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政策与形势(广东省第十一期培训班)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515502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就业政策与形势(广东省第十一期培训班)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就业政策与形势(广东省第十一期培训班)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就业政策与形势(广东省第十一期培训班)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就业政策与形势(广东省第十一期培训班)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就业政策与形势(广东省第十一期培训班)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就业政策与形势(广东省第十一期培训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就业政策与形势(广东省第十一期培训班)(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广东省第十一期高校就 业指导工作人员培训班就业政策与形势中山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高级职业指导师 王尔新 2011年5月(一)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从历史上看,大学毕业生从毕业离校到工 作岗位这一过程,有着不同的称谓。从新中国 成立的1994年,人们将这一过程叫做“毕业分 配”,1994年后才正式使用“就业”的概念。 在大学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分配时期, 又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统包统分”的历史背景与时代意义从1949年到1986年,这一阶段基本上属于单 纯的“统包统分”时期。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拿到 了“铁饭碗”,“铁饭碗”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较 为流行的俗语,反映了这一时期的计划经

2、济条件下 的大学毕业生的“统包统分”、国家“包当干部” 的状态。(1)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统包统分”时期回顾:文革期间的口号 党叫干啥就干啥,做一个齿轮与螺丝钉! 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去 ,哪里艰苦哪安家! 公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 小事! 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 命老前辈! (2)后“统包统分”时期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明确提出:“要改革大学招生的计划制度和毕业生分配 制度,改革高等学校全部按照国家计划统一招生,毕业 生全部由国家包下来的分配方法”从1986年到1994年,传统意义上高校毕业生

3、分配 制度进入了反思和探索的时期。 从1988年招生开始,在广东省属高校首先试点实 施“普通高等学校招收的学生,实行收费上学,毕业后 推荐就业、定向就业、择优录用制度。”2、从“双向选择”到“自主择业”转变 的时代背景与意义 1989年招生时,全国有近百所高等学校按 中期改革方案的要求起步实施。自此,“双向选 择”开始在全国高校中普遍推广实行,多种形式 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开始逐步形成。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 发展纲要,提出高校毕业生就业改革的长远目标是, 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分 配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 “自主择业”的

4、就业制度。 3、目前国家关于大学生择业就业的 系列重要政策与规定 1997年3月24日由当时的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是目前就业工 作的主要依据。2000年教育部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派遣证统 一改为就业报到证。200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 转发了由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 保障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 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0219号) 规定了暂缓两年就业,提出了“三支 一扶”的概念2002年9月12日教育部、公安部、人事 部、劳动保障部关于切实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 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216号)。更

5、是将大学生就业率与招生、经费投入、高校评估等挂钩 。 2003年4月25日,教育部发布了 关于进一步深化 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教 学20036号),意见进一步指出要将某一高校或地 区毕业生就业率和高校设置、专业设置、招生数量、高校教学工 作评估、新增硕士、博士点等工作适当挂钩,如对连续三年本专科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就业率的高校要控制其专业总数, 每增设一个新专业的同时,要撤销一个旧专业,引导学校进行专业 结构调整。同样地,部分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在执行国家 有关规定的同时,更是将经费划拨、工作评估与就业率 结合起来,有的地方甚至要求各高校要实施毕业生就业 “

6、一把手” 工程,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就业率比较低 的高校第一、二责任人,不得评先受奖、晋职晋级。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 公厅下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 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 18号)。 从2006年起,教育部启动国家助学贷款代 偿政策和“农村教师岗位国家支持计划”的试点 。人事部等部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 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 通知(国人部发200616号 )。这是中央 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卫 生部、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决定,联合组 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 支医和扶贫工作(简称“三支一扶”计划

7、)。 2007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 要求规范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 程教学内容。2009年4月,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 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的通知,提出了实施3年6万毕业生见习 计划等31项措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政策的历史沿革(小结 ) 1950年至1989年:计划分配时期 1989年至1994年:中期改革时期 1994年至今:毕业生职场就业时期(二)当前我国大学生择业就业面临的形势专家分析与预测,从2007 开始,以后 年下岗人员的数量会有所下降,但就业总量 压力持续增加,直到2020

