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学专题10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48517942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28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营养学专题10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食品营养学专题10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食品营养学专题10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食品营养学专题10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食品营养学专题10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营养学专题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营养学专题10(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营养与疾病n营养与肥胖n营养与糖尿病n营养与癌症n病营养与心血管疾病9- 1 营养与肥胖一、肥胖定义及判断 1.定义:肥胖是一种代谢疾病,是由于能量摄入 过多,超过能量消耗而使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 式在体内积聚,表现为脂肪细胞增多,细胞体积 加大,体重超过按身长计算的标准体重20%上。2.肥胖判断:一般来说,成年男性脂肪组织重量超过 2025,成年女性超过30即为肥胖。 3.诊断方法n体脂物理测量法:全身电导法、生物电阻抗法、双能 X线吸收测定法、磁共振法等。n体脂化学测量法:稀释法、同位素钾计数、尿肌苷测 定等。n人体测量法:标准体重法、皮褶厚度法、体质指数法 。n标准体重法n标准体

2、重(kg)身高(cm)105n肥胖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 体重100n判断标准:10为超重;2029为轻度肥 胖;3049中度肥胖; 50为重度肥胖n体质指数法n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m)的平方n判断标准:W H O 对 成 人 B M I 的 划 分WHO对成人BMI的划分n对肌肉很发达的运动员或有水肿的病人,体重指数值可能过高估计其肥胖程度。n老年人的肌肉组织与其脂肪组织相比,肌肉组织的减少较多,计算的体重指数值可能过低估计其肥胖程度。二.肥胖的类型n苹果型肥胖:腹部肥胖,俗称“将军肚”, 多见于男性。脂肪主要在腹壁和腹腔内蓄 积过多,被称为“中心型”或“向心性” 肥胖,则

3、对代谢影响很大。中心性肥胖是 多种慢性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这种 肥胖很危险,跟心脏病、脑卒中高度相关 。鸭梨型肥胖: 肚子不大,臀部 和大腿粗,脂肪 在外周,所以叫 外周型肥胖,多 见于女性,患心 血管疾病、糖尿 病的风险小于苹 果型肥胖。n鉴别依据:腰围与臀围比值(waist-hip ratio,WHR)男性 苹果型 WHR0.9女性 鸭梨型 WHR0.8三.肥胖发生的原因及分类n1.肥胖发生的原因n遗传因素n环境和社会因素n进食过量n体力活动过少n社会因素n遗传因素双亲均为肥胖者,子女中有70%-80%的人表现为肥胖,双亲之一(特别是母亲)为肥胖者,子女中有40%的人较胖。人群的种族、

4、性别不同和年龄差别对致肥胖因子的易感性不同。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肥胖形成的作用约占20%-40%。n环境和社会因素n进食过量:工业发达国家的肥胖症患病率远远高 于不发达国家,其原因之一是发达国家人群的 能量和脂肪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的摄入量) 大大高于不发达国家。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 食物供应丰富,人们对食物能量的基本需求满 足以后,膳食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高蛋白质 、高脂肪食物的消费量大增,能量的总摄入往 往超过能量消耗进食行为也是影响肥胖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不吃 早餐常常导致其午餐和晚餐时摄入的食物较多, 而且一日的食物总量增加。快餐食品因其方便、 快捷而受人们青睐,但快餐食品往往富含高脂肪

5、和高能量,而其构成却比较单调,经常食用会导 致肥胖,并有引起某些营养素缺乏的可能。胖人 的进食速度一般较快;而慢慢进食时,传入大脑 摄食中枢的信号可使大脑做出相应调节,较早出 现饱足感而减少进食。此外,不良进食行为习惯 ,如经常性的暴饮暴食、夜间加餐、喜欢零食, 尤其是感到生活乏味或在看电视时进食过多零食 ,是许多人发生肥胖的重要原因。n体力活动过少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日渐完善,职业性体力劳动和家务劳动量减轻,人们处于 静态生活的时间增加。大多数肥胖者相对 不爱活动;坐着看电视是许多人在业余时 间的主要休闲消遣方式,成为发生肥胖的 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在停止经常性锻炼后 未能及时相应地减少其能量摄

6、入,都可能 导致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n社会因素随着家庭成员减少、经济收入增加和购买力提高,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及贮藏技术有改善,可选择的食物品种更为丰富。在外就餐和购买现成的加工食品及快餐食品的情况增多,其中不少食品的脂肪含量过多。特别是经常上饭店参加宴会和聚餐者,常常进食过量。n2.肥胖的病因学分类n遗传性肥胖:肥胖相关基因突变导致的肥胖, 有家族倾向性。n继发性肥胖:由于其它疾病原因而导致的肥胖 ,常见的病因有:脑部肿瘤、外伤、炎症等后 遗症,丘脑综合症候群等;脑垂体前叶功能减 退、垂体瘤等;糖尿病前期,胰腺瘤等;肾上 腺皮质增生或腺瘤使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皮 质醇分泌过分引起

