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与应急预案有关要求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48499487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5.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管理与应急预案有关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应急管理与应急预案有关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应急管理与应急预案有关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应急管理与应急预案有关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应急管理与应急预案有关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急管理与应急预案有关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管理与应急预案有关要求(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第 1 页加强应急管理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和风险控制能力第 2 页第一部分 应急管理的发展第二部分 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及法规简介第 3 页1974年,英国,重大危险咨询委员会,提出制订应急预案1982年,欧共体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塞韦索法令),重大事故预防与救援1984年,印度博帕尔事故,促进各国修改法律法规、完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1986年,美国紧急事故应急计划和社区知情权法案1993年,ILO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应急计划要求一、总体情况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人们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 理逐步有了系统化认识。第 4 页2001年,“9.11”后美国成立国土安全部第 5 页我国,

2、2002年颁布实施安全生产法,规定企业与政府制定应急预案。2003年非典后,出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加快了国家整体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步伐。第 6 页1、自然灾害频发,分布广、损失大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二、我国应急面临的形势第 7 页2、重特大事故灾难频繁发生第 7 页第 8 页3、公共卫生事件仍然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全球新发现的30余种传染病,已有半数在我国发现艾滋病、乙丙肝炎、血吸虫等感染者、患者都在几十万以上第 8 页第 9 页4、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因素依然存在第 9 页 近几年刑事案件总量年均400万起以上; 近几年各类刑事案件死亡6.5万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3、几百亿元; 近几年每年受理计算机犯罪案件上万起,年增长率明显上升。 第 10 页安全是风险的隶属度离散随机小概率事件重大事故灾难应急管理是一个复杂开放巨系统现代社会的系统脆弱性管理失当也可成为危机诱因三、我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 体会第 11 页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和坚强领导;二是社会主义制度和我们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全 国上下建立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 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三是依靠法制,依靠科学,依靠群众;四是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专业应急处置 队伍和预备役民兵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骨干和突击队作用;五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和社会各界同舟共济。(一)成功作法第

4、12 页一是思想认识不足;二是危机管理体制不健全 ;三是应急反应和快速处置能力有待提高;四是部分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五是全民防灾意识教育还相当薄弱;六是法制还不够完善。(二)薄弱环节第 13 页灾害多发事故高发防御脆弱应对复杂责任重大要点:第 14 页第一部分 应急管理的发展第二部分 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及法规简介第 15 页一、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二、国家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要求第 16 页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增强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经常性地做好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坚持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

5、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第 17 页政府工作报告:各级政府要全面履行政职能,在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特别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 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 险的能力。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 系。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完 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 题的决定第 18 页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 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一)工作原则第 19 页各类

6、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级(较大突发公共事件)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二)突发事件的分级 第 20 页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按照发生的可能性和危急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颜颜色级别级别一级二级三级四级预警级别第 21 页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4类。(三)突发事件的分类 突发事件突发事件事故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公共卫生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社会安全社会安全第 22

7、页水旱 气象 地震 地质 海洋 生物 林、草火灾生产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动物疫情群体性事件 金融突发事件 涉外突发事件 影响市场稳定事件 恐怖袭击刑事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 卫生 事件社会 安全 事件突发事件预防应急恢复 重建准备扩大初级恢复第 23 页法律基础组织体制运行机制保障系统紧急状态法规应急条例政府令标准管理机构功能部门指挥中心救援队伍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公众动员信息通讯物资装备人力资源财务经费(四)应急救援体系( (4X44X4) )第 24 页应急响应主要程序应急响应主要程序现场监测人群疏散N人员救助工程抢险警戒与交通管制医疗救护环境保护专家支持事故发生接警关闭

8、总结评审信息反馈应急增援现场清理解除警戒事故调查善后处理信息网络开通应急资源调配现场指挥到位中心人员到位响应升级警情判断 响应级别Y应急恢复应急启动救援行动事态控制应急结束(关闭)YN第 25 页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法法制制机机制制体体制制应急工作平台全民、全社会防灾意识、抗灾能力科技水平、生产力保障(五)一案三制 第 26 页法制建设方面:主要是依法行政,努力使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并注意通过对实践的总结,促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不断完善。运行机制方面:主要是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包括建立健全监测预警

9、机制、应急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分级负责与响应机制、公众沟通与动员机制、应急资源配置与征用机制、奖惩机制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城乡社区管理机制等。第 27 页应急管理体制方面:主要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坚强有力的指挥机构;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员体系;建立健全以事发地党委和政府为主,有关部门和相关地区协调配合的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应急处置的专业救援队伍、专家咨询队伍,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武警和预备役民兵的重要作用。第 28 页 综合预案 专项预案 现场预案 临时单项预案综合综合

