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和平衡关系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8522865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品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和平衡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产品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和平衡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产品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和平衡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产品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和平衡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产品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和平衡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品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和平衡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品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和平衡关系(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产品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和平衡关系 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 投入产出表体系;第二节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及平衡关系;第三节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及平衡关系。 主要内容:1、投入产出表的不同种类; 2、现行投入产出表的两种主要形式:价值型和实 物型的特点、表式、数据来源、指标性质; 3、价值型和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优缺点和区别等 。 第一节 静态投入产出模型体系所谓静态投入产出模型-不包括时间因素的投入产出模型。一、SNA投入产出表:SNA:(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国民经济核算帐户体系,采用复式记账方式,运用有收必有 支,收支必相等的原理,将国民经济错综复

2、杂的内在联系用 帐户联系起来。SNA表式:中间需求 + 中间投入 Xij + 最终需求 =Yi 总产出(需求)Xi 初始投入Nj = 总投入Xj总结:三个象限;两组平衡关系 行平衡:中间需求 + 最终需求 = 总需求 列平衡:中间投入 + 初始投入 = 总投入SNA表的特点: 1、建立在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上,名词概念来自西 方经济学; 2、其核算范围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非物质产品; 3、计量单位为价值单位(货币单位)。二、MPS投入产出表: MPS: (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 ) 物质产品平衡体系:采用单式平衡表,表明再生产过程, 以窄口

3、径的国民收入为国民经济统计的对象,以简单的数 量增减恒等式进行平衡核算。 建立在马克思经济理论基础上,既有实物型,也有价值型 。 (一)实物型: 行平衡关系:中间产品 + 最终产品 = 总产 品中间产品 +Qij 最终产品 = Yi 总产品 QI活劳动投入( 人数)(二)价值型: 中间产 品 + 物质消耗 Xij+ 最终产 品 =Yi 总产 品Pi 增加值固定资产 折旧 Dj劳动 者报酬 Vj生产税净额 Tj营业 盈余 Mj= 总产值Pj 行平衡关系: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 =总产品列平衡关系:物质消耗价值+固折旧+新创造价值=总产值MPS表的特点:1、建立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基础上(政治经济学

4、)2、其核算范围只包括物质产品的投入产出关系;3、既有实物表,又有价值表。 SNA:只有一张价值表; MPS:包含两张表,实物表和价值表。上述表都没有第四象限,通常包含第四象限的表称为扩展 型投入产出表。第二节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及平衡关系一、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表式结构: 所谓价值型,即表中所有数据均以货币单位量度。它将 各部门的投入与生产成果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 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将国民经济分成若干产品部门 ,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因而它比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包括 的范围多而全。价值投入产出表的行反映各部门产品的 实物运动过程,而列则反映各部门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 。 简化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形式如下

5、:第一象限:中间流量矩阵-Xij 中间产品:本期生产、本期尚需进一步加工的产品,是 用于本期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Xij:横行:i产品分配给j部门做生产使用的数量;纵列:j部门生产中消耗的i产品数量。i=j时,即行、列交叉处,主对角线上的元素,表示 各部门产品提供给本部门生产使用数量或本部门生产中 消耗本部门产品的数量。 中间投入(物质消耗):是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消耗 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货物投入: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办公用品等 一次性消耗;服务投入:修理费、加工费、运输、邮电费、广告 、保险、科研、技术转让费、培训费、差旅费、招待费 等。第二象限:最终产品(使用)象限-Yi。最终

6、产品(使用):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 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 1、消费:居民消费:货币购买的耐用、非耐用消费品, 保险、医疗教育、实物。不包括居民购买的房屋和用于 生产的物品支出。政府消费:提供社会全体成员消费的安全保卫 、监察、医疗等公共产品支出。 2、资本形成总额: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对固定资产和存 货的投资支出。 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本形成净额+存货增加+固定资产折旧=资本形成净额+固定资产折旧 资本形成净额=固定资本形成净额+存货增加(期末期初 ) 3、净出口 = 出口总额 进口总额第三象限:初始投入象限,又称增加值象限-Nj, 增加值:常住单位追

