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美的法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23026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设计美的法则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建筑设计美的法则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建筑设计美的法则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建筑设计美的法则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建筑设计美的法则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设计美的法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设计美的法则(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个建筑给人们以美或不美的感受,在人们心理上、 情绪上产生某种反应,存在着某种规律。建筑形式美法则 就表述了这种规律。建筑物是由各种构成要素如墙、门、窗、台基、屋顶 等组成的。这些构成要素具有一定的形状、大小、色彩和 质感,而形状(及其大小)又可抽象为点、线、面、体( 及其度量),建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些点、线、面、 体以及色彩和质感的普遍组合规律。建筑形式美法则可以 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建筑体形的几何关系 古代一些美学家认为圆、正方形、正三角形这样一些简单、肯定 的几何形状具有抽象的一致性,是统一和完整的象征,因而可以引起 人们的美感。现代建筑师也称赞这些简单的几何形状是美的体形,因 为

2、它们可以清晰地辨认。 所谓抽象的一致性,就是指这些形状有确定的几何关系。例如圆周 上的任意一点距圆心的长度是相等的,圆周的长度是直径的倍;正 方形或正立方体的各边相等,相邻的边互相垂直;正三角形的三条边 等长,三个角相等,顶端处于对边的中线上。这些形状既然有明确、 肯定的几何关系,就可以避免任意性。这种观点对建筑构图影响很大 。古代许多优秀建筑作品不论是平面形状、体形组合,乃至细部处理 ,都以上述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作为构图的依据,从而获得了高度的 完整统一性。 是罗马万神庙的圆形平面,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方形平面。后来虽然 突破古典建筑形式,出现了多种不规则的构图法则,但有时仍然借助 于简单几何

3、图形来达到构图上的完整统一 主和从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发现,自然界趋向于差异的对立。他认 为协调是差异的对立产生的,而不是由类似的东西产生的。例如植物的干和枝,花和叶,动物的躯干和四肢等,都呈现出一 种主和从的差异。这就启示人们:在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各个组 成部分是不能不加以区别的,它们存在着主和从、重点和一般、核心 和外围的差异。建筑构图为了达到统一,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理,从 内部空间到外部体形,从细部处理到群体组合,都必须处理好主和从 、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在一些采用对称构图的古典建筑中,对此作了 明确的处理 如图 2主从分明(圆厅 别墅)是设计的圆厅别墅 (上为透视图,下为平 面图

4、)。现代强调形式 必须服从功能的要求, 反对盲目追求对称,出 现了各种不对称的组合 形式,虽然主从差异不 象古典建筑那样明显, 但还是力求突出重点,区 分主从,以求得整体的统 一。国外一些建筑师常 用的“趣味中心”一词, 指的就是整体中最富有 吸引力的部分美国亚特兰大桃树 中心广场旅馆中庭 (上为透视图,下 为平面图)。一个 整体如果没有比较 引人注目的焦点 重点或核心,会使 人感到平淡、松散 ,从而失掉统一性 。 对比和微差 建筑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对比是显著的差异,微差则是细微的差 异。就形式美而言,两者都不可少。对比可以借相互烘托陪衬求得变 化,微差则借彼此之间的协调和连续性以求得调和。

5、没有对比会产生 单调,而过分强调对比以致失掉了连续性又会造成杂乱。只有把这两 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既有变化又谐调一致。对比在建筑构图 中主要体现在不同度量、不同形状、不同方向、不同色彩和不同质感 之间。不同度量之间的对比 在空间组合方面体现最为显著。两个毗邻空间,大小悬殊,当由 小空间进入大空间时,会因相互对比作用而产生豁然开朗之感。中国 古典园林正是利用这种对比关系获得小中见大的效果。各类公共建筑 往往在主要空间之前有意识地安排体量极小的或高度很低的空间,以 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衬托主要空间 大小高低的对比)。不同形状之间的对比和微差 不同形状之间的对比和微差 在建筑构图中,圆球体和奇

6、特的形状比方形、立方体、矩形和长 方体更引人注目。利用圆同方之间、穹窿同方体之间、较奇特形状同 一般矩形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关系,可以获得变化多样的效果。如不来 梅的高层公寓用有微差变化的扇形单元组成了整体和谐的构图 不同方向之间的对比 即使同是矩形,也会因其长宽比例的差异而产 生不同的方向性,有横向展开的,有纵向展开的,也有竖向展开的。 交错穿插地利用纵、横、竖三个方向之间的对比和变化,往往可以收 到良好效果。 直和曲的对比 直线能给人以刚劲挺拔的感觉,曲线则显示出柔和活 泼。巧妙地运用这两种线型,通过刚柔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可以使建 筑构图富有变化。西方古典建筑中的拱柱式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屋顶

