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疾病爆发的思考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48500793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对疾病爆发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面对疾病爆发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面对疾病爆发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面对疾病爆发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面对疾病爆发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面对疾病爆发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对疾病爆发的思考(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对疾病爆发的思考 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和埃及的文献就有 对瘟疫的记载 出埃及记“人畜伤口化为脓疱” ,“无一家无死者” 公元前13世纪,甲骨文表明了时人对瘟疫 的熟悉 安阳某王占卜的问题:今年有瘟疫吗?它 会致死吗? 汉代以来,历代史书都有疫病流行的记载 。 疾病爆发后的民众心态 疾病爆发后的科学研究 疾病爆发后的利害权衡 疾病爆发后的多面人性 疾病爆发后的民众心态 十四世纪,薄伽丘的十日谈对瘟疫毁灭繁华 城市的可怕景象做了真实的描写。 “城市里就这样到处尸体纵横,附近活着的人要 是找得到脚夫,就叫脚夫帮着把尸体抬出去,放 在大门口;找不到脚夫,就自己动手,他们这样 做并非出于恻隐之心,

2、而是唯恐腐烂的尸体威胁 他们的生存。每天一到天亮,只见家家户户的门 口都堆满了尸体。这些尸体又被放上尸架,抬了 出去,要是弄不到尸架,就用木板来抬。” “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新的风气。病人死了, 不但没有女人们围绕着啜泣,往往就连断气的一 刹那都没有一个人在场。真是难得有几个死者能 得到亲属的哀伤和热泪,亲友们才不来哀悼呢 他们正在及时行乐,在欢宴,在互相戏谑呢。 ” 欧洲黑死病 爆发 爆发时间:1347年至1351年,其后几十年 乃至数百年间,又反复发作。 传播范围:起源于中亚,蔓延路线先是近 东,然后是地中海西部、北欧,最后又回到 俄国。 死亡人数:大约两千五百万人,约占欧洲 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3、。 大瘟疫使得幸存者的道德信念彻底崩溃了, 放荡不羁的风气可悲地流传开来。 黑死病的直接后果是降低了物价,使市场上 充斥商品。那些先前贫困的人们猝然发 现自己变富了,因为他们是唯一幸存下来的 继承者人们突然获得所有这些财富,其直 接后果是许多人挥金如土,狂饮暴食。 黑死病使人们把目光从来世转向今生,开始珍视 生命的价值和自我的价值。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 天地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 。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 凡人的幸福。”彼特拉克 死亡使生命第一次具有充分意义的东西出现的清末鼠疫流行 1910年10月1911年3月起源于东北的鼠 疫

4、传播范围和死亡人数:“该次之疫,遍布 东三省,延及华北,染疫而死者几六万” 伍连德 辽宁省棺木销售为之一空,许多人不得不 实行蒿葬。瘟疫之下的民众心态 躲避:“或闻鼠疫,大惊缩,不敢出”; “市断 人稀,街面几无人迹” 迷信盛行:到处搭台演戏,乞求鬼神庇佑 民间结社:黄天道教,声称入教者即可避免瘟疫 拒斥现代防疫手段:隔离、剖尸、焚尸、烧屋等 措施,与传统文化相违背1911年2月,伍连德召集200多名工人,在野 外炸出许多大土坑,将尸体垒成22堆燃烧。为确 保尸体全部焚化,他们还在上面洒上煤油。大约1 小时后,数千具尸体便焚化一净。鼠疫成功防疫后民众心态 接受西医“中国政府,素来重中轻西。自斯

5、疫之发生 及扑灭,中医束手、西医奏功,使政府诸公深感西 医远过中医。” 公共卫生观念树立“中国北京街道之污秽、房屋之不清、卫 生之不讲、疾疫之丛生,为各国报纸所腾笑 时隔十年,又有鼠疫之扫除,将往时不清而多疾之 北京,一变而为清洁宜人之北京矣。”疾病爆发后的科学研究SARS病原的发现过程与我国科学共同体 “勇于进取的公共卫生措施使SARS得到了 有效控制,但是中国科学家失去了一次展 示其科学研究能力的独一无二的机遇。” 2003年7月18日 science对中国SARS研究情况的长篇专题 报道 对SARS病原的追寻中国的情况:衣 原体与冠状病毒样颗粒之争 2003年1月广东省中山市首先把“非典

