调板、厂房或剧院中的马道应考虑检修 荷载。 6、人防构件应根据相应的人防等级注明等效荷载。二、图面中的常见问题1、问题:进、排风井墙体未按临 空墙设计。措施:根据人防规范,临空墙为一侧 直接承受空气冲击波作用,另一侧为防空 地下室内部的墙体。当进、排风井墙体与 地下室内部相邻时,应按临空墙设计。2、问题:楼板开设洞口(指大洞 ),未对洞口边梁、穿层柱、相 邻板给予加强。措施:根据省抗规6.7.14条,单边梁和 穿层柱处楼面开洞的周围相邻的一跨应采 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板厚不应小于 150mm,双层双向配筋。洞口周边的边梁 应加宽,并配置抗扭纵筋和箍筋。与单边 梁和穿层柱相邻的上下层也

5、应采用现浇钢 筋混凝土楼板,板厚适当加厚,配筋适当 加强。请设计时注意遵守。3、问题:屋面框架梁按KL编号。措施:屋面框架梁与楼面框架梁的构造有 所不同,应按WKL编号。4、问题:筏板配筋图中,钢筋未 注明层数和排数。措施:筏板配筋图中,贯通钢筋应注明排 数,附加非贯通钢筋应注明排数和层数。5、问题:图中梁板标高及做法与 建筑图不符。措施:结构设计系在建筑图的基础上完成 ,应保持与建筑图的一致性,若有不同意 见,应及时与建筑专业设计人协商,保证 建筑和结构图纸的一致性。6、问题:半框架未按省抗规 的要求进行设计。措施:根据省抗规6.2.1-5条的规定,多层 框架结构中应严格控制一端支撑于框架梁

6、的半 框架的数量,其数量不应超过该方向框架总数 的20%,高层建筑不应采用半框架。 半框架的框架梁与主梁相交处,应按铰接处理 ;支撑半框架的框架主梁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 ,并设置抗扭纵筋及腰筋,抗扭箍筋应沿梁全 长加密,箍筋最小直径除满足计算外,应比构 造要求增大2mm,同时加大框架主梁的下部 纵筋。7、问题:图纸中层高、层数与计 算书不符。措施:计算书应按照图纸表达的内容进行 建模计算,当设计过程中层高和层数进行 了调整后,应及时更新计算,建议在出图 前,对图纸(包括建筑和结构图纸)和计 算书进行相符性检查。8、问题:人防地下室遗漏人防电 缆井、进排风竖井出地面结构 图。 措施:人防地下室设计

7、图中应包含人防电 缆井、进排风竖井出地面结构图,该图可 由设计人自行设计,也可选用国家标准图 集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FG01。9、问题:对称构件未按对称配筋 的方式提出要求,导致配筋不足 或施工错误。措施:几何平面不对称而对称布置的构件 ,编号相同,其配筋方式若不注明,一般 按平移配筋理解,可能导致配筋不足,此 时设计图应注明是否按对称方式配筋。部 分设计人员在对称构件中加注“反:字, 则应在说明中加注“凡注明 “反”字的构 件,其配筋对称设置”。10、问题:地下室柱配筋与地上 1层相同。措施:根据抗规6.1.14条,地下一层柱 截面每侧纵向钢筋不应小于地上一层柱对 应纵向钢筋的1.1倍,且地下

8、一层柱上端和 节点左右梁端实配的抗震受弯承载力之和 应大于地上一层柱下端实配的抗震受弯承 载力的1.3倍。11、问题:梁上柱(LZ)、楼梯 柱(TZ)不满足抗震要求。措施:梁上柱(LZ)和楼梯柱(TZ)均为 受力柱的一种,与框架柱具有相同的要求 ,应按与主体结构相同的抗震要求进行设 计,包括抗震构造措施。12、问题:桩基础未注明单桩竖 向承载力特征值。措施:设计说明中,应注明各桩型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地基基础规范8.5.6条,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确定, 该规范附录Q规定,将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除以安全系数2,为 单

9、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2、当桩端持力层为密实砂石层或其他承载力类似的土层时,对 单桩竖向承载力很高的大直径端承型桩,可采用深层平板载荷 试验确定桩端土的承载力特征值。3、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采用静力触探及标贯 试验参数结合工程经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三、配筋的常见问题1、问题:穿层柱箍筋肢距不满足 省抗规的要求。措施:根据省抗规6.7.13条规定:穿层 柱应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箍筋 直径不应小于12,肢距不应大于150mm。 请设计时注意遵守。2、问题:开洞位置处的单边框架 梁抗扭纵筋和箍筋不满足省抗 规的要求。措施:根据省抗规6.7.12-3条规定:单 边梁应设置抗

