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江苏新高考模式下的语文复习应考指导(07年9月24日)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48502225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2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江苏新高考模式下的语文复习应考指导(07年9月24日)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08年江苏新高考模式下的语文复习应考指导(07年9月24日)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08年江苏新高考模式下的语文复习应考指导(07年9月24日)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08年江苏新高考模式下的语文复习应考指导(07年9月24日)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08年江苏新高考模式下的语文复习应考指导(07年9月24日)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年江苏新高考模式下的语文复习应考指导(07年9月24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江苏新高考模式下的语文复习应考指导(07年9月24日)(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新高考, 新理念,新策略,新操作2008年江苏新高考模式下的语文复习应考指导 吴 伟 昌2007年9月24日理论篇:标准与方案 理念:为每一位学生的关键发展服务!着眼点:深刻领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高考方案”精神。理论篇:标准与方案 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二、“省高中语文教学要求” 三、“省08高考方案”:(一)命题原则,命题坚持科学性、创新性和公平 性的原则。 (二)试卷结构与内容 (三)分值设定:语文,160分,数学,160分,外 语,120分,总分440分。另外,语文、数学附加 题各设40分。比较篇:“课标卷”与“江苏 卷” 理念:为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改革服务!着眼点:熟悉

2、高考语文“课标卷”特点,把握新高考变化动向。比较篇:“课标卷”与“江苏 卷” 一、课改实验区(广东、山东、宁夏、海南 )高考课标卷与江苏卷比较 表1:试卷结构布局表2:试卷题型设计走向篇:“阅读”与“写作” 理念:为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复习服务!着眼点:了解高考命题走向,抓好高考语文“两大板块”。走向篇:“阅读”与“写作” 2008江苏高考语文的主要特点推想: 1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调整进“古代诗文阅读” 部分考查。 2增加“探究能力”考点。 3规定考试内容为必考和选考,必考为基本能力要 求,选考具有更高的能力要求。 4江苏08高考方案增加了文科生加试的附加题,分 值为40分。 5160分的试

3、卷很有可能将作文的分值提高到70分 。总之,新课标高考试题会重视基础性,凸现选 择性、审美性、探究性、人文性、创新性的鲜明 特点,突出考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考查!走向篇:“阅读”与“写作” 阅读教学与复习 l语文课程的性质 l阅读与鉴赏的教学建议 l考试大纲变化轨迹 l考纲要求 l考纲(说明)解读 走向篇:“阅读”与“写作” 阅读教学与复习 l命题走向: (一)文言文阅读:1取材范围广泛。2题材丰富多样。3题型传统固定中有小变。4题量不断减少。 5内容不断翻新。 走向篇:“阅读”与“写作” 阅读教学与复习 l命题走向: (二)古诗鉴赏:1唐诗宋词居多。2选材范围扩大。 3命题形式创新。(两诗

4、比较阅读) 4考查内容细化。 5答题要抓住“情景”。 走向篇:“阅读”与“写作” 阅读教学与复习 l 命题走向: (三)现代文阅读:1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论述类文 本、实用类文本”)2文学作品 。 3阅读等值选考,体现自主、选择、探究 。 4关注“上海模式”阅读 。 5文学作品阅读复习指导策略 。 走向篇:“阅读”与“写作” 写作教学与复习 l语文课程的性质 l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建议 l考纲要求 走向篇:“阅读”与“写作” 写作教学与复习 l 考纲(说明)解读: (一)基础等级D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5、。 走向篇:“阅读”与“写作” 写作教学与复习 l 考纲(说明)解读: (二)发展等级 D深刻。丰富。 有文采。 有创新。2007年高考(部分)作文题: 2006年高考(部分)作文题: 走向篇:“阅读”与“写作” 写作教学与复习 l命题特点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增进课 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 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 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 的价值追求。” 2006、2007年高考作文,就是体 现了这一精神,可谓八面来风,万紫千红。走向篇:“阅读”与“写作” 写作教学与复习 l命题特点 : 一、从内容看,彰显人文,展示多元

6、文化风采今年的高考作文,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温润的人文之风 。作为“人文”核心的“人文精神”,彰显的是基于人之为人 的哲学意义上的态度和理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 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 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上述这些命题就是反映 了这些精神。走向篇:“阅读”与“写作” 写作教学与复习 l命题特点 : 二、从内容看,凸现理性,引发直面人生思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 ,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 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上述这些命题就是渗透了这

