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布病、布氏杆菌病)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48516169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布鲁氏菌病(布病、布氏杆菌病)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布鲁氏菌病(布病、布氏杆菌病)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布鲁氏菌病(布病、布氏杆菌病)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布鲁氏菌病(布病、布氏杆菌病)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布鲁氏菌病(布病、布氏杆菌病)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布鲁氏菌病(布病、布氏杆菌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布鲁氏菌病(布病、布氏杆菌病)(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布鲁氏杆菌病(Brucellosis)一、概述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 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给畜牧业造成很大损失,同时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我国目前在人、畜间仍有发生,给畜牧业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牛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统计(1995-1999),红色为高危 险区牛布鲁氏菌病世界分布图-2005牛布鲁氏菌病世界分布图-2006牛布鲁氏菌病世界分布图-2007牛布鲁氏菌病世界分布图-2008羊布鲁氏菌病世界分布图-2006羊布鲁氏菌病世界分布图-2007羊布鲁氏菌病世界分布图-2

2、008二、病原1.布鲁氏杆菌的一般特性本病病原为布鲁氏杆菌,为细小,两端钝圆的 球杆菌或短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不运 动,不形成芽胞。 柯兹洛夫斯基氏染色法染色,菌体呈红色,其 他菌呈微绿色或蓝色。本菌有6个种: 羊(马尔他)布氏杆菌; 牛(流产)布氏杆菌; 猪布氏杆菌; 沙林鼠布氏杆菌; 绵羊布氏杆菌; 犬布氏杆菌 各型布氏杆菌在形态和染色上无明显区别 。布氏杆菌形态2.布氏杆菌的培养本菌为需氧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 较差,在培养基中加入甘油、葡萄糖、胰蛋白眎、 肝汤及血清等,有助于本菌生长。初次分离时,生长缓慢,在10%CO2环境下才 能生长,以后传代无CO2也可生长。3.

3、布氏杆菌的抵抗力布氏杆菌对外界环境因素抵抗力较强,在土 壤中可存活20120天,水中可存活75150天, 在乳、肉类食品中可存活2个月,对干燥和寒冷 抵抗力较强,但对湿热敏感,6030分钟, 705分钟即可杀死,煮沸立即死亡。 常用消毒药,如3%石炭酸、来苏水、3%石 灰乳均能在数分钟内将其杀死。三、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 多种动物对布氏杆菌均易感,自然感染主要见 于羊、牛和猪,各型布氏杆菌主要引起该种动物的 布氏杆菌病,也可发生交叉感染。 三型布氏杆菌对人均能引起感染,但以羊型布 氏杆菌感染后发病最重,猪型次之,牛型最轻。 通常母畜较公畜易感,成畜较幼畜易感。 实验动物,豚鼠和小白鼠最易感,家

4、兔次之。2.传染源病畜及带菌动物是本病主要的传染源。 病母畜在流产时,随流产胎儿,胎衣、胎水和 阴道分泌物排出大量布氏杆菌。此外病畜还可通过 乳汁、精液、粪便排出病原污染环境而引起传染。3.传播途径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其次为皮肤 、粘膜及生殖道,本菌可通过正常无损伤的皮肤粘 膜引起感染,还可经交配由生殖道感染。4.流行特点一般为首次妊娠的母畜容易感染发病,多数 病畜只发生一次流产,流产两次的较少。 在老疫区,流产较少,而子宫炎、乳房炎、 关节炎、胎衣不下及久配不孕的病畜较多。 在新疫区,以暴发性流行为主,孕畜均发生 流产。 饲养管理不良,畜群拥挤,寒冷潮湿,饲料 不足,营养不良时,能促