7、的举折变化都是运用直曲对比变化的范例。现代建筑运用直曲对比的 成功例子也很多 。特别是采用壳体或悬索结构的建筑,可利用直曲 之间的对比加强建筑的表现力。直线和曲线对比(巴西议会大厦) 虚和实的对比 利用孔、洞、窗、廊同坚实的墙垛、柱之间的虚实对 比将有助于创造出既统一和谐又富有变化的建筑形象(图7虚实对比 (萨伏伊别墅)色彩、质感的对比和微 差 色彩的对比和调和 ,质感的粗细和纹理变 化对于创造生动活泼的 建筑形象也都起着重要 作用 均衡和稳定 处于地球重力场内的一切物体只有在重心最低和左右均 衡的时候,才有稳定的感觉。如下大上小的山,左右对称的人等。人 眼习惯于均衡的组合。通过建筑的实践使人

8、们认识到,均衡而稳定的 建筑不仅实际上是安全的,而且在感觉上也是舒服的。对称均衡 对称本身就是均衡的。由于中轴线两侧必须保持严格的 制约关系,所以凡是对称的形式都能够获得统一性。中外建筑史上无 数优秀的实例,都是因为采用了对称的组合形式而获得完整统一的。 中国古代的很多建筑,几乎都是通过对称布局把众多的建筑组合成为 统一的建筑群。在西方,特别是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后期,建筑师几 乎都倾向于利用均衡对称的构图手法谋求整体的统一不对称均衡 由于构图受到严格的制约,对称形式往往不能适应现代 建筑复杂的功能要求。现代建筑师常采用不对称均衡构图。这种形式 构图,因为没有严格的约束,适应性强,显得生动活泼

9、。在中国古典 园林中这种形式构图应用已很普遍动态均衡 对称均衡和不对称均衡形式通常是在静止条件下保持均衡的,故称静态 均衡。而旋转的陀螺,展翅的飞鸟,奔跑的走兽,所保持的均衡,则属 于动态均衡。现代建筑理论强调时间和空间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对 人的感觉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促使建筑师去探索新的均衡形式动态 均衡。例如把建筑设计成飞鸟的外形图、螺旋体形,或采用具有运动 感的曲线等,将动态均衡形式引进建筑构图领域。 稳定 同均衡相联系的是稳定。如果说均衡着重处理建筑构图中各要 素左右或前后之间的轻重关系的话,那么稳定则着重考虑建筑整体上 下之间的轻重关系。西方古典建筑几乎总是把下大上小、下重上轻、 下

10、实上虚奉为求得稳定的金科玉律。随着工程技术的进步,现代建筑 师则不受这些约束,创造出许多同上述原则相对立的新的建筑形式( 图12稳定和不稳定 韵律和节奏 自然界中的许多事物或现象,往往由于有秩序地变化或有规律地重复 出现而激起人们的美感,这种美通常称为韵律美。例如投石入水,激 起一圈圈的波纹,就是一种富有韵律的现象。蜘蛛结的网,某些动物 (包括昆虫)身上的斑纹,树叶的脉络也是富有韵律的图案。有意识 地模仿自然现象,可以创造出富有韵律变化和节奏感的图案,韵律美 在建筑构图中的应用极为普遍。古今中外的建筑,不论是单体建筑或 群体建筑,乃至细部装饰,几乎处处都有应用韵律美造成节奏感( 连续韵律 以一

11、种或几种组合要素连续安排,各要素之间保持恒定的 距离,可以连续地延长等,是这种韵律的主要特征。建筑装饰中的带 形图案,墙面的开窗处理,均可运用这种韵律获得连续性和节奏感 渐变韵律 重复出现的组合要素在某一方面有规律地逐渐变化,例如 加长或缩短,变宽或变窄,变密或变疏,变浓或变淡等,便形成渐变 的韵律。古代密檐式砖塔由下而上逐渐收分,许多构件往往具有渐变 韵律的特点。起伏韵律 渐变韵律如果按照一定的规律使之变化如波浪之起伏, 称为起伏韵律 交错韵律 两种以上的组合要素互相交织穿插,一隐一显,便形成交 错韵律。简单的交错韵律由两种组合要素作纵横两向的交织、穿插构 成;复杂的交错韵律则由三个或更多要