10、预案预案危化危化 专项专项 预案预案防洪防洪 专项专项 预案预案地震地震 专项专项 预案预案现场现场 预案预案1 1现场现场 预案预案2 2现场现场 预案预案n n应急预案体系第 29 页1 方针与原则2 应 急 策 划2. 1 危险险分析2. 2 资资源分析2. 3 法律法规规要求2.4 应应急能力评评估3应 急 准 备3. 1 机构与职责职责3. 2 应应急设备设备 、设设施与物质质3. 3 应应急人员员培训训3. 4 预预案演练练3. 5 公众教育3. 6 互助协议协议4 应 急 响 应4.1 现场现场 指挥挥与控制 4.2 预预警与通知4.3 警报报系统统与紧紧急通告4.4 通讯讯4.

11、5 事态监测态监测4.6 人员员疏散与安置4.7 警戒与治安4.8 医疗疗与卫卫生服务务4.9 应应急人员员安全4.10 公共关系4.11 资资源管理(消防泄漏处处理)5 现场恢复(事故调查)6 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6.1 培训训与演练练6.2 预预案修改更新核心要素与主要内容核心要素与主要内容第 30 页全 国 应 急 预 案 体 系 框 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级专项预案国务院部门预案省级及地方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举办大型会议、展览和文体等重大活动, 主办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第 31 页第 32 页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部门应急 预案矿山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危险化

12、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陆上石油储运事故灾难应急预案陆上石油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海洋石油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冶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尾矿库事故灾难应急预案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第 33 页一、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二、国家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要求第 34 页1、加快应急法制建设2、逐步完善应急管理制度3、细化应急管理要求(一)法制建设情况第 35 页应急预案法律体系地方法规突发事件应对法企业标准宪 法有关应急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企业制度安全生产法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家标准强制性强制性第 36 页1、加快应急法制建设 已出台涉及突发事件应急的法律30多件、行政法 规30多件、部门规章50多

13、件; 还出台中央、国务院及部门文件100多件。2、逐步完善应急制度 动乱、暴乱或者严重骚乱的应急处置制度; 破坏性地震、防洪、环境灾害、地质灾害、海洋 灾害、草原火灾、森林火灾、旱灾、突发性天气灾害等的应急制 度; 公共卫生事件、动物疫情、植物疫情等的应急制 度; 金融风险等的应急制度。 第 36 页第 37 页3、细化应急管理要求 反恐怖、群体性治安事件、民族或者宗教因 素引发事件、劫机等的应急制度; 城市供水、城市燃气、水库大坝安全、铁路 运输安全等的应急制度; 外汇电子数据备份与电子系统故障等的应急 制度。 第 37 页还未建立应急制度的突发事件 重大计算机系统故障、大面积停电、大面积中

14、毒、重大爆重大计算机系统故障、大面积停电、大面积中毒、重大爆炸、外来生物入侵、价格干预以及有关城市公共交通、民用燃气安全炸、外来生物入侵、价格干预以及有关城市公共交通、民用燃气安全等方面突发事件的应急制度。等方面突发事件的应急制度。 第 38 页l突发事件应对法l安全生产法l职业病防治法l消防法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第 38 页(二)有关应急管理的法律要求(二)有关应急管理的法律要求第 39 页1.突发事件应 对法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研究起草过程 2003年开始研究起草工作; 2006年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

15、会审议该法草 案; 2007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适用范围重在对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 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作出规定,赋予政府应急 处置所必要的权力,以及时控制事态发展。 只适用于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和 社会安全事件的应对行为,不适用于战争、动员。第 39 页第 40 页突发事件应对 法共7章70条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预防与应急准备第三章 监测与预警第四章 应急处置与救援第五章 事后恢复重建第六章 法律责任第七章 附则第 41 页预防/减灾应急准备 监测预警初期响应 扩大应急事后恢复 评估总结安

16、全规划管理基础地理信息基础数据管理危险源管理脆弱设施管理监测监控管理安全教育培训应急资源管理应急预案管理应急电子演练应急能力评估预测预警分析灾害后果模拟预案启动紧急联络后果预测救援展开统一指挥协调资源调整配给救援效果把握灾害统计分析受灾补助管理应急案例管理恢复计划管理总结评估管理第 42 页突发事件应对法对企业的主要规定各企业、事业单位要切实落实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大安全投入,全面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八)加强各单位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培训,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强化培训考核达不到考核要求的管理人员和职工一律不准上岗。(十)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要切实落实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有预案、有救援队伍、有联动机制、有善后措施。(十二)第 43 页大中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