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房措施 花17万装修不如地基多花1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19604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8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震房措施 花17万装修不如地基多花1万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抗震房措施 花17万装修不如地基多花1万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抗震房措施 花17万装修不如地基多花1万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抗震房措施 花17万装修不如地基多花1万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抗震房措施 花17万装修不如地基多花1万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震房措施 花17万装修不如地基多花1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震房措施 花17万装修不如地基多花1万(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芦山县古城镇张家沟组居民任攀霞一家耗尽10多年积蓄 盖的新房,就在此次地震中,成了危房。记者在采访中 发现,任家的悲剧并非个案。显然,未来如何在建造房 屋过程中加强抗震措施,已成为当地居民和有关部门的 一个重要课题。没建几年就成危房昨日一早,记者随雅安预 备团救助受灾群众的部队来到芦山县古城镇张家沟组。 部队送来了柴油机,为碾米机提供动力。当地群众借此 打出新米,吃上了大米饭。45岁的任攀霞却始终愁眉不 展:“我家的新房子快塌了,根本不能住了!”记者在现场 见到,任攀霞家的小洋楼位于张家沟一个半山坡上,房 屋由两层构成,上下各四个房间,楼房四周墙壁上已经 出现裂缝。如果不仔细察看,她家的小洋楼

2、与普通同类 住房并无两样。但要命的是,小洋楼右侧前主梁已经断裂,整 个房屋已经向这一侧倾斜,房屋四壁布满隐性裂缝。只 要稍微再受点力,房屋就有坍塌的可能。“这房子再也 住不成了。”谈话中任攀霞喃喃自语,显得忧心忡忡。 “地震发生的时候,我们顺手拿了件衣服就逃了出来,以后再 也不敢进到屋子里去。”任家的这座小洋楼是“512”汶 川大地震之后建的新房。2009年,任攀霞和丈夫任建决 定拿出多年积蓄的18万元,与自家兄弟一起,从附近农村找来私人包工头,建起了这座在当地还算洋气 的新房。整幢楼房包括装修花费超过30万元,耗尽了全 家10多年的积蓄。任攀霞夫妇以前长期在家务农,后来 两个女儿读书,两口子

3、几年前开始到成都的工厂打工。 目前两口子辛苦一个月,省吃俭用下来能积累3000多元 其中还要拿出一部分用于小女儿的学费和家中的开销。 任攀霞告诉记者,当初建房的18万元中借了差不多5万元 ,目前还剩几千元没有还清。说起房屋的事情,任攀霞现在十分后悔。小洋楼有上下4间房,总计6根水泥 浇筑的主梁。当初为了省下几千元,建房时省掉了两根 主梁。任攀霞说,如果多加两根主梁,房屋结构将更加 坚固,很可能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不过,当地农村房 大多是这么建的,尤其是以前。她当时想到的是,6根主梁已 经够用了,而且在他们这里的自建房中算是很结实的。 没想到这么一震就面临毁房的危险。房屋结构存在问题 任家的悲剧

4、并非个案。正在龙门乡组织抢险救灾的雅安 陆军预备役步兵团团长王元康说,此次地震之后,估计龙门 乡超过90%的房子都已不能住人。“关键是房屋结构有问 题”。在此次芦山地震的另一个重灾区宝兴县,本报记 者看到倒塌的民房中,大部分都和地基有关这也是一个房屋结构问题。宝兴县城居民李华美家四层楼的房子 ,墙体开裂,能伸进去一个手掌,现在房子完全不能住 了,救援人员都不敢进去帮忙搬家具。李华美说:“房 子装修花了17万元,早知道地震震成这样,还不如在地 基上多花一万块。”今年40岁的芦山县居民王国强说,家里 去年才和另外三户人家一起搬迁到集资盖的四层楼房, 在这次地震中,新房墙体也出现了很厉害的裂缝。王国

5、 强说:“我很后悔,因为我的房子只有一半是框架结构 ,后面那一半是非框架的耳房,结果地震过后框架的部分都 没问题,耳房却裂得很厉害。为了确保安全,以后修房 子不仅要全框架,而且还要把框架柱子的横截面尽量修 宽点,听说这样更抗地震”。任攀霞说,她家盖房子的 时候自己和丈夫不在家,就由家中老人牵头找的当地包工工匠 盖的房子。“大家盖房子都是这么盖的,也没有专门的 人指导。汶川发生地震后,我们就想着要盖结实一点, 结果还是出了大问题。”建房还须考虑抗震采访中,记 者在龙门乡看到两处正在建设的两层楼房,虽然还未完工,却 在经历7级地震后看不到受损痕迹。房屋主人向记者讲解 了房子的抗震关键所在。“房子打

6、好地基后,用钢筋混 凝土把每间房子落脚的地方浇筑成地脚梁,再在所有房 间的墙壁交汇处,用水泥加钢筋灌成柱子,然后整体浇筑楼 面”。“这样一来,虽然比原来盖房子方式多花了几根 立柱的钱,但这个钱是花在了关键点上,你就是把房子 推倒,它也不会垮。”安居乐业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 在龙门乡记者了解到,近些年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稍微有点积 蓄的都想在家中盖个新楼。然而,这些耗尽他们积蓄的 新房,完全由当地三三两两临时组班的工匠设计建造, 质量参差不齐,尤其在抗震设计方面,随意性很强。对 此,芦山县的一些干部和群众认为,现在农民盖房都是按照农 村老传统自己找人盖,房子质量弹性很大,抗震标准难 以把握。在四川这样的地震多发地区,其实政府可以加 强宣传,为农民盖房多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转变观 念。政府甚至可以出台农民建房的有关强制抗震标准,并出台 一些经济实用的抗震房屋设计标准加以推广。“虽然老 百姓要在房屋结构上多花几千元钱,但相比装修房屋动 辄花费10多万元,这点钱真是好钢用在刀刃上,值得。 ”版权所有 禁止转载 谢谢!武汉汗蒸房 ty973htvv版权所有 禁止转载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