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3年中考语文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48512130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3年中考语文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东省2013年中考语文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东省2013年中考语文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东省2013年中考语文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东省2013年中考语文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13年中考语文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13年中考语文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课外文言文阅读考纲要求命题规律及趋势1.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 的意思。(能力层级 :理解)2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 :理解)3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能力层级 :理解)4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力层级 :理解)5初步欣赏文言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 :运用)一、命题规 律以一个语段形式出现,难度适中,是课内知识的延伸。重点考查学生活用文言文知识、拓展理解的能力。主客观题 兼有。题型主要有六种:词语 解释、断句、句子翻译、内容理解、人物分析和评价感悟。但总题 量只有四道。其中第 1 题词语 解释近几年都有考查,比较稳 定;第 2 题从断句和翻译中选

2、择 ,2011 年和 2012 年都 考句子翻译;第 3 题内容理解近几年都有考查,比较稳 定;第 4 题从人物分析和评价感悟中选择 ,2011 年和 2012 年都考评价感悟。二、2013 年中考趋势1仍考查浅易的课外文言文,内容以人物的奇闻逸事为主。22011 年考纲在很大程度上属于重新修订,考纲的表述也有很大变化,估计这 种 新的考查方式会持续一段时间 。但这两年的课外文言文的题型及题量不会出现什么大的变化,仍然只有四道题。预计 2013 年课外文言文语段的第 1 题仍然是词语 解释 ,第 2 题主要考查句子翻译或断句,第 3 题仍然考查内容理解,第 4 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或评价感悟。广

3、东中考省卷近三年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具体情况如下:概括起来,完成课外文言文阅读题,要求掌握如下几点方法:一、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解读文言文文本,应分三步进行。首先要认真、仔细地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即集中注意力浏览文段一遍,大概明了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前因后果如何,谁说了什么话,能够读懂六七成即可进入下一步。其次,细看题目,研读字词。在这一步中,需要一一落实问题中的字、词、句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容易的问题可以在这一步中完成。第三,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既能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又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出纠正,这是一个深入

4、兼复核的过程。二、解题技巧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两个考点在前一章课内文言文部分已经归纳过,不再赘述,此处重点归纳断句、内容理解、人物分析、评价感悟四点。(一)断句断句就是给出没有句读的句子,让考生标出句子的句读。主要考查方法有两种:一是给出文句要求标出朗读停顿,二是要求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解答断句题,理解文意是前提,在此基础上可以遵循以下规律:1理解文意,分清层次。理解文意,是文言断句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断错。因此,断句前要先通读几遍句子,力求对句子的意思有个大体的了解。在理解大意的情况下,可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将明显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

5、缩小范围。2标出名词或代词,确定主谓宾。在古汉语中,名词、代词经常作主语或宾语,遇到名词、代词作主语时,就在它的前面断开;遇到名词或代词作宾语时,就在它的后面断开。常见的代词有“吾、余、予、尔、汝(女)、公、卿、君、若、彼、此、其、之”等。动词、形容词经常作谓语,一般来说,句子带有宾语的话,动词的前后往往不断开。如果不带宾语,则可在动词、形容词后断开。如: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2009 年广东省卷)此句“说殊不平”中的“说”为人名,指张说,可以直接在其前面断句为“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说拜谢”后不带宾语,构成主谓句,也可在

6、其后断句。3看准虚词,找准位置。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我们在学习中要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这样有助于断句。(1)句首语气词。如“其、盖、初、唯、斯、今、盍、夫、且夫、若夫、至若”等,以及谦敬副词“窃、请、敬、谨、敢”等,这些词常用在一句话的开头,领起全句,在它们前面一般都要断开。另外,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如: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上述例句中,根据句首语气词“夫”可断句为“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

7、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2)复句中的关联词。如“虽、虽然、苟、纵、纵使、向使、假使、故、是故、然则、或、况、而况、且、至于、已而、然而、继而、于是、无论、是以、岂、岂非”等词语,在它们的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如: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上述例句中,句的“然则”、句的“无论”,这些关联词前面都可断句。(3)句末语气词。“也、矣、焉、耳、而已”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否”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兮”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可以断句。如: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山市)其真无马

8、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上述例句中,句的“而已”、句的“邪”,其后都可以断句。(4)常用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无何、向之、未几、已而、有顷、少顷、既而、俄而”等,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也可以帮助断句。如: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例句中,可在表时间的词语“少顷”前后断句为“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5)对话标志的词语。如“曰、云、言、道”等词语,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句。如: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上述例句中,可以在“问者曰”和“答曰”后面断句,断为“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

9、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4使用语法,明辨句式。文言文中有一些常用的句式,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这些句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只要掌握了这些句式,就可以帮助我们断句。另外,文言文的固定结构也是一种句式,其主要形式有“何之有”、“奈何”、“若何”、“得无乎”、“不亦乎”、“如何”、“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等,这些句式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参考。5明确修辞,巧妙判断。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讲究互相照应,讲究总分结合,好用对偶、排比、顶真、反复等常见修辞手法,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常常是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收到事半功

10、倍的效果。(1)对偶。如: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上述例句的“强者绥之以德”与“弱者抚之以仁”对偶,可以断句为“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2)顶真。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一般来说,如果它们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而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如: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愚公移山)上述例句中,“孙孙”、“子子”、“子子”不是名词的重叠形式,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断为“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3)排比。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上述例句的“东市买骏马”、“西市

11、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构成排比,从而断句为“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4)反复。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修辞方法。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如: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诗)上述例句反复提及“闻来”,据此可以断句为“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二)内容理解对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准确把握全文内容。在此前提下,应注意紧扣特定的语言环境。有些语句,我们只有弄清了它所根植的语言土壤,从整体上把握住文段、文章的意义,联系

12、上下文,才可能体会出它的深意或弦外之音。答题时可以引用原文句子回答,可以摘录原文关键词语回答,还可以用自己的话组织语言回答。(三)人物分析要准确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对文中人物作出有理有据的评价,就得从整体上读懂文章,准确把握作者对文中人物的感情倾向。人物形象分析题,阅读材料一般为记叙性文字,大多节选自史传或类似作品,故事具有相对完整性。我们读这样的小短文,首先要弄清文中写了什么人、讲了什么事、人物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要弄清中心事件是什么,事情的开端、经过、结果,文章的脉络线索是什么,等等。然后再进一步分析人物活动和事件所表现出来的人物品质。这类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表现为对人物、事件的是非评

13、价和感情态度。这种是非评价和感情态度,一般体现在文章议论性或抒情性的文字中,有时在具体的记叙描写中也会渗透作者的观点和感情,有时还要联系文章的历史背景或人物的生平来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对人物的评价要言之有理。(四)评价感悟评价作品的内容和人物形象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通常以简答题的形式,考查以下两点内容:评析选文中的人物、语言、写法;结合选文谈自己的感悟、启示。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把握文章主旨、思想倾向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解读;第二,要学会全面、辩证地看问题,克服片面性,要勇于质疑,大胆创新,力求见解有新意;第三,对作品中的人、事、物以及观点发表看法、作出评价时应紧扣原文和人或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旗帜鲜明地发表观点。答题时应先说观点,后谈理由,谈理由时要言之有据,逻辑性强,令人信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