6、” 确认为一种“怪病”,广东省卫生厅调集 省内专家进行调查研究、并上报国家相关 研究机构。 对这种怪病进行病原学研究的国家级研究 单位至少有如下三家:一是中国卫生部疾 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病毒研究所, 二是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三是中国医学 科学院。CDC病毒研究所:研究时间表 2月初,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病毒研究所最先从广东 得到病原切片样本进行病因研究。 2月18日,该所的洪涛院士等研究人员把病原研究结果反 馈给广东卫生厅的治疗第一线,认为病原体是衣原体。 2月18日下午,广东省卫生厅召开紧急会议对这个报告的 结论进行研究,参加会议的钟南山院士当时指出,临床 症候不支持这个结论。不同

7、意衣原体是非典型肺炎病因 的观点。 4月25日,洪涛等21人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一篇论 文(该文的收稿日期是4月4日),称他们曾在7名患者肺 部发现了衣原体样颗粒,但他们也“在三例患者肺组织 中同时见到冠状病毒样颗粒”。他们最终还是认为“非 典”的病因是一种新型的衣原体。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时间表 2月14日军事医学科学院从广东的部队医院中得 到了患者组织样本。 2月22日他们已经设法将组织样本中的某种病毒 (冠状病毒)接种到了vero细胞上 2月26日,用电子显微镜所摄取的一张照片,照 片表明他们在那时就已经用电子显微镜“看到” 了冠状病毒样颗粒。 而且据事后声称,在3月的第一个星期,研

8、究小 组已经发现SARS患者的血清能够抑制那种病毒( 即冠状病毒)的生长。 但他们没有公布研究成果,也没有最终确认这种 病毒与“非典”之间的因果关系。对SARS病原的追寻国际科研合作 3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把该严重疾病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 综合症(SARS)并发出了SARS疫情的“全球警报”。 3月17日从世界各地招集11个实验室,开始联手追索SARS 病原体。并建立了由德国病毒学家克劳斯斯托尔( Klaus Stohr)协调的研究SARS的专题信息网站。 3月24日,他们已经把SARS病原体锁定为冠状病毒。 4月13日,加拿大温哥华的基因组科学研究中心的一个研 究小组就把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

9、贴到了网上。 4月14日国际上的研究人员已经通过实验表明,他们所锁 定的这种冠状病毒在猴子身上能够引起类似SARS的症状 ,从而最终确定了SARS的病原体。差距何在:一、“看见” 是不是“ 发现” 在科学关于中国SARS研究情况的报道 中,展示了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科学家杨 瑞馥和朱庆余在2月26日拍到的所观察到的 冠状病毒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斯托尔评论:用电子显微镜从组织切片上看到一 种病毒样颗粒根本不能证明什么,类似的探索发 现了各种病原体,因为人身上都携带有若干微生 物。 中国科学家没有把自己“看到”的东西及时公布 出来,有两种可能的解释:1、没有确切地弄清 楚自己看到的是什么;2、没有形

10、成把看到的那 个东西(冠状病毒)与“非典”病原体从概念上 明确联系起来的心理意向。 发现要求主体能够对那个自然类进行描述 ,即能够在其所处的实际环境中把这个自 然类从其他自然类中区分出来。 以氧的发现为例发现氧并不仅仅是得 到一份样品并把它装到瓶子里的问题。氧 的发现还涉及到对于所分离出的东西的正 确识别和描述。差距何在:二、对经验事实和判决性实 验的忽视 世界上最早得到患者病原组织切片的国家级研究 机构。 当2月18日该研究小组把其研究结果衣原体 是致病原因传达到广东治疗一线时,临床治 疗专家反馈的意见是,“临床症候和治疗用药均 不支持这个结论。” 直到4月25日,在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者已经