12、素作多向交织、穿插构成。现 代空间网架结构的构件往往具有复杂的交错韵律 比例和尺度 谐调的比例可以引起人们的美感。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 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最基本的原素是数,数的原则统摄着宇宙 中心的一切现象。这个学派运用这种观点研究美学问题:在音乐、建 筑、雕刻和造型艺术中,探求什么样的数量比例关系能产生美的效果 。著名的“黄金分割”就是这个学派提出来的。在建筑中,无论是组合 要素本身,各组合要素之间以及某一组合要素与整体之间,无不保持 着某种确定的数的制约关系。这种制约关系中的任何一处,如果越出 和谐所允许的限度,就会导致整体比例失调。至于什么样的比例关系 能产生和谐并给人以美感,则众

13、说纷纭。模数比例 一种看法是,只有简单而合乎模数的比例关系才易于辨认 ,因而是和谐和美的。从这种基本观点出发,认定象圆形、正方形、 正三角形等具有确定数量制约关系的几何形状可以当作判别比例关系 的标准和尺度。至于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可以有不同的比,就存在一 个什么是最佳比的问题。经过长期的探索发现,长宽比为 1:1.618的 长方形最为理想。这就是模数比例中的黄金分割原理 模度体系 现代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把比例和尺度结合起来研究,提 出“模度体系”。从人体的三个基本尺寸(人体高度1.83米,手上举指 尖距地2.26米,肚脐至地1.13米)出发,按照黄金分割引出两个数列 :“红尺”和“蓝尺”,用这

14、两个数列组合成矩形网格,由于网格之间保 持着特定的比例关系,因而能给人以和谐感 重复和再现 在音乐中某一主旋律的重复或再出现,通常有助于整个乐曲的 和谐统一。在建筑中,往往也可以借某一母题的重复或再现来增强整 体的统一性。随着建筑工业化和标准化水平的提高,这种手法已得到 愈来愈广泛的运用。一般说来,重复或再现总是同对比和变化给合在 一起,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凡对称都必然包含着对比和重复这 两种因素。中国古代建筑中常把对称的格局称为“排偶”,偶是成对的 意思,也就是两两重复地出现。西方古典建筑中某些对称形式的建筑 平面,表现出下述特点:沿中轴线纵向排列的空间,力图变换形状或 体量,借对比求变

15、化;而沿中轴线横向排列的空间,则相应地重复出 现。这样,从全局来看,既有对比和变化,又有重复和再现,从而把 互相对立的因素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同一种形式的空间如果连续多 次或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还可以造成一种韵律节奏感。如哥特式教堂 中央部分就是由不断重复同一形式的尖拱拱肋结构屋顶所覆盖的空间 ,而获得优美的韵律感 现代一些住宅、公共建筑等也每每有意识地选择同一形式的空间作为 基本单元,通过有组织的重复取得效果渗透和层次 西方古典建筑多为砖石结构,各个房间多为六面体的闭 合空间,很少有连通的可能。近代技术的进步和新材料的不断出现, 特别是框架结构取代砖石结构,为自由灵活地分隔空间创造了条件, 从

16、而对空间自由灵活“分隔”的概念代替传统的把若干个六面体空间连成 整体的“组合”概念。这样,各部分空间互相连通、贯穿、渗透,呈现出 极其丰富的层次变化 所谓“流动空间”正是对这种空间所作的形象的概括。中国古典园林中的 借景就是一种空间的渗透。“借”是把彼处的景物引到此处来,以获得层 次丰富的景观效果。“庭院深深深几许”就是描述中国古典庭园所独具的 幽深境界 而且通过楼梯、夹层的处理,造成上下多层空间的相互穿插渗透,以 丰富层次变化 上下层空间互相渗 透的效果(华盛顿 国家美术馆东馆) 空间序列建筑是三度空间的实体,不能一眼就看到它的全部,只有在连续 行进的过程中,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才能逐次看到它的各个部 分,最后形成整体印象。逐一展现的空间变化必须保持连续关系。观 赏建筑不仅涉及空间变化,同时还涉及时间变化。组织空间序列就是 把空间的排列和时间的先后两种因素考虑进去,使人们不单在静止的 情况下,而且在行进中都能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特别是沿着一定的 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