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障碍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8509466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X 页数:54 大小:558.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力障碍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智力障碍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智力障碍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智力障碍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智力障碍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力障碍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力障碍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智障儿童的感觉统觉统 合训练训练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感觉感受性差,感 受范围狭窄,反应 较迟钝。知觉恒常 性差,缺乏迁移和 泛化能力训练对策感知觉特点感觉感受性差,感受 范围狭窄,反应较 迟钝 。知觉恒常性 差,缺乏迁移和泛化 能力。进度较慢、每个 训练单 元的容量 较小,且需反复 训练 。感觉感受性差,感 受范围狭窄,反应 较迟钝。知觉恒常 性差,缺乏迁移和 泛化能力训练对策运动特点动作笨拙、手指精细 程度低、协调 性差。动作类型由易到 难、运动器官由少 到多,且有意识开 展针对他们的肌 力、关节活动度及 动作协调性方面的 训练。感觉感受性差,感 受范围狭窄,反应 较迟钝。知觉

2、恒常 性差,缺乏迁移和 泛化能力训练对策注意特点注意的集中性、广 度、分配及转移大多 比正常儿童差,常出 现顾 此失彼的现 象。须经 常提醒儿童关 注示范或当下的操 作项目,项目间 衔接和转換要慢, 往往需要言语提示 及动作引导 。感觉感受性差,感 受范围狭窄,反应 较迟钝。知觉恒常 性差,缺乏迁移和 泛化能力训练对策记忆特点记忆 缺乏目的性、速 度缓慢、容量小、难 以保持、再现困难。须考虑训练 内容的 密度、进度以及巩 固练习的次数等 。 训练活动中,训练 指令和要求不能太多 ,忌讳多个指令连 续呈现。感觉感受性差,感 受范围狭窄,反应 较迟钝。知觉恒常 性差,缺乏迁移和 泛化能力训练对策言

3、语语言特点言语语 言发育迟缓 , 常伴随口吃、构音不 清晰以及语义 理解困 难等问题在训练 中的指导 语要简洁 明了、 语速要慢,并及 时辅 以相应的手 势或支持性动作 ,帮助他们理解 语义 。感觉感受性差,感 受范围狭窄,反应 较迟钝。知觉恒常 性差,缺乏迁移和 泛化能力训练对策意志品质特点可能存在能量代谢水 平低或意志薄弱的问 题,在教育及训练 活 动中容易出现疲劳, 做事缺乏坚持性需要合理安排训 练和间歇性休息 的比例,及时调 整训练 形式、控 制好重复练习 次 数以及合理使用强 化物等。 智力落后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率为60.6 ,大大高于正常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与 智力障碍程度呈正相关

4、。因此,有必要对 智力落后儿童进行专门的感觉统合训练。 对智障儿童以游戏的形式实施感觉统合训 练,能够较好地吸引其注意力,有利于培 养智障儿童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和良好的 社会行为,对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起到不 可替代的作用。感觉统合训练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成 效研究现状 这些研究主要包括感觉统合训练对智力障 碍儿童智能缺陷的改善和社会适应能力的 提高。 国内学者苑金美等对 113 例精神发育迟缓 的儿童进行了为期 2 年的感觉统合训练, 结果发现训练前后比较,儿童的智力水平 有明显提高,感觉统合失调问题也改善明 显。 卢莉颖等学者同样指出感觉统合训练对患儿的 社会适应能力、智力以及感觉统合能力均有不

5、 同程度的改善。他们还认为早期干预可以最大 程度改善和恢复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育障碍, 以达到最为理想的发展状态。 智力障碍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研究仍维持在病 症改善阶段,学者们还认为感觉统合训练可以 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但从 感觉统合训练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尚还缺乏 提高智力障碍儿童整体发展地综合训练方法研 究。一、训练基本对策 1.训练目标 主目标是促进该类儿童各种感觉能力的发展,提高 感觉间以及感觉与动作间的协调性和统整能力,确 保儿童较好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并为提升其生存 质量奠定基础。 辅目标是增强他们的认知、言语与感觉、动作间的 统整力和协调性,提高其学习文化知识、掌握