7、加到生产中消耗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 服务的价值,即新创造价值与固定资产转移价值之和。 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即是国内生产总值。1、固定资产折旧:一定时期内为补偿生产中耗用的固定资 产而按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价值。也包括按产 量提取的更新改造基金,油田补偿维护费,补提折旧。2、劳动者报酬:一定时期内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得到的各 种形式的报酬。包括工资、奖金、福利、津贴、补贴、 实物性收入,企业为职工支付的社会保险等。第三象限3、生产税净额:生产税与补贴相抵后的净额生产税: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 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 地、劳动力等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

8、费。4、营业盈余:是一个平衡项,指一定时期内常住单位的增 加值超过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的部 分,或社会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折旧、报酬、税净额 后的部分,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扣除 从利润中支出的工资和福利等。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平衡关系:1、行平衡关系:价值表的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反映产品的 分配使用去向。中间产品(使用)+ 最终产品(使用)= 总产品数学表达式: 一般表达式: (2.1) i=1,2n2、列平衡关系:把价值表的第一、三象限联系起来 ,反映产品部门的各种投入来源:列平衡关系:中间投入+初始投入(增加值)=总投 入数学表达式:一般表达式: (2.2)

9、 j =1.2.n 三、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特点:1、既综合又具体的反映国民经济的各种经济平衡和比例关系 。(1)能反映国民经济的各种综合指标和比例: 如:社会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初次分配和最终使用,以及 由此产生的比例;(2)能反映各部门的总量及比例;(3)能反映各部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使用情况。 2、既可以从生产的角度(纵列),又可以从分配使用的角度 (横行)考察国民经济的运行,既可以反映各个部门的生 产技术联系(第一象限),又可以反映各个部门的分配情 况(第三象限),和为社会提供最终使用的情况(第二象 限)价值表的特点3、既可以从使用价值形态(横行),又可以从价值形态 (纵列)考察社会产品

10、和每一种产品的运动,掌握整个 国民经济和各部门产品的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4、既可以使用表格形式,又可以用数学模型反映国民经济 运行,一张投入产出表,同时就是一个投入产出模型, 既直观又抽像。第三节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及平衡关系一、表式结构: 以实物单位表述的国民经济各大类产品的棋盘式平衡表:上表的简要解释:从行向看,反映的是各类产品的分配使用 情况,其中一部分作为中间产品供其它产品生产 中使用(消耗),另一部分则作为最终产品供投 资和消费使用,两部分相加就是一定时期内各类 产品的生产总量。从列向看,反映了各类产品生 产中要消耗其它产品(包括自身)的数量。但应 指出的是,由于列向各类产品的计量单位

11、不一致 ,故不能进行运算,因此,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 只有行模型没有列模型。实物型投入产出表没有列平衡,是由于实物单位不能加总。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式为: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式为:行平衡:中间产品行平衡:中间产品 + + 最终产品最终产品 = = 总产品总产品三、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特点:1、反映的经济关系明确:由于实物单位表示的投入产出量,直接反映使用价值,避免 价格波动对生产技术联系的影响。因此,在研究国民经济 者重要产品的生产和使用状况时及研究它们之间的平衡配 比时,有现实意义。2、编表难度较小:现实统计工作中的很多资料用实物单位。3、有较大的局限性:不是所有产品都可以用恰当的

12、实物单位量度,如维修业、餐 饮业、服务业。因此,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只能进行主要产 品间的生产与分配使用的平衡,无法对国民经济整体进行 综合平衡。四、实物型和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的优缺点比较:价值型优点:1、可以涵盖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理论上);2、既可以建立行模型,也可以建立列模型;缺点:1、受价格变化影响;2、受部门划分粗细的影响;3、不能全面、准确的反映部门之间的技术联系 。优缺点:实物型优点:1、可以利用现行管理、统计工作的资料;2、能够避免价格变化的影响;3、便于对重要产品的生产与使用进行平衡计算; 缺点:1、不是所有产品都可以用恰当的实物单位计量;2、受表格规模的限制,不可能将国民经济的全部产品纳入其 中,只能就主要产品编制平衡表;3、只能建立行模型,无法从列向反映各部门的生产技术联系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