5、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四、症状本病潜伏期为两周至半年。 主要症状为流产,流产常发生于妊娠第57个 月。流产前表现阴唇和阴道粘膜红肿,阴道流出灰 白色或浅褐色粘液,乳房肿胀,继而发生流产,或 无先兆而突然发生流产。流产胎儿多为死胎,弱胎 ,多数病畜流产后伴发胎衣不下或从阴道流出红褐 色分泌物,恶臭,往往持续12周,如不伴发慢性 子宫炎,常可自愈。病公畜发生睾丸炎和附睾炎,表现睾丸肿大 ,有热痛反应,以后无热痛,触之坚硬。 非妊娠畜,常发生滑液囊炎和脓肿。 此外,常见的症状还有关节炎,表现关节肿 胀,疼痛,喜卧,通常为膝关节和腕关节发病 ,病牛表现跛行。病畜流产后,常发生胎衣不下,若处治不及时 则可

6、能发生慢性子宫炎,引起不孕。如果流产后胎 衣排出,则病牛很快恢复,并能正常发情、受孕并 正常生产,可能再次发生流产,但再次流产较少见 。初次发病的畜群,病情急剧,大多数怀孕母畜 均发生流产,随之缓和,经12次流产后的病牛怀 孕后一般不再流产,疫情平息,只有在引入新牛、 有首次妊娠母牛时,才出现流产。流产母牛从阴道排出污灰色或棕红色有恶臭的分泌物病母牛流产,产出发育较为完全的死胎病牛流产,产出发育不全的胎儿,全身肿胀,有出血斑胎衣水肿增厚,呈胶样浸润,子叶上有出血感染羊阴囊胀大、水肿病公猪睾丸肿大病猪睾丸萎缩病猪关节肿胀五、病理变化流产的胎儿,皮下、肌间有浆液性浸润,胸、 腹腔积有淡红色液体,内

7、混有纤维素,脾、肝和淋 巴结肿胀,有的可见到炎性坏死灶,第四胃中有淡 黄色或白色粘液样絮状物。胎衣呈黄色胶样浸润,有些部位附有纤维素絮状物和脓液,有的胎膜增厚,有出血点,上附灰色 或黄绿色污秽的渗出物和纤维素。母畜子宫粘膜变厚,上附有分泌物,与绒毛膜 之间有淡黄色不结的渗出物和脓块,绒毛膜上多数 有出血点。某些病畜有化脓性或卡他性子宫内膜炎 、脓肿、输卵管炎或卵巢炎、乳房炎等。病公畜精囊内可能有出血点和坏死灶,睾丸和 附睾有坏死灶和化脓灶。慢性病例的睾丸和附睾, 由于结缔组织增生,变硬,此外病畜关节和关节周围呈慢性炎症肿胀。流产胎儿脾脏有不同程度的肿胀睾丸坏死灶和化脓灶化脓性子宫内膜炎子宫充血

8、病母猪子宫内死胎病母猪产出的死胎六、诊断n包括临诊诊断、流行病学、病理学、细菌学 和免疫学诊断。n 临诊及流行病学诊断 妊娠母畜发生流产 ,而且多发生于第1胎怀孕母畜,多数只流产1 次,流产后常伴发胎衣不下,子宫炎,屡配不 孕,有的有关节炎表现,公畜主要表现睾丸炎 症状。n根据以上临诊诊断、流行病学特点可怀疑本 病。确诊需进行细菌学及免疫学检查。.细菌学诊断 取胎衣、绒毛叶渗出物,胎儿胃内容物,水 肿液、胸、腹水等,制成涂片,用柯兹罗夫斯基 染色法染色、镜检,可见单个,成对或成堆存在 的红色球杆状细菌,其他细菌被染成绿色或蓝色 。 有条件时可将病料接种培养基,进行分离鉴 定,必要时可接种动物(

9、豚鼠),进行进一步检 查。 . 免疫学检查(1)血清凝集试验 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 性。常用的方法有试管凝集反应,平板凝集反应和 虎红平板凝集反应。(2)补体结合反应 本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但其操作复杂,现在很少使用。(3) 全乳环状试验 此法操作简便,敏感性 高,可用于混合牛乳的普查。(4)变态反应 可用于检查犊牛、羊和猪, 在牛尾根皮内注入0.2毫升流产布氏杆菌菌素,阳 性者24小时内出现红肿,阴性者无任何变化。七、防制1.无病地区的预防措施坚持自繁自养,必须引入时,从无病地区引入 并进行严格的检疫。对畜群进行定期检疫和疾病监测。畜群发生原因不明的流产时,应立即隔离病畜,对流产物污染的