6、职业 技能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 训练目标的制定要考虑受训个体的感知、动作发展 水平,也要考虑其认知、言语语言、沟通交流以及 体格发育水平。对于能力较强、伴随障碍较少或不 严重的个体可制定连续目标,否则须制定离散目标 或在不同训练阶段制定不同目标。2.训练内容 学龄前智力障碍儿童以低位统合能力训 练为重心 学龄期智力障碍儿童在低位统合能力训 练基础上,不断增加感觉间以及感知觉与 动作间的整合,动作与认知、言语的整合3.训练方式 智障儿童缺乏个人动机与兴趣,主动性差 ,意志水平低下,在训练中一味采取强迫 手段,或者乏味的机械训练,智障儿童会 产生厌烦、恐惧、害怕等不良情绪,训练 遭到失败,甚至会

7、产生副作用。所以在训 练中创设良好的氛围是至关重要的。 训练形式丰富多样,创设快乐氛围情节趣味化 赋予感觉统合训练过程游戏化的情节,能增 强趣味性、娱乐性,更进一步激起智障儿童 良好的情绪和积极从事活动的力量,从而使 他们活跃起来。 如:趴地推球,球推进的是一个个小动物的 嘴巴,仿佛在给小动物喂食 钻进布袋,学做蚕宝宝,随着蚕宝宝的一天 天长大,钻出布袋。 跳着去游玩,推着羊角球,钻过山洞,绕过 树林,形成一列列火车 在大肌肉训练时,用“小青蛙捉害虫”的游戏 创设情境,代替乏味的原地跳跃。在感统室的 地板铺上“荷叶”,每片 “荷叶”上还有一 条或数条 “小虫”。训练时,孩子们戴着青 蛙头饰,听

8、着儿歌 “小青蛙,呱呱呱,抓害 虫,保庄稼”,从这片 “荷叶”跳到那片 “ 荷叶”,兴高采烈地捕捉 “害虫”。 坐于平衡台上,和老师、小朋友拉大锯 趴于滑板上,学做小乌龟,一边游泳一边和小 鱼、小虾做游戏。 将智障儿童所喜爱的情节融入感统训练中。 情节简单明了,智障儿童从中能获得一种心理 上的满足,感到成功与自信,从而产生愉快情 绪,在活动中也会更专注投入。语言游戏化 教师语言的游戏化,能让智障儿童产生积 极的情绪,充分调动智障儿童的主动性。 教师要有意识地关心、启发、暗示、引导 和鼓励指导智障儿童,而不是以主观命令 去代替他们想、代替他们做,其目的是启 发他们的想法,使他们玩得更愉快。 如:

9、当智障儿童“推小车”羊角球大汗淋 淋时,可以用游戏的口吻说“小司机到加 油站去加点油吧”调节孩子的活动量。 又如,为了让智障儿童掌握滑板爬的动作 教师可以用游戏的语言说“小乌龟快抬起 头来,小鱼和小虾游过来和你们做游戏喽 ”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角色的身份贯 穿活动,教师处处以游戏的口吻进行引导 ,智障儿童定会兴趣盎然,同时主动参 与。动作儿歌化 单纯讲授动作的要领,智障儿童很难理解而 且会感到枯燥无味,如果将要领编成朗朗上 口、充满游戏性和趣味性的儿歌,效果就会 迥然不同。 如智障儿童在跳床上跳跃,教师就可以说儿 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树起来,爱 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10、又如,在“有趣的平衡台”中,要求幼儿利 用身体的各部位在台上保持平衡。教师就编 了儿歌“一二三四五六七,大家都来坐摇椅 ,左摇摇,右摇摇,象个快乐的不倒翁。” 孩子们一边摇,一边跟着教师听、念儿歌, 既加强了动作要领的掌握,又不单调枯燥既 调节了宽松自由的气氛,又提高了智障儿童 活动的激情。器材形象化 “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智障儿童也不例外。 感统器材色彩鲜艳,造型美观,能吸引智障儿 童的注意,引起智障儿童的兴趣。孩子看到它 想去摸一摸、试一试、玩一玩,这就是它的独 特之处。为了让感统训练变得更为生动愉快。 让智障儿童变得更为积极主动,我们赋予这些 器材生命、灵性,将它们形象化、游戏化,并 围