10、扭纵筋和箍筋,沿梁全长箍 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直径不应小于 12mm,且宜采用四肢箍。抗扭纵筋间距不 应大于100mm,直径不应小于16mm。请 设计时注意遵守。3、问题:梁、柱配置的箍筋间距 不足。措施:设计时应注意:一级抗震等级梁、 柱箍筋间距均不应大于6d;同时一、二、 三、四级抗震等级梁箍筋间距也不应大于 h/4。4、问题:框架梁端截面底、顶面 钢筋配筋量比值不足。措施:设计时应注意,一、二级抗震等级 框架梁端截面底、顶面钢筋配筋量比值分 别不应小于0.5和0.3。应特别注意:连续梁 在大小跨相邻时小跨梁易出现比值不足的 情况。5、问题:框架梁顶面贯通钢筋配 筋量不足。措施:设计

11、时应注意:一、二级抗震等级 框架梁顶面贯通钢筋配筋量不应少于梁两 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 1/4。6、问题:梁腰筋配置不足。措施:设计时应注意高规7.2.27条第4 款的规定: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其两 侧腰筋的总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而 混规9.2.13条规定:梁的腹板高度不小 于450mm时,梁的腰筋配筋率不应小于腹 板截面面积的0.2%。7、问题:独立构造边缘构件箍筋 配置不足。措施:独立构造边缘构件箍筋配置除满足 最小构造要求外,尚不应小于计算值。8、问题:楼板钢筋配置不足。措施: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可能导致楼板配筋不足:1)未按楼板计算书配筋;2)提交外审或检查

12、的计算书与设计采用的计算书不是同一套计 算书;3)先画图,后补计算,未进行仔细复核,导致图纸配筋与计算 书不符;4)不同层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一致,只按一种等级进行计算 ,导致等级较高的楼板构造配筋不足,而等级较低的楼板计算 配筋不足。9、问题:梁与剪力墙平面外相接 ,梁纵筋伸入长度不符合钢筋锚 固要求。措施:当梁与剪力墙平面外相接时,应调 整钢筋直径,保证梁纵筋伸入长度符合钢 筋锚固要求,或采取其他可靠的锚固措 施。10、问题:贯通中柱的框架梁纵 向钢筋直径大于柱截面尺寸的 1/20。措施:在设计时注意,一、二、三级框架 梁内贯通中柱(特别是当柱截面较小时) 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

13、应大 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 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11、问题:暗柱阴影部分的长度 小于约束边缘构件lc长度的一半。措施:在设计时应按高规7.2.15条执行 ,暗柱阴影部分的长度在满足bw和 400mm的要求之外,尚不应小于约束边 缘构件lc长度的一半。12、问题:地下室墙体水平钢筋 的直径小于12mm。措施:在设计时应按地基规范8.4.5条 执行,采用筏型基础的地下室墙体内应设 置双面钢筋,钢筋不宜采用光圆面钢筋, 水平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2mm,竖向钢筋 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 200mm。13、问题:框架梁端纵向受拉钢 筋配筋率大于2

14、%时,箍筋直径不 满足。措施:在设计时应按抗规6.3.3条执行 ,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 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14、问题:短肢剪力墙误按一般 剪力墙配筋。措施:根据高规7.2.2条的要求,不论是 否为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所有短肢 剪力墙的全部竖向钢筋的配筋率均要满足: 底部加强部位一、二级不宜小于1.2%,三、 四级不宜小于1.0%; 其他部位一、二级不宜小于1.0%,三、四级 不宜小于0.8%。 一般情况下,含有“宜”字的规范条文尽量 执行。15、问题: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 架柱,箍筋为8-100/200。措施:根据抗规6.3.3条的规定,抗震 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柱,

15、其箍筋最小直径为 10,故上述柱箍筋直径应取10或10以 上。16、问题:短柱箍筋未全高加 密。措施:根据抗规6.3.9条的规定,以下 情况柱箍筋应全高加密: 1)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 2)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 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 3)框支柱; 4)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17、问题:桩箍筋未采用螺旋筋 ,且桩顶箍筋加密区高度小于5d 。措施:根据桩基规范4.1.1条,灌注桩 箍筋应采用螺旋式,受水平荷载较大的桩 基、承受水平地震作用的桩基以及考虑主 筋作用计算桩身受压承载力时,桩顶以下 5d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间距不应大于 100mm。18、问题:部分地梁腰筋间距大 于200

16、mm。措施:混规9.2.13条规定:梁的腹板高 度不小于450mm时,在梁的两侧应沿高度 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的 间距不宜大于200mm,截面积不应小于腹 板截面面积(bhw)的0.1%,对于地梁而 言,当无与之相连的楼板时,其截面形状 为矩形,腹板截面高度hw取矩形截面有效 高度h0。19、问题:楼板上部构造钢筋配 筋面积不足。措施:混规9.1.6条规定:按简支边或 非受力边设计的现浇混凝土板,当与混凝 土梁、墙整体浇筑或嵌固在砌体墙内时, 应设置板面构造钢筋,钢筋不宜小于 8200,且单位宽度内的配筋面积不宜 小于跨中相应方向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1/3 ,与混凝土梁、墙整体浇筑单向板的非受 力方向,钢筋截面面积尚不宜小于受力方 向跨中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1/3。本次学习到此结束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讨论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