10、环境和用具进行彻底消毒,对流 产胎儿和母畜进行血清学检验,如为布氏杆菌病阳 性则按病畜处理。2.污染地区的防疫措施(1)定期检疫 对牛群进行定期检疫,对检出 的病畜要严格隔离饲养,严禁与健畜接触,种公畜 必须检疫,健康公牛才能作为种用。 (2)检疫净化 对病牛群,进行反复多次检疫 ,病牛淘汰,阳性牛隔离饲养,继续利用,逐步淘 汰,直至全牛群均为阴性。检出的病牛(有症状的牛),应立即淘汰,而 血检阳性牛,应隔离饲养,专人饲养,避免与健康 牛只接触,如阳性牛只数量少,也可淘汰处理。(3)培养健康犊牛 母牛可用健康种公牛的精 液人工授精,母牛产前、产后要对母牛体躯和产房 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犊牛出生后

11、,立即与母牛隔离 ,喂初乳57天,以后喂健康牛乳或消毒乳,1年 内检疫23次,如检疫均为阴性,则可送入健康牛 群饲养,如为阳性,则应淘汰。(4)病牛的处理 有布氏杆菌病症状的牛应坚 决淘汰,对于数量不多、经济价值不大的检疫阳性 牛,也应以淘汰为主。(5)免疫接种 对布氏杆菌病常在的畜群,应进行免疫接种。 猪布氏杆菌2号疫苗 该苗使用安全,免疫效 果好,可用于猪、羊、牛的免疫接种,可用注射、 饮水、喂服和气雾等方法进行免疫,免疫期:猪、 羊4.5年,牛23年。 羊布氏杆菌5号疫苗 可用于绵羊、牛和鹿的 免疫,免疫期:羊2年,牛1年。可用注射、口服和 气雾等方法进行免疫,但疫苗对孕牛、泌乳牛及体

12、弱牛,有一定接种反应,并对人有一定的致病力, 使用时应注意防护。在使用时,用猪2号或羊5号疫苗对畜群进行 全部免疫,每年1次,连续3年,然后停止免疫,对牛群再进行检疫监测,可很好地控制布氏杆菌病的 流行。(6)加强消毒和兽医卫生措施 对被污染的牛 舍、运动场、饲槽、水槽、奶具和管理用具,要及 时消毒,特别是对产房要注意消毒,对流产胎儿、 羊水、胎衣、阴道分泌物等要经消毒后妥善处理, 粪便垫草烧毁。3.治疗由于本菌为细胞内寄生,应用抗菌药物很难 彻底治愈,一般均为临诊治愈,治愈后仍为带菌者 ,仍可向外排菌,在体质下降,抵抗力降低时,还 可出现发病, 因此,对本病病牛一般不进行治疗。 如果要治疗时,可采用土霉素、磺胺类抗菌 药物在严格隔离的条件下进行治疗。八、公共卫生人可感染布氏杆菌。主要是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和饲养管理人员。 由于接触病畜及其产品,特别是在助产时接触 胎儿、胎衣、羊水、阴道分泌物等引起感染,也可 通过食入被污染的食物而感染发病。人布鲁氏菌病的感染来源n人感染后主要表现体温升高,波浪热,多汗 ,关节和肌肉疼痛以及全身乏力,肝、脾肿大 等表现,一般无流产的发生。n在与病畜接触时应注意自身的防护,避免直 接接触流产畜的胎儿、羊水、胎衣、阴道分泌 物等物,注意消毒工作,对相关人员应定期体 检,发现发病应及时治疗并调离工作岗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