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介绍·改写版3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48513048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介绍·改写版3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教材介绍·改写版3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教材介绍·改写版3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教材介绍·改写版3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教材介绍·改写版3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材介绍·改写版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介绍·改写版3(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基教研中心中语室2010年7月北京市高中新课程2010年暑假培训人教版课标试验教材 必修五 选修教材介绍及实施构想整体说明教材介绍课例观摩整体说明必修课基础性时代性基础和均衡选修课 选择性基础与个性发展一、必修课与选修课整体说明二、教材使用的基本原则 整体把握教材,落实课标要求。 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要点。 二度开发教材,整合课程内容。 充分了解学情,开发教学资源。整体说明教材介绍必修五阅读鉴赏 表达交流 梳理探究 名著导读1.文学类文本侧重品味鉴赏小说单元(情节与主题)古代抒情散文单元(披文入情)2.论述类文本侧重思考领悟、拓展应用文艺评论单元(融会贯通) 3.实用类文本侧重语言运用自

2、然科学论文(概括与归纳)必修五框架结构教学重点阅读鉴赏共四个单元,单元组成兼顾文体和人文内涵 ,选文为名家名篇,每个单元学习重点各有不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 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阅读鉴赏文学类文本必修五情节与主题第 一 单 元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2装在套子里的人3边城教材介绍必修五文学类文本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把握小说的情节和主题。分析情节,要注意情节是如何发生、发展、结束

3、的;要善于抓住情节中的矛盾,并分析矛盾 是如何解决的;要注意不同作品情节安排的多样 性。把握主题, 一是要从人物、情节、环境入手。人物性格的刻画往往提示主题,情节的发展、 矛盾的解决常常表现主题,环境描写对主题一般 起烘托、强化的作用。二是借助写作背景等,理 解作品蕴含的情感态度,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边城的情节无冲突的情节 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也没有波澜曲折的情节 ,作者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 画出人物的心理流程,使你情不自禁地融进人物 的心灵世界;通过一些生活的细节,在貌似不经 意中,刻画出湘西人民的敦厚纯朴的品性,反映 了乡村自然人性的美好境界,抒写了作者重

4、造民 族品格的理想。文本分析示例边城题记“我这本书只预备给一些“本身已离开了学校,或始 终就无从接近学校,还认识些中国文字,置身于文学理 论、文学批评以及说谎造谣消息所达不到的那种职务上 ,在那个社会里生活,而且极关心全个民族在空间与时 间下所有的好处与坏处”的人去看。他们真知道当前农 村是什么,想知道过去农村是什么,他们必也愿意从这 本书上同时还知道点世界一小角隅的农村与军人。 我的读者应是有理性,而这点理性便基于对中国 现社会变动有所关心,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 前堕落处。各在那里很寂寞的从事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 ,这作品或者只能给他们一点怀古的幽情,或者只能给 他们一次苦笑,或者又将

5、给他们一个噩梦,但同时说不 定,也许尚能给他们一种勇气同信心!“ 边城主题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 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 沈从文在谈到边城时曾说:我要表现的本是 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 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 旅行,却想借助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 市中几个凡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 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要表现的是一种理想的人生状态,一种人与人 之间应该具有的“爱”。先生的学生汪曾祺曾说:边 城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边城的生 活是真实的,同时

6、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 的现实。边城的主题 有人认为这是一部爱情小说,它表现的是男女之间复杂曲折的爱 情故事。 有人认为它是一部乡土小说,反映的是湘西地区朴素的民风民情 。(刘一友论沈从文的乡情及其创作及评一曲弹了 五十年的老调 ) 有人认为它所表现的正是现实世界,与内心的理想世界产生的矛 盾冲突。(王辉霞 边城主题另读) 有人认为所呈现出来的就不是单一的“证明人性皆善”或揭露人性 的阴暗面,而是展现人性的阴暗面与“人与自然契合”的对抗关系 ,以及在这种对抗中人类所受到的惩罚,启发人们通过对这种惩 罚的认识,从而“能够追究这个民族一切症结的所在,并弄明白了 这个民族人生观上的虚浮、懦

7、弱、迷信、懒惰,由于历史发生的 影响,我们已经受了什么报应,若以后再糊涂愚昧下去,又必然 还有什么悲惨场面为这个民族自存努力上,能够尽些什么力 ,且应当如何尽力”。( 佚名边城内蕴新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阅读论述类文本,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论述类文本教学目标必 修 五 第 三 单单 元随笔、文艺评论艺评论咬文嚼字说“木叶”谈中国诗教材介绍必修五论述类文本第三单元说明:这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全套五册书中唯一的文学评论 单元,而且都是名家所作。这是在学生经过了小学、初中、 高一学段相当数量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作