7、些精神。这些分析就启发我们,高中语文(阅读和写作),应 当帮助我们的高中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规 划人生。这是一个十分重要、很有价值的信息。走向篇:“阅读”与“写作” 写作教学与复习 l命题特点 : 三、从形式看,不拘一格,题型异彩纷呈历览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变化,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后话题作文(命题作 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并存)今年的高考作文,可谓是桃红柳绿,缤纷花开。徜徉 在今年的作文试题中,如行走在山阴道上,繁花美景,应 接不暇。命题作文独占鳌头,材料、话题作文仍有市场。走向篇:“阅读”与“写作” 写作教学与复习 l 命题特点 : 四、从形式看,文体不

8、限,鼓励自由表达2007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有这样一些“规定”: (1)提出“文体不限”或“文体(体裁)自选”等,如全国卷(宁夏、海南 卷)、山东卷、安徽卷、湖北卷、四川卷。 (2)提出“诗歌除外,文体不限”要求,如北京卷、天津卷、福建卷、上海卷、 辽宁卷、江苏卷、浙江卷、广东卷、重庆卷。 (3)设置文体限制,如湖南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4)大部分的话题作文,都要求考生“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5)几乎所有命题作文,都提出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的要求。 (6)有的是命题作文,但二选一,如江西卷,“请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语文

9、,想说爱你不容易 走向篇:“阅读”与“写作” 写作教学与复习 l 命题走向: 1命题形式的多样性。 2命题思想的融合性。 3命题内容的现实性。这些都启迪我们,面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是作 文教学的真谛!写作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 系,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社会的和谐 进步。走向篇:“阅读”与“写作” 写作教学与复习 l 写作复习 : (一)要重视命题作文的指导 。 (二)要关注作文训练的质量 。 (三)要注意审题训练的到位 。 (四)要认清高考作文的特点 。我曾把作文分为三类:考试作文(中规中距,稳中求高)、随 笔作文(独抒心灵,我心所欲)、竞赛作文(显山露水,新奇夺目) 。 (五)要处理必

10、须注意的问题 。走向篇:“阅读”与“写作” 写作教学与复习 l检测模拟: 模拟题备考篇:“语文素养”与“应考能 力”理念:为每一位考生的高考成功服务!着眼点:团队精诚合作,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高考成绩。备考篇:“语文素养”与“应考 能力”l备考认识 1研究大纲、学习大纲。 2认定大纲,从一而终。 3胸中有卷,分类复习。 备考篇:“语文素养”与“应考 能力”l复习思路 (一)强化五种意识 1强化考点意识。 2强化能力意识。3强化规律意识。 4强化训练意识。5强化主体意识。 备考篇:“语文素养”与“应考 能力”l复习思路 (二)上好五种课型 1复习课。 2检测课 。3讲评课 。 4阅读课 。5写作课

11、 。 备考篇:“语文素养”与“应考 能力”l应考策略 一、 学生:琅琅书声,回归课堂 二、教师:总结规律,教给方法 三、团队:组长把关,分工协作 四、资料:广泛吸收,自主创编广泛吸收,自主创编备考篇:“语文素养”与“应考 能力”l应考策略 五、友情提醒:“探究能力”、“文科附加 题”、几个“小招术” 1“探究能力”“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要求: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丰富的意蕴; (2)探讨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备考篇:“语文素养”与“应考 能力”l应考策略 五、友情提醒:“探究能力”、“文科附加 题”、几个“小招术” 1“探究能力”“

12、实用类文本”的阅读要求: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深层的意蕴 ;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 备考篇:“语文素养”与“应考 能力”l应考策略 五、友情提醒:“探究能力”、“文科附加 题”、几个“小招术” 2文科附加题 (1)开展以经典为侧重的广泛而深入的课外阅读。 (2)着眼学生实际, 因地制宜, 创造条件, 高效率地开 好选修课 。 (3)借鉴成功经验, 探索命题方向, 强化表达训练 。 l应考策略 五、友情提醒:“探究能力”、“文科附加 题”、几个“小招术” 3复习应考高境界(31):1题目问什么?2答案是什么?3道理为什么?1今后变什么?备考篇:“语文素养”与“应考 能力”l应考策略 五、友情提醒:“探究能力”、“文科附加 题”、几个“小招术” 4高考模拟表 一份高考模拟表: 备考篇:“语文素养”与“应考 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