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教学环节的两个要点培训PPT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48516033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5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教学环节的两个要点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组织教学环节的两个要点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组织教学环节的两个要点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组织教学环节的两个要点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组织教学环节的两个要点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教学环节的两个要点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教学环节的两个要点培训PPT(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织教学环节的两个要点上海师范大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n 合宜的教学内容n有效的教学组织阅读教学终点:学习目标语文经验 人生经验语文经验 人生经验起点:学情估量确定教学内容的两个要点 文本的教学解读文本的教学解读n 依据体式n 根据学情确定教学环节的两个要点 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环节的设计n明确内容落点n组织学的活动一、名课研习:教学环节的组织1.名课研习王崧舟老师执教长相思 n1清清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长长 相相 思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王崧舟老师王崧舟老师长相思长相思研习研习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二、展开想

2、象,读出词情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借助注释,读懂词意n 读对生字、多音词,停顿n 读出味道和感觉n 讨论两个问题:n 身在何方?n 心在哪儿?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课件朗读看见了什么? 想象写话家乡的画面和情景 碎互文印证,读透词心n自提问题:n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n 夫、 父、 儿、 弟n反提问题:n 身在征途,心在故园2.课例学习汪湖英老师执教的风筝 n1课例风筝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 汪湖英运用解读知识“点评”阅读风筝“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心,现在应该转移到语文课 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上来。”王荣生先生指出,在阅读教 学中我们应该变“鉴赏者取向”为“解读者取向”,也就是像 正常状

3、态下阅读文章时的阅读方式。鉴于此,在曾老师的 指导下,风筝一文我采用了评注式阅读教学法,旨在 让学生带着发现、探索的眼光解读文本,通过交流探讨加 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 “点划评注”不仅仅是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的问题,在哪里点,在哪里划,在哪里评,在 哪里注,关乎阅读的内容、教学的内容。运用解读知识“点评”阅读风筝一、自由诵读,把握全文大意n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n2.你觉得作者是带着什么情感来写这篇文章的?二、用点划评注的方式把握作者情感n1.请学生阅读下列两则评注的示例,在文中另找出 一处或者两处加以评点,揣摩作者情感。n2.评点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并选择重点几则进行 全班交流。运用解读

4、知识“点评”阅读风筝三、阅读下列几则对鲁迅作品语言风格和 人格精神方面的评价资料,请在文中找到 与这些评价相一致的地方,并加以评注, 评注时要学会运用这些资料中的重要信息 。参照示例三。运用解读知识“点评”阅读风筝一、自由诵读,把握全文大意n问题一: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n问题二:你觉得作者是带着什么情感来写这篇文 章的?二、用点划评注的方式把握作者情感n请学生阅读下列两则评注的示例,在文中另找出 一处或者两处加以评点,揣摩作者情感。示例一: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 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n评注:晴朗的有积雪的冬季,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 面,让人感受到冬之美,但“灰黑色的秃树枝”却使

5、 得这幅画面的色彩陡然变得黯淡,这个词语在一开 头就为文章添上灰色沉重的一笔,使得晴朗的有积 雪的冬季变得寒气四射,作者感受的不是“冬日暖洋 洋”的舒适而是冬季的肃杀和寒威。这种情感作者在 后面一句直接点出了,即“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正所谓景为情生,一句景语蕴含着作者沉重悲哀 的情感。示例二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n评注:“重”、“堕”用了反复的手法,与前 面“心变成了铅块”相照应,可见作者当时 心情是多么沉重,这沉重是由于虐杀了弟 弟游戏的童心造成的,因为一直无法补过 ,所以这块铅始终压在心上,很重很重堕 着堕着。“重”、“堕”是第四声,读起来就 有沉重的感觉。运用解读知识“点评”阅

6、读风筝三、评点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并选择重 点几则进行全班交流。四、阅读下列几则对鲁迅作品语言风格和 人格精神方面的评价资料,请在文中找到 与这些评价相一致的地方,并加以评注, 评注时要学会运用这些资料中的重要信息 。参照示例三。【资料】关于鲁迅作品语言风格和人格精神方面的评论n1 鲁迅先生创作态度严肃认真,语言准 确精炼,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语言风 格,有人把它叫做“鲁迅风”。我们阅读任 何一篇鲁迅作品,都会强烈感到它的语言 简洁、明快、直白、洗炼,既冷隽又犀利 ,既深刻又辛辣,具有强烈的嘲讽色彩, 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资料】关于鲁迅作品语言风格和人格精神方面的评论n2 善于通过“白描”

7、和“画眼睛”手法塑造人物 形象,展现人物性格,是鲁迅作品语言的一大 显著特点。鲁迅最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塑造人 物形象。“白描”是我国古代小说创作中常用的 艺术表现手法,它要作家用最精练、最节省的 文字,不加渲染、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传神 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他的笔下,常能够准确地 把握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染、铺陈, 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有如芙蓉出水,朴实自 然。【资料】关于鲁迅作品语言风格和人格精神方面的评论n3 准确地运用动词、形容词也是鲁迅作品比较突出的 语言特色之一。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对词的 运用都是非常重视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说过:“不论人 家所要说的事情是什么,只有一

8、个字可以表现它,一个 动词可以使它生动,一个形容词可以限定它的性质。因 此。我们寻求着,直到发现了这个字,这动词和形容词 才止,决不要安于大致可以”。鲁迅对遣词用字的要求 也很严。他曾说过: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 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因此,在他的作 品中,无论是叙事状物还是写景抒情,所用的动词、形 容词都是非常鲜明生动的。【资料】关于鲁迅作品语言风格和人格精神方面的评论n4 鲁迅的散文不仅有独特的话题,更有其独特 的话语方式。在他的散文中,虽然时时可以感受 到他的深邃、冷峻,但绝无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之 态。他总是将自己在探索过程中的矛盾、困惑 展示给读者。他的目的是要诱