11、通 过经验实证把病原锁定为冠状病毒的情况下,该 研究小组仍然发文,继续宣布其通过电子显微镜 “看见”的东西,而没有设计判决性实验确定病 原体。差距何在:三、对于权威的盲从 关键性实验:世界卫生组织召集实验室进 行研究前10天,他们的研究小组已经发现 SARS患者的血清能够抑制那种病毒(即冠 状病毒)的生长 加上广东治疗一线反馈的“临床治疗并不 支持衣原体病因”的判断 对于挑战在国内已被普遍接受的权威观点 信心不足,“想更加有把握一些,因为洪 涛院士在中国是很著名的专家,我们必须 高度尊重他的观点。” Science的评论:“洪的理论的兴衰给中 国科学家上了极有价值的一课;中国的科 学家太过于尊

12、重老师或长者的观点了;当 资料证据并不适合于某个理论观点的时候 ,年轻的科学家应该更多一点学会挑战权 威;这是中国科学家现在已经开始艰难地 学习的一课。”差距何在:四、交流与合作 国际合作研究:世界卫生组织所召集的11个研究 室的成员就每天召开电话会议、迅速地将各自的 发现发布到一个专门网站上、并通过快递相互交 换样品和试剂。 国内:SARS患者的组织样本却像“珍宝”一样难 以得到, “令人垂涎的”(coveted)。差距何在:五、成果公布 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在2月底就分离出了 冠状病毒,并在3月初就用血清实验为这种病毒 与SARS的相关性找到了初步证据。但是并没有及 时地公布他们的研究

13、结果。 斯托尔,如果他们及时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 对SARS病原的确定可能会提前几个星期。 “只要给斯托尔打个电话或发一封e-mail,杨和 他的同事就可以在疾病史上占据一个显著的位置 。” “中国科学家在寻找SARS病原上的失利部分地根 源于中国科学界所存在的四个系统性问题: 各个小研究团体之间缺乏基本的协调与相互合作 精神; 其科学研究太易受来自社会的各种影响; 研究人员普遍缺乏挑战权威的勇气; 与世界科学界的主动交流,而不是一味跟踪,严 重不足。” 疫苗接种个人选择与集体利益 囚徒困境麻腮风三联疫苗 有案例显示,麻腮风三联疫苗可能引发孤 独症 少数情况下,麻疹会导致严重的脑部损伤 麻疹

14、而导致脑损伤的可能性大于因接种疫 苗而患上孤独症的可能性 理想状态 “重复囚徒困境” 麻腮风疫苗接种与患孤独症的联系时 间先后关系,还是因果关系? 媒体出于平衡的考虑,将父母们的观点摆 到与专家同对等的位置 “一位母亲称找到麻腮风疫苗与孤独症的新 联系”2002年9月5日西部邮报头 条新闻 家长为这些研究提供了原动力 麻腮风疫苗肠紊乱行为紊乱 流行病专家的人群统计分析 目前所有对人群的统计分析显示,孤独症 的发病率与麻腮风疫苗无正相关性 针对疫苗政策的批评:水银防腐 预防原则以减少疫苗接种的种类 医学的不确定性 在不确定的条件下,技术性决策的“预防性 原则” 预防性原则是否适用于疫苗接种? 一种建议:三种疫苗分开接种 一种建议: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拒绝接受 疫苗接种 两难境地 倾向反对疫苗 科学可能犯错,不代表与某种科学观点相 反的观点就是正确的。医疗机构可能是专 断和保守的,但简单地对这种专横进行反 抗同样是错误的 疾病爆发后的伦理思考传染病危机下的人性思考 影片讲述了一种传播迅速的 致死传染病 科学的真实性 危机下人类道德建构的脆弱 和人性的多面性 进一步阅读: 瘟疫与人 大流感 白色巨塔电影中的生死、疾苦与救 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