11、绕感统训练的某一器材设计一系列的活动方 法。 有趣的滑板 将它变成汽车,智障儿童独自坐在上面,手作方向 盘状,用脚跟帮助移动,前后左右开车 将它变成小船,智障儿童卧于上面,以腹部为中心 ,抬高头,抬起腿,用手臂当作船桨,使小船在水 中自由滑行。 将它变成大转盘,智障儿童趴在上面,靠双手的双 掌来旋转身体 还将它变成小火车,两个、三个、四个智障儿童连 在一起,靠前一个孩子的力量带动后面的幼儿 还将它变成小推车等等,既是一种力量的锻炼,又 是对颈部肌肉及协调能力的培养。4.训练人员技术要求 言语表达 首先,须提高其反应准备和唤醒水平。 其次,言语内容与活动实景可直接联系, 忌讳借助图片、录像资料。

12、 第三,言语简洁、直奔主题,忌啰嗦。 第四,语速稍慢,但语义连贯。 第五,重复呈现,内容保持一致。 第六,改变用词用语,适应儿童的理解。 操作示范 第一,准确规范,重复示范时,操作要前 后一致,否则可能给智障儿童造成认知、 记忆混乱。 第二,动作表现力强。不拖沓。 第三,处理好分节呈现与连续呈现的关 系。 支持与纠偏 密切关注儿童的操作过程,适时给予支持 ,纠正错误或不规范的操作。 可分为言语支持和动作支持。 言语支持可在某一操作前呈现,也可在操 作失误发生瞬间呈现。 动作支持是指训练人员手把手辅助儿童完 成操作,多在施训当下实施。支持要适 度。 评价与反馈 评价多从积极角度,评价的内容以训练

13、项 目完成为主,适当拓展评价的范围,如训 练态度、训练大胆程度、与训练人员的配 合等。论文:感觉统合训练对智障儿童认知能力及 动作发展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的总体思路: 1.量表与问卷施测。对智障儿童的动作发展、认知 发展、感觉统合能力进行评估,了解被试 儿童的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认知能力与 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水平。 2.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根据年龄、性别结合初测量表 的情况把实验对象分为两个组,即实验组 与对照组。 3.实施训练将失调程度与范围大致相同的同学分 别分成小组进行训练。 4.重测训练实施 3 个月后,对智障儿童进行 量表的再次施测。 5.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实验法的具体实施过

14、程 实验目的研究感觉统合训练是否对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动作 发展能力产生影响 变量控制自变量:感觉统合训练因变量:认知能力动作发展能力(粗大动作、精心 动作)控制变量:实施时间、实施过程、评量工具的实施 实验地点、对象及实验人数实验地点:某康复中心。实验对象:感觉统合失调且被确诊为智力障碍的儿童实验人数:40 名智障儿童(实验组:20 人,对照组: 20 人) 实验时间: 2014 年 9 月到 2015 年 12 月 实验假设:感觉统合训练对提高智障儿童认知能力 有促进作用。感觉统合训练对智障儿童的动作发展有 一定的影响。感觉统合训练可以作为智障儿童康复 训练和开发认知能力的一个教学手段。

15、 实验方案与干预内容 第一阶段:选取 40 名实验对象,随机分为 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 20 名智障儿童。以 幼儿感觉统合能力评定量表,智障 儿童认知评估量表,智障儿童精细动 作评估量表,智障儿童粗大动作评估 量表对 40 名智障儿童进行前测。 第二阶段:主要通过感觉统合训练的方式 对实验组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训练,每周进 行 5 次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不低于 30 分 钟。对照组不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但进行 正常的日常活动。 第三阶段:经过对实验组 60 学时的感觉统 合训练,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所有儿童进行 量表重测。并将两次测量的数据进行横向 比较。 实验干预内容: 主要是用感觉统合训练的手段,本研究的 训练理论是以 Aryes 的感统理论为基础的 ,从前庭觉训练、触觉训练、本体觉训练 方面对实验组的智障儿童进行训练。实验设计的程序 本研究采用准实验设计的方法,其实验设计模 式为: R Q1 X Q3R Q2 Q4 X:表示实验组的智障儿童接受为期 12 周,每 周 5 次,每次 30 分钟,共60 次的感觉统合训 练; Q1 与 Q3:表示实验组智障儿童接受感觉统 合功能评定量表、智障儿童发展评估量表 前测与后测; Q3 与 Q4:表示对照组智障儿童接受感觉统 合功能评定量表、智障儿童发展评估量表 前测与后测。 儿童发展评估表由感知觉、粗大动 作、精细动作、语言与沟通、认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