9、发读者更多的联 想、发现、议论与诘难,他对读者的要求是精神 的互补而非趋一,是对自我的严厉解剖。鲁迅 先生曾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 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资料】关于鲁迅作品语言风格和人格精神方面的评论n5风筝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 联想注入作品生活的情趣,把抒情与叙事 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联想的手法在风筝 一文中也有所表现。它由北方的春想到 南方的春,又由春想到南方的故乡。从写 风筝落笔,引出了一段极具生活情趣的事 件,阻止兄弟做风筝。文章既有景物描写 ,又有叙事抒情,把孩提时代的那种童真 之趣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示例三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了。n评注:一个短句,两个动

10、词“掷”、“踏”就把当时我粗暴地 毁坏了弟弟的风筝的情景生动地再现出来,让人体验到第 一则资料中说道的“鲁迅风”的语言:简洁、明快、直白、 洗练。同时,“掷在地上”和“踏了”之间用了逗号,这里可 以不用逗号,如果比较阅读一下,两个动词之间用了逗号 之后,减慢了动作的过程,为什么要减慢动作的过程?我 们可以想像作者当时在毁坏弟弟风筝是快意解恨的,这两 个动作是一气呵成,快速有力的。那么当二十多年后来回 忆这一幕时,作者是带着深深的内疚、自责,似乎不愿意 相信自己曾有过的事实,于是,记忆在作者痛苦中慢慢展 开,回忆这精神虐杀的一幕也恰如第四则资料中鲁迅先生 曾所说的,“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

11、的是更无情地 解剖我自己”。教学环节u 根据对优秀课例的分析,我们初步认定,教学环节以2-3个为宜,组织学生较充分的学习活动。u语文教师的备课工夫,要花在起点的辨认,终点的确定,2-3个环节的把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组织终点起点内容落点3学习方式内容落点2学习方式内容落点1学习方式教学环节的组织二、明确教学内容落点1.名课研习支玉恒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n1支玉恒施教的只有一个地球n题解:1、围绕“地球”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地 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2、围绕“只有一个”的讨论 (让学生理解只有地球能够养育生命)n朗读课文(采用“朗读权竞争”的方法)n转入学生默读,并让学生“猜”老师要问

12、的一个问题。 (在这一段里,教师的表演相当精彩)n老师端出没有被学生猜中的“一个问题”:“读了这篇 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酸甜苦辣,你是那 一味?”n学生谈“味”,并朗读课文中相应的语句,力图将“味” 表现出来。n学生分别提到苦、酸、甜(由甜变苦)等;之后教师 边范读边指导。支玉恒施教的只有一个地球n让学生就课文的五个方面内容(段落),分别写一个 “抒情的句子” 教师示范:“啊!美丽的一叶扁舟 !”n逐次讨论学生写的“抒情的句子”。n采用“发表权竞标”的方法,每一个方面的内容竞选出 写得最好的两句“发表”在黑板上。n教师通过适当的增删、调序,将黑板上的十个“抒情 的句子”“变成一段小小的

13、散文”。n组织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实话实说”节目。n老师为主持人,学生分别扮演环保局长、生物学家、 地质学家、女宇航员、“破坏过环境”的公司老板。名课研习名课研习只有一个地球确是一堂成功的课。而成功的要诀,在于教师把握住了适宜的教学内容。具体说是两个方面:1、引导学生体验被课文唤起的情感;2、指导学生将所体验到的情感表现为“抒情的句子”。 2.名课研习宁鸿彬老师执教的皇帝的新装 n1名课的经验:名课的经验:宁鸿彬施教的皇帝的新装 一、读课文之后,请给这篇童话加个副标题,一个什 么样的皇帝?(一个的皇帝)二、谁能有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或者说 这个故事围绕哪个字展开的?三、请同学说说,文

14、中的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骗”字 进行活动的?1 n题解:1、默读提示,抓五点。u读课文之后,请给这篇童话加个副标题,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一个的皇帝)8个学生按座次读课文,师正音。学生拟副标题。学生交流:爱美的,虚伪的,不可救药的,昏庸的,无能 的,无知的,不称职的(对课文的主要人物皇帝有了一 定的认识)u下面我们再来探究一下这个故事的情节,谁能用一个字概括 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或者说这个故事围绕哪个字展开的?“蠢”,“骗”,“伪”,“假”,“傻”,“装”,“新”,“心”n 指导学生用排除法“筛选”(故事情节)n 指导学生用检验法进一步解决。n 指导学生用比较法来解决。(骗,心)有效教学组织的

15、两个特征在纵向上在纵向上学生的学习有阶梯的递升学生的学习有阶梯的递升或方面的扩展或方面的扩展在横向上在横向上学生们建立相互的关联学生们建立相互的关联并形成共同的学习经验并形成共同的学习经验1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三、组织“学的活动”有效的教学组织n教学环节组织组织“ “学的活动学的活动” ”n教学流程“ “学的活动学的活动” ”充分展开充分展开1.教学环节就是组织“学的活动”教学活动的设计不是设计“教的活动”而是设计“学的活动” n1课堂教学的两种怪现象n教师“教的活动”比较 有结构、完整;n学生“学的活动”非常 零散、没有结构。n教师“教的活动”相对 丰富、多样;n学生“学的活动”非常 机械、单调。课例讨论秋天的怀念课例讨论夏洛的网建议备课方式n教学内容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一 1、 1、二 2、 2、 教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 新课程其实是呼唤这样的课堂:使学 生的“学”相对丰富、多样,使学生的“ 学”比较有结构、完整。 合宜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设计, 必需建立在“学的活动”这个基点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