8、年前后才会有所下 降。总的来说,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 大学生就业客观形势:就业形势严峻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长期 问题,也是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客观问 题。也是据劳动部门的数据统计,每年城 镇新增就业岗位900万,而需要就业的人数 达2400万。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实际上是全 社会就业压力传导的结果。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单位:万人)主要特征:一、就业人口基数大导致整体就业的压力,劳动力供 大于求的基本格局长期存在。 二、伴随着企业体制改革导致的下岗人员出现的再就 业问题。 三、我国特有的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和城镇 新增劳动力带来的就业问题。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导致的就业结构 性

9、矛盾以及规模化用工模式向集约化模式的转变导致的岗 位数量的减少。五、金融危机后,2010年春季开始,新的就业结构矛 盾逐步凸显。 后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形势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学科结构与社 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一些大学生求职面临一定困 难,而很多需要人才的地方和岗位又招不到合适 的人才。这种现象可以概括为“有人没事干,有 事没人干”,而这种现象的产生正是因为高等教 育结构没有很好地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相协调 。下面引用一些数据加以说明:我国高等学校 2010年11个一级学科毕业生就业率的排名情况, 说明很多专业在社会上的就业情况非常不理想 。学科平均总体就业率% 工学91.50% 农学89.4

10、5% 管理学84.32% 理学84.01% 经济学83.75% 文学82.01% 教育学81.33% 历史学80.07% 哲学79.30% 医学77.79% 法学67.28%大学生就业主观因素 : 择业竞争中大多数人缺乏自信 成功经验不足导致焦虑 容易产生的嫉妒心理 要面子怕吃苦心理 守旧脱节心态 盲从心理 近几年我国大学生择业就业去向分析 : 就业率 就业去向签约就业定向就业回生源地二次就业 灵活就业自主创业 项目类就业自主创业应征入伍收入水平: 大学生收入水平和收入预期的内涵 大学生收入水平的现状 学历高低对薪酬的影响 行业差别对薪酬的影响 择业地点对薪酬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收入水平心理分析

11、 应树立正确的收入水平观 腾讯-麦可思调查显示,被调查 2011 届毕业生 4 月平均签约月 收入高于 1月,这与 2010 年同期变化类似。从 2011 年 3 月 24 日到 4 月 25 日,被调查 2011 届本科毕 业生 4 月平均签约月收入为 2701 元,高于今年 1 月 调查的同届本科毕业生 1 月平均签约月收入(2488 元 )213 元,高于去年 4 月调查的 2010 届本科毕业生 4 月平均签约月收入(2403 元)298 元;被调查 2011 届 高职毕业生 4 月平均签约月收入(2148 元)高于同届 高职毕业生 1 月平均签约月收入(2042 元)106 元, 低

12、于 2010 届高职毕业生 4 月平均签约月收入(2168 元)20 元;被调查 2011 届硕士生 4 月平均签约月收 入(4307 元)高于同届硕士生 1 月平均签约月收入( 4195 元)112元。门类名称 求职成本 每收到一份工作邀请需投出的求职份数 法学 1470 11 经济学 1427 10 历史学 1376 8 教育学 1354 6 文学 1236 10 医学 1227 8 管理学 1222 11 理学 1157 10 农学 1095 13 工学 939 9 2011年求职成本十大门类专业对口率本科专业 门类名称 2010届 2009届 2008届 医学 88 88 90 工学

13、75 73 77 管理学 68 64 70 经济学 68 61 64 文学 66 68 72 教育学 61 65 62 理学 57 59 63 农学 54 62 63 法学 51 47 47 历史学 47 56 65 历年大学生就业情况08年是首选“工资高”09年是“工资高”且“稳定”不同雇主类型的签约薪资 08年学生求职渠道09年学生求职渠道建议: 1. 企业投入更多费用进校园 2. 校园提供更多便利给企业加入者是否 成才?意中人能否 到位?宣讲会如 何体面?HR在85后招募与发展上的挑战已成之才可否 留住?好人?OK! ! !晕了三方“编码”不同判好 标准引发离职的“冠冕堂皇原因”学生方面: 岗位非己所愿; 地点非己所愿; 岗位不够“玄”企业方面: 人才总是不够; 二、三线城市人难招; 没人愿干技术、生产引发离职的真实原因我对政策和形势的理解就业政策的理解和运用是从事就业 工作和对学生进行指导的基础。对就业形势的研究和判断是我们做 好就业工作、制定策略的保证。谢谢! Thank You!期待能与您一起做最好的就指导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