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之表意不明(上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25394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句之表意不明(上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病句之表意不明(上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病句之表意不明(上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病句之表意不明(上课)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病句之表意不明(上课)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句之表意不明(上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句之表意不明(上课)(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文字运用表意不明识别六种病句类型之五:表意不明(一)掌握两种表意不明类型1.歧义(1)因“多音多义”造成歧义下面句子都存在因“多音多义”造成歧义的问题,请作具体说明。2010年底,小王还欠款一万元。答: 汉语中有些字因意义不同而读音不同,句中“还”读“hi”还是“hun”, 意思是“仍”还是“归还”?词义不明。天色渐暗,电瓶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答: “修车的”词义不明,是“修车师傅”,还是“请修车师傅修电瓶车的人”?不清楚。北京图书馆收藏着章太炎的书。答: “章太炎的书”词义不明,是章太炎的著作,还是章太炎曾收藏的书?不清楚。(2)因“结构不定”造成歧义下面句子都存在

2、因“结构不定”造成歧义的问题,请作具体说明。(2010广东)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答: “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有歧义,“部分”指“福利院”还是“孤儿”?不清楚。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答: 如果在“前”字的后面停顿,句意为: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在本月的15日以前到县里汇报。如果在“前”字的前面停顿,则句意为: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在本月的15日这一天前往县里去汇报。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两家银行。答: 这是由“和”字不同切分(或对“和”词性的不同理解)造成的歧义。“

3、和”作连词,说明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个人;“和”作介词,说明他只背着总经理,与副总经理共同行动。 词的多义导致歧义 【例】独连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2003 全国卷6C) 析“看不上”可以理解为“看不到”,也可以理解为“瞧 不起”。 更要注意虚词的多义性导致的歧义现象: 【例】在延安鲁迅文艺学院时,只有我跟他学过钢琴。 析“跟”字既可以作连词,相当于“与”;也可以作介 词,相当于“向”。练习2.指代不明下面句子都存在因“指代不明”造成歧义的问题,请作具体说明。 (1)(2010全国)对于那些指责这一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它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的人,这表明他们对这一

4、学说缺乏深入认识,还没有掌握其精髓。答: 表意不明。“这表明”中的“这”指代不明确,从句子来看,“这”应指上文“指责这一学说”的行为,但因为前面用了“对于人”,造成“这”指代不明确。(2)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过去中国大部分历史学家主要精力就用在这方面。答: “这方面”指代不明。(3)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答:“这方面”指代不明,到底是指欣赏好诗,还是指创作好诗?不清楚。(二)重点识别:歧义表意不明这一类型的病句主要指歧义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除了运用双关修辞格以外,如果同一句话有两种或两

5、种以上的理解,那么这句话就是歧义句。歧义主要是由结构不定造成的。 【易错提醒】高考表意不明语病主要有词的多义导致歧义、不 同停顿产生歧义、指代不明、修饰两可等几种类型。 【备考指导】一看数量短语,数量短语和“的”同时出现,常会 产生歧义。二看多音、多义词,多音、多义词往往容易造成歧 义。三看代词,代词如“这”、“这些”、 ”“其”、“此”、“他”、 “自己”等在句中的指代内容是否明确。四看“和”字,从词性来 看,可以是连词,表示并列;也可以是介词,表示对象。词性 不同,在句子中作用也不同,容易产生歧义。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练习 【例】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 得还需要继续努力。(2

6、005全国卷4B) 析“自己”可以指“我”,也可以指“老师”。把“自 己”改为“我”就没有歧义了。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 析“这种”是“接受”还是“反对”指代不明。 【例】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 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 法是否定的。 析“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有歧义,“此” 是指“只是嘴上说说”还是指“要采取果断措施”,句意 不明。 【例】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他手里提 着一个黑色皮包。 析“提着黑皮包”的是张原,还是老人? “他”指代不明1.结构不定造成歧义的几种情况(1)动词的施动方向不确定而产生歧义误例

7、: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解析 “批评”的施动者和受动者不明确,是他在文章里批评别人多还是别人对他的文章批评多?可改为“文章中批评的人很多”。(2)动词的支配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误例:发现了敌人的哨兵。解析 动词“发现”的对象是“敌人”还是“敌人的哨兵”?不明确。可据其中一种意思改为“哨兵发现了敌人”。(3)介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误例: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解析 “对”的管辖范围不明确,是“对”报案人愤慨还是“对”围观者的行为愤慨?表意不明确。(4)修饰两可而造成歧义误例:数百位战斗英雄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表彰会。解析 数量短

8、语作为定语易出现歧义,“数百位”是修饰“英雄”还是修饰“亲属”?可将“数百位”调到“亲属”前,消除歧义。 (5)由停顿不同而造成歧义在同一句话里,由于标点符号的位置不同,或者在阅读过程中虽然没有标点符号,但因句子比较长而需要停顿,若停顿的位置不同,也会造成意思上的很大差异。误例: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解析 由于逗号停顿的位置不同,原句可有两种不同的意思,其一是:如果“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那么“安排住处,领取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其二是:如果“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那么“领取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注意:“和”“对”“在”等