7、的“柯兴氏综合征”;甲状 腺功能减退,并常伴有粘液性水肿;性腺功能 减退等。n单纯性肥胖:单纯由于营养过剩所造成的全身 性脂肪过量积累。占肥胖的绝大多数。n3.肥胖的组织学分类n脂肪细胞肥大型:单纯的脂肪细胞体积增大 ,成年后发生的肥胖多属于此种,饮食控制 效果较好。n脂肪细胞增生与肥大型:脂肪细胞数目增多 ,同时体积增大,儿童期肥胖多属于此种, 饮食控制效果不佳。四.肥胖对健康的危害n与肥胖相关密切的疾病n高血压n糖尿病n血脂异常n动脉粥样硬化n脑卒中n某些肿瘤: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n其它疾病n肥胖引起的社会和心理问题n肥胖与其相关疾病肥胖症患者往往有高血压、高血脂和 葡萄糖耐量异常;肥

8、胖是影响冠心病发病 和死亡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中心性肥胖 症患者要比全身性肥胖者具有更高的疾病 危险,当体重指数只有轻度升高而腰围较 大者,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就增加。n1.高血压对我国24万人群的汇总分析显示,BMI24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是BMI在24以下者的2.5倍,BMI28 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是BMI在24以下者的3.3倍。男性腰围达到或超过85cm,女性腰围达到或超过80cm,其高血压患病率是腰围正常者的2.3 倍。一些减轻体重的试验表明,经减重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也随平均体重的下降而降低。n2 型糖尿病体重超重、肥胖和腹部脂肪蓄积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24万人群数据的

9、 汇总分析显示,BMI24者的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BMI在24以下者的2.0 倍,BMI28者的 2 型糖尿病患病率为BMI在24以下者的3.0 倍。男 性和女性腰围分别为85cm和80cm 时,糖尿 病的患病率分别为腰围正常者的22.5 倍。肥胖症患者的胰岛素受体数减少和受体缺陷,发生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不敏感)现象和空腹胰岛素水平较高,影响到对葡萄糖的转运、利用和蛋白质合成。中心型脂肪分布比全身型脂肪分布的人患糖尿病的危险性更大;肥胖持续的时间越长,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越大。n血脂异常BMI24者的血脂异常(甘油三酯200毫克 /100 毫升)检出率为BMI在24以下者的2.5 倍, B

10、MI28者的血脂异常检出率为BMI在24以下者 的3.0 倍,腰围超标者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检出 率为腰围正常者的2.5 倍。BMI24 和28 者 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70)会引起血糖急剧地大幅度升高。这种能量供应只能维持较短的时间,身体很快又会感到饥饿乏力。加工越精细、加工温度越高的食物血糖指数越高n富强粉馒头88、白面包87 n高血糖指数食品还会导致胰岛素大量分泌。位于55-70之间的血糖指数被称为血糖指数适度。血糖指数小于55的食物食物 GI 食物 GI 樱桃 220 果糖 231 李子 240 柚子 250红小扁豆 264 四季豆 275 全脂奶粉 277 鲜桃 280 绿小扁豆

11、304 干杏 311 脱脂奶粉 325 苹果 362梨 363 柑 434乳糖 463 猕猴桃 526香蕉 536 荞麦 544 血糖指数大于55的食物食物 GI 食物 GI 芒果 556 葡萄干 6411 甜菜 6416 黑麦粉面包 652 蔗糖 654 菠萝 667 全麦 面包 692 大麦粉 695 白面包 70 0 小米 7110 胡萝卜 7122 西瓜 7213 蜂蜜 7315 南瓜 759 0 葡萄糖 973 麦芽糖 105123、脂 肪n 膳食中的过多的能量物质均以甘油三脂储存在体内的脂肪细胞内,并引起肥胖,进而诱发糖尿病。4、蛋白质、矿物质n目前并未发现蛋白质与糖尿病发病有直接

12、的关系,但是,参与能量代谢三大物质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必然会导致蛋白质代谢的变化。(四)糖尿病的营养防治1.维持持理想的代谢值,包括:=血糖值=血脂肪值=血壓 2. 預防和治疗糖尿病慢性合并症。 3. 健康饮食选择和运动,改善健康。 4. 依个人状况和文化差异,以及尊重个人之改变 意愿,调整其营养需求。糖尿病常见的饮食治疗n1、精确计计算法n2、固定主食法n2、食品交换换法。粗略计计算方法,但它的优优点是可以根据等热热量的食物,在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差不多情况下,进进行食品交换换,避免摄摄入食物太固定化,使营营养更加平衡,并能增加生活乐乐趣。一、精确计计算法根据体

13、重、体型、体力劳动强度总热能n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分配到各餐配餐1、每日所需的总热总热 量(1)确定标标准体重及体型 (2)根据体型决定能量供给量体型的判断标准标准体重(kg)=身高(cm) 105正常体型=标准体重+/20%标准体重消瘦体型标准体重+ 20%标准体重热能供给量标准(kcal/kg.bw)(MJ)体型 肥胖 正常体重 消瘦 卧床休息 15(0.062) 1520 (0.0620.083) 2025 (0.0830.104 ) 轻体力劳 动 2025 (0.0830.104) 30(0.125) 35 (0.146)中等体力劳 动 30(0.125) 35(0.146) 40 (0.167) 重体力劳动 35(0.146) 40(0.167) 4550 (0.1880.209 ) 2、碳水化合物控制原则 控制总摄入量的同时,对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时间、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