8、品的学习基础上, 安排了这一难度较大的单元。袁行霈先生说过:(鉴赏诗歌要)“从语言开始,进而至 于意象,再进而达于意境,复进而臻于风格。品味到风格, 就达到了对诗人的总体把握。” 从诗歌鉴赏的角度来看,三 篇课文(咬文嚼字所举例子主要也是诗歌)的安排大致 符合了由“语言”分析进而“意象”品味继而“风格”特点评价的 逐渐深入的过程。 说木叶紧紧围绕中国古诗的重要意象“木叶”,着重 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发 展为“落木”的原因,从而阐发了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 特质。 说“木叶”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用“木叶 ”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 ”的

9、原因,从而阐发了古典诗歌语言富于 暗示性的特质。师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结构内容之后 ,可着重讨论、探究以下几个问题。文本分析示例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枝 浓 繁 阴 叶 匝 茂 地一、文本阅读意象之辨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饱含水份,繁密微黄但不干燥,无飘零之意飘零透些微黄 落叶的微

10、黄与干燥 整个秋天的疏朗的气息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 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的 意思,而且要咀嚼言外意味。本文主要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而标 题却为“说木叶” ,这是否文不对题? 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效果如 何?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整个文 章的行文思路和语言风格就可能改变,就可能会写 成一篇纯粹理论阐释的学术论文,形象性、可读性 就会大打折扣。而此题“说木叶” ,以小见 大,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具象,把深奥的文学 理论融入有关“木叶”诗句的品味中,既有科学理 论高度,又形象生动,极富有感染力。请学习说“木叶”一文的方法,任选某

11、个或一组 古典诗词的意象,进行一次梳理探究。 示例: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柳絮表送别离愁红豆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双鲤代书信(鸿雁亦有此意)采薇指隐居生活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击楫指报效国家、收复失地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竹 竹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一种高洁的品行。梅品格高洁,傲然独立、意志坚强等。二、融会贯通拓展思考 菊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 鹧鸪鹧鸪鸣声易勾起羁旅之思或离愁别绪。 蝉 寒蝉常常是悲凉惆怅的代名词。 鸿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伤感。 西风往往表达伤感、不平、惆怅等情感。 另外,还有像西

12、路(秋天),西成(秋收),散发( 在家闲居状),九重(京城或帝宫)等等。 必 修 五 第 四 单单 元自然科学小论论文中国建筑的特征作为生物的社会宇宙的未来教材介绍必修五实用类文本 阅读实用类文本,应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文本内容 的准确解读能力,以及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处理能 力。 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 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 美,培育科学理性精神,提高文化修养。 语言风格、格式等特征,只需作基本的了解。实用类文本教学目标必 修 五第 三 单单 元披文入情古代抒情散文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教材介绍必修五文言文归去来兮辞表达作者辞官归田的强烈

13、愿望和 归途上的心情,叙写田园生活风貌,以及回归田 园后的生活乐趣。 滕王阁序描绘了滕王阁周围的景色和宴会的 情况,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不懈追求的凌 云壮志。 逍遥游阐发作者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 虽然富含哲理,却一点也不抽象枯燥,而是将深 刻的哲理,融于生动具体的形象之中,汪洋恣肆 、仪态万方。 陈情表虽是给皇帝上的奏章,却因其中流露 的强烈的天伦之情而感人肺腑。滕王阁序一、感受作者才华。 二、感受宴饮盛况,体会写景“四美”。 色彩变化之美 远近变化之美 上下浑成之美 虚实相衬之美 三、体会作者胸中块垒。文本分析示例名句欣赏: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描画眼前晚景,秋意极浓。作者

14、先写近水,后写远山。把清明的湖水和紫 色的暮霭加以对比,一个“寒” 字写出秋 水的清凛,一个“凝”写出暮色的深沉。景物描写富有层次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脱胎于庾信的“ 落花与芝盖齐飞, 杨柳共春旗一色” 。但王勃的句子更生动自 然,气象非凡。上句以满天彩霞为背景,特 写孤鹜在广阔的空中翱翔;晚霞原本是无生 命的自然景物,与有生命的飞鸟并飞,构成 了壮阔流动的画面。下句描绘了水天一色的 壮丽景象。名句欣赏:必 修 五一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二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三锤炼语言 学习写得有文采四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必修五表达交流内 容建 议议 必修五1.文言词语与句式与必修三、四

15、、五的文言 文学习结合起来,对文言的 常用实词、虚词、句式进行 归纳梳理。对课文中常见的古代文化 知识做一些梳理,提高学生 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加深对 古代社会生活的了解。语言翻译以文言的翻译为 主,明确要求,强化训练。2.古代文化常识3.有趣的语言翻译必修五梳理探究内 容必 修 五三国演义堂吉诃德建议: 1.“名著导读”和阅读鉴赏相结合,指导学生将学过的鉴 赏小说、戏剧的方法运用到 名著阅读中,逐步形成纯正 高雅的审美趣味,提高学生 的语文素养。 2.教师可以组织读书交流活 动,让学生谈疑难问题,谈 心得体会,也不妨让学生互 相切磋、讨论。必修五名著导读教材介绍选修模块必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文章写作与修改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 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 研究。 选修课程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 需求和实际水平。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 的辅导课,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 学校及教师应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创造条件,建 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愿望的选修课。 对学生选课的指导,首先是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