9、词引起歧 义 王小刚和赵小花的爸爸到学校里来了。 “赵小花的爸爸和王小刚”两个人来学校了,也可理解为“ 王小刚的爸爸”和“赵小花的爸爸”两个人来学校了。 对学生会提的建议,我们举双手赞成。 “建议”是学生会提出的,还是针对学生会而提出的,意思 不明确。 小王在火车上写字。 可以表示把字写在火车上面,也可以表示在火车里把字 写在别的什么东西上。【例】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析“进攻”的施事者可以理解为巴勒斯坦,也可以 认为是以色列。 【例】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 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 也不相信。 (2004全国二卷) 析有歧义,是

10、说“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 谁也不相信”还是说“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 ,谁也不相信”,表意不明确。练习 【例】收购站营业员因认真执行规定,对收购进来的 有病猪肉,未按该站主任的意图,加盖“合格肉”图章 ,所以遭到迫害。(2000年常州市模拟卷) 析该句本意是:收购站营业员没有给有病猪肉加 盖“合格肉”图章,违背了主任的意图,所以遭到迫害 。但却在“意图”后加上一个逗号,意思变成了:收购 站营业员给有病猪肉加盖“合格肉”图章,违背了主任 的意图,所以遭到迫害,意思恰好相反。故根据句意 的需要,若表示前者意思,则在“意图”后不加逗号, 若表示后者意思,则可在“意图”后加逗号。【例】局长

11、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 有新的起色。(98年全国高考卷第7题D项) 析“几个”既可以修饰“领导”,也可以修饰“学校”。 【例】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 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2007 广东卷) 析“看了十天的报纸”有歧义,是看了“十天报 纸”,还是看了“十天的报纸”?表意不明。即时巩固1 指出下列句子出现歧义的原因。(1)开学后不久,王虹同学借张晓丽同学一本唐诗宋词选读。答:“借”的方向性不明确,“借进”“借出”两可。表意不明。可将“借张晓丽同学”改为“借了张晓丽同学的”或“借给张晓丽同学”。(2)松下公司这个14毫米厚度的新产品给人的视觉感

12、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答: “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是指“松下公司新产品”,还是“索尼公司的产品”?主语指向不明。(3)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12年11月的照片。答: 动词的施受不明,可以理解为孙燕自己拍摄的,也可以是别人替她拍摄的。(4)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答: 停顿不明,“晚上来的人”有两种停顿,两种切分:一是“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意谓“迟到”;一是“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意谓“傍晚”。(5)一个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今年年底将要建成投产。答: 修饰两可。“一个”既可修饰“外商”,又可修饰“加工厂”。2.辨别真假歧义真歧

13、义是指一句话既能这样理解,又能那样理解,使人无所适从。假歧义是指有的句子就局部看具备了歧义句的特征,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不会让人产生不同的理解。即时巩固2 判断下面句子是否存在歧义问题,说明理由。 (1)那天,张平去找李南,两个人恰恰在新建路相遇了。他说:“ 你来得正好呢!”(1)有歧义。第一句说了张、李两人,第二句的“他”不 知指代谁。这里不宜用代词,是谁说的,就把谁的名字重说 一遍。 (2)张大娘完全懂得小虎子的意思。她笑眯眯地说:“你们自己干 吧,爷爷会支持你们的。”(2)无歧义。虽然前一句提到“张大娘”和“小虎子”两个人,但后用的代词“她”指代张大娘,不会引起误解,因为“大娘”是女的,

14、“小虎子”是男的,一看就清楚。(3)有几回,邻舍孩子听到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给 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 (3)无歧义。第一句说了“孩子”和“孔乙己”两个对象,从“围 ”可以看出“孩子”是复数,“孔乙己”是单数,所以第二句用 “他”和“他们”两个代词,不会使人误解。(4)他去了三年了。 (4)有歧义。“去”有“行走”“离开”“死”三个意思。(5)这种办法叫“蘑菇战术”,将敌人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 。 (5)无歧义。“蘑菇”的“蘑”同“折磨”的“磨”构成谐音双关 。“双关”是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含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该句 表面上是写“蘑菇”,实际意义却是“折磨”,这是作者要表达 的

15、修辞效果,它不会让人捉摸不定,无所适从。(三)综合识别、判断辨识表意不明,一看数量短语,数量短语与“的”同时出现,常会产生歧义。二看多音、多义词,它往往容易造成歧义。三看代词,代词如“这”“这些”“其”等在句中易出现指代不明的情况。四看“和”字,“和”既可作介词又可作连词,因为词义不同,在句中作用也不同,容易产生歧义。另外,通过变换节奏、变换轻重音朗读也能检查出歧义来。即时巩固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包装和炒作,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是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宣传的必备手段, 可这要有一个度,过了就成了忽悠,成了骗局,会把善良的人拖进泥淖。 B.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耗时数年的潜心

16、研究不可或缺,而且绝不 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指向整个人类的战斗。 C.几天前,他刚接待过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一批省市领导来到县里,专门调 研返乡农民工问题。 D.谢晋老人在80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老师在毕业典礼上对自己的评价: 一个温情主义者。解析 B项“指向整个人类”表意不明,是“由人类进行的”还是“针对人 类进行的”不明确。 C项主语不明,“专门调研”的是“他”还是“省市领导”,同时“接待过 来到县里”句式杂糅。 D项“自己”到底是指“谢晋老人”还是指“老师”,有歧义。 答案 A识别六种病句类型之六:不合逻辑(一)掌握六种不合逻辑类型所谓“不合逻辑”,就是句子表达的意思没有道理,不符合客观事实。这种语病有的是由于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错误而产生的,有的是由于语言表达不妥而产